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敏
茶樓跑堂是李嘉誠的第一份工作,他很珍惜這份工作。香港以廣東人居多,而廣東人都有喝早茶、喝晚茶的習慣。冬天的早晨,天還沒有亮,他必須在早晨5點之前趕到茶樓,為客人準備茶水茶點。
到茶樓工作的前一天,舅舅送李嘉誠一個小鬧鐘,讓他掌握時間。
那天晚上,李嘉誠將鬧鐘調(diào)快10分鐘,第二天,當別人還沒有到時,他已第一個趕到茶樓。從那以后,每天將鬧鐘調(diào)快10分鐘這個生活習慣,他一直保留著。
茶樓里的工作很累,每天的工作時間都在15小時以上,一天的工作結(jié)束以后,他累得一點力氣都沒有,但還是咬著牙挺過來了。一個月過去,他從老板那里領(lǐng)到了第一份薪水,他高興地將薪水交到母親手里。
母親的眼睛濕潤了,他畢竟只是一個15歲的孩子啊。
下班以后,已經(jīng)是深夜了,雖然白天的工作已經(jīng)讓李嘉誠筋疲力盡,但是,李氏書香門第的好學家風仍然對他產(chǎn)生著影響,他沒有放棄讀書。母親看到后很心疼,為他端上一碗潮州人喜歡喝的白粥。有時晚上太累,他沒有時間讀書,就想了一個辦法:兜里總是放著英文卡片,白天有空閑時間,就掏出來背上一陣子。
沒想到,他學的英文派上用場了。一天,一個外國人走進茶樓。老板親自上去迎接道:“先生,您請坐,歡迎光顧?!蹦莻€外國人張口就是一串英語。
老板傻眼了,他不明白外國人說的是什么。這時,恰逢李嘉誠出來,他立即用英語招呼外國客人:“先生,歡迎您來,請坐。”那個外國人用吃驚的目光打量著李嘉誠。
也許在他看來,茶樓伙計都是不會外語的人,沒想到這個伙計還會講幾句外語。盡管李嘉誠發(fā)音并不十分準確,但這個外國人還是高興地蹺起了大拇指,說:“你很棒。”李嘉誠仍用英語說:“謝謝。您喝什么茶?”“輪井?!彼胝f的是“龍井”。
李嘉誠說:“先生,您稍等,我馬上來。”外國人高興地說:“OK!”茶樓老板像是看了一出戲,他喜出望外,沒料到這個小伙計還會點英語。
第二天,這個老外又來了,還帶來幾個同伴,后來他們成了這里的???。
老板非常高興,馬上給李嘉誠加了薪。這件事讓李嘉誠認識到,要想招待好客人,必須學習知識,聽不懂外語,就無法給所有客人提供服務(wù)。
為了學習文化知識,李嘉誠經(jīng)常熬到深夜,他的半工半讀是靠自己咬緊牙關(guān)堅持下來的。倔強的他不愿接受別人的施舍,可沒有書本怎么辦?
他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不少中學生將用過的教材直接扔掉,只有少數(shù)精明的中學生將舊教材出賣換錢。他猜測到,肯定有做收購舊教材生意的書店。于是,他經(jīng)常光顧舊書店,發(fā)現(xiàn)這里果然有他需要的舊教材,他高興極了。
他花很少的錢買來舊教材,利用業(yè)余時間自學完了中學的全部課程。學完之后,他又將這些舊書賣給舊書店。這樣,他既學到了知識,又省下了買新書的錢,真是一舉兩得。
精打細算,從這件小事就看出他具備精明的商業(yè)頭腦。
茶樓是一個大社會的縮影,三教九流,各種人都有,李嘉誠感到十分新鮮??腿擞械呢毟F、有的富有,更多的是生意人。他發(fā)揮記憶力好的天賦,將常來的客人的姓名、習慣、愛好、喝茶品種、財富特征摸了個一清二楚。只要客人一落座,不用開口,他就將茶點送上。同時,他還會根據(jù)對方的生意類別問候一番。如果是做綢緞生意的,他就問:“近來,綢緞生意可好?”如果是做水果生意的,他會說:“鮮貨生意又賺了不少啊。”
從業(yè)不久,李嘉誠就學會了察言觀色的本領(lǐng);每天在茶樓里的15小時,磨煉了他的意志與耐力。他成了遠近聞名的、受顧客喜歡的小伙計。老板很高興,再次給他加薪。在茶樓里,他度過了人生當中最艱辛的一年。
(摘自《李嘉誠智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