摘要:心理學認為,兒童少年身心發(fā)展具有一定的順序性、階段性、可變性、差異性和不均衡性,由于與生俱來的遺傳因素和后天環(huán)境教化的影響,相同年齡階段的兒童少年在腦力與體力、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方面都表現(xiàn)出個性特征。語文教學,不僅要重視學生的共性特征發(fā)展,更應重視每個學生的個性特征發(fā)展。在語文教學中學生個性發(fā)展有其基本途徑和創(chuàng)設條件,教師只要有睿智的眼光,就不難發(fā)現(xiàn)學生的個性;只要有熱誠的愛心,就容易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只要創(chuàng)設必要的條件,就能優(yōu)化學生的個性。
關鍵詞:個性發(fā)展;基本途徑;創(chuàng)設條件
一、語文教學,學生個性發(fā)展的基本途徑
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就是發(fā)展學生個性。美國著名教育學家華特·B·科勒溫斯說:“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語文的外延有多大,學生個性發(fā)展的空間就有多大。
(一)在識字中發(fā)展個性
伽達默爾說:“正是依賴于語言,人才擁有世界?!闭Z言是通向人心美的橋梁,文字是陶冶學生個性的載體。學生識字,受到中國漢字的精神熏陶,其個性品質得以發(fā)展。漢字那端莊、厚重與質樸,那靈秀、灑脫與率性,鑄成獨特的中國性格。學生從漢字的造字、構詞,漢字詞義的形成和演變中,找尋中國文化形成與發(fā)展的理據(jù),在自主識字中獲得獨特的個性發(fā)展。
1.個性在故事里生成
識字教學,首先讓學生擁有“喜歡學習漢字”的情感態(tài)度,讓學生因情生愛,進行個性化識字。學生經常把“虎”字頭寫錯,我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個人愛好,編了一則童話故事《錯字大王歷險記》:
虎王張牙舞爪說:“你知道我這個‘虎’字的來歷么?告訴你——古人根據(jù)我虎王的形狀才造出虎字來的:兩只耳朵一豎起( ),一顆牙齒一眥起( ),一根尾巴一拖起( ),一口吞了(七)個老(幾)!你人小膽子大,敢虎口拔牙,把‘虎’的第三畫橫溝( )寫成一橫(一),我沒了牙齒怎么咬人?”
漢字的象形、會意、形聲等特點,使得漢字具有天然的形象性。這些形象性可以給學生的個性化識字帶來無窮的樂趣,而趣味是學生個性發(fā)展的奶糖。
2.個性在兒歌里發(fā)芽
作家汪曾祺說,中國人是用漢字來思維的,漢字可以“望文生義”?!昂棋北胤切∷颁镐浮?定是細流。“漢字的每個字都像一張充滿感情向人們訴說著生活的臉?!保ㄔ娙肃嵜粽Z)有位學生總愛把“牦”寫成“牝”,她通過查字典,了解到了字義,編了兒歌:“牛毛合一處,牦牛爬山坡;藏民哈哈笑,拉犁又馱貨?!睂W生在充滿生活情趣的個性化識字中記住了“牦”的音、形、義,因為漢字的本身結構就保持了它與生活真實的暗喻關系。
3.個性在描圖中長大
美國語言學家范諾薩說:“漢語漢字充滿動感?!钡拇_如此,學習王維的《鹿柴》,學生通過見、聞、響、返、入、照6個常用動詞的認識,居然描繪出一幅空山人語、森林夕照、聽覺與視覺完美結合的“風景畫”:先從人物聽覺上的不見聞、響,反襯環(huán)境的寂靜;再從人物視覺上的夕陽返光入照,反襯山林深處的幽美。“讀書須用意,一字值千金。”學生在個性化識字中,排除了拼音文字的枯燥和無生命的邏輯性,感悟到漢字充滿了感性信息,更接近生活與自然的妙趣,還能不在識字中發(fā)展自己的個性?動感是學生個性發(fā)展的生命。
(二)在閱讀中發(fā)展個性
課堂有生命,處處有個性。閱讀活動,是讀者(教師、學生)與作者、編者視域融合的過程,也是學生在“前理解”的基礎上借助文本,主動建構意義的過程?,F(xiàn)代教學論認為:教學的本質是教師的價值引導和學生的自主建構,要實現(xiàn)二者的辯證統(tǒng)一。所以,“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個性化閱讀之“個性”,是指在閱讀教學影響下學生形成的一種比較固定的特性。
1.個性化閱讀理解
張志公說:“理解的全過程是從大到小,從整體到局部,又從小到大,從局部到整體,走一個來回。”理解是學生憑借語言文字逐步認識事物的聯(lián)系、關系,直至認識其本質、規(guī)律的一種思維活動。理解的本質是邏輯思維,它可以通過抽象概括,用語言描述,因而教師可以通過外在的分析、講解幫助學生理解。理解的全過程是學生個性發(fā)展的最佳機遇。個性化閱讀理解是一種心理過程。學生精讀《少年閏土》,“任碧波萬頃,只取一飲足矣”。有的從第一自然段理解了機智勇敢的少年閏土,有的從2、3自然段理解了聰明能干的少年閏土,有的從4、5自然段理解了令人喜愛的少年閏土,有的從6~16自然段理解了知識豐富的少年閏土,有的從17自然段理解了個性飛揚的少年閏土……在個性化閱讀理解中,學生或品味語言;或自由選擇伙伴,組成學習合作小組;或獨立思考,探究文本意蘊;或分角色朗讀,走進人物內心;或回讀全文,整體感悟精神……如此種種,讀法千姿百態(tài),傾情與文本對話,親密與語言接觸,個性十足,宛若“鳳凰臺上鳳凰游”。
2.個性化閱讀感悟
感悟是學生憑借語言及其語境的直感獲得某種印象或者意義的心理過程。感悟帶有濃厚主觀色彩的感情,只有讓學生潛心讀書,自己咀嚼語言文字的滋味,去個性化體驗語言文字的感情才能實現(xiàn)。感悟重視學生主體對語言或者語境的內心體驗,自覺判斷;感悟是情智交融的,只能依靠學生自主求得。周益民老師的教學流程完全是蘇格拉底式的對話,正視學生的關注點,不是居高臨下的告訴學生“這是什么、那是什么”。這樣的教學過程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中心”的課程理念,學生不僅探究了五彩繽紛的大自然,說出了自己心中的色彩,而且個性得以飛揚。
3.個性化閱讀體驗
杜威說:“教學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告訴,教學應該是一種過程的經歷、一種體驗、一種感悟。” 特級教師盛新鳳《李清照·如夢令》教學上的個性化閱讀體驗,是從教材和學生實際出發(fā),她有不同的品讀要求,學生也可有不同水平的解讀。學生所列舉的“醉”“暮”“興”“記”等詞語,是不同程度的個性化閱讀體驗,在體驗詞的意境、情感中發(fā)展自己的個性。
4.個性化閱讀審美
閱讀可以幫助學生獲得個性化的審美素養(yǎng)。審美素養(yǎng)的獲得和審美水平的提高,必須通過審美實踐來培養(yǎng),而審美實踐又離不開個體的閱讀欣賞。葉圣陶先生說:“欣賞文學的能力,不能憑空培植?!币揽空l去審美呢?當然是學生個體。比如閱讀《漁歌子》,學生從6個方面?zhèn)€性化審美解讀“斜風細雨不須歸”。審美實踐能開闊學生視野,發(fā)散學生思維,飛揚學生想象,增加學生見識,加深文本理解,逐步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學習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促進學生個性化閱讀審美。
5.個性化閱讀期待
閱讀期待源自接受美學,它反映的是讀者內心所預想的情景和讀者的知識層次、個人愛好和閱讀能力。閱讀期待下的閱讀不是閱讀者機械地接納文本,而是閱讀者依據(jù)自己獨特的理解、體驗、意愿,去充分展示自己的個性,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和想象力,對文本意義進行發(fā)掘,對文本空白進行填補,對閱讀材料的意義進行重塑和再創(chuàng)造。例如竇桂梅教學《再見了,親人》,她緊緊地抓住“再見了,親人”這一抒發(fā)情感的主線進行情境的創(chuàng)設,讓學生產生個性化的閱讀期待,面對個體告別時所說的話充滿個性。
6.個性化閱讀反思
個性化閱讀反思包括:求異爭鳴反思、創(chuàng)新反思、創(chuàng)造情境與形象反思、“遷移反思”、“擴展反思”。個性化閱讀反思的目的,就是能讀出自己,讀出問題,是一種綜合性的個性能力,現(xiàn)代教學設計中稱為高級規(guī)則。
個性化閱讀反思從疑竇入手,疑竇即“可疑之點”,就是問題。“疑者覺悟之機也,一番覺悟,一番長進?!保惈I章語)閱讀發(fā)現(xiàn)了疑竇就得探究與反思,鼓勵學生要有科學的自信心,不要怕犯“錯誤”,敢于用直覺思維從文本的整體上去跳躍猜測,探索追究,多方尋求答案,解決疑問,懂得個性化閱讀反思的學生是更幸福快樂的Ys44/oOsIEC8qg5JOqA9pBBV2fEUhispQj/SmlpTVU4=。
7.個性化閱讀批判
個性化閱讀批判是一種批判性思考。“批判性思考是指能正確評價已有事實,并在此基礎上合理提出假設并驗證假設的思維過程。”《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huán)節(jié),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闭Z文教學既是知識教育、能力教育、書本教育;更是生活教育、文化教育、人生教育,特別是發(fā)展學生的獨特個性的教育。沒有個性化的閱讀批判,就沒有批判性思考的學生。
8.個性化閱讀創(chuàng)新
個性是學生閱讀創(chuàng)新的靈魂。課堂營造一個使個性得到自由發(fā)展的寬松氛圍,乃是發(fā)展個性,開發(fā)創(chuàng)造力,提高語文素養(yǎng)必不可少的條件。教育家斯賓塞說:“在教育中應該盡量鼓勵個人發(fā)展的過程,應該引導兒童自行進行探討,讓他們自己去推論,給他們講的應該盡量少些,而讓他們去發(fā)現(xiàn)的應該盡量多些?!?/p>
9.個性化多角度閱讀
個性化多角度閱讀可以使學生的身心獲得自由與快樂。 王崧舟教學《威尼斯的小艇》,是這樣引導學生理解“像、仿佛、像……一般”的:(1)學生從語義角度,把“仿佛”解釋為“好像”。(2)學生從語用角度,把書上的句子改成:“行動起來,輕快,靈活,好像一條蛇”;“行動起來,既輕快又靈活,仿佛一條蛇”。(3)學生從語感角度,覺得“用仿佛好一點,好像就很不一樣”,“仿佛比好像要像一點。其實仿佛就是好像,好像就是仿佛”,“仿佛深奧一點,好像就是好像”。(4)學生從語法修辭角度,發(fā)現(xiàn)“課文前面和以后有一個‘像’了”。(5)學生從語境角度,發(fā)現(xiàn)“打比方都不一樣”。(6)學生從語體角度,總結對“像、仿佛、像……一般”的理解和感悟:“不重復,不一樣,這樣的文章讀起來都不一樣,都有變化,真好,一起讀一讀?!闭麄€教學過程,王崧舟老師沒有從概念上去過多解釋什么是“像”,什么是“仿佛”,什么是“像……一般”,而是讓學生個性給力,在閱讀中去理解這些詞語的意思,去體會這些詞語的用法,去感悟這些詞語的區(qū)別,去品味這些詞語的奧妙,在閱讀中發(fā)展學生的個性。
10.個性化多元解讀
特級教師于永正說:“多元解讀,其中有一元是最重要的,即文本中的那‘一元’?!谋局械囊馑?,萬一學生說不出來,老師要說,這是老師必須要做的,要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但千萬不要在價值觀的取向上出偏差?!薄墩Z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多元解讀的“元”是構成文本整體的元素,也是學生個性發(fā)展的要素。
(1)多人一“元”解讀
這種解讀,對學生的個性產生共振,看法上“除卻巫山不是云”,對文本看法一致,很快形成共識。比如閱讀《豐碑》,不經教師點撥,學生一讀便被軍需處長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高貴品質所打動。這種異口同聲的多人一元解讀是傳統(tǒng)閱讀教學追求的極致,在理解和尊重多樣文化的同時,“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2)多人多“元”解讀
這種解讀,學生的個性相互碰撞,看法上“橫看成嶺側成峰”。學生個性率真,各有各的見解,觀點不一,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比如閱讀《小猴子下山》,有的說,小猴子下山主要是找東西吃;有的說,小猴子下山主要是玩兒;有的說,小猴子下山三心二意,見了玉米掰玉米,見了桃子摘桃子,見了西瓜摘西瓜,見了小兔追小兔;有的說,小猴子下山什么也沒有干成,空著手回家去;有的說,小猴子下山雖然沒有收獲到玉米、桃子、西瓜、小兔這些物質東西,但它收獲了“高興”的心情,獲得了“真可愛”的情感體驗,產生了追求新鮮事物的好奇心。多么炫酷的個性流露!兒童的本性就像小猴子那樣天真、好奇、活潑、好動,如果我們過分要求兒童不要像小猴子那樣“看見一樣好東西就丟掉原有的好東西”,那么,兒童就只會滿足于現(xiàn)狀“掰玉米”,不再去追求“又大又紅”“又大又圓”“蹦蹦跳跳”的更好更美的東西,那一定不符合兒童天真爛漫的個性,兒童像小猴子下山一樣快樂地玩兒,不斷豐富自己的“情感生命”,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3)一人多“元”解讀
這種解讀,學生的個性盡情釋放,看法上“遠近高低各不同”。教師打破砂鍋問到底,學生讓問題步步深入,讓認識層層推進。讓學生讀出自己,形成閱讀的高級技能,發(fā)展個性潛質。例如于永正老師教學古詩《草》的多元求“解”,讓學生的個性色彩斑斕。有“同解”,即重合性建構,學生準確地把握作者的心靈軌跡,完全領會作者的表達原意。有“異解”,即差別性建構,是學生與教師、作者在對話中產生并不相同的見解。有“增解”,即補充性建構,讀出新意,為原作添色。有“批解”,即匡正性建構,“不唯書唯上”,敢于說出自己的見解。多元解讀又是學生“知識與能力”和個性水平高低的彰顯。
(三)在寫作中發(fā)展個性
寫作是學生的個性表白。葉圣陶說:“作文的自然程序,應該是我認識事物,我心中有感,感情的波瀾沖擊我,有說話的欲望,通過我就要傾吐?!彼?,“應該打開窗戶,讓沸騰的社會生活、奇異的自然現(xiàn)象映入學生的腦海,借以豐富學生的感情經驗,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感情?!保ㄙ澘品颍?/p>
1.補白作文個性化
補白作文是兒童個性的迸發(fā)。葉圣陶說:“只有兒童的心底流出來的命題,兒童才會以極大的興趣對待它?!弊x《魚游到了紙上》,學生提出問題:“金魚在聾啞青年心里怎樣游動?”我讓學生展開想象,入情入理地對文本個性化補白。補白不是畫蛇添足,它是思維力、想象力、審美力、表達力等創(chuàng)造潛能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綜合反映。
2.觀察作文個性化
觀察作文是學生個性生活的結晶。葉圣陶先生指出:“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才會做出什么文字?!睂W生只有生活化,寫作才能個性化;只有觀察生活,才能更好地寫作。馬蒂斯說:“創(chuàng)造始于觀看,而觀看本身就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活動,需要努力。”學生沒有自己觀察生活的經驗,怎么進行個性化寫作?
3.紀實作文個性化
紀實是學生個性發(fā)展的足跡。學生寫個性化的紀實作文,沒有興趣是不行的。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仍然是寫作實踐,要越寫越有興趣。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作文“第一次”,我首先讓學生回憶自己最有興趣、最深刻的“第一次”經歷,與同學交流分享,在學生產生強烈的寫作沖動時,才讓他們動筆。學生圍繞興趣,抓住細節(jié),生動形象地描繪出了第一次滑旱冰的經過:高興而來,載興而歸,富有個性。
4.想象作文個性化
想象是學生個性化寫作的翅膀。愛因斯坦說:“想象比知識更重要,想象更是一切文學之母?!?莎士比亞這樣認為:“想象會把不知名的事物用另一種方式呈現(xiàn)出來?!笔聦嵉拇_如此。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四年級上冊“口語交際·習作八”,要求學生讀了本單元神話傳說以后,“介紹我們的奇思妙想”,學生講了一則個性十足的《“揠苗助長”故事新編》。寫想象作文,是一種語言表達訓練,也是一種個性化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四)在口語交際中發(fā)展個性
口語交際是學生個性化的言語訓練,要練說真話。王旭明先生說:“語言是孩子一生的武器;語言教育中,母語教育是最重要的,因為那是孩子的根和本;母語教育中,說真話教育是最重要的,因為那是孩子的靈魂;說真話教育中,學習說真話是最重要的,因為只有學習,孩子才能成為有品高質優(yōu)的真人。”什么是“說真話”?巴金這樣定義:“所謂的講真話不過是把心交給讀者,講自己心里的話,講自己相信的話,講自己思考過的話?!蔽覀円ㄟ^口語交際引導學生說真話、訴真情。學生說真話,第一要說真事,避免假、大、空,富有個性的語言特色。
(五)在綜合性學習中發(fā)展個性
綜合性學習是學生個性發(fā)展的重要平臺?;顒佑媱?,需要自己訂;活動目標,需要自己擬;活動內容,需要自己選;活動方式,需要自己定;活動總結,需要自己寫。綜合性學習,是“三維目標”的大貫通、大整合,是學生個性發(fā)展的練兵場。
二、閱讀教學,學生個性發(fā)展的條件創(chuàng)設
(一)喚醒學生個性發(fā)展的種子
個性的種子,需要自信的喚醒。蕭伯納有一句名言:“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為偉大,化平庸為神奇。”自信心是一種積極的心理品質,是人們開拓進取、向上奮進的心理品質,也是學生取得成功的重要的個性心理素質。學生自信心的培養(yǎng)途徑很多。比如課堂上鼓勵學生積極舉手發(fā)言,允許學生出現(xiàn)錯誤,讓學生大膽表現(xiàn)自我,等等。尤其是組織學生參加各種社會活動,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至關重要。
(二)開放學生個性發(fā)展的空間
個性的幼苗,需要生長的空間。語文教學要播下學生個性萌芽的種子,培植個性生長的肥土,拓展個性發(fā)展的空間。學生的個性有多強,就讓蹦跳有多高。有一個《跳蚤緣何成了“爬蚤”》的故事:科學家把跳蚤放在桌子上,跳蚤迅速跳起,而且跳的高度是自己身高的100倍以上。后來,科學家把跳蚤放在一個玻璃罩里,再讓它跳,跳蚤只能觸到玻璃罩的高度。最后只能在桌面上爬。學生的頭上有沒有玻璃罩?有什么樣的玻璃罩?有幾層玻璃罩在扼殺學生的個性?新課程改革就是要取締學生頭上的玻璃罩,給學生提供一個個性發(fā)展的空間,制造一個跳躍的高度,搭建一個創(chuàng)新的平臺。
(三)教師的教學個性決定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個性的花朵,需要教師的精心呵護。魏書生因其民主教學而聞名,因其善于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感情而成功,這應該就是他的教學個性。教師沒有“教學個性”,就沒有教學品牌,就沒有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正如沒有人能把自己沒有的東西給予別人一樣,誰要是自己還沒有發(fā)展、培養(yǎng)和教育好,誰就不能發(fā)展、培養(yǎng)和教育別人?!?/p>
課程的目標在于促進每個學生的發(fā)展;但學生的成長,并不能要求達到絕對一致的標準。因此,教師應認識并接納學生的個別差異。語文教師要用敏銳的眼光,發(fā)現(xiàn)學生的個性;要用真誠的愛心,發(fā)展學生的個性;要創(chuàng)設健康的條件,優(yōu)化學生的個性。
參考文獻:
[1]劉漢俊.漢字的力量[N].人民日報, 2013-11-07.
[2]曹春華.搭建并不“陡峭”的高度[J].語文教學通訊·小學刊,2006(10).
[3]沈奇.互動對話式閱讀教學芻議[J].小學教學研究,2004(3).
[4]楊金林.語文既有新視野——讓語文和精神同構共生[J].江蘇教育,2011(18).
[5]歐陽玉先.淺議“過程化”教學[J].福建中學教師,2010年(08).
[6]楊文禮.教學反思管見[J].云南教育,2005(32).
[7]呂叔湘.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M].商務印書館1981年 北京 第607頁。
[8]徐吉華.跳蚤緣何成了“爬蚤”[J].現(xiàn)代教育科學:考試專參初中篇,2004(4).
[9]顏遠杰,劉夢青.教學個性,你有嗎?[J].教學與管理,2005(08).
(責任編輯:李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