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克慰,河南南召人。河南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作品散見于《散文》《北京文學》《散文選刊》《飛天》《山花》《散文百家》《山東文學》《青海湖》等。出版散文集《鄉(xiāng)村文化人》等。
細藤繞枯枝? 雨后鴝鵒鳴
畫中有一只鳥,蹲在樹枝上,仰頭鳴叫。鳥是黑色的鳥,翅膀尾端,有白色的斑紋。是啥鳥?烏鴉?不是。黑鶇?也不是??窗胩?,沒看出眉目。再細看,頭上有一撮毛抿著,兩翅有白色的翅斑。頓悟,這是八哥?。?/p>
把八哥叫作鴝鵒,很陌生,第一次聽說。八哥我熟悉,我老家伏牛山區(qū),八哥很多,成群。飛起來遮天蔽日,落地上黑壓壓一片。村莊、田野、山林、公園,只要有樹有灌木,有花有草的地方,都有它們的蹤跡。我現(xiàn)在的單位,經(jīng)??吹剿鼈儯袝r在樹上,有時在草地,還有時蹲在樓房上,人過來它飛走,人走過它又飛過來,不怎怕人。
八哥,通體烏黑色,頭頂有一簇羽毛,形如冠狀,頭頸部羽毛呈藍綠色金屬光,上體及兩翅淡紫褐色,兩翅飛羽間雜白色,形成寬闊的白色翅斑,飛翔時尤為明顯。尾巴上面黑色,下體暗灰黑色伴有白色橫斑。喙與腳鮮黃色。不仔細分辨,很容易與烏鴉、黑鶇混淆。
前年,單位的同事老何,抓住一只誤入玻璃走廊的八哥,他很高興,說弄回去養(yǎng)。但他不知道是啥鳥,讓我去辨認一下。聽說他要弄回去養(yǎng),我就對他說:“這鳥不能養(yǎng)?!彼麊枺骸盀樯恫荒莛B(yǎng)?”我說:“這鳥是烏鴉,你愿意養(yǎng)一只烏鴉就養(yǎng)吧!”老何聽說是烏鴉,就把那只八哥放飛了。因為他不懂鳥,我才有機會還一只八哥的自由。
八哥看起來像烏鴉,但仔細觀察,你就會發(fā)現(xiàn),八哥與烏鴉有著顯著的區(qū)別,很容易辨認。八哥體形比各類烏鴉小,喙與足均為鮮黃色。最為明顯的是,八哥頭頂有一撮黑色的羽毛,翅膀上有白色羽毛,尤其在飛行過程中,兩翅中央有明顯的白斑,從下方仰視,兩塊白斑呈“八”字形。八哥的名字,大概與“八”字形有關(guān)吧!
我看唐寅這幅《枯槎鴝鵒圖》,就是從這幾個特征中辨認出來的,否則,做夢都想不到鴝鵒就是八哥。
這幅畫,看起來很簡潔,畫面大部分留白,一根枯枝貫穿于畫面,分割成不同的空間,空靈流暢,有節(jié)奏感。據(jù)說,這是唐寅花鳥畫的代表作。有行家說:此畫構(gòu)圖采用折枝法,枯木枝干自下而上,彎彎曲曲地向上伸展,枯筆濃墨,蒼老挺拔。畫面上,一只八哥棲于干枯的枝頭上,仰著頭,對著天空,正引吭高鳴。似乎樹枝還在微微地抖動,幾片殘葉,嘩嘩作響,從而顯現(xiàn)出自然界生命律動的和諧美。
在這幅畫的介紹中說:“禿筆點葉,一兩條細藤,數(shù)筆野竹,同枯樹上的老葉畫在一起,增添了空山雨后幽曠恬靜與清新的氣氛。”我看了半天,也沒看到那兩條細藤和野竹。再仔細看,才發(fā)現(xiàn),那一道細墨,就是繞枝的枯藤,而點點棱角分明的濃墨,就是竹葉。有一種含蓄和朦朧之美。
畫中有兩句題畫詩,我倒是很感興趣:“山空寂靜人聲絕,棲鳥數(shù)聲春雨馀?!本瓦@兩句,要說算不上詩,但又不能說不是詩。山野空明,寂靜無聲,只有淅淅瀝瀝的春雨,飄飄灑灑凌空而下。這個時候,幾聲鳥鳴,劃過天空,多么美妙的意境。這樣的場景,我還真的很喜歡。
看著這幅圖,我就想,唐寅是在一個細雨迷蒙的春天,走進了山野,也可能唐寅這天就住在山里的朋友家。當他在細雨中漫步時,聽到幾聲鳥鳴。在空曠的山野里,鳥鳴聲是那么的動聽。唐寅抬起頭,看到干枯的樹枝上,有一只八哥正在鳴叫,此情此景,多么的動人啊!具有獨特觀察力和敏銳力的畫家,在一瞬間捕捉到這一場景。于是,就有了這幅《枯槎鴝鵒圖》。
當然,我們也可以這樣理解,這不是鳥鳴春雨,而是鳥在呼喚愛情。是的,蹲在樹枝上的八哥,仰著頭不停地鳴叫。它的前面,還有一只八哥,可能在一片林子里,也可能在天空中飛翔。棲息在樹枝上的八哥,就不停地喊:“親愛的,過來吧!親愛的,過來吧!”我這樣想時,突然就覺得,一只八哥真的飛了過來。
看唐寅的畫,我突然想起了他的老師沈周,也擅長畫枯木與鳥。沈周畫過一幅《枯木鴝鵒圖》,也是枯木枝干旁伸斜出,樹梢上蹲著一只八哥,回首張望。畫中的枯木枝干彎曲有度,蒼勁有力,樹干上的小枝,雖青葉落盡,但依然透出不屈的生命力。而回首翹望的八哥,羽毛蓬松,目光如炬,蘊含著期待,似乎是在等待著什么。唐寅與沈周畫中的八哥,一只昂首鳴叫,一只回首凝望,一動一靜,各具特色。一個灑脫俊逸,一個沉穩(wěn)老辣,有著同工異曲之妙,不愧為師徒。
唐寅的畫,也許還有更深層次的含義,那就是對自由生活的渴望,像八哥一樣,自由自在,生活美滿幸福。唐寅一生坎坷,科場被黜,屢遭打擊,窮困潦倒,妻死子亡,續(xù)娶又遭改嫁。他半世飄零,以賣文鬻畫維持生計。他憤世嫉俗,郁郁不得志,看世間魍魎橫行,鬼蜮成災(zāi),卻無可奈何。他一介文人,不諳世故,在政治斗爭中,屢次遭敗,滿懷一腔熱血,卻報國無門,囿于鄉(xiāng)野集市,無所作為。
作為吳中四才子和明四家之一的唐寅,是希望自己有所作為的,盡管他無法實現(xiàn)理想,但一顆躁動的心,卻始終澎湃著。畫中的這只八哥,是一只向往自由的鳥,多么想一飛沖天,翱翔在藍天、山野、叢林??伤{天遙不可及,山野空曠遙遙無際。他只能收攏翅膀,仰視天空和遼闊的大地,用他獨特的語言,與時空、蒼天、大地、樹木、江河交流對話。他在等待著,渴望著,抗爭著……
正是他的郁郁不得志,才成就他走上書畫的高峰。王世貞在《跋伯虎寫生冊》云:“人以為徐熙之野逸,勝黃筌之富艷,品遂分矣。吾吳中寫生,無過白石翁,而伯虎次之。此十六幅種種臻妙,蓋得徐氏三昧,而稍兼筌筆,不在白石翁下。山齋時一展玩,覺乾坤有一種生氣落翰墨間,為之欣然獨賞也。”在明代,朝中官員,富商巨賈,文人雅士,也很喜歡唐寅書畫,多有收藏。
在現(xiàn)代人的眼里,唐寅是個風流倜儻,飄逸俊秀的大才子。吟詩作畫,浪跡天涯,呼朋喚友,飲酒作樂,過著逍遙自在的生活。因此,在民間出現(xiàn)許多唐寅的風流雅事和逸聞趣事。
但真實的唐寅,可能會讓我們笑不出來。唐寅的一生,歷經(jīng)磨難,十分坎坷。20多歲時,唐寅的父親去世,而母親、妻子、兒子、妹妹,在兩年時間內(nèi),相繼離世,家境逐漸衰落。唐寅26歲時,已白發(fā)叢生,有他寫的《白發(fā)詩》為證。27歲參加錄科考試,期間放浪形骸,與好友飲酒狎妓,在錄科考試中名落孫山。蘇州知府曹鳳愛惜人才,為唐寅求情,被錄于榜末。后來唐寅與江陰徐經(jīng)入京參加會試,因牽連徐經(jīng)科場案下獄,被罷黜為吏。
此后的唐寅,一直靠賣字畫為生,日子艱難,最終在貧病交加中死去。從他的一生中可以看出,唐寅確有文人的風流,但生活的艱辛,使他無法風流。所謂的唐伯虎點秋香,也不過是文人的臆想而已。
現(xiàn)實生活中唐伯虎,也只能畫畫山水,畫畫仕女,畫畫花鳥。比如,畫畫八哥。然后拿到集市,換二兩銀子,買點糧油,打一壺老酒。
我們單位西臨獨山,東靠白河,院子里,長滿了樹木、灌木和花草,一片綠色的世界。而單位外面,是草坪,桃園和花園,環(huán)境優(yōu)美。有山有水有樹有花草,吸引了成群的鳥類,麻雀、喜鵲、斑鳩、白頭翁、烏鴉、金翅雀,還有成群的八哥。每天,在鳥鳴聲中醒來,在鳥鳴聲中入眠,生活在鳥語花香之中。
遺憾的是,八哥常有,依然飛來飛去,但唐寅卻只有一個,早已隨著天空中飄蕩的煙云,消失在塵埃中。留下的,只是他的《枯槎鴝鵒圖》。其實我想,有這樣一幅畫,已經(jīng)足夠,還有什么可以遺憾呢?
蘆花飛舞時? 湖映雙雁影
在北方,大雁是過客。每年的春秋,總能看到遷徙的雁陣。在北方,我們把從天空中飛過的雁,不管是鴻雁、豆雁、灰雁等鴨科雁屬鳥類,習慣性地統(tǒng)稱為大雁。
作為遷徙鳥類,大雁很少在我們家鄉(xiāng)停留。偶爾歇息,也多是在河流、湖泊、沼澤等地覓食。因此,很少有人能看清它們的容顏,也無法給它們詳細分類。
很多年前,在我的家鄉(xiāng),春秋季節(jié),常??吹匠扇旱拇笱?,它們變換著隊形,伸長著脖子,對著天空發(fā)出“咿呀——咿呀——”的鳴叫聲,從家鄉(xiāng)的天空掠過。每當看到雁陣,我們總是仰著頭,看著它們從我們頭頂飛過,越飛越遠,直到變成一個灰色的點,消失在遙遠的天際。
看著翩翩飛翔的雁陣,我就想,大雁,多么像一個家庭。它們的隊伍,大雁——小雁——老雁,整齊有序。原來,雁陣的組成,是由大雁領(lǐng)頭,小雁在中間,老雁在后邊護衛(wèi)。一旦小雁體力不支下墜,老雁就會把小雁拖起來繼續(xù)飛翔。它們扶老攜幼,團結(jié)協(xié)作,幾乎與人類沒有區(qū)別。
大雁,是雁亞科各種類的通稱,主要包括豆雁、灰雁、白額雁、鴻雁。豆雁,是大型雁類,外形大小和形狀似家鵝。上體灰褐色或棕褐色,下體污白色,嘴黑褐色、具橘黃色帶斑?;已?,體大而肥胖,嘴、腳肉色,上體灰褐色,下體污白色。白額雁,和豆雁大小差不多,上體大多灰褐色,從上嘴部至額有一寬闊白斑,下體白色,雜有黑色塊斑。
鴻雁,是本文要寫的主角,單列介紹以下。鴻雁是大型水禽,猛一看很像家養(yǎng)的鵝,嘴黑色,體色淺灰褐色,頭頂?shù)胶箢i暗棕褐色,前頸近白色。遠處看起來頭頂和后頸黑色,前頸近白色,黑白兩色分明,反差強烈。
這幾種雁,主要棲息于開闊的平原和湖泊、水塘、河流、沼澤地區(qū)。性喜結(jié)群,常成群活動,特別是遷徙季節(jié),常集成數(shù)十、數(shù)百甚至上千只的大群。
最早知道大雁,是薛道衡“人歸落雁后,思發(fā)在花前”;是歐陽修的“夜聞歸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華”;是李清照的“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在古典詩詞里,我認識了大雁,知道南遷的大雁,是表達游子思鄉(xiāng)懷親之情和羈旅漂泊的孤獨之感。
提起鴻雁,就會想起呼斯楞的那首《鴻雁》,渾厚悠遠的歌聲,時常在耳際飄蕩,讓我常常心情激蕩:
鴻雁天空上/對對排成行/江水長秋草黃/草原上琴聲憂傷
鴻雁向南方/飛過蘆葦蕩/天蒼茫雁何往/心中是北方家鄉(xiāng)
鴻雁北歸還/帶上我的思念……
多么的憂郁,多么的蒼涼,多么的傷感,鴻雁,系著的是鄉(xiāng)愁??!
最近讀畫,看到八大山人的《蘆雁圖》,卻讀出了不同的感受。詩人寄托鄉(xiāng)愁的鴻雁,在八大山人的畫作里,卻用來表達國仇家恨。這也許就是八大山人不同于他人之處吧!要不,何以稱作畫風縱狂的畫壇怪杰?
這幅畫,構(gòu)圖簡單精煉,兩只鴻雁,一泓湖水,一雁在湖水半空中展翅飛翔,一雁棲于湖水岸邊的一塊石頭上,兩三蘆葦點綴其中,給人以清新秀美、充滿生機之感。葦干、葦葉、葦花著墨淺淡均勻,似是信手拈來,但又揮灑自如。再看兩只鴻雁,半空的那只鴻雁,兩翅伸展扇動,頭頸下伸,飛向岸邊;而蹲在石塊上的那只鴻雁,抬頭仰望,嘴巴微張,像是在呼喚同伴。兩只鴻雁的頭、足、羽、翅、尾濃淡有致,形神兼?zhèn)?,栩栩如生?/p>
看這幅畫,讓我感到驚奇的,是鴻雁的眼睛。畫中鴻雁的眼睛,與真實的鴻雁有著本質(zhì)的區(qū)別。雁眼,黑眼珠亮如黑漆,略帶金黃,眼周及眼先灰褐色。而在《蘆雁圖》中,八大山人突出了眼白,整個眼睛白色,只有一個小黑點代表眼珠。用我們鄉(xiāng)下的話說,這樣的眼睛叫作:“白瞪眼?!薄鞍椎裳邸庇忻暌?、孤傲、生氣等意思。
白眼看天,是不服,是不屈,也是不屑,心中似有不平之氣??茨茄惆菏咨祛i,直沖而下,有挑戰(zhàn)之意;棲在石頭上的雁,好像是受到了欺負,拳足縮頸,但看上去又感覺它不屈不撓不折腰。把鴻雁孤傲倔強的性格,展露無余。
想想也是,作為王孫貴胄,八大山人本應(yīng)有一個美好的前程和富足的生活。但因為改朝換代,弄得家破國亡,流落民間,過著漂泊無助的生活。任何一個有骨氣、有血性的人,都不會忘記亡國之恨,更何況生性倔強,有著民族氣節(jié)的藝術(shù)家呢?
在八大山人的繪畫作品中,把禽鳥和其他動物的眼睛畫成“白瞪眼”的作品,還有很多。如《透網(wǎng)何如此只魚》中的“瞪眼的魚”;尤其是《拳石雙鳥圖》,此圖中枯枝頑石,兩只小鳥分別佇立樹石之上,眼光上翻,一副白眼向天的倔強神氣。再如《枝上鴝鵒圖》中,鴝鵒的眼睛被畫成方形的,眸子點在中間,留出的眼白很大,并且直瞠瞠地向前看著,透露出幽怨、恐懼、絕望、復(fù)仇等心理活動。眼中那股兇狠、不平、仇恨、鄙夷的目光,是八大山人最為傳神之筆。
還有的畫作,畫中的禽鳥,多是單腿立地,寓意與大清王朝勢不兩立。如《石鳥圖》,畫中的兩只鳥,也是單腿立在樹枝上。他畫的禽鳥一足著地的畫作,還有《枯木來禽圖》《荷鳧圖》等,都表示對清廷極端的仇恨和蔑視。他的書畫,市井草民、普通百姓可以給,唯獨在朝為官的達官貴人一字一畫難求。同時,拒絕為朝廷做事??滴跏吣?,胡亦堂任臨川縣令,曾籠絡(luò)他為清廷效勞,他竟假裝瘋癲,撕毀僧服,拒絕合作。
作為鳥的一種,鴻雁被人們寓意了很多美好的東西。寄托戀土深情和思鄉(xiāng)愁緒;抒發(fā)思念之情,表達美好愛情;如大雁南飛,是比喻向往美好生活等等。因此,人們喜歡鴻雁,愛護鴻雁。也因此,鴻雁成為詩人、畫家創(chuàng)作的主題,走進了詩歌、書畫。
其實,鴻雁與人類有著很多相似之處,比如愛情,鴻雁實行的是一夫一妻制,一只鴻雁死亡,另一只鴻雁終生不娶(嫁)。它們對愛情的忠貞,甚至超過了人類。
我曾經(jīng)寫過一篇散文《雁的絕戀》,講述一對大雁生死絕戀的故事。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就發(fā)生在我的家鄉(xiāng),那是1976年的初冬。在《雁的絕戀》中,一只母雁被獵人捕獲之后,公雁明知危險,卻舍身救母雁。由此感動著傷害它的人及周圍的村民,母雁最終得以放生。但母雁因為受傷,被好心的村民放在村后山坡的草垛上,并送來食物。公雁不舍不棄,守著一只因受傷而不能南飛的母雁,精心地呵護著。
由于天氣突變,夜晚下起了大雪,在這個寒冷的雪夜,公雁用自己的翅膀遮蓋著受傷的母雁,為母雁遮風擋寒,直到雙雙凍死在雪夜中。當村民掩埋它們的時候,發(fā)現(xiàn)兩只大雁緊緊地連在一起,張開的翅膀怎么也合不攏,它們粘連在一起,成為一體。大雁凄婉、絕美的愛戀之情,讓在場的村民無不為之落淚。
詩人元好問曾寫過這樣一首詞: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癡兒女。君應(yīng)有語:渺萬里層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誰去?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金太和五年,詩人元好問赴試并州。在汾河邊,看到獵人捕雁,一只雁被殺,另一只雁逃脫后盤旋哀嚎,最后絕望自殺,為愛侶殉情。元好問為大雁的癡情感動,買下這對大雁,葬在汾河岸邊,壘石為記,名之為“雁丘”。并作詞記之,留下了“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的千古名句。
鴻雁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其實鴻雁,在沒有列入國家保護動物之前,在我們家鄉(xiāng),鴻雁是不能傷害的。不論是成年的大人,還是懵懂的少年,只要傷害大雁,看到的人就會嚴厲斥責,甚至破口大罵。
保護大雁,可追溯到漢武帝時期,那時就把大雁列入保護對象。一天,漢武帝帶著群臣去打獵,突然天上飛來一群大雁,漢武帝瞄準頭雁,把大雁射殺了。但漢武帝看到大雁嘴里緊緊地銜著一根蘆柴時,問身邊的大臣:“它銜一根蘆柴干什么?”大臣回答:“大雁是智鳥,頭雁銜蘆,是為了沖破高空的阻力,以便飛得更輕松”。武帝說:“大雁今天為什么飛得這么低呢?”大臣說:“它認為我們這里是和平的家園,不會受到人類的攻擊和傷害?!睗h武帝聽后心情很沉重、很痛苦,這么美麗善良、勇敢智慧的大雁居然被我射殺,多么的可惜呀!此后武帝下令,凡射殺大雁者一律坐牢。
就是現(xiàn)在,在我們的家鄉(xiāng),幾乎沒有人獵殺雁類,更沒有吃雁,人們對大雁始終心存敬畏。前幾年,南方人吃鳥,家鄉(xiāng)很多人經(jīng)不住誘惑,在家鄉(xiāng)的山坡、果園、河流、湖泊、沼澤張網(wǎng)、投毒捕鳥,他們獵殺斑鳩、鵪鶉、野鴿等鳥類,但從不獵殺大雁。因為,獵殺大雁,是被人瞧不起的,也會被人咒罵的。鄉(xiāng)村人用樸素的情懷,用敬畏的心態(tài),愛著大雁,保護著大雁。
大雁,作為一種有靈性的禽鳥,不僅走進了藝術(shù)家,也走進了普通百姓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