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生
“無論人的一生是多么的漫長復雜,他終將反映于一個時刻,那就是他大徹大悟自己究竟是誰的時刻。”博爾赫斯如是說道。確然,在我們的一生中,我們要學習那些由具體知識構成的有字之書,繼而閱讀由世事閱歷壘砌的無字之書,最終讀懂那本我們最熟悉的也是最陌生的心靈之書。這一過程其實正如哲人蘇格拉底所言:認識你自己。
人的一生不是一場盲目的追逐,相反地,那應是不斷認識自我、實現(xiàn)自我的過程。馬斯洛曾提出“需求理論”,將人生概括為實現(xiàn)生理、安全、社會、尊重和自我精神五個需求的過程,而這五個需求實際上是遞進達成的。閱讀有字之書,我們的頭腦變得充盈,我們具有了保護自我安全、實現(xiàn)自我生存的能力;閱讀無字之書,我們的人格開始健全,我們能夠在社會中相處,甚至獲得他人的尊重與褒美;而在實現(xiàn)了上述需求之后,心靈之書的書頁向我們緩緩展開,以我們的知識與閱歷為基礎,我們有能力感知精神深層次的表達,認識自我,實現(xiàn)自我,達到那個“大徹大悟”的清朗境界。
然而觀當今之世,讀有字之書者泛泛,讀無字之書者不鮮,唯獨讀心靈之書者寥寥。有人說,這是現(xiàn)實的壓力逼著人們從精神世界中抽身,可的確應該這樣嗎?我想起加繆用不無溫情的筆觸描繪的那個走下平原并感到幸福的西西弗斯。是的,從睡夢中醒來后,我們每個人都不得不如西西弗斯般推動著那塊名為“現(xiàn)實”的巨石一次又一次地走上山崖,可是當我們讀懂了那本心靈之書的啟迪,讀懂了我們精神的渴求,讀懂了自我的意識,心靈的聲音就能夠指導著我們,“帶著幸福的微笑走下平原”。
知識的掌握、閱歷的豐富與精神的升華,這三者體現(xiàn)的,應該是和諧統(tǒng)一的人對自我的一次次突圍。囿于軀殼之中,有時我們或也會感受到女詩人辛波斯卡所描繪的那種“我即是我的阻礙”的無力感,但也正是這種局限性,促使著我們自覺地反抗著那些看似命定的桎梏。我們認識了人生的不足并盡己全力修補,誰能說這樣的人生配不上一支激越昂揚的戰(zhàn)曲或是頌歌?誰能說這樣的人生不是在書寫屬于自我、屬于靈魂的浩蕩傳奇?
“別做觀眾了,試著自我評判!”加繆的話語正在耳畔,人生突圍的號角已然吹響,三本大書在面前緩緩翻開,這是屬于我們的人生,這是靈魂光榮的突圍!
點評
作者所要論述的重點是:讀心靈之書,認識自己。這一重點始終貫穿全文。在論述中,作者對三本書概念內(nèi)涵的理解和闡述十分準確,并有較深刻的思考。文章的第二、三、四段是主體部分,這三段文字對三本書的關系做了深刻的思考與闡述。更值得關注的是,作者不是單純地闡述關系,而是在闡述中評說,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與認識。語言符合論述類文體理性表達的特點,具有很強的條理性與邏輯性。從評說類論述文的角度來說,這篇文章對題意的準確理解、嚴謹?shù)男形慕Y構以及理性的語言表達都是很值得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