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我都是在本刊“影響中國”年度人物榮譽盛典的準備工作和會務(wù)服務(wù)中辭別舊歲的。
今年的年度公益人物環(huán)節(jié)著實是一份驚喜。兩個自閉癥少年的表演,并非出于安排,而是對方主動要求的。尤其是17歲的張殊瑋,屬于“低功能自閉癥”者,幾乎沒有自主語言交流能力,但他的口風琴聲悠揚,干凈,帶出一個特殊少年的內(nèi)心感情,全場觀眾不禁用有節(jié)奏的掌聲輕輕為他打拍子。這樣的時刻,令人動容。
印象深刻的,還有年度體育人物張帥的獲獎感言。她說,8年間,她在連續(xù)14次網(wǎng)球大滿貫第一輪中一次都沒有戰(zhàn)勝過對手。但網(wǎng)球其實有的時候,曙光就在你最困難的時候到來。她希望,自己真實的人生經(jīng)歷,能夠帶給大家更多堅持下去的力量。
今年宣讀“年度致敬”詞的還是本刊副總編陳曉萍。曉萍是海南人,普通話不標準,去年頒獎典禮前一天半夜她還在查字典為致敬詞中的平翹舌音注音,今年索性放棄了這無用的努力。但事后,反而收獲了一致點贊。她告訴我,正是張帥的這段真摯的心路歷程分享,帶動了她的情緒。她在正式宣讀致敬詞之前加上的那句話,尤其令我動容。她坦言,致敬“城市建設(shè)者”這個群體,是我們編輯部在年底時臨時決定的。
曉萍宣講的時候,我注意到,主持人康輝和敬一丹都專注地聽著,不時點頭,偶爾低聲交流一兩句。講完后,康輝說,他特別希望未來會有人寫一本書,叫做《公元2017》。城市建設(shè)者可能不會占據(jù)太多篇幅,但一定會有書寫他們的筆墨,因為正是他們構(gòu)成了這本書的底色。
敬一丹說,她剛才聽致敬詞時,在想什么叫“影響力”。 有的時候你會覺得一個人默默無聞,貌似沒什么影響力。但他們真的就沒有影響力嗎?其實,我們都是在互相影響。“謝謝《中國新聞周刊》,將最后的致敬,給了這樣一個群體。”她說到這里時,許多人都注意到她眼中的淚光。
這也就是為什么,我在當晚的微信朋友圈中感慨,一年一度的繁瑣會務(wù)令人疲憊,唯有這樣的時刻,讓人在工作職責之外,真正感受到意義。
@高能E姐:陳凱歌和第五代導演,是最輝煌的一代,也是最波折的一代。在充滿困境與誘惑的轉(zhuǎn)型中,口碑下滑的作品一次次把他們逼到商業(yè)與藝術(shù)的臨界點。這次,那個大師陳凱歌能回來嗎?
《國科大:用最好的資源培養(yǎng)本科生》
國科大培養(yǎng)的目標定位不同,勢必會有形式上的差別。國科大的小班精英教育,目前來說,已是國內(nèi)能提供的最好條件。希望它培養(yǎng)更多實用型人才,以成就年少時的科學夢。(筆墨初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