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妙倩 錢曉波
摘要:日本作家遠藤周作的短篇小說《海與毒藥》描繪了太平洋戰(zhàn)爭那個暗黑時期里,個人生存實態(tài)的空洞與迷惘。小說以戰(zhàn)爭時期的醫(yī)院為舞臺,以第一人稱,借多人口吻,剖析了人體解剖實驗全部參與者的處境與心理,丈量了為醫(yī)者從救死扶傷的天使到殺人機器之間的距離。醫(yī)學生勝呂二郎作為典型代表,被動參與了一場針對美軍俘虜?shù)娜梭w解剖“實驗”。在勝呂最為無力的兩個時刻,作者遠藤周作都花費筆墨描寫了勝呂在天臺默念《云的祭日》一詩的場景,可見對《海與毒藥》這部作品而言,《云的祭日》一詩具有不可否認的特殊意義。
關(guān)鍵詞:云;羊;存在主義;基督教
一
戰(zhàn)爭無疑是一場給所有親歷者留下郁結(jié)的電影。趟過戰(zhàn)爭頻仍,禍亂不斷的時代,親歷者的記憶里存留的,恐怕不僅僅是硝煙彈片,還有血腥、疼痛、背叛、分別、死亡等非常態(tài)的創(chuàng)傷體驗?!逗Ec毒藥》在開篇就為讀者塑造了一個神色冷淡、沉默少言、醫(yī)術(shù)精湛卻甘心囿于小診所的醫(yī)生形象——“勝呂”。作為二戰(zhàn)的經(jīng)歷者,他雖未親歷戰(zhàn)場,卻在一個殘酷程度不輸戰(zhàn)場的環(huán)境里,親眼目睹、親身參與了一場唯有以戰(zhàn)爭為由,才能為其“正名”的人體解剖“實驗”。
從始至終,勝呂的被動姿態(tài)都被塑造得尤為明顯。他是九州大學醫(yī)學部權(quán)力斗爭金字塔的最底層。和執(zhí)著于派系斗爭的同事和上級不同,勝呂有著“成為鄉(xiāng)村醫(yī)生”這一平凡、樸素的夢想。然而當戰(zhàn)爭成為必然,夢想的喪失也便成了必然。小說中,勝呂首先要面對的難題,是自己一直以來悉心照顧著的患者老婆婆被當作醫(yī)學研究的試驗品。勝呂的內(nèi)心雖未被犬儒主義蒙蔽,尚且留有為人最基本的人道主義關(guān)懷,但上級的施壓仍然讓這位實習醫(yī)生喪失了反抗之心,輕易地交出了妥協(xié)的答案。內(nèi)心極度不安的勝呂攀上天臺,望著陰郁的大海,第一次默念起了《云的祭日》一詩。從接受老婆婆的手術(shù)提議,到接受提案,成為人體解剖實驗的助手,勝呂經(jīng)歷了兩次相似的思想斗爭過程,一步步墜入罪惡的深淵。人體解剖實驗結(jié)束后,勝呂又一次試圖念起那首《云的祭日》,卻因口舌干燥,發(fā)不出音節(jié)。小說到這兒戛然而止,留給讀者一個如云般飄忽不定的答案。究竟勝呂在最后一幕中想從云層中“尋找”些什么?《云的祭日》一詩兩次在關(guān)鍵節(jié)點出現(xiàn)究竟傳達了作者怎樣的意圖?詩中出現(xiàn)的綿羊般的云的意象究竟又有何象征意義?
二
《云的祭日》是活躍于昭和時代的詩人立原道造的代表作品之一。他短暫的一生,創(chuàng)作豐富,其自由詩吸收了浪漫、唯美主義的精華,字里行間總是藏著青春的敏感,透著少年的頑靈。名木橋忠大在其所著的《立原道造的詩學》中指出,立原道造并不片面追求詩句的唯美,受德國詩人Oskar Becker和哲學家Georg Simmel的影響,立原道造的自由詩中往往蘊含著諸如歷史意識、共同體意識、時空意識等深刻的哲思①。
《海與毒藥》中勝呂兩次默念的,都是《云的祭日》的開篇部分。
當綿羊一樣的云經(jīng)過的時候
當蒸汽一樣的云升騰的時候
天空啊你散播下
一縷縷雪白雪白的棉絲
(天空啊你散播下一縷縷雪白雪白的棉絲)
這一片段用極其簡單的意象,描繪出了以天空為居所的云層隨意賦形的狀態(tài)。影山恒男認為,云層在無窮的變換中完成了自我更新,這種由時間變化帶來的“滅亡”與“再生”,隱喻了人類的存在方式,即所謂的“生死”。 在影山看來,該隱喻正包含了立原道造想要通過《云的祭日》傳達的一種基本思想——存在主義。
所謂的存在主義,強調(diào)存在先于本質(zhì)②,即人的出現(xiàn),是無意義、無目的的。上帝造人的神話被否定,上帝的缺位使得人間再無教條,世界的核心變成了個人選擇。而當個人選擇獲得無限的自由時,虛無主義③便作為負面影響隨之誕生。
筆者認為,遠藤周作之所以選擇引用《云的祭日》一詩,正是基于存在主義的思考。醫(yī)生勝呂雖將事實原因推諉于外部環(huán)境,認為自己如同一塊破爛的木板,怪海浪的力量把自己卷入黑色的大海中。但事實上,他在整個事件中呈現(xiàn)出的“被動接受”的姿態(tài),正是另一種意義上的 “個人選擇”。勝呂是通過“個人選擇”成為歷史的懦夫的,這與存在主義的核心是相符的。再者,失去精神寄托的勝呂,曾數(shù)度陷入對人生意義的強烈否定,醫(yī)生的使命被棄之不顧,作為醫(yī)生的他更是不知道自己該何去何從。這種典型的虛無主義與《云的祭日》一詩中引申出的“超時空”的,“包容”的,“永恒”的云層形成對照。勝呂仰望著無窮變換的云層,仿佛仰望著的,是一條形而上的覺醒之路。
三
下山娘子認為,在《海與毒藥》中,無論是基督信徒橋本夫人的登場,還是戶田和勝呂對“神”的探討,從側(cè)面說明了《云的祭日》一詩的出現(xiàn),帶有不可否認的宗教意義。上總英郎的觀點正印證了這一論點。上總在《遠藤周作的世界》之《海與毒藥》中提到,《云的祭日》中“綿羊一樣的云”象征著基督教的神(天主)的羔羊④,雪白的棉絲則象征著做彌撒時教徒分食的祝圣面餅⑤。而筆者讀到《云的祭日》一詩,接觸到“雪白”“綿羊”兩個詞語時,首先映入腦海的,是《新約·默示錄》第七章14節(jié)的內(nèi)容。
“我回答他說:‘我主,你知道。于是他告訴我說:‘這些人是由大災難中來的,他們曾在羔羊的血中洗凈了自己的衣裳,使衣裳雪白”。
白色,最能體現(xiàn)基督教圣性的顏色,在基督教中象征“無罪”“清純無垢”。福音書中描繪的耶穌的形象,全身上下都包圍在白色的圣光中。而在基督教的宗教意識里,羔羊是祭品,象征犧牲。這一小節(jié),意為通過懺悔,洗清罪惡,手潔心清,才可留在天主的圣殿。
小說中,美軍俘虜們死在慘無人道的手術(shù)中,勝呂的靈魂則死在了人性的拷問里。根據(jù)兼子盾夫的觀點,對“神”的概念缺乏認識的勝呂,在“間接殺人”后心中萌生出了日本式的“罪意識”,因此手術(shù)后當他再次試圖念起《云的祭日》時,卻發(fā)現(xiàn)自己口唇干燥無法出聲。這種干渴不單單是生理反應,更是主人公心理上對“神降臨”的渴求。
對兼子的觀點,筆者表示認同。但比起“罪意識”,筆者認為勝呂內(nèi)心的惶恐更像是“作惡”后的自省。真正的救贖,只能來自于上帝的垂顧。白色的云層雖然浮在勝呂的頭頂,傳遞著包容的、寬赦的力量,但面對著空洞無意義的人生,游走在陵園一般的人世的勝呂,雖將目光投放到了那白色的、綿羊般的云層中,但就像那首讀不出的《云的祭日》,屬于勝呂的救贖,終究停留在了懺悔前夜。
四
“因為在這樣的一個時代,大家都是要死的,死于戰(zhàn)爭、疾病或是你我之手,并無太大的區(qū)別?!边@是作為醫(yī)生良心泯滅的證據(jù),亦體現(xiàn)了對自身的全然放棄。這才是那個時代最為恐怖之處。將外部環(huán)境作為客觀原因解釋自己犯下的滔天罪行,否認過程中“個人選擇”的主導性作用,只交出將“罪”化為“惡”的蒼白辯解……這是“罪”意識的缺失,“惡”意識的補位,是虛無主義甚囂塵上的結(jié)果,也是日本式的死循環(huán),終不得所終。只能寄一聲沉重的嘆息。
諸如勝呂一般清醒卻毫無反骨的軟弱者們,在面臨戰(zhàn)爭帶來的殘酷和瘋狂時,因恐懼而順從,思想和行為間存在著巨大的斷層。因此,在戰(zhàn)爭的狂亂逐漸平息時,“勝呂”們內(nèi)心的惶恐便暴露在手術(shù)室的無影燈下,只能將祈望救贖的心寄托于那白色的綿羊一般的云層,在超時空的云層里探求克服虛無的方法,尋找繼續(xù)生活下去的理由。
注釋:
①《立原道造的詩學》第六章、第七章;
②存在主義集大成者讓-保羅·薩特曾提出“存在先于本質(zhì)(Existence precedes Essence)”,為存在主義理論劃定了意識范圍;
③虛無主義:此處主要指“生存論的虛無主義”,即對人存在價值進行終極否定(詳情可參見美國學者科羅斯比提倡的虛無主義分類)。
④在彌撒中,常出現(xiàn)如下的祈禱文,“除免世罪的天主羔羊,求你垂憐我們。免除世罪的天主羔羊,求你賜給我們平安”。在天主教神學中,耶穌就是這個為全人類贖罪的天主羔羊的角色。羔羊的比喻源自于古猶太教適逢逾越節(jié)便宰殺小羊的獻祭儀式。
⑤耶穌受難前夕,將麥面餅化成自己的圣體教由教徒們分食之。后世,教徒們認為,吃完祝圣面餅,便可得天主恩寵,有永生贖罪之效。
參考文獻:
[1]立原道造.立原道造詩集[M].巖波書店,1988.
[2]名木橋 忠大.立原道造的詩學[M].雙文社,2012.
[3]讓-保羅·薩特.存在與虛無[M].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97.
[4]讓-保羅·薩特.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M].上海譯文出版社,2005.
[5]兼子 盾夫,遠藤文學中的象征和暗喻的色彩論II:《海與毒藥》中海的“藍”與“黑”,“白種人”的罪意識與“黃種人”的罪意識,橫浜女子短期大學研究紀要,2007:22,55-74.
[6]兼子 盾夫,遠藤文學中關(guān)于惡的問題I:《海與毒藥》,湘南工科大學紀要,1998:32(1),127-134.
[7]上總 英郎.遠藤周作的世界[M].朝日出版,《海與毒藥》,1997,160.
[8]小川 圭治.現(xiàn)代有關(guān)神的問題,北星學院大學紀要,1992:28,9-36.
[9]細川 正義.遠藤周作文藝與基督教:通往《沉默》之路,人文論究,2006:56(1),1-24.
[10]下山 娘子.《海與毒藥》:“對話”的次元,日本文學研究,2003:42,65-79.
[11]影山 恒男.立原道造的時空意識(一),調(diào)布日本文化創(chuàng)刊號,1991:49-64.
[12]中內(nèi) 正夫,“云”與文學,英語英文學研究,1992:17(1),43-90.
(作者單位:東華大學外語學院)
(指導老師:錢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