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育良 袁勤勤 覃才堯
摘要:為科學評價高職學生生活技能水平,本文參考相關量表資料并運用德爾菲法進行專家咨詢,編制了由認知與思考、自我管理和人際交往三個維度十項技能構成的共100個條目的量表。經(jīng)初測后發(fā)現(xiàn),總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系數(shù)高于0.9,各項技能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系數(shù)均高于0.6,可靠性高,心理測量指標滿意,可用于評價高職學生的生活技能水平。
關鍵詞:高職學生;生活技能;評價量表;德爾菲法
生活技能概念源于美國的Gilbert J.Botvin博士于20世紀80年代針對青少年開發(fā)設計的生活技能訓練。[1]1993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以下簡稱“世衛(wèi)組織”)在其頒布的綱領性文件《學校生活技能教育》中,倡導通過生活技能教育,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2]聯(lián)合國兒童基金會(以下簡稱“兒基會”)和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等積極響應,將“生活技能”視為青年人必學的基本知識,在全球進行推廣。至此,164個致力于全民教育的國家,已將生活技能作為所有青少年和青年一項必修的學習課程, 至少70個發(fā)展中國家已將生活技能納入正規(guī)學校課程中的一部分。在兒基會資助下,我國在普通中小學和青少年中進行了生活技能教育試點。2014年,兒基會和教育部職業(yè)教育與成人教育司等合作,首次在云南等6省市7所中職學校開展生活技能教育試點,但高職院校生活技能教育尚未提上日程。課題組前期對3所高職院校245名學生進行的抽樣調查發(fā)現(xiàn):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人際關系、問題解決、自我認知和有效溝通等生活技能亟待加強,且需要得到來自學校和家庭的幫助。因此,開展針對高職學生的生活技能教育已成為現(xiàn)實需要,課題組于2017年3月,在國內十三所高職院校開展生活技能基線調查和實踐。本研究的任務就是開發(fā)一套測評高職學生生活技能的量表,用于本課題實驗效果檢驗,并力圖為我國高職學生生活技能測量提供一套科學工具。
一、國內外生活技能量表研究現(xiàn)狀
開發(fā)量表的首要問題是對核心概念作清晰定義。對本研究而言,最核心的概念是生活技能。本文主要借鑒世衛(wèi)組織提出的“生活技能指一個人的心理社會能力”[3]這一定義。本文通過對大量量表資料的收集與分析,重點對生活技能量表的維度劃分、量表容量等進行梳理,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研究設計。
世衛(wèi)組織將生活技能劃分為三個方面,即批判性思考和決策技能、人際關系與溝通技能、應對與自我管理技能,并細化為五對十項技能:自我認識-同理心、有效溝通-人際關系、情緒管理—壓力管理、創(chuàng)造性思維-批判性思維和做決定-解決問題。印度、泰國、南非等基本沿用此分類標準, 如學者Vranda開發(fā)了針對印度青少年的包含115個條目的生活技能量表。[4]部分國家會根據(jù)國情加以調整,如美國教育部確定生活技能包括自我發(fā)展、溝通技巧、工作與理財技能、教育、人際關系、壓力與情緒管理等。泰國1994年在世衛(wèi)組織提出的十項技能基礎上,增加了自尊和社會責任這一對技能。學者Erawan以此為基準,構建了包含120個條目的生活技能量表。[5]
美國學者Picklesimer將生活技能劃分為人際溝通和人際關系、問題解決和做決定、體育鍛煉和保持健康、同一性發(fā)展和制定目標4個維度,并開發(fā)了88個條目的生活技能量表。[6]趙旭等人將生活技能分為:移情和辨析別人觀點的能力、自信和自我效能感、自尊、人際交往中的人格魅力、人際交往中的品德、人際交往中的表達和溝通能力、壓力應對和情緒管理這8個維度,并編制了包含47個題目的中學生生活技能量表。[7]莊麗麗等人以兒基會提出的十項核心技能為基礎,將生活技能分為:創(chuàng)造性—批判性思維、做決策—解決問題、調節(jié)情緒—應對壓力、自我認知能力、有效交流—人際關系、同理心這6個維度。[8]劉欣欣參考世衛(wèi)組織對生活技能內容的界定,將青少年的生活技能分為4類:自立能力、應付困境的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和競爭能力,并編制了含有57個條目的青少年生活技能評價量表。[9]
二、步驟及方法
(一)步驟
1.維度劃分與容量確定
綜合借鑒世衛(wèi)組織和部分國家的研究成果,經(jīng)課題組研討,并結合我國高職學生實際特點,本研究將生活技能劃分為三個維度、十項能力:一是認知與思考,包括自我認知、問題解決、做決定、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批判性思維;二是人際交往,包含有效溝通、同理心和人際關系;三是自我管理,包括情緒管理和壓力管理。將量表容量擬定為100個題目。
2.確定咨詢專家
專家的選擇是否合適,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研究結論的可信度和準確度。依據(jù)德爾菲法對專家數(shù)量和專家挑選具有權威性、代表性的要求,本研究選取生活技能領域知名度高、生活技能理論研究和實踐經(jīng)驗豐富及長期關注或研究高職學生心理健康的17位專家作為咨詢對象,以確保咨詢的高準確率。
3.設計專家咨詢問卷
通過對前期收集到的國內外包括美國、印度、日本、泰國、尼泊爾等在內的學術文獻、生活技能測量問卷及生活技能分量表,參照設定的理論構想對約700個條目整理歸類。并組織課題組研討、一線教師反饋,反復篩選修正,依據(jù)條目內容的有效性與針對性并綜合考慮高職學生的需要及特點、問卷作答的適切性等原則,最終構建了涵蓋117個題目的條目池,以此作為第一份專家咨詢問卷的主要內容,后續(xù)的問卷皆在第一輪咨詢結果的基礎上進行設計。
4.進行專家咨詢
綜合考慮研究內容、專家數(shù)量及研究進度安排等因素,本研究選擇3輪征詢。征詢前,向專家詳細說明“高職學生生活技能教育研究”課題的情況并征求專家意見,以保證咨詢的順利進行。為減少咨詢的外部影響因素,保證專家獨立完成咨詢工作,3輪均采用一對一咨詢的方式進行。每輪發(fā)出咨詢與回收反饋信息間隔通常為10—15天,以保證專家有充足的思考時間和精力完成咨詢內容。
(二)專家基本情況及權威程度
1.專家基本情況的統(tǒng)計分析
(1)職稱:正教授(研究員)副教授共13人,占比76.5%;講師4人,占比23.5%。
(2)學歷:碩博士學歷13位,占76.5%;本科學歷4位,占 23.5%。
(3)從事專業(yè)年限:20-30年的11人,占比64.7%;10年-20年3人,占17.6%;10年以內3人,占17.6%。
(4)專家來源分布:主要分三部分,一是聯(lián)合國兒基會“生活技能”項目專家組成員;二是參與過國際、國內生活技能教育的重大基金項目或課題的人員,如聯(lián)合國兒基會、世衛(wèi)組織、聯(lián)合國開發(fā)計劃基金和北京市科技計劃項目等成員;三是在核心期刊發(fā)表過生活技能評價量表編制與信效度分析文章的學者等。
2.專家的積極系數(shù)
專家的積極系數(shù)即專家咨詢表的回收率,反映專家對研究的關心程度。專家積極系數(shù)越大,表明專家對該咨詢項目的關心程度越高。在德爾菲法中,回收率達到50%是可以用于分析和報告的基本比例,70%為非常好的比例。本研究三輪咨詢的回收率分別為94.1%、100%和94.1%,專家關心程度非常高,可用于分析。
3.專家意見的權威程度
專家的權威程度Cr由專家對問題的熟悉程度Cs和判斷依據(jù)影響程度系數(shù)Ca這兩個因素決定,Cr=(Cs+Ca)/2。本研究將專家對問題的熟悉程度,分為非常不熟悉、比較不熟悉、一般、比較熟悉、非常熟悉,并賦值為1、0.75、0.5、0.25和0。將專家對咨詢內容判斷依據(jù)的影響程度按表1賦值。
經(jīng)計算,本研究專家熟悉系數(shù)Cs為0.76,專家判斷系數(shù)Ca為0.92,則專家權威系數(shù)Cr為0.84。明顯超過可接受值0.7,說明專家對本次咨詢內容的判斷與選擇把握較大。
三、德爾菲咨詢的內容及結果分析
(一)第一輪咨詢內容及結果
第一輪咨詢的內容包括兩部分:一是專家基本信息及對咨詢內容的熟悉程度和判斷依據(jù),二是對量表條目的有效性按照李克特五等級的評分標準(1=“針對性非常小”;2=“針對性較小”;3=“一般”;4=“比較有針對性”;5=“非常有針對性”),讓專家就內容予以評分。
咨詢結果顯示,共16位專家就第一輪咨詢內容予以回復。通過對專家反饋的數(shù)據(jù)進行總分、平均分、頻數(shù)等統(tǒng)計分析,按照條目平均分3.5為臨界值,平均分>3.5的題目說明特別符合這十個維度的內容,可取。而平均分≦3.5的條目,其內容針對性較差,有待進一步研究。第一輪中有27個平均分低于3.5的題目,如:“我經(jīng)常不知道自己為什么生氣或沮喪”和“當我看到有人在流淚時,我會生氣而不是關心他/她”,將進入第二輪咨詢中。
(二)第二輪咨詢內容及結果
第二輪咨詢主要包括兩部分:一是將第一輪咨詢結果反饋給各個專家,結果中不包含專家學者的具體信息。二是請專家對第一輪中的27個條目作出刪除、保留或修改的判斷,多方面征詢專家意見。在第二輪回收專家反饋信息時,有專家在第一輪咨詢中對反向計分的題目評價角度出錯進行了校正。本研究在對第一輪咨詢結果重新統(tǒng)計后顯示,只有20個條目的平均分低于3.5分,因此有7個條目不列入第二輪咨詢的結果中進行分析。
第二輪咨詢共有17名專家作出回復。專家對20個條目都作出了判斷,按照專家意見集中程度≧60%的原則進行剔除。咨詢結果顯示:僅有“當我解決問題時胸有成竹”和“在交談中,即使我心不在焉,我也會假裝在聽”這2個條目有60%以上的專家都認為需要刪除,而對其余18個題目進行了修改或保留的選擇。對于這18個題目,由課題組匯總專家意見并開會研討修改,以此作為第三輪咨詢的內容。
(三)第三輪咨詢內容及結果
第三輪咨詢主要是反饋第二輪咨詢結果并請專家對修改后的18個條目作出刪除或保留的選擇。共16位專家回復,將第三輪咨詢結果作平均分、意見集中系數(shù)等統(tǒng)計分析。課題組商議,為保證每一技能所占題目數(shù)均勻分布,依照每一模塊十個題目的原則對專家評分較低的且意見集中程度較高的題目進行剔除。共刪除15個,如“我在做決定時保留了很多選擇”和“我能夠利用我的兼職工作經(jīng)驗來幫助我確定未來的職業(yè)”等。
經(jīng)過三輪反復征詢、反饋與修改,最后形成包含100個條目的高職學生生活技能評價量表初稿。
四、預試測及信度檢驗
為準確測試高職學生生活技能的水平,并進行影響因素或差異性分析,本次預試測對所編制的100個條目的量表進行了完善:增加人口學信息包括年級、專業(yè)類別、戶口類型等,并將題目隨機處理、打亂順序,最后添加問卷指導語等內容形成高職學生生活技能評價問卷。采用李克特五級評分方式,1—5分別表示“非常不符合”、“比較不符合”、“一般”、“比較符合”、“非常符合”。按照分層抽樣的方式,選取中山職業(yè)技術學院114名學生,由調查員現(xiàn)場指導被試填寫問卷,并當場回收。
(一) 樣本分布情況
本研究選取兩個年級、三個專業(yè)的學生為被試,男生44 人,女生 54人,男女比例較均衡。共發(fā)放問卷114份,回收114份,回收率100%,剔除無效問卷 16份,問卷的有效率為86.0%。本次抽樣范圍較廣,具有代表性。問卷的有效性較高,適合作進一步分析。見表2。
(二)信度檢驗
將回收的數(shù)據(jù)進行編碼,通過SPSS19.0錄入數(shù)據(jù),并進行統(tǒng)計分析。各模塊的題目數(shù)、科隆巴赫系數(shù)α及標準化后的α(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如表3所示。
科隆巴赫系數(shù)作為檢視信度的一種方法,適用于量表的信度分析。一般來說,該系數(shù)愈高,信度也越高。在探索性研究中,信度系數(shù)介于0.70—0.98,均屬于高信度,低于0.35為低信度,須予以拒絕。
由上表可見,編制出的總量表和除同理心外的其他維度的信度系數(shù)均≧0.7,信度高。但需要對同理心這一維度作進一步研究,選擇刪除或修改部分題目。經(jīng)過課題組成員研討發(fā)現(xiàn),同理心這一模塊設計的反向計分題數(shù)量較多,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測試效果。經(jīng)研討后,對其中五個題目作了修改。為保證研究的嚴謹性和研究結論的信服力,特重新選取79名學生對同理心進行試測。測試后的信度系數(shù)為0.61,在可接受范圍內,予以采納。
五、結論
本研究嚴格遵循科學的研究程序和研究方法,最終研制成由三個維度十個模塊,共100個條目構成的高職學生生活技能評價量表。量表的具體內容如表4所示。
當有人發(fā)脾氣或喋喋不休時,我會改變說話的語調或想辦法轉移話題讓他們冷靜下來
在進行小范圍的預試測后,量表信度系數(shù)高,各個模塊的指標較能反映高職學生生活技能方面的特點,適合客觀測量高職學生的生活技能。但由于國內對高職學生生活技能的相關研究成果較少,可參考借鑒的內容有限。本量表在試點院校中應用之后,將進行深入研究與完善,希望能對未來研究者有所啟發(fā)。
注釋:
①R表示反向計分題。
參考文獻:
[1]Gilbert J. Botvin, Anna Eng ,Christine L.Williams.Preventing the Onset of Cigarette Smoking Through Life Skills Training[J].Preventive Medicine ,1980(1):135-143.
[2][3]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Life Skills Education for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n Schools: Introduction and Guidelines to Facilitate the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Life Skills Programmes[M].Geneva, Switzerland: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1997.
[4]Vranda,M.N.Development and Standardization of Life Skills Scale[J].Indi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iatry,2009(20): 17 - 28.
[5]Prawit Erawan.Developing Life Skills Scale f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hrough Mixed Methods Research[J].European Journal of Scientific Research,2010(2):169-186.
[6]Picklesimer, B.K., Milller, T.L..Life Skills Development Inventory College Form: An Assessment Measure[J].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Development, 1998(39): 100-110.
[7]趙旭,馬迎華,呂曉靜,等.中學生生活技能評定量表的初步編制[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2,33(5):515-520.
[8]莊麗麗,馬迎華,趙海,等.校內青少年生活技能評價量表初步編制及信效度分析[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2,33(8):931-936.
[9]劉欣欣.中學生生活技能評定量表的編制和信效度檢驗[J].教育科學,2006,22( 6) : 50-51.
(責任編輯鐘嘉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