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躍,李 瑋,范興豐
(1.貴州理工學院 經濟管理學院,貴州 貴陽 550003;2.貴州財經大學 經濟學院,貴州 貴陽 550004;3.知識服務與智能重點實驗室,重慶 401121)
基于大數據價值屬性的出版業(yè)商圈生態(tài)探討
王 躍1,李 瑋2*,范興豐3
(1.貴州理工學院 經濟管理學院,貴州 貴陽 550003;2.貴州財經大學 經濟學院,貴州 貴陽 550004;3.知識服務與智能重點實驗室,重慶 401121)
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和移動智能終端的全面普及,致使傳統紙質出版日漸衰落。數字化的網絡環(huán)境、讀者需求和行為變化,以及數字出版手段日漸成熟,使得出版行業(yè)在廣泛引入數字化技術后,不可避免地朝著大數據應用方面發(fā)展。文章研究并闡述了大數據和出版業(yè)商圈的基本概念,同時也對大數據資產的價值屬性進行相關討論,以求通過大數據應用,來促進出版業(yè)商圈的生態(tài)發(fā)展。
大數據;出版業(yè)商圈;生態(tài)探討
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fā)展,能否通信、如何通信不再是科學界研究的重心。相比之下,海量信息資源中,研究信息內容如何快速采集、篩選、解析、運用成為熱門。大數據就是這樣一個工具,它是一種技術,也是一種思維方式。大數據所用的核心技術并不是新生事物,信息技術誕生之時便已經逐步出現,只是人們并未如今日這般將大數據作為一個單獨的領域進行對待。
大數據的定義有很多版本,但都大同小異。據百度百科內容,大數據指的是那些無法在同一時間內利用常規(guī)的工具實現捕捉、記錄和處理的數據集合,具有數量大、種類多、實時性強、蘊含價值大等明顯特點。大數據與云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也是息息相關。大數據就如同給非生物界的事物安裝了一個大腦,這個大腦可以通過大量的神經網絡采集數據,并對這些數據進行存儲和分析,并以此為基礎,對后續(xù)的行為作指導。
1.1 大數據價值屬性
數據資源是通過人們借助一些工具,同時付出一定勞動力而獲得。數據資源可以滿足人們擺脫經驗式的判斷。通過專業(yè)的技術分析,大數據使人們可以用更宏觀而理性的方法看待問題。一個企業(yè)能否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也反映出這個企業(yè)的未來的生存能力。出版企業(yè)的價值與其所擁有的數據資產的規(guī)模、活性、解釋并運用數據的能力是密切相關的。如何充分利用這些數據資源,最大程度上發(fā)揮數據資源的價值,挖掘其更多的使用價值,是未來不斷追求的方向。大數據是互聯網時代下的產物,大數據不僅是技術,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發(fā)展戰(zhàn)略和商業(yè)模式;在信息化社會下,采用數據資源和大數據思維,對未來的發(fā)展將具有重大意義,并產生深遠影響。
1.2 大數據發(fā)展的現狀
在中國,大數據早已成為我國人民生產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國相關機構發(fā)布了《促進大數據發(fā)展行動綱要》,其中指出,大數據首先應該是開放的,政府主動開放數據,實現數據資源與各個部門和行業(yè)的整合,以此實現數據的有效利用。其次,鼓勵大數據在國民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實現由大數據引發(fā)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模式和我國社會經濟的轉型升級。同時,大數據的安全也是不容忽視的。沒有足夠的信息安全管理,大數據可能給人類帶來可能就是災難。
數據是一種資源、也是一種生產要素成為社會各界的共識。隨著中國4G網絡的全面普及,數據不再是通過固定的網線端口傳輸。實時、共享的數據源源不斷地從每個移動終端發(fā)出和接收,世界上的每個人都能快速便捷地通過通信網絡獲取到海量的互聯網資源和聯系在線的任何個人。隨著4G網絡普及的還有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將世界萬事萬物通過移動通信網絡,讓每件物品的狀態(tài)信息都能在平臺上實時記錄和呈現。在大數據運用中迅速走紅的新聞客戶端“今日頭條”,正是利用大數據分析,對每個人的喜好進行采集并分析,然后為每個用戶實時推送更符合其需求的新聞內容。它的成功也為出版業(yè)未來的發(fā)展之路提供了重要的參考。
從全球來看,海量數據按指數級上升,不僅個人用戶產生的信息量出現井噴,企業(yè)級用戶在信息數據上也出現了十分驚人的增長。全球政企都在積極推動大數據及其相關技術的發(fā)展,加速大數據在管理和商業(yè)領域的應用。早在2009年,美國政府就開始積極探索以數據為基礎的data.gov開發(fā)數據平臺,希望以此能夠為美國政府提供更加便捷、透明的數據信息資源。在2012年,美聯邦聯合6個部門開展大數據研究計劃,以此加速信息共享的應用范圍,同時,對數據采集提出了開源、可讀的要求。斯諾登和維基解密等事件頻出也讓美國政府意識到了大數據也存在著不少的潛在威脅,尤其是對信息安全的擔憂。而英國政府在2013年就開始對大數據技術進行大量的研發(fā)投資,積極推動醫(yī)療行業(yè)為典型代表的大數據技術應用領域,提出數據創(chuàng)新計劃,并適時發(fā)布了該國的大數據發(fā)展戰(zhàn)略。日本在電子信息產業(yè)具有國際領先地位,而今也是信息產業(yè)發(fā)展前沿國家。日本將大數據視為信息產業(yè)未來發(fā)展的戰(zhàn)略核心。在《創(chuàng)建最尖端IT國家宣言》中提出,日本打算在2020年之前,將公共數據的開放視為國家信息產業(yè)的領域大數據發(fā)展的重心,希望以此促進行業(yè)各界的快速發(fā)展。澳大利亞也出臺了相應的大數據與公共服務直接的融合對接,希望通過數據的開放、統一的技術標準和政府領頭的示范作用來促進公共服務以及社會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1.3 大數據技術分析
目前大數據技術主要分為數據采集、數據整理、數據分析和數據呈現4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其特定的技術工具作為支撐。
1.3.1 數據采集
由于大數據的特征就是數據量大,種類繁多。如何通過合理方法,快速、高效地采集到所需數據顯得尤為重要。目前,大數據的采集工作更偏向于使用自動化系統,或者在人們無意識的狀態(tài)下去實現數據的采集。如常規(guī)的溫度、濕度、紅外、射頻等物理參數傳感器,也有移動智能終端圖像掃碼、GPS定位等信息的采集,再到互聯網上,每個人的網頁瀏覽習慣,電腦使用頻率等數據。對出版行業(yè)來說,用戶在日常生產生活中,平時學什么,在思考什么,喜好閱讀什么,精神上缺乏什么等信息都是需要去采集和了解的。讀者信息的完整采集可以使出版活動更有針對性。
1.3.2 數據整理
數據的整理的主要任務是對所采集到的數據進行梳理和分類,然后根據后續(xù)的系統需要作準備。大數據的特性就是雜亂,越多越好,卻又因其結構復雜,種類多樣,為后續(xù)的數據分析處理帶來了較大難度。有用信息混雜在大量的數據之中,如何提取,排除那些雜亂無章的數據的干擾。在數據整理環(huán)節(jié),盡可能做好準備工作,在后面的使用中將會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對于出版領域,讀者的哪些特征數據是值得關注的,同時需要進行相應分類的。
1.3.3 數據分析
大數據的量遠遠超過人腦的存儲和運算范圍,借助計算機技術可以有效提高數據分析的效率。數據分析可以將大數據轉化和提煉成為我們所需的信息數據資源,從而發(fā)現信息的價值。數據分析一般包括有數據挖掘、機器學習、智能算法、統計分析等核心內容。對于出版行業(yè)而言,大數據就是在分析出版機構和讀者兩者的需求,然后給出一個最優(yōu)解,同時這個解對于每個個體或者某些群體都應是不盡相同的。
1.3.4 數據呈現
大數據最重要的是服務人類,讓我們生活和工作更順心,決策更準確。大數據不需要為最終的用戶展示數據有多少個TB,也不需要為用戶講算法有多精妙,只需要向用戶呈現出最直觀、最簡單的結果。在出版業(yè)商圈中,大數據可以直接告訴出版機構,讀者需要什么,需要多少,讀者在哪里。而對讀者而言,自己需要什么,哪里能找到,自己的共同群體在哪里等等,都是可以通過系統去分析和平衡的。
1.4 大數據發(fā)展的重要作用
在信息化時代,信息是資源也是泡沫,如何將那些看起來很美,卻讓人遮蔽雙眼的泡沫吹散,讓出版的作品不再僅僅是一個工廠生產的產品,而更應該像一種服務,一種能夠滿足人們精神世界和知識文化需求的服務顯得非常重要。對于出版行業(yè)來說,大數據將極大地提升人民的閱讀體驗。很多優(yōu)秀的圖書作品中,往往有令人眼前一亮的地方,也有食之無味之處。大數據能告訴我們,什么是值得看的。
出版是一種常見的社會活動,從傳統概念講,它包括編輯、復制、發(fā)行這3個步驟。通俗來講,出版就是將經過篩選和編輯的內容進行大量復制,然后通過一定的媒體來實現信息的有效傳播的過程。出版活動是在人類文字出現之后才開始興起。在古代,有金文、石刻、人工抄寫、刻繪書籍等,這些都可以稱之為出版。印刷術發(fā)明之后,我國出版業(yè)逐漸興盛起來,一直到唐代發(fā)展達到了空前的高度。到了現代,出版業(yè)形式趨于多樣化,出版不再是圖書、報紙、期刊這些紙媒的天下,音視頻、動漫、游戲、互聯網等的出現,也讓“出版”有了更廣的意義。出版,實際上已不再是少數機構才能擁有的權利,人們在自己朋友圈、微博發(fā)一則動態(tài),其實也算是一次小小的出版活動。
傳統商圈是指以某一商業(yè)中心點為圓心,以其所能覆蓋的物理距離為半徑所形成的一個圓形區(qū)域。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和互聯網的出現,商圈的概念不再是一個簡單的、物理意義上的圓形區(qū)域,更關注的是某一個領域的中心以及其所能施展影響力的范圍,這就是所謂的虛擬商圈。出版業(yè)商圈具備虛擬商圈的形態(tài),涵蓋了出版從業(yè)人員、受眾群體、出版單位、出版管理機構等等。
本文將以出版行業(yè)為基礎,提出出版業(yè)商圈的概念。在實際工作中,傳統出版行業(yè)在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之間一直不存在完美的平衡,也往往因利益驅使而出現大量行業(yè)亂象。為了理順出版行業(yè)的正常發(fā)展,出版也應該視為一種重要的商業(yè)活動,我們既需要良好的社會效益,也必須保證足夠的經濟效益,而這就需要轉變思路去發(fā)展。
出版業(yè)在推動我國精神文明建設方面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它不同于傳統商業(yè)活動,無法完全以商業(yè)利益為目標去發(fā)展。當眾多企業(yè)以放低道德標準和同國家法律規(guī)章打擦邊球等方法來獲取最大利益時,出版行業(yè)卻必須堅守自身的職責,要以社會效益為主。然而事實上,正是由于很多出版單位堅守著將追求社會效益放首位的信念,在經濟效益上作出了較大犧牲。相比而言,行業(yè)中那些不守規(guī)矩的單位,將出版事業(yè)視為搖錢樹,不顧國家利益和社會責任,不擇手段,往往在整個出版活動因資金實力而頻繁活躍,以碾壓一切的態(tài)勢在瘋狂發(fā)展。全國傳統出版單位和從業(yè)人數眾多,如何維持出版業(yè)商圈的穩(wěn)定發(fā)展,如何制定更有意義的管理辦法和引導策略,成為行業(yè)未來長遠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點。傳統媒體在新興媒體出現開始,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紛紛開始關注信息技術的引入。在數字化的浪潮中,也為大數據技術的引入提供了必要條件。
2.1 供求現狀
圖書、刊物、影視劇、游戲、音樂等作品出現了供給過量的現象。2016年總的圖書出版量為319 147本。據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公布的第十四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顯示,2016年我國成年國民(18~70 周歲)人均圖書閱讀量僅為7.86本。而電視劇作品方面,2016年1—9月共備案的數量高達892部(34 946集),算下來相當于每天有將近3部電視劇誕生。
然而,從讀者角度看,我國出版作品需求遠未被滿足。圖書生產環(huán)節(jié)與消費者的需求未掛鉤,出現嚴重積壓現象,而圖書庫存積壓一般很難被再次消化。大量的音樂、游戲、影視劇等作品充斥在各大平臺,但真正被叫好且廣為流傳的少之甚少。其中有很大原因是出版作品在出版前并未充分調研市場需求,未能轉變以往出版社出什么讀者看什么,電影集團拍什么人民追什么的錯誤觀念。那么如何使出版行業(yè)規(guī)范化、精細化發(fā)展成為我們未來必須思考的事。
2.2 行業(yè)現狀
我國出版行業(yè)亂象之多之奇可謂世界罕見。出書的不為賣,只是為了完成組織交予的任務。發(fā)表文章的不為學術交流,而是為了滿足相應職稱評定要求。出動漫的不為娛樂欣賞,只為獲得國家對動漫這類新興產業(yè)的扶持政策,從中牟利。新聞報道也不為揭露事實真相,只想著今天捧紅了誰,明天誰又鬧了緋聞。媒體內容平臺服務商不找專業(yè)媒體提供優(yōu)質內容資源,自己卻成為大量垃圾信息的始作俑者,成為既是選手又是裁判的信息傳播把關人。當前,中國的出版,已然不再以前那種單純的、由政府壟斷的文化事業(yè)。
2.3 受眾現狀
在出現互聯網技術之前,中國的出版業(yè)過去上千年似乎都不是以讀者為中心的。作者寫什么,讀者就讀什么,信息的不流通和有限的教育資源導致大部分人從現有的出版作品中能夠獲取看似足夠的信息資源。隨著信息技術的出現和互聯網技術的大力發(fā)展,信息流通出現了極大的便利,人與人、與過去、與其他國家都能發(fā)生深度的信息交流和共享行為。信息資源開始變得更易獲取和產生,也由此膨脹得一發(fā)不可收拾。此刻受眾群體也不再是統一的面孔,多樣、個性、獨立成為他們的標志。
2.4 信息技術現狀
盡管出現這么多不合理的情況,但我們也能看到,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無論哪個媒體都無法完全逃避這個社會中不斷涌現的新生事物。出版業(yè)亂,但是由單一變得豐富,由大眾變成小眾,每個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需要的那一小塊天地。那么為何在2016年,我國國民成人圖書閱讀量僅有7.86本?或許不完全是作者不想寫出好的作品,讀者不想欣賞到更適合的內容。而是“下廚的”和“吃客”沒有充分地溝通和交流,他們都在猜測對方。因此出版業(yè)的新希望就是,如何通過信息技術,將作者和讀者有機地聯系在一起,讓整個行業(yè)更加精細,讓每個人都能快捷、輕松、方便地獲取想要的信息。
2.5 大數據現狀
目前,出版行業(yè)正在進行著較大的數字化變革,大量的數字化出版技術和平臺涌現。其中包括:采編辦公系統、審讀系統、期刊發(fā)布系統、優(yōu)先出版系統、開放獲取出版、DOI注冊系統、開放鏈接技術(Open URL)、語義出版(Semantic Publishing, SP)以及ORCID等等。這些技術和平臺無一不使用了數據庫,而當這些數據庫足夠龐大和完整,那么數據的采集、整理、分析和呈現就十分必要了,這就是大數據的基礎。
出版業(yè)商圈的發(fā)展過程中,既需要關注內容資源的生態(tài)可持續(xù),也應關注社會資源占用的集約化。需要對出版業(yè)商圈進行統籌管理、作者資源的培養(yǎng)與管理、更高效和便捷的出版流程、受眾群體細分研究、現有作品資源的整理與挖掘分析,以及針對新時代的特點,出版形式應多樣化。
3.1 出版業(yè)商圈統籌管理
出版業(yè)商圈在信息技術在不斷進步中不斷發(fā)生變革。出版業(yè)商圈內的各個組織和環(huán)節(jié)的獨立導致整體效率低下。出版業(yè)商圈需要打破各個環(huán)節(jié)和組織間的障礙,把出版環(huán)節(jié)中的各個模塊打散,然后通過大數據技術的分析引導,將這些松散的部分通過一個更加合理的方式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同時,這種有機的結合方式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應該是一個動態(tài)的、不斷完善的轉化過程。
3.2 作者資源的培養(yǎng)與管理
優(yōu)秀作者資源的短缺極大地影響了我國出版業(yè)商圈的繁榮發(fā)展。就圖書而言,每年出版了海量的作品數,但為人稱贊的卻屈指可數。出版業(yè)商圈需要有一個更加明智的、主動的培養(yǎng)和管理作者資源的能力。首先是對現有作者資源信息錄入數據庫進行統一的管理。同時,廣泛采集有相關潛力的作者信息,并通過對相關的作品及其他綜合因素,通過大數據技術去分析和篩選,可以極大地提高我國出版業(yè)商圈的活力。
3.3 更高效和便捷的出版流程
按傳統的出版業(yè)商圈模式,目前已經很難維系其生存。紙質刊物、圖書的銷量下滑嚴重,生產制造、人工成本都有了十分明顯的上升,這些導致了傳統出版單位經營困難局面的發(fā)生。而數字技術的引入,可以實現從采編、校對、排版、印刷再到銷售的優(yōu)化。數字化出版平臺目前已經廣泛使用,但區(qū)別僅僅是從紙質搬到了電腦上操作,整個流程還是以人為主導。未來,通過大數據的引入,這些流程都將更多的使用非人工操作,而人只需要從事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把關工作,這樣可以極大地提升出版工作的整體效率,并極大降低成本支出。
3.4 受眾群體細分研究
不考慮受眾差異這些因素的出版行為是十分盲目的。在出版活動中,應充分考慮受眾個體的差異以及受眾不同興趣群體的偏好。受眾的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家庭背景、興趣愛好、人際關系、職業(yè)特點等等因素導致每個個體都有自己的特性。出版業(yè)商圈中,受眾就是出版作品的消費者,如何了解受眾的需求,就得利用與受眾相關的數據資源,而這些數據是可以在受眾群體的出版作品消費行為中獲得。
3.5 現有作品資源的整理與挖掘分析
出版業(yè)商圈中,被消費的作品資源的合理配置,才能保障商圈中出版作品的供應的良性發(fā)展。通過對出版行業(yè)作品的信息和摘要等信息的錄入與不斷更新,可以清晰了解到出版物的數量,暢銷情況,主題分布,以及受歡迎的程度等等。通過數據信息的采集、整理和分析,對作者和編輯來說,在選題和策劃方面更加清晰。對讀者來說,可以更輕易地找到適合自己的產品,而對行業(yè)管理者來說,數據越完整,越全面,對市場科學的宏觀調控更準確。目前,語義出版的引入為作品資源的挖掘和整理提供了比較好的思路。運用語義出版,可以顯示出文章及知識點的相關程度;知識結構圖與作者的合作關系圖;語義標注和基于知識的檢索。而實現語義出版可以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新作品出版前,有作者或編輯自行標注;另外一種是利用智能軟件實現對作品的語義化處理,而這種自動處理的能力往往需要大數據技術的支持。用語義化處理的文章,也可以作為智能軟件處理的大數據來源,不斷提高智能軟件的處理準確度。
3.6 針對新時代的特點,出版形式應多樣化
對傳統出版從業(yè)者來說,紙質出版似乎才是正統,其他新興的數字媒體是搞破壞的。然而,隨著新興媒體技術的成熟,新媒體內容資源的低劣、雜亂、不可信的現象將會有極大的轉變。無論是傳統出版行業(yè)還是新興媒體,他們都是在做一件事,那就是內容。在這個大數據的時代,數據也可以是被出版的內容信息,這些內容信息從另一個角度看,就是人類知識信息資源的提煉。
大數據本身擁有其獨特的價值,而私有化的數據更難能可貴,如何充分發(fā)掘。這些數據一般都是實時動態(tài)更新,擁有相關數據采集端口是正規(guī)大數據采集的核心。而大數據的采集過程中,如何實現大數據的合理利用。出版業(yè)商圈在大數據技術的應用中將會出現以下幾個特點。
4.1 內容更加精細
出版的內容不再是枯燥的圖片文字,超鏈接、注釋、相關資源、專業(yè)解析等等都會呈現其中,而這些添加的內容是大數據技術處理后可以直接產生的。內容不再是獨立的,是可以和外界發(fā)生聯系的。
4.2 編校過程更智能
傳統編校過程枯燥乏味,而大數據技術下出現的智能編校系統將能直接讓作者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實施完成自動編校工作。作品完成即可直接發(fā)行,無需經歷枯燥漫長的編校過程。
4.3 實時出版
當作者完成一部作品,能夠依靠智能平臺直接完成排版工作,并能實時發(fā)送到相關的智能出版平臺,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出版過程。
4.4 內容針對性更強
當人們看電影或者選書籍時往往會在快要看完的時候才知道自己有沒浪費時間。而互聯網大量的推薦清單也只是發(fā)布以自己的角度看到的大眾評判,而那些擁有獨特思維理解的讀者被直接忽略。
4.5 出版形式多樣化
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出版過程就是將經過編輯加工好的優(yōu)質內容送到受眾面前的過程。而移動智能終端設備的普及,大大降低了內容傳播的速度。
海量數據是一種重要的信息資源,一個企業(yè)是否偉大將體現在其對自身所處領域的信息挖掘能力,而這種能力最明顯的體現就是大數據技術的應用水平。傳統出版業(yè)日益衰落成為不爭的事實,如何轉變經營思路,利用高新技術構建出版業(yè)商圈內的生態(tài)平衡,將成為出版業(yè)不可忽視的環(huán)節(jié)。本文研究對大數據和出版商圈兩個概念進行討論,通過引入大數據的思維,對出版業(yè)商圈的生態(tài)發(fā)展進行解析,希望以此促進傳統出版業(yè)向未來新型出版業(yè)商圈進行轉變。那些堅守社會責任、顧全大局、不以商業(yè)利益為首的單位反而受到排擠,出現經營困難等情況。這些問題不斷警醒著我們,在中國經濟高速發(fā)展的今天,又有多少本應承擔的社會責任和國家利益被忽視。就出版行業(yè)而言,我國出版亂象可謂層出不窮。這些亂象無一不實實在在地傷害著我國文化和科技領域的健康發(fā)展。那么,如何解決中國出版行業(yè)中出現的問題呢?或許“大數據”是一劑能夠調和陰陽、疏肝利膽的良方。
[1]俞濤,厲亞,王道平.出版生態(tài)化是出版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必然選擇[J].出版科學,2008(6):43-47.
[2]劉智慧,張泉靈.大數據技術研究綜述[J].浙江大學學報(工學版),2014(6):957-972.
[3]潘文.我國大數據發(fā)展現狀與趨勢[J].領導科學論壇,2017(4):28-44.
[4]任娟.讀者行為挖掘與分析的大數據技術及應用[J].編輯之友,2017(1):31-34.
[5]王關義,謝巍.我國出版業(yè)供給側改革思路[J].中國出版,2017(1):11-14.
[6]程艷林,龐燕.數字出版生態(tài)的維護與治理[J].中國出版,2011(20):53-56.
[7]袁潤,姜曄.圖書館數字出版生態(tài)系統構建研究[J].圖書情報研究,2016(1):48-52.
[8]殷克濤.媒介融合下出版企業(yè)生態(tài)位的再確定[J].編輯之友,2016(2):27-30.
[9]徐漪.大數據的資產屬性與價值評估[J].產業(yè)與科技論壇,2017(2):97-99.
[10]張?zhí)m廷.大數據的社會價值與戰(zhàn)略選擇[D].北京:中共中央黨校,2014.
Discussion on the publishing industry business circle based on the value attributes of big data ecological values
Wang Yue1, Li Wei2*, Fan Xingfeng3
(1.Economic Management School of Gui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Guiyang 550003, China; 2. Gui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 College, Guiyang 550004, China; 3. Knowledge Service and Intelligent Key Laboratory, Chongqing 401121, China)
Tha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omprehensive popularization of mobile intelligent terminal cause decline of traditional paper publishing. The digital network environment, readers needs and behavior changes, and the digital publishing means increasingly mature, all of these make the publishing industry inevitably face the big data develop toward big data applications after introducing digital technology. This paper studies and expounds the basic concept of big data and publishing business circle, at the same time, the value of large data of big data assets is discusse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industry import version district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big data.
big data; publishing industry business circle; ecological discussion
王躍(1986— ),男,貴州貴陽,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國際貿易,市場營銷。
*通信作者:李瑋(1987— ),女,貴州貴陽,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國際貿易,市場營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