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美霞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要建立學生、教師和文本之間的對話,促使學生全面理解和感受文本內(nèi)容,從中得到啟迪和熏陶,在內(nèi)化中掌握語言。因此教師在教學的時候要引導學生走進文本,和文本進行深度對話,為學生和文本搭建起對話的橋梁,這樣才能促使學生高效閱讀。
一、緊扣語境,揣摩內(nèi)涵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講究含蓄內(nèi)斂,因此很多作者在撰寫文章的時候喜歡用曲折迂回的方式表達情感,展現(xiàn)思想內(nèi)涵。對于小學生來說,要領悟文字深處的語義,難度頗大,教師要指導學生抓住文章的語境,嘗試站在作者的角度分析文本,這樣才能讓他們更準確地揣摩文本的內(nèi)涵,做出正確的解讀。
在閱讀《黃鶴樓送別》的時候有學生提出:“這篇文章講述的是李白送別孟浩然的故事,但是卻在文章中多次描寫黃鶴樓周圍的風景,為什么要這么寫呢?這好像和送別的內(nèi)容關系不大啊?!痹诹私饬藢W生的疑問后,教師沒有直接告訴學生答案,而是讓他們嘗試結合人物的特點和故事發(fā)展的脈絡進行分析,重新審視這些景色描寫的內(nèi)容,探究作者為何要加入這些景色描寫。在分析后學生發(fā)現(xiàn),這些景色描寫的內(nèi)容不僅展現(xiàn)了主人公送別的場所,而且還襯托了主人公的內(nèi)心變化。例如在文章的最后,李白看著孟浩然登上了船,他站在黃鶴樓上遠望朋友離去的背影,看著遠處楊柳依依、沙鷗點點的畫面,這浩蕩流淌的江水讓他想起朋友也要隨著江水遠去,因此心中懷念朋友的心情便再也按捺不住,這才吟詠了著名的詩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因此可見這里的景色描寫起到了暗示主人公內(nèi)心的作用。在學生分析后,教師進一步引發(fā)學生思考:“‘水在傳統(tǒng)詩歌中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意象,它有著豐富的內(nèi)涵,象征著流逝的時光,象征著剪不斷的離愁別緒,但同時也象征著浩然磅礴的意境。大家覺得這篇文章中描寫的江水浩浩蕩蕩流到天邊的情景,體現(xiàn)了水的哪種內(nèi)涵呢?”這個問題將學生帶入更為深入的思考之中。
在分析文本的過程中,教師不能只將分析放在文字的表面,而應該轉移視角,引導學生關注作者的言外之意,關注文本的人文內(nèi)涵,這樣的理解才更準確。
二、聯(lián)想延伸,體悟用意
小學生具有聯(lián)想力豐富的特點,在指導學生進行文本閱讀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他們的這個特點,讓學生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體會文字的延伸語義,理解作者如此創(chuàng)作的真正意圖。在聯(lián)想的過程中,學生能進一步被文本打動,達到以情傳情的效果。
在學習《鄭成功》一文的時候,有學生提出疑問:“文章中最激動人心的場面就是鄭軍官兵攻打敵人艦隊的場景,但是讓人奇怪的是,這里并沒有詳細描寫鄭成功的行為,這是否和文章的題目不相符合呢?”在了解了學生的疑問后,教師提出問題:“鄭家官兵如此英勇善戰(zhàn),是誰在引導他們呢?臺灣同胞在得知鄭成功的軍隊來到后,特地求見鄭成功,他們又為什么要這么做呢?在文章中找一下有哪些地方描寫了鄭成功的形象,說說作者為何要如此描寫?!睂W生在分析后發(fā)現(xiàn),文章中有不少地方描寫了鄭成功的形象,例如在眺望大海的時候鼓舞衛(wèi)兵,讓他們堅定收復臺灣的想法,又如在廈門加緊操練海軍等等。文章中的軍隊之所以驍勇善戰(zhàn),和鄭成功的鼓舞和訓練是分不開的,所以這里作者采用的是側面渲染的方法。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思考一下在戰(zhàn)爭中鄭成功如何指導士兵參加戰(zhàn)斗,讓學生感受鄭成功沉著冷靜的領導氣質。
在指導學生進行聯(lián)想延伸的時候,教師要引導學生注意文本的表達方式,作者的用意往往要通過某些特定的語言表達方式展現(xiàn),因此探究語言表達形式就顯得尤為重要。
三、拓展補充,解構主旨
小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較弱,要讓他們感悟文本內(nèi)部的意蘊顯然有些難度。教師不能讓學生停留在文本認知的表面,而要引導他們進行拓展補充,讓他們嘗試闡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解構文本的意蘊和主旨。
在學習《牛郎織女》一文的時候,學生都被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所感動,為了讓他們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教師給學生介紹了董永與七仙女的故事,讓他們進行對比閱讀。學生在閱讀后發(fā)現(xiàn),這兩則故事有著很多相似點,例如都有一位美麗的仙女愛上了忠誠老實的凡人,兩人都有轟轟烈烈的愛情故事,兩人都遭到天庭拆分。不過,學生也發(fā)現(xiàn)了其中有不同之處,在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里,最后七仙女被迫離開董永,但是牛郎和織女則不一樣,牛郎為了見到織女敢于闖天界,而善良的喜鵲為他們搭建鵲橋,幫助他們相見,最后連王母娘娘都只能被迫同意讓他們一年見一次面。在教師的啟發(fā)下,學生認識到,牛郎織女的故事體現(xiàn)了男女青年為了追求自由和愛情所做的不屈不撓的斗爭,他們的故事體現(xiàn)了古代勞動人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閱讀拓展材料后,學生通過對比領悟了這個民間故事的真正價值,讀懂了文章的言外之意。
大作家歌德提出了意蘊說,將藝術作品分成三個要素,材料、意蘊和形式,所謂意蘊就是文學作品中透露出來的理性內(nèi)容。若能在拓展中品悟文本的深遠意味,則能促使學生感受到作者想要表達的理性主旨。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學生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的綜合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讓學生拓展閱讀思維,提高閱讀質量??劬o語境品悟、展開聯(lián)想延伸、嘗試拓展補充等方法能讓學生進一步和文本進行對話,真正感悟文本的內(nèi)涵主旨。
作者簡介:江蘇省如皋市安定小學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