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軍
2014年8月,當得知自己成為高一特色班班主任的消息后,我的心中充滿了驚喜和期盼。在我看來,英語特色班的學生是從全市中考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中精選出來的,他們的學習、衛(wèi)生、生活習慣往往比較好,自覺性、時間管理意識應該也比較強,不需擔心。然而8月19號開學報到以來,在注冊報到現(xiàn)場、軍訓操場、教室、宿舍等場合,我卻看到了一個個證明我以前想法太天真的令人憂慮的鏡頭:
鏡頭一:晚修后10點30分巡視宿舍,有的學生在吃夜宵,地上的紙巾、餐盒隨處可見;有的學生愛不釋手地玩著手機;有的學生在聊天……我問:“快11點了,怎么還不睡覺?”有人回答:“反正明天也沒有什么重要事情,不如多玩會兒?!?/p>
鏡頭二:期中考試前一個月,我通過班會課、QQ群、互教通等反復提醒班里學生要早點定下計劃,早點復習。可許多學生還是“濤聲依舊”地過著。期中考試班會課上,當我通過PPT宣布有19位學生達不到特色班的最低分數要求后,他們只是沉默了幾分鐘,第二天又恢復了“往日風采”。
為什么曾經讓我引以為豪的學生會出現(xiàn)學習目標模糊不清、時間觀念不強、衛(wèi)生意識蒼白等諸多現(xiàn)象呢?經過觀察、了解,原來剛入學的高一學生,大多是2000年前后出生的獨生子女,長輩營造的溫馨環(huán)境使不少學生安于現(xiàn)狀,對現(xiàn)實稍有不滿便怨天尤人,悲觀失望。來自家庭和周邊環(huán)境條件的優(yōu)越使得他們一踏進高中大門便放松對自己的要求,不思進取,責任感、危機感漸漸離他們遠去。作為一名歷史教師兼班主任,我有責任和義務通過恰當的途徑,在合適的時機讓憂患意識走進學生心中。
一、憂患意識滲透的行動實踐
通過學習憂患意識的相關理論知識,結合高中歷史教學實際,我初步確立了以下憂患意識的滲透內容目標:個人生存發(fā)展憂患意識;資源憂患意識;民族憂患意識??紤]到憂患意識是高中歷史教學中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憂患意識要想走進高一學生心中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我打算把歷史課和班會課作為滲透憂患意識的兩大陣地。
1. 歷史課:首次滲透憂患意識階段
2014年10月12日,給學生上《鴉片戰(zhàn)爭》一課,當分析鴉片戰(zhàn)爭戰(zhàn)敗的原因時,我有意識地通過幻燈片打出馬克思的一段話:“一個人口幾乎占人類三分之一的大帝國,不顧時勢,安于現(xiàn)狀,人為地隔絕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盡善盡美的幻想自欺。這樣一個帝國注定最后要在一場殊死的決斗中被打垮。”然后通過提問,學生很容易回答出閉關鎖國、夜郎自大是中國戰(zhàn)敗的原因之一。我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安于現(xiàn)狀,人為地隔絕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盡善盡美的幻想自欺”這句話在馬克思看來,中國戰(zhàn)敗的原因還有什么?通過引導,學生回答是清朝統(tǒng)治者缺少憂患意識。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關于憂患意識的名言,不少學生想到了孟子的“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甚至有學生想到了歐陽修的“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由于時間問題,我沒有講憂患意識的含義及重要性,但對學生憂患意識的滲透起了啟蒙作用。
2. 從歷史課到班會課:再次滲透憂患意識階段
上《抗日戰(zhàn)爭》一課時,我終于又找到了滲透憂患意識的機會。我首先通過PPT打出這樣一句話:“日本帝國主義是近代中國最兇惡、最野蠻的敵人?!辈⒄垖W生用史實加以證明,學生很快回答出了日本發(fā)動侵華甲午戰(zhàn)爭、參加八國聯(lián)軍侵華、一戰(zhàn)期間侵略山東提出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 、南京大屠殺等史實。但我話鋒一轉,請大家思考回答一個問題:今年是甲午中日戰(zhàn)爭爆發(fā)120周年,假如中日再戰(zhàn),中國能打敗日本嗎?理由是什么?請同學們課下分組收集資料,下周班會課開一個歷史辯論賽:正方是假如中日再戰(zhàn),中國完全能打敗日本;反方是假如中日再戰(zhàn),中國不一定能打敗日本。
班會課上,在正反方學生激烈辯論后,我也趁勢提出思考的問題:魏源說過“師夷長技以制夷”,我們究竟應向日本——這個曾經是我們最兇殘的敵人學習什么?請同學們認真思考,并請下周負責班會的小組認真準備。
3. 班會課:憂患意識再滲透
4天后的周一,經過認真準備的班會主持人首先通過“溫水煮青蛙”的故事引出班會課的主題:憂患的力量。這節(jié)班會課主要由三個部分組成:
“憂患意識”知識競賽。把孟子、屈原、魏征、歐陽修、黃宗羲、魏源、康有為、孫中山、毛澤東、馬寅初、鄧小平等歷史人物編號,請同學們踴躍抽簽,以小組為單位有獎回答出相關歷史人物的憂患名言或故事。
蔣介石PK毛澤東:誰更厲害?一個是保定軍校和日本東京振武軍校的高才生、黃埔軍校的校長、南京國民政府主席;一個是長沙師范學校畢業(yè)生。為什么實現(xiàn)中國真正獨立的卻是毛澤東?在學生思考的同時,出示下列史料:
①1949年3月,全國范圍的人民解放戰(zhàn)爭勝利在即,毛澤東開始考慮將來的新政權如何鞏固的問題。在西柏坡召開的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上,他告誡全黨:要特別警惕“用糖衣裹著的炮彈的攻擊”,謹防在“糖彈”面前打敗仗;務必“繼續(xù)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繼續(xù)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為了有效防止黨內驕傲情緒的滋生和蔓延,毛澤東以身作則,率先垂范,明令“禁止給黨的領導者祝壽,禁止用黨的領導者的名字作地名、街名和企業(yè)的名字,保持艱苦奮斗作風,制止歌功頌德現(xiàn)象” 。
②1954 年,毛澤東曾憂慮地說:“現(xiàn)在我們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能種糧食,還能磨成面粉,還能造紙,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p>
總結日本崛起的背后。在學生對毛澤東憂國憂民意識、建設憂患意識等有了初步的感悟后,班會課主持人進而提出問題:憂患意識除了幫助偉人成功外 ,還有什么作用呢?接著通過PPT展現(xiàn)二戰(zhàn)后日本一片廢墟和1987年日本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強國的圖片,讓學生思考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并適時呈現(xiàn)下列素材:
①日本的兒童從6歲起,就受到教師如下灌輸:日本沒有什么資源,不拼命學習、工作、奮斗,國家就要滅亡,個人就要受窮。
②日本教科書幾十年不變地寫著:日本資源短缺、國土狹小、國內市場極易飽和,為求民族生存,國際市場是日本的生命線,技術立國是唯一出路。
通過一個多學期的憂患意識滲透行動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少學生的時間意識、危機意識增強,期末成績與期中考試相比,總平均分有了明顯進步。
二、憂患意識滲透的行動設想
1. 指導學生出一期以“憂患是一種可敬的力量”為主題的黑板報。
2. 進行以“憂患也是一種美”為主題的班級現(xiàn)場書法比賽。
3. 與語文教師聯(lián)合舉行“憂患意識”主題的有獎征文比賽。
4. 舉辦時政辯論賽,如《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你怎么看?》《從棄兒到亞洲四小龍之一——新加坡的騰飛靠的是什么?》等。
5. 利用一些節(jié)日、紀念日如植樹節(jié)、南京大屠殺紀念日等加強環(huán)保憂患意識、民族憂患意識滲透與教育。
6. 組織觀看與憂患意識相關的電影,如《日本陸沉》《2012》《唐山大地震》《后天》《一九四二》等,并要求學生寫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