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全寬
摘要:自行車運動在我國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研究對于自行車運動的功能進行了細化的分類與總結,并對自行車運動的發(fā)展現(xiàn)狀與未來趨勢進行探討,以期促進自行車運動在我國的進一步發(fā)展。
關鍵詞:自行車 功能 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G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1839(2018) 9-0155-02
1 自行車的主要功能
自行車作為我國一段時期內的主要交通工具,其代步功能應是其最初發(fā)展最主要的功能之一,但隨著經濟的發(fā)展、科技的進步,作為主要代步工具的自行車逐漸被汽車代替。雖然出行效率大大提高,但隨即而來的問題對我們造成了很大程度的困擾。汽車的大規(guī)模使用使得大氣環(huán)境進一步惡化,化石燃料的使用帶來大規(guī)模的空氣污染。政府現(xiàn)在已經意識到化石能源濫用帶來的問題,不得不限制私家車使用,并提倡“綠色出行”,這樣一來,零排放、零污染的自行車再次回到公眾視野,各種共享單車的快速發(fā)展也說明了問題。我國機動車的保有量日益增加,其給城市交通造成了非常大的壓力,即使政府出臺限制私家車出行的方案,交通擁擠情況仍舊存在,而自行車可以發(fā)揮自身緩解交通壓力的功能,幫助減輕交通堵塞,幫助城市公共交通深化發(fā)展,彌補了中短距離出行中公共交通的不足,與城市公共交通進一步功能對接。
2 自行車運動的健身功能
自行車運動在滿足一定的運動時間、運動強度時即可達到強健身體的功能。自行車運動作為一種長時間的有氧運動,對于鍛煉者的心肺功能以及心血管系統(tǒng)有著提高與強化作用,不僅可以提升最大攝氧量,而且對于第一通氣閾的提高有著顯著的功效,現(xiàn)有研究表明,優(yōu)秀的自行車運動員最大攝氧量是一般人的兩倍左右。
自行車運動對于力量水平的提高也有明顯的功效。肌肉遵循著用進廢退的原則,當我們在進行自行車運動時,身體大部分的肌肉都能夠有效的激活和運用。自行車騎行過程中雙臂要完成支撐身體的功能,核心肌群要時刻保持收緊,這樣才能夠穩(wěn)定軀干部位保持平衡,髖關節(jié)運動中,臀部以及腿部肌群全部在進行髖屈——髖伸、膝伸——膝屈的動作,下肢肌群全部都得到了有效的訓練。這樣的訓練可以提高肌肉靈活性、延展性,并防止肌肉流失。
雖然長時間的穩(wěn)態(tài)式自行車運動屬于有氧運動,但當練習或比賽需要進行沖刺或爬坡等情況時,就要快速調動體內無氧供能系統(tǒng)為身體供能。長期進行自行車運動可以促進人體無氧氧化功能的提升,身體對于乳酸的耐受力也將增強,呼吸系統(tǒng)中的各項健康指標也會相應提升,身體對抗疲勞與不適感的能力也逐漸提高,健康水平也將大幅度提升。
雖然自行車運動對于身體健康層面有著如此多的益處,但從心理層面來講,自行車運動所能帶來的優(yōu)勢也不勝枚舉。首先,自行車運動是一項戶外運動,可以直接與自然環(huán)境產生互動,無論是陽光的照射還是新鮮的空氣,以及映入眼簾的綠色植物都可以幫助心理處于放松的環(huán)境。其次,當今社會高強度的生活節(jié)奏使得人們急需得到心理的放松,而在自行車運動過程中,每一次蹬踏都是一次釋放壓力的過程,所以自行車運動可以作為一種調節(jié)心理狀態(tài)的有效鍛煉方式。目前已有研究表明,適當?shù)淖孕熊囘\動不僅可以使人轉移負面情緒,更能促進精神健康,所以自行車運動可以使人們以更好的心理狀態(tài)去投入工作與學習當中,高質量地完成既定目標。
3 自行車運動的社會功能
自行車運動能使人們更徹底的在大自然的環(huán)境中放飛心情、愉悅身心。自然界中蘊含著許多對人體健康有益的因素,對人體的影響是多方面的?,F(xiàn)代生活物質生活飛速發(fā)展,人們也對生活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休閑的生活方式也逐漸成為許多人的選擇,自行車運動具備許多休閑生活所擁有的特質,不受年齡、性別、場地的影響,每個人幾乎都能在自行車運動中找到適合自己的休閑元素,選擇自行車運動從某種意義上講既是選擇了一種休閑的生活方式。
自行車運動的社會功能在建立社群文化上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許多的自行車運動愛好者因為相同志趣集合在一起,從騎行裝備到騎行技術,從組織隊伍騎行到參加比賽,這些都促進了自行車運動愛好者的溝通與交流,在騎行過程中也加深了彼此之間的了解并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在獲得健康的同時,完成了社會交往,將網絡虛擬社交轉化為真正的面對面社交,自行車運動所擁有的這些社會功能都是促進社會和諧的積極因素。
4 結語
自行車運動具備非常全面的身心健康功能,不僅對于人體的心血管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骨骼以及肌肉系統(tǒng)有著良好的提高與促進作用,更重要的是對人們的心理層面有著十分積極的影響。
參考文獻:
[1]秦椿林,張瑞林.體育管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楊蕾,祝捷.自行車運動的符號學解讀[J].體育研究與教育,2012(3):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