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河南中考作文題)題目:最懂我的那個人
要求:除詩歌外,文體不限;600字左右;文中不得出現(xiàn)真實的人名、校名、地名。
最懂我的那個人
◎河南一考生
親愛的師父:
您好!一晃十幾個春秋過去了,你我蒼山洱海看過,天南海北走過,無論身處危險之域還是安居之所,無論失意彷徨還是得意堅定,似是一夢惝恍。如今我才徹悟,您才是最懂我的那個人。
仍記得那是我第一次暴戾恣睢,我冷酷而又利落地取了幾個強(qiáng)盜的性命,我認(rèn)為他們的命不過一羽鴻毛。您向我絮絮叨叨地說生命的無常與脆弱。而那時的我,剛被您從五指山救出,心里念著的,是我單挑千軍萬馬的義氣,馳騁天地的豪氣,于是我便頭也不回地離開了您。后來我被菩薩勸了回來,本以為您對我是責(zé)怪不滿的,但我看見的卻是您睿智而透徹的雙眸中的一廂溫柔。您懂我的沖動與莽撞,并報以寬容和諒解。
三打白骨精的事我也記憶猶新。當(dāng)時的我,委屈、不甘,以為您只看到表象,只看到我兇惡的面容,卻沒有看見我隨您西行取經(jīng)的赤誠之心。但當(dāng)我從黃袍怪手中救出您之后,我才明白,您所氣憤的是我的私自行事。我看到您備受羞辱的滄桑面容和眼底的關(guān)切、欣慰,一行清淚簌簌而下。您懂我的自私與暴躁,卻更為我驕傲。
您懂我的一切缺點,用善心和溫暖,包容著我,您也懂我現(xiàn)在的責(zé)任感與使命感!親愛的師父,最懂我的人,請您相信我的一腔熱忱,相信我取經(jīng)的決心,往后再苦再難我也會堅持。西行取經(jīng),靜心渡己,解救蒼生,我此生無憾。
您的徒兒:悟空
某年某月某日
點評
小作者從《西游記》中選材,以“我”之心讀“孫悟空”之心,以“我”之心讀“唐僧”之心。看似是唐僧懂孫悟空,實則是小作者自己懂《西游記》、懂孫悟空、懂唐僧。你所看到的世界就是你內(nèi)心的投射,讀書亦如此??墒牵溽嘣诿澜缰?,你真正懂作品中的人物嗎?本文也從另外一個角度啟發(fā)我們,讀書不僅是記住其中的情節(jié),更是靈魂與靈魂相遇并不斷感悟的過程。
(馬曉茹、王興偉)
最懂我的那個人
余孟星澤
當(dāng)時間從深冬回到初春,當(dāng)門前的柳樹從蕭條重返綠意,當(dāng)風(fēng)已不再夾雜著刻骨的寒冷,我仿佛又看到了你,一直很懂我的你。
風(fēng)輕花落定,云卷云舒。我簌簌而落的眼淚打濕了手中的試卷。試卷上一個個鮮紅的叉四仰八叉地躺著,刺痛了我的眼睛。我不知所措,從未有過的迷茫席卷而來。你忽然出現(xiàn),拍拍我的肩,微笑地望著我。你知道我從不輕易氣餒,從不輕易認(rèn)輸,你知道我始終堅信努力的人總有好運氣,你知道一次小小的考試不能將我打倒。你替我抹去肆意奔流的淚珠,握著我的手,在草稿紙上鄭重地寫下兩個字,寫下我心中正吶喊的兩個字:拼搏。我知道,你最懂我,你讓我學(xué)會了拼搏。
暖風(fēng)徐徐來,花香宜人。大考將至,數(shù)不清墻上的表針已經(jīng)滴答滴答轉(zhuǎn)過多少圈。媽媽推門而入,望著我草稿紙上紛亂的線條,柔聲勸道:“很晚了,睡吧。”我正和一道題無聲地斗爭,不被理解的感覺忽然襲來,竟忍不住對媽媽抱怨道:“好煩!別催了。”媽媽皺眉離去。后悔與愧疚溢上我的心頭。你輕輕到來,替我打開臥室的門,幫我對一臉驚訝的媽媽說出我心中的話:“對不起,媽媽,我太急躁?!蔽抑溃阕疃?,你讓我學(xué)會了沉穩(wěn)。
清風(fēng)微拂柳,帶來花香。我望著正用力搖樹的小女孩與一旁無聲默認(rèn)的路人,默默皺眉?;ǘ滹h零而下,柔弱無力。我心中似有螞蟻在抓撓一般,難受至極。如果我制止了小女孩,會不會被別人說是多管閑事?你輕拉我的手,將我牽到小女孩身邊。我紅著臉,柔聲勸小女孩:“不要傷害小樹和美麗的花朵,好嗎?”
我抬起頭,透過你,分明看見路人贊許的目光。我知道,你最懂我,你讓我學(xué)會了勇敢。
站在鏡子前,你看著我,我看著你。你給我力量,你伴我成長,你就是最懂我的那個人。
(河南洛陽市實驗中學(xué))
點評
誰說“最懂我的那個人”必須是他人呢?也許自己才最懂自己。是呀,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自我”和“超我”,不是所有的“自我”都會讓我們十分認(rèn)同,所以一旦有“羞愧”,“超我”就會浮現(xiàn)出來。小作者很細(xì)膩地抓住生活中“自我”與“超我”的矛盾,寫出了自己復(fù)雜的心理,角度新穎。
(王興偉、馬曉茹)
最懂我的那個人
李承瑾
父親,我與您共度了15年。北雁南飛冬又往,四季輪轉(zhuǎn),白駒過隙,不變的是您那顆最懂我的心。
那一年,洛城花開,我3歲,您32歲。也許是父女之間的情意相通,您在教我兒歌時發(fā)現(xiàn)我喜愛詩詞,于是,一杯牛奶,一首唐詩,是我兒時睡前必備的禮物。您在橘黃的臺燈下慢慢地讀著,我那被時間沖淡了的記憶中,已忘卻了您教給我的第一首詩是“床前明月光”,還是“春風(fēng)送暖入屠蘇”,但是,年幼的我的心里從那時起埋下了一抹詩意。我們在東坡的西湖看淡妝濃抹,看云卷云舒,看日出日落,那時您便成為了那個最懂我的人。
那一季,微風(fēng)不燥,我10歲,您39歲。那個夏天,我穿梭在琴房和家之間。模擬考級時,我受到了不小的打擊,在我心灰意冷打開家門的那一刻,您端著一盆噴香的紅燒肉出現(xiàn)在我面前,明媚的微笑如陽光傾瀉入我心,我眼眶中的淚水不住地掉落?!把绢^,不哭,吃了老爸做的紅燒肉,就會開心起來!”我細(xì)細(xì)地品嘗著紅燒肉,舌尖縈繞著的,是父愛的味道,一味悠長,涌上心頭。您果然是最懂我的人。
那一晚,叮嚀猶在。鋼琴考級前一晚,我輾轉(zhuǎn)反側(cè),始終無法入睡,忽然一陣微風(fēng)襲來,我看到了您輕手輕腳打開風(fēng)扇的身影?!霸趺戳?,丫頭,睡不著?”您坐到我的床邊,輕輕地摸了摸我的額頭,“我家姑娘這么優(yōu)秀,怕什么?”臺燈亮起來了,我看到您鬢角的那一簇銀白,恍然想到我已15歲,而您也44歲了。在您的叮嚀聲中,我安然入睡,夢中是您陪伴在我左右的身影。
綠水本無憂,因風(fēng)皺面;青山原不老,為雪白頭。
父親,請繼續(xù)做我生命中那個最懂我的人。剩下的時光,我們一起,慢慢地走。
(河南洛陽市實驗中學(xué))
點評
人們常說父愛如山,嚴(yán)父慈母,可在小作者眼中,父親是如此的暖心,又是如此的懂“我”。小作者選擇“一年、一季、一晚”生活中平淡而又深刻的場景,再現(xiàn)了一個睿智、慈愛的父親形象。
最懂我的那個人,其實根本不用尋覓,他就在我們身邊。
(馬曉茹、王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