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永娟
我們都是需要愛的。可是愛到底是什么?我們無法準確地描述愛是什么,愛是一個抽象詞,抽象到只是一種感受,這感受來源于你的心與外在的呼應。
親密關系是最需要愛的。尤其是婚姻,婚姻就是日積月累的歲月,而這歲月中多是事無巨細的瑣碎。在一地雞毛的日常生活中,不是一句我愛你,就會讓婚姻變得無比美好。那如何把愛化成實際行動呢?愛的語言有哪些?如何辯別清楚對方需要什么樣的愛呢?
美國著名的婚姻輔導專家蓋瑞·查普曼的《愛的五種語言》令人茅塞頓開。
查普曼是如何發(fā)現(xiàn)表達愛的五種語言呢?查普曼十幾年來一直從事婚姻咨詢工作,他發(fā)現(xiàn)婚姻中其實很多人都很努力,可是很多人卻都感受不到被愛,而對方也莫名其妙:“我不知道還要做什么,我已經做了我應該做的了。”所以查普曼意識到應該有一種東西,如果發(fā)現(xiàn)這個東西,就能找到婚姻中真正的愛的方式。后來他仔細研究了12年來他為別人做的咨詢筆記。然后他站在被咨詢者的角度,問自己:“當一個人說,我覺得我愛人不愛我時,他想要什么呢?他們在抱怨什么?”就這樣一步步地叩問,他把被咨詢者分成了五個類別。之后查普曼把它們叫做“愛的五種語言”。如下:
一、需要肯定的語言。
此類型的人,只有給予其肯定的語言,他才會有反應。如果您的愛人是此類型的人,你做出五個方面的努力:一是贊賞、二是鼓勵、三是仁慈和愛、四是要謙遜。
二、關注精心時刻。
此類型的人,十分注重細節(jié)。假如你與關注精心時刻的朋友或愛人在一起,你就一定要注意給足時間在對方身上,不要冷落了對方。否則對方就會認為你不關心他的需求。
三、喜好接受禮物。
此類型的人是視覺型的人,一定要看到實物才相信你對他是重視的。對付這類型的人只要記得常送小禮物就可以,而不論禮物輕重。
四、需求服務行動。
此類型的人,希望對方能為自己做很多事。那就主動為這類人做點點滴滴的事。
五、喜歡身體接觸。
這類型的人通常喜歡與人有身體上的接觸。他們表達親密的方式就是拍拍你,摸摸碰碰,他們喜歡被擁抱。
查普曼真是敬業(yè)的心理學家,他用自己的經驗創(chuàng)造解決婚姻中彼此了解的捷徑。
之所以介紹這本書,是因為這本書是我們建立良好的婚姻關系的基礎,如果我們切實地運用到家庭中,我們的家就是充滿著流動的愛的家。而我們的孩子則會更好地成長。孩子們看到父母如何交往,如何表達感情,也會傳承這些美好的感覺。當然,這并非一時一日之功,但是我們還是可以被改變的。
更重要的是,我們家長也可以用五種語言觀察我們孩子的所需,然后學會不斷地將愛填滿孩子的百寶箱。學習的是孩子的語言,學習孩子表達情感的方式和方法,這比做任何努力都要事半功倍。
面對你的愛人、孩子、朋友、親人,就給予無條件的愛吧,去發(fā)現(xiàn)他們愛的語言,了解他們的所需所想,給予他們想要的愛,這才是愛的基礎。
如果您想更直接快速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愛人需要什么,書后面附有類型測試。趕緊去做個測試吧,讓愛之旅從這個測試開始吧。
書摘:
好多年以前,當我面對自己婚姻的掙扎,我重新發(fā)現(xiàn)自己需要上帝。身為一個人類學家,我被訓練懂得查驗資料,因此我決定親自挖掘基督教信仰的根源,審查基督的誕生、有生之年、死亡并復活的記載。探索中,我終于把他的死亡視為一種愛的表現(xiàn),把他的復活視為他能力的深奧證據(jù),我成為一個真實的“信徒”。我把我的人生交托給他,我發(fā)現(xiàn)他賜給我內在屬靈的精力去愛人,甚至在愛得不到回報的時候也一樣。我要鼓勵你,對上帝做屬于你自己的研究。他臨死的時候,曾為那些殺害他的人禱告:“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蹦钦媸菒鄣闹翗O表現(xiàn)!
美國國內的高離婚率,證明了成千上萬的夫婦,都攜著一個空虛的情感愛箱活著。越來越多的青少年離家出走、觸犯法律,都表明了很多父母也許真誠地試著對他們的孩子表達愛,但是他們說的是錯誤的愛的語言。我相信這本書里的概念,可以對讀者的婚姻和家庭,造成巨大的美好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