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永偉+周艷
金秋十月,2017年全國脫貧攻堅獎頒獎儀式在北京舉行。全國各地涌現(xiàn)出的40位扶貧戰(zhàn)線先進人物,在汪洋等領導同志的見證下,領取了那份沉甸甸的榮譽。這里面,有一位年過八旬的老人,他是奮進獎的獲得者,82歲的共產黨員,遵義市播州區(qū)平正仡佬族鄉(xiāng)團結村草王壩原支書黃大發(fā)。
奮進獎,屬于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勤勞致富光榮脫貧的貧困群眾;屬于那些積極作為、勇于擔當,帶領群眾擺脫貧困的“領頭羊”。耄耋之年榮獲奮進獎的黃大發(fā),應該是怎樣一位老人呢?
“黨員要敢擔當?!泵鎸τ浾叩牟稍L,他這樣回答。7200米主渠、2200米支渠,憑著一個“敢”字,他用36年的寶貴人生時間,帶領群眾繞三重大山、過三道絕壁、穿三道險崖,在貴州的山里開鑿出了“紅旗渠”,滋潤了祖祖輩輩干渴貧窮的村莊。
一位共產黨人36年的堅守
“山高石頭多,出門就爬坡,一年四季苞谷沙,過年才有米湯喝?!?995年前的草王壩因為缺水,全村種的是苞谷洋芋,吃不上白米飯,只能吃苞谷沙,無水、無電、無路,男人娶不上媳婦,光棍村的壞名聲不脛而走。
水,是草王壩人生生世世的夢想,年年歲歲的期盼。
1959年,23歲的黃大發(fā)加入中國共產黨。從小就是孤兒的他,靠著給鄰村的親戚賣力氣干粗活長大,他沒有忘記鄉(xiāng)親們的恩惠。同年,黃大發(fā)被推選為草王壩大隊長,他立誓要為村民干三件事:引水、修路、通電。
23歲的黃大發(fā)義無反顧地爬上了山崖,開始了這段歷時36年之久的修渠歷程。
草王壩缺水,但幾公里外的野彪村水源富足,只要劈開阻隔兩村的靈寶山,螺螄河的水就能流進草王壩。
沒有任何修渠技術,測量靠豎起幾根竹竿用眼睛瞄;沒有水泥,溝壁直接糊上黃泥巴;沒有起重設備,就在腰間拴根草繩下到擦耳巖用錘子鑿。山里人哪知道什么叫導洪溝、分流渠,結果洪水一來,溝渠和草王壩人的心被沖得七零八落。就這樣修修補補十幾年,水就是進不了草王壩。
有人斷言,草王壩的人就是這個命,別再想吃上白米飯。難道草王壩人只能安于宿命,甘心祖祖輩輩受窮?“草王壩人祖祖輩輩盼水,我們共產黨人不去干這事,還有什么臉面去面對村民,不管有多難,就是要拿命去換!”黃大發(fā)思忖著。
修渠失敗,黃大發(fā)沒有選擇蠻干。1989年,53歲的黃大發(fā)被抽調到楓香區(qū)水利站協(xié)助工作,他暗下決心學習水利技術。不識字,他就一個字一個字地臨??;不懂測繪,他就纏著技術員在圖紙上講解……三年時間,他積累了大量修渠知識。
腦袋中有了知識,心里就有底氣。黃大發(fā)要重啟修渠計劃。經過專業(yè)測繪和精心謀劃,修渠項目再次得到縣、鄉(xiāng)政府支持,政府從當時并不寬裕的財政里劃撥6萬元資金和38萬斤玉米。
被貧窮和干渴折磨的人心還能聚齊嗎?為了檢驗群眾修渠的決心,水利站出了一道考題:草王壩如果能在第二天早上湊齊1萬元現(xiàn)金,水利站技術人員馬上就位!
黃大發(fā)連夜跑回村里召集村干部開會,決定按每畝土地39元逐戶收取集資款。動員會上,當時就有人抵制。黃大發(fā)的舅公楊春發(fā)指著他說:“大發(fā),你要把水引得過來,我手掌心里煮飯給你吃?!钡?,楊春發(fā)還是悄悄地將39元錢塞進黃大發(fā)的手里,他仍相信黃大發(fā)。
“老支書很有信心,我們就跟著拼命干?!?8歲的唐恩良說起當年的集資修渠很是感慨。那會兒沒有錢,家里賣雞蛋換了58元,交了上去。
幾斤黃豆,幾只雞,幾斤蜂糖,這些農家貨陸陸續(xù)續(xù)湊到村干部手中,第二天拿到鄉(xiāng)場上賣了換錢,總算湊足了一大摞皺皺巴巴的集資款。
鄉(xiāng)親們的“大發(fā)渠”
1992年春天,水渠終于動工。每天,200多人的隊伍跟著黃大發(fā)扎進深山修渠,施工隊負責在前面鑿石壁打槽,村民在后面跟著挑土方砌堡坎。
修渠難,物資運輸難,聚攏人心更難。不通路,水泥、石粉要靠人背馬馱運上工地;沒有后勤保障,苞谷沙搭配酸菜冷洋芋一天只吃兩頓??梢侨诵木鄄积R,這渠不知要修到何年何月?
“黨員思想落后,群眾就不齊心,我們怎么對得起共產黨員這個稱號?”每月初,黃大發(fā)都要在晚上召集村里20個黨員開會,號召黨員沖鋒在前。
過年了,大家都想過個閑年,但有人卻看到黃大發(fā)帶著一家老小又上了山。鞋磨破了沒錢買,黃大發(fā)赤腳步行20多公里去背炸藥,腳板磨破皮,雙腳血淋淋的,管倉庫的工作人員想要資助他買雙鞋穿上,他卻婉拒了。
冬去春來,風餐露宿,三年時間,草王壩人勒緊褲腰帶,用雙手硬生生鑿出了絕壁引水的奇跡:一條跨3個村、10余個村民組,主渠長7200米、支渠長2200米的水渠終于竣工。
1995年端午節(jié),當汩汩清流從溝渠一瀉而下時,草王壩全村老少扛著鋤頭一路歡呼奔向自家的旱地引水澆地,祖祖輩輩刨食的旱地終變稻田。
半坎組49歲的徐開倫和黃大發(fā)跪在地里熱淚縱橫,年年歲歲地盼喲,終于圓夢了。這年春節(jié),村里家家戶戶把平日里舍不得吃的新米煮上一大鍋“敞開干”,徐開倫一口氣干了五大碗。
水通了,黃大發(fā)又帶領群眾開展“坡改梯”,稻田從240畝增至720畝……鄉(xiāng)親們親切地把這條渠稱為“大發(fā)渠”。
82歲——“不忘初心,繼續(xù)前進”
小青瓦、坡面屋、穿斗枋、轉角樓、雕花窗、白粉墻……如今的草王壩,新農村建設步伐正在加快。在黃大發(fā)和村支兩委的努力下,群眾正逐步改變傳統(tǒng)的種植結構,全村現(xiàn)有核桃5200多畝、柚子650畝、海椒2000畝,牛羊養(yǎng)殖大戶超過30戶。2016年底,村人均純收入突破6500元。
“團結村計劃在2017年底脫貧出列,這是任務,也是使命!”村主任沈仕章正在抓緊上報減貧名單,其他村干部已經分頭下到村民組,發(fā)動村民開展辣椒、柚子、核桃規(guī)模種植。在鄉(xiāng)野田疇,林間地頭,村支兩委正嚴格落實包保責任制,確保不讓一個貧困群眾掉隊。
半個多世紀過去了,變幻的是時空,不變的是宗旨。
大發(fā)渠像一座歷史碑刻,銘記著那一段崢嶸歲月;更像一堂永遠的黨課,啟迪我們,只要真心為了人民、緊緊依靠人民,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就沒有創(chuàng)造不了的奇跡。
黃大發(fā)說:“我所有的一切都是黨和人民給的,我要不忘初心,繼續(xù)前進。”
如今,已經82歲高齡的黃大發(fā),仍然發(fā)揮著余熱。他呼吁修復馬老山橋,打通團結村至匯川區(qū)芝麻鎮(zhèn)的連心橋;向民建貴州省委爭取資金43萬元,可容納30~50人的幼兒園即將建成。他時常行走在大發(fā)渠上巡渠、護渠。2015年,一場大雨過后,滑坡的山體阻塞了水渠。平正鄉(xiāng)政府撥付1萬元,請群眾參與修繕。年邁的黃大發(fā)不顧鄉(xiāng)親勸阻,再次出發(fā),帶領群眾,僅用3天就完成了水渠疏通和修補。
2017年4月24日,十二屆貴州省委第一次常委會議發(fā)出號召,要大力學習弘揚黃大發(fā)同志的崇高精神和可貴品質,學習他矢志不移、對黨忠誠、信念堅定的政治品質,不等不靠、自力更生、戰(zhàn)天斗地的愚公精神,牢記宗旨、心系群眾、無私奉獻的為民情懷,不忘初心、艱苦樸素、清正廉潔的黨員本色。要把向黃大發(fā)同志學習與深化“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tài)化制度化結合起來,與貫徹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結合起來,與學習其他先進人物結合起來,廣泛凝聚決勝脫貧攻堅、同步全面小康、開創(chuàng)多彩貴州新未來的強大正能量。
4月25日,中央宣傳部向全社會公開宣傳發(fā)布“當代愚公”黃大發(fā)的先進事跡,授予黃大發(fā)“時代楷?!睒s譽稱號。
11月17日,黃大發(fā)參加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受到習近平總書記親切接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