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 勝, 帥 煜, 韓 楓, 徐士芳
(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 安徽 合肥 230051)
在當前不斷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適應高校學生管理的新形勢、新任務,落實教育部41號文件精神,加強大學生的教育管理,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全面發(fā)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做好學生黨建及學生工作,更好地服務學生,是擺在高校學工人員面前非常重要的課題。
高校承擔著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yè)培養(yǎng)各類專門人才的任務,教育部41號文件第三條明確規(guī)定:學校要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要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要堅持依法治校,科學管理,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規(guī)范管理行為,將管理與育人相結合,不斷提高管理和服務水平。
高校學生工作既有學生思想教育工作、學生組織工作、黨建工作,還有學風班風建設、校園文化建設、社會實踐等工作。學生是學校教育的主體,學生黨員是全體學生中較為優(yōu)秀的群體,黨建工作是學生工作中的重要內容。因此要加強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做好高校大學生黨員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充分發(fā)揮學生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把學生黨建工作和學生工作進行有機結合,是做好大學生教育管理和服務工作有效的方法,對于推動整個學生工作的開展將產生重要的意義。
個性化教育就是教育者承認學生在社會背景、智能背景、態(tài)度價值、情感和生理等方面存在個別差異的前提下,做到既“有教無類”,又“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全面發(fā)展。個性化教育的實質是以受教育者的個性差異為重要依據,讓每一個學生都找到自己個性才能發(fā)展的獨特領域,以個性充分發(fā)展、人格健全為目標的教育。[1]
高校學生工作中,學生黨建工作是重中之重,對于加強和改善黨對高校學生工作的領導起到了基礎性的作用。大學生黨員是高校學生隊伍的中堅力量,通過高校大學生黨員發(fā)展中的個性化教育和培養(yǎng),充分發(fā)揮大學生黨員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是做好大學生教育管理和服務工作最有效和最根本的方法。[2]將高校大學生黨員發(fā)展中的個性化教育和培養(yǎng)與高校黨建工作以及日常學生工作相結合,加強學生黨員的管理和培育,在很大程度上推動著高校學生工作的開展,也賦予了學生工作更高層次上的指導意義,能夠幫助學工人員更好地處理學生問題,打開學生工作新局面。因此,作為高校學生工作管理人員就是要不斷改進和創(chuàng)新高校學生黨建工作,通過高校大學生黨員發(fā)展中的個性化教育和培養(yǎng)加強學生黨員隊伍的理論學習、先進思想的把握和實踐[2],最大程度上推進學生工作的開展。
學生工作主要包括學生思想教育工作、學風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實踐等工作,而學生黨員在思想覺悟、文化學習和社會活動等方面都是優(yōu)于普通同學的,他們思想上進、學習優(yōu)異、活動積極,且學生黨員大部分是學生干部,他們承擔著大量的學生組織管理工作[2]。如果以大學生黨建工作和高校大學生黨員發(fā)展中的個性化教育和培養(yǎng)為先導,率先培養(yǎng)一批思想覺悟高、理論素質強、文化功底扎實、社會實踐豐富的黨員同學,并動員他們在班內帶領和服務其他普通同學,建立互幫互助小組,積極投身日常的學生工作中去,通過評比和考核,表揚先進,督促后進,廣泛宣傳優(yōu)秀黨員事跡,將有利于學生工作的有效開展。
黨建工作既是學生工作中的核心,也要與其他學生工作緊密結合,相輔相成,把學生工作作為黨建工作的基礎和平臺,才能更好地發(fā)揮黨支部和黨員的優(yōu)勢作用。大學生黨員既是學生中的優(yōu)秀分子,具有榜樣示范作用,也是學生中的活躍分子,可以帶動其他同學共同成長;大學生黨員既具備老師所不能替代的朋輩因子,也是老師最得力的助手和幫手,只有把黨建工作與學生工作有機結合,在具體的學生工作中,充分利用黨支部和學生黨員的優(yōu)勢,采取高校大學生黨員發(fā)展中的個性化教育和培養(yǎng),才能調動所有同學的積極性,才能把所有同學指引到正確的道路上來,才能打開大學生成長成才的新局面。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學生黨支部的建設和管理不能僅停留在傳統(tǒng)的開會、說教等層面,要根據當前大學生的特點,尋找新的載體。學生工作平臺多,開展的活動多樣,如果以具體的學生工作為黨建活動載體,采取高校大學生黨員發(fā)展中的個性化教育和培養(yǎng),將更有利于支部的建設和管理。如在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中,可重點加強對大學生黨員的思想教育,引領學生黨員率先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然后由學生黨員在具體的學習和工作中影響其他同學;以大學生社團、組織、班級為工作載體,要求學生黨員主動承擔工作任務,擔任組織內主要干部,可以在具體的工作中直接對學生黨員進行教育、指導,進而有利于提升黨建工作的實效。
總體思路:圍繞學生工作抓黨建,大學生黨員發(fā)展中采用個性化教育和培養(yǎng),充分發(fā)揮學生黨員在各個方面的帶頭、模范作用,以黨建工作促進學生工作全面開展。
(1)大學生黨員的分層次教育和培養(yǎng)。針對大學生黨員在組織發(fā)展的不同階段,其教育培養(yǎng)和要求不同,因此在大學生黨員教育培養(yǎng)上應采取分層次培養(yǎng)方式,即針對積極向黨組織靠攏、入黨積極分子、發(fā)展對象、預備黨員、正式黨員采取不同的教育和培養(yǎng)方式。首先遴選學生中積極向黨組織靠攏的優(yōu)秀分子,通過黨課學習等平臺培養(yǎng)發(fā)展為入黨積極分子,然后,通過黨小組學習對入黨積極分子進行教育培養(yǎng),經過一年以上的教育和培養(yǎng),將表現較好的入黨積極分子培養(yǎng)為發(fā)展對象,使各方面表現優(yōu)秀的大學生早日加入中國共產黨。支部對大學生預備黨員加強教育和培養(yǎng),按時參加黨支部的學習和討論,充分發(fā)揮他們在學生中的模范帶頭作用,對積極工作、表現較好的預備黨員及時轉正;加大學生正式黨員的教育培養(yǎng)工作,使其在工作中發(fā)揮應有的表率作用。
(2)早動員、早培養(yǎng)。針對高職高專學生年齡偏小、思想不成熟、可塑性大的特點,學生黨建工作應立足于早動員與早培養(yǎng)緊密結合,將學生黨建工作的重心前移。即在學生一入學,就進行入黨的啟蒙教育,幫助他們自覺地、主動地向黨組織靠攏。軍訓是新生入學教育的最初階段,是大學生活的開端,也是學生實現從高中生活向大學生活轉軌的重要時期,此時的他們對未來充滿了信心和憧憬,思想上可塑性強,容易接受新知識、新思想,再加上軍訓這種特殊的氣氛感染,學生的上進心和政治熱情都比較高,這時候的教育對學生來講,印象深刻,意義深遠。各黨支部應不失時機地安排入黨系列教育活動,介紹學校黨組織設置、往屆學生的入黨情況,激發(fā)他們的入黨愿望,為他們要求進步指明努力方向和方法途徑。例如,可以精心組織“如何寫入黨申請書”專題講座,由軍訓教官現身說法,輔導員因勢利導,利用軍訓間隙有意識地開展入黨討論,強化入黨的啟蒙教育。
在培養(yǎng)上,各黨支部可實施“黨員聯(lián)系班級制”。以班級為單位組建學習小組,把遞交入黨申請書的學生編入其中,開始有計劃地進行培養(yǎng)。按照專業(yè)對口原則,支部為班級學習小組指派一名黨務工作經驗豐富的教工黨員擔任聯(lián)系人,聯(lián)系人根據要求,盡早建立學習小組成員檔案,及時安排談心談話,了解學生入黨愿望和動機,指導小組開展黨的基本知識、時事政治的學習討論,有效地實現早培養(yǎng)、早教育。
通過早動員、早培養(yǎng),可提高新生入學思想政治意識,可提升新生入黨積極性,可端正新生入黨動機,為今后提升學生日常管理工作提前做好準備。
大學校園,學生組織是大學生最活躍的地方,也是最能夠施展學生黨員才華,發(fā)揮引領作用的舞臺。把學生組織與黨支部進行接洽融合,利用組織活動,如志愿者工作、社會實踐、技能競賽等,號召學生黨員帶頭,引領普通同學參與,共同組隊,這樣不僅可以讓更多的同學受益,也有利于增強學生黨員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既增加了黨員教育機會,也引領了普通同學。
(1)對大學生黨員在班級建設中的要求。在早動員、早培養(yǎng)的模式下,要求入黨的積極分子應不在少數,輔導員應鼓勵學生入黨積極分子和學生黨員參與班級干部的競聘,主動承擔學生干部職責,參與班級事務管理。同時要引導要求入黨的積極分子和學生黨員樹立“黨員是永不卸職的學生干部”的思想,積極參加班級、系部、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做遵守校紀校規(guī)的模范。在具體的學生工作中履行職責,主動配合班委工作,參與班級事務,以互相監(jiān)督提醒的方式共同做好班級工作。提高班級的集體榮譽感和團隊意識,發(fā)揮模范帶頭作用。
(2) 對大學生黨員在宿舍管理中的要求。高校學生宿舍是大學生日常學習和生活的重要場所,也是大學生思想最活躍、最外露的所在。輔導員應盡量在每個宿舍安排黨員、預備黨員或入黨積極分子,擔任寢室長,帶頭和監(jiān)督同學遵守宿舍管理規(guī)定,加強宿舍安全與衛(wèi)生管理,并起到積極的帶頭作用,樹立黨員形象。
(3) 對大學生黨員在學生社團中的要求。除班級和宿舍兩個最基礎的學生組織外,應鼓勵要求入黨的積極分子和學生黨員主動參與到各院系學生會及學校各社團、志愿者服務隊等學生組織并發(fā)揮應有的作用。
黨建工作與學生管理工作相融合,基礎是融入學生組織工作。鼓勵班級內入黨積極分子和學生黨員廣泛參與班級管理、宿舍管理、學生會管理、社團管理等。就好比各級學生組織是一面墻,學生是其中的一塊塊磚,而要求入黨的積極分子和學生黨員就應該作為連接這些墻的水泥,讓各級學生組織這面墻更牢固、更團結、更堅強,從而促進學生日常管理工作。
根據高職高專學生黨員發(fā)展實際,學生入學后第一次黨員發(fā)展在二年級下學期,三年級基本處于頂崗實習階段,鑒于學生預備黨員在校時間短、發(fā)展人數少的前提,班級無法建立學生黨支部,故黨建工作與團建工作相結合的必要性不言而喻[3]。以黨建帶團建,黨員與廣大青年團員一起學習和實踐,既讓黨員學會服務,更好地踐行群眾路線,也可以讓黨建工作擁有較強的群眾基礎和服務平臺。主要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開展。
(1) 黨員教育融入團課。基層團組織作為黨組織和學生之間的橋梁,在新時代、新形勢下,團組織要通過團課、主題團日活動等把黨的新思想帶到青年團員中,要求入黨的積極分子要積極參與其中,主動學習、帶頭學習,形成團支部良好的學習氛圍。
(2) 黨員教育融入“第二課堂”。“第二課堂”作為大學生素質教育的基礎,應充分發(fā)揮其功能。各黨支部應充分調動要求入黨的積極分子和學生黨員在志愿者服務、“三下鄉(xiāng)”、暑假和寒假社會實踐等活動中的積極性。將理論學習融入到社會實踐中。
黨建工作與學生管理工作相結合,核心是融入團支部建設工作。入黨積極分子及學生黨員作為學生,其日常學習、生活和主要工作是在基層團組織中完成的[3]。加強入黨積極分子和學生黨員的教育和引導,促使其重視在團組織中作用的發(fā)揮尤其重要。各支部應依托高校團組織的“三會一課兩制”,充分調動入黨積極分子的作用,鼓勵班級內入黨積極分子和學生黨員廣泛參與團支部建設工作、志愿服務、社會實踐等。入黨的積極分子和學生黨員應該作為思想教育的承重墻,讓基層團組織更牢固、更團結、更堅強,從而搭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在學生中發(fā)展黨員的目的是要通過組織發(fā)展,提高入黨積極分子和學生黨員的綜合素質,特別是通過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的發(fā)揮,樹立黨的良好形象,加強學生的自我管理,切實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1)學生工作融入黨員教育和培養(yǎng)。高校學生工作主要涵蓋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學生日常管理工作、學生文化活動的開展和社會實踐等方面[4],黨員的教育和培養(yǎng)不僅僅要求學生入黨積極分子、黨員要做思想的先鋒,更要在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做學習的先鋒、文明的先鋒、行為的先鋒、創(chuàng)新的先鋒。通過學生黨員先鋒形象的樹立和先鋒模范作用的發(fā)揮,營造一種“以先鋒形象示范同學,以精神實質帶動同學”的氛圍,真正實現“一名黨員,一面旗幟”,從而切實加強和推進學生黨建和思想教育工作。
具體做法:一是抓住學生管理工作的薄弱點,落實黨員責任區(qū)。根據學生工作實際,晚歸及夜不歸宿管理是學生管理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各支部應充分發(fā)揮學生入黨積極分子及黨員的作用,在管好自己的同時,監(jiān)督、帶動其他同學。二是落實入黨積極分子、黨員幫扶制度。高校學生來自全國四面八方,學生的經濟基礎、學習基礎、家庭環(huán)境等參差不齊,出現了經濟困難生、學習基礎較差學生、心理存在問題學生等。各黨支部根據入黨積極分子、黨員各自優(yōu)勢制定幫扶,比如:有的入黨積極分子幫助特困生尋找勤工助學崗位,有的幫助基礎較差的學生補習功課,有的幫助自卑學生樹立信心等。三是廣泛開展先鋒工程系列活動,包括“黨旗在我心”黨日活動、特殊黨費捐助、學雷鋒活動日、“節(jié)約水資源、保護母親河”活動、“義務植樹”活動、“美化校園”活動等。
(2)班級對標管理融入黨員培養(yǎng)和發(fā)展。除了團組織“推優(yōu)”制度和學生個體成績及素質認證分數外,應將班級對標制度與黨員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有機結合。
(3)學生干部培訓與黨員培訓相融合。黨課、主題黨日活動、團課、主題團日活動、主題班會、學生干部培訓等主題鮮明的培訓和學習,應擴大參與面,豐富培訓內容,健全培訓機制。
為確保學生黨建工作取得實效,高校大學生黨員發(fā)展中的個性化教育和培養(yǎng)應在黨員聯(lián)系班級制度和班級建立學習小組的前提下,建立黨建工作計劃、總結、思想匯報、考核制度,根據不同的個體分別有不同的具體內容。
(1) 工作計劃制度。每學期開學初,支部對學生入黨積極分子、發(fā)展對象、預備黨員、正式黨員,根據個人的特點,布置相關任務,將班級工作、寢室安全工作、社團工作、晚歸、幫扶等工作具體安排到人,并在學期中監(jiān)督工作的落實。
(2)工作總結制度。學生入黨積極分子、發(fā)展對象、預備黨員、正式黨員每學期要對自己的工作、學習情況做工作總結,找出工作、學習中的不足之處,以便更好地做好今后的工作。
(3)思想匯報制度。學生入黨積極分子、發(fā)展對象、預備黨員、正式黨員要按時提交自己的思想匯報,剖析自己,以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在學生中更好地起到模范帶頭作用。
(4)考核制度。建立入黨積極分子、發(fā)展對象、預備黨員、正式黨員考核制度,每學期進行一次考核,考核可以從學生參加學習、各項活動、承擔的工作完成情況等進行綜合考核,為學生組織發(fā)展和培養(yǎng)教育提供相應依據。
高校大學生黨員發(fā)展中的個性化教育和培養(yǎng),從新生入校至畢業(yè),入黨教育貫穿其中,制度相融為保障,組織相融為基礎,黨團相融為核心。要發(fā)揮學生黨建工作和學生工作的主觀能動性,在學生日常管理工作中時時有黨員標準,處處有模范帶頭,通過黨建工作與學生工作相結合,利用高校大學生黨員發(fā)展中的個性化教育和培養(yǎng),充分發(fā)揮學生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4],以帶動整個學生工作的全面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