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時兆報館小史

2018-01-11 03:22:51周禎偉
出版與印刷 2017年4期
關鍵詞:寧國報館印刷

周禎偉

時兆報館(“時兆”,即末世時基督復臨的征兆。對“時兆”的系統(tǒng)性理論闡述主要見于《時兆月報》,《時兆月報》既名為“時兆”,旨在透析一切大小時事,尋求末世和復臨的征兆)是基督教復臨安息日會(Seventh Day Adventists)于20世紀上半葉在上海設立的印刷機構,它的設立與基督教復臨安息日會在華的傳教活動息息相關。根據(jù)該會信仰,除組織教會宣傳耶穌的救恩、勸人悔改、破除迷信等觀念外,該會還辦理了醫(yī)療、教育以及印刷機構來傳播、灌輸人生服務的知識及保健原理。據(jù)1951年基督教復臨安息日會在華“會務概要”中所言,該會在全國各地設立的醫(yī)療機關衛(wèi)生療養(yǎng)院有12家,教育機關三育研究社(三育研究社主要是培養(yǎng)傳道人員,三育是指靈智體并重,智仁勇兼?zhèn)?,三育研究社?949年停辦。江浙三育研究社即位于當時的寧國路458號,毗鄰位于寧國路515號的時兆報館及寧國路526號的安息日會中華總會)有14家,設立在上海的時兆報館是該會在華唯一的印刷所,為該會文字布道事業(yè)的中心。

一、創(chuàng)辦之初,困難重重

回首時兆報館在華的發(fā)展史,可以發(fā)現(xiàn)從蓽路藍縷到逐漸壯大,時兆報館在華的地址也幾經(jīng)變遷。伴隨著復臨安息日會的入華,報館最早在香港起步,但當時無正式組織,至光緒十七年(1891年),復臨安息日會傳入廣東、湖南等省,報館亦印刷了宣傳品,但仍無正式印刷所,直至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報館始于河南上蔡縣開辦印刷所。

報館創(chuàng)辦人亦是首任主編美國人米勒耳(H.W.Miller),米勒耳為醫(yī)學博士,1925年在上海虹橋創(chuàng)辦上海衛(wèi)生療養(yǎng)院并任院長。米勒耳在華最為傳奇的故事是1933年在上海衛(wèi)生療養(yǎng)院成功為張學良戒除毒癮。他曾在《時兆月報》創(chuàng)刊卅年之際,撰寫了《三十年前的回憶》一文,講述了報館初創(chuàng)時,在設備極其簡陋、印刷技術落后的條件下,創(chuàng)辦第一份報刊的困苦與艱辛。據(jù)米勒耳所言,當時遇到的困難很多,最大的困難是沒有印刷工人或是略微懂得印刷術的人。他之前根本不懂印刷,中文也不熟練,卻要承擔編輯、印刷、銷售所有的責任,可謂困難極大。不過出于對事業(yè)的信仰,他在上蔡縣租了一間小房(見圖1),將美國一家公司贈送的一部小型手搖印刷機放置其中,再從傳教人員有限的薪水中省出一些錢,購買了些鉛字,就此開始了工作。他還雇了一名泥水匠為印刷機造了個架子,請了木匠將幾塊干透了的棺材板制成3000個格子來裝鉛字,并找了一根煙囪管子,整理妥帖后用作墨盤,即便如此,仍缺墨輥等設備,只能從家里的器皿中、醫(yī)局的用具中東拼西湊充做印刷器材。

圖1 1905年時兆報館在河南上蔡縣一民房內(nèi)創(chuàng)設時的館址影像素描

當印刷器材準備好之后,籌備稿子亦是困難重重。先是到街上招了幾個人來幫忙排字和校對,之后由于鉛字少的緣故,不得不將稿子重新編輯,將沒有的鉛字替換掉或是拿一個鉛字到刻字匠那里照樣雕刻一個,所有編排校對工作皆在租借的小房間內(nèi)進行。由于不熟悉印刷的方法,在印刷的過程中事事都須試驗方能成功,譬如木刻字就使他們備感困苦。歷經(jīng)艱辛,印刷了幾份勸世文后,開始著手印刷第一期的《時兆月報》,當時叫做《福音宣報》。報紙大小與普通書本大小相同,紙張是從漢口用火車和馬車運來。米勒耳和他的同事們先用一把鋒利的刀按報紙的大小將紙張的邊角切齊,然后一頁一頁地進行印制。第一期報紙,除封面以外,共有8頁,稿子內(nèi)容都是與宗教有關的,于1905年11月出版,共印了500份。報紙印完后,因無分銷書報之人,他們只得自己上街叫賣。

二、轉戰(zhàn)上海,業(yè)績激增

1908年3月,報館遷移至上海,更名為時兆報館,《福音宣報》改名為《時兆月報》,與《末世牧聲》并列為兩大基督教刊物。

圖2 1935年時兆報館《創(chuàng)業(yè)卅周年紀念》內(nèi)頁

圖3 1935年位于上海寧國路的時兆報館側影

報館最初設印刷所于有恒路(今余杭路),之后遷移至寶興路寶興里(今東寶興路)。1911年,因鄰屋不慎失火,致被波及,次年于滬東寧國路購得地基,自建廠屋。在時兆報館自印的《創(chuàng)業(yè)卅周年紀念》(見圖2)中關于購買寧國路地基的時間,中英文兩個版本的記載有出入。英文版記載為1909年購得寧國路地基,遂即開始建立新廠,館址位于寧國路華德路(今長陽路)轉交處,地址為寧國路515號(見圖3)。搬至寧國路后,時兆報館的事業(yè)蒸蒸日上。1927年,因原有工廠及辦事處不敷應用,添設新式工廠一所。在此期間,《時兆月報》已成為當時國內(nèi)銷售最多的雜志之一,訂戶穩(wěn)步增長。1917年為41000份,1926年增長至60000份,1931年達到了82000份,之后訂戶平均在七八萬份,特刊最多銷售數(shù)曾達50萬份,是當時遠東最大的宗教刊物。

至此,《時兆月報》的版面內(nèi)容已做較大調(diào)整,宣揚宗教的內(nèi)容僅為其中一小部分,另設有“時事釋義”,評釋時事及社會問題;“工商界”,告知國內(nèi)外工商界消息;“論壇”,刊登倡導道德修養(yǎng)、品格優(yōu)美的論文;“家庭與青年”,提供父母、教師最好的參考資料;“健康與衛(wèi)生”,旨在促進人民健康;還設有“農(nóng)村問題”、“科學消息與世界珍聞”等數(shù)個板塊,這些關注世俗生活的欄目,無疑更加貼近日常生活,滿足了各界讀者需要,在客觀上也促進了《時兆月報》的銷售。

至1935年11月,時兆報館創(chuàng)業(yè)卅周年之際,又添備新式機器多種。當時報館設有14個部門,分別為經(jīng)理部、管理部、司庫部、編輯部、校對部、營業(yè)部、美術部、發(fā)行部、發(fā)報部、排字部、制版部、印刷部、裝訂部、雜務部,有職工56人。報館除定期出版《時兆月報》外,另經(jīng)營4種定期刊物,分別為《牧聲》、《傳道者》、《青年之友》、《安息日學學課》。同時,報館還出版宗教、教育及衛(wèi)生書籍若干種,市場反響較大,如1916年出版的《延年益壽》就大獲成功,截至1935年11月,累計銷售136000本,并被翻譯成20多種文字,這是時兆報館出版健康系列雜志的一個良好開端。之后,1930年出版的《健康要訣》截至1935年11月,累計銷量達到了186769本,為當時時兆報館銷量最高的書籍。

報館業(yè)績增長迅速的一個關鍵因素是它有一個高效的發(fā)行部,使報館的出版物能夠得到廣泛的流通。報館除在上海設總發(fā)行所外,在各省設立分發(fā)行所31處,均有專員服務,此外另派經(jīng)理人多名,在全國各處專事推銷報館出版物,并以實際銷售量計算經(jīng)理人的報酬。據(jù)1934年1月23日的《申報》記載,“時兆報館有兜銷員二百余人,行銷全國,去年營業(yè)總數(shù)達二十四萬余元,《時兆月報》訂戶計七萬八千余份”。此外,時兆報館還在新加坡、日本、英國、印度、菲律賓、暹羅等地設分發(fā)行所,行銷海外僑胞寄居之處,頗受歡迎。

三、抗戰(zhàn)期間,堅持出刊

1937年“八一三”淞滬會戰(zhàn)爆發(fā),地處上海公共租界日本區(qū)的時兆報館亦受時局的影響,在滬的編印工作均難以開展,為免工作停頓,編輯部與發(fā)行員決定遷移至香港繼續(xù)開展出版活動,印刷則委托香港聚珍印務書樓代印。原打算短期滯留,待形勢緩和,即行遷回上海,然而時局不定,這一愿望很快就落空了。

在香港展開工作后,遇到了種種難題,首先是印刷材料與書稿均留在上海,編印方面頗為困難。其次,因報館訂戶多數(shù)在國內(nèi),在香港的郵寄費用比上海要貴四倍以上。盡管如此,報館盡力提早出版,仍完成了《時兆月報》和《末世牧聲》的出版與郵寄。1938年底,由于戰(zhàn)爭已經(jīng)蔓延到西北、西南、華南的部份地區(qū),郵件經(jīng)過廣州轉發(fā)全國各地的辦法已不可能,面對種種困難,時兆報館在香港仍堅持出版,從未輟刊,并嚴守信譽。為補救與內(nèi)地交通阻隔的難題,報館自行購備汽車,將書報輸入內(nèi)地寄發(fā),到內(nèi)地再將汽車賣掉,以抵充路費。

直至1939年3月,時兆報館方才遷回上海,恢復在滬出版工作。據(jù)1939年5月18日載于《申報》的《時兆報館,新廈落成》一文記載:

基督教安息日會所屬之時兆報館,住處楊樹浦華德路寧國路轉角。創(chuàng)辦迄今已三十余年,為基督教會在華自設之最大印刷機關,出版各種宗教書籍雜志,深入民間,尤以時兆月報銷售最廣,每期訂戶六萬五千余份。近年以館址不敷應用,爰于八一三前開始將辦公處及編譯所一部分樓房拆除翻造。滬戰(zhàn)爆發(fā),工作停頓,復于去冬繼續(xù)興工建筑,月之十四日下午三時,舉行新廈落成典禮,到中西來賓三百余人……該館職員領導來賓參觀印刷工廠及新廈各部,該館新廈為鋼筋水泥雙層建筑,上層為編譯所、美術部、圖書館、參考室、史料陳列所等,下層則為營業(yè)部、貨房及發(fā)行部。

然而在抗日戰(zhàn)爭期間,基督教的出版活動受到了很大的影響。1940年以后,由于報紙供應不能保證且紙價昂貴,一般教會印刷業(yè)務包括《圣經(jīng)》的印行都遇到了嚴重的困難,至1941年年底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后,在日占區(qū)的教會出版和印刷機構幾乎全部停閉。時兆報館編輯部也于此時隨安息日會中華總會內(nèi)移至重慶大溪溝繼續(xù)出版,在物資缺乏、交通不便的雙重困難中,時兆報館憑借安息日會的傳教士有著特殊的紙張來源和途徑,搞到了大批紙張,出版了《時兆月報》重慶版,并繼續(xù)利用推銷員深入后方各省推銷,達到每月5萬份的高峰,在戰(zhàn)時大后方?jīng)]有一種現(xiàn)代刊物能有這樣高的銷數(shù)[1]。

四、脫胎換骨,印校初建

1945年抗戰(zhàn)勝利后,因飽受戰(zhàn)爭摧殘,時兆報館在滬印刷設備一時不易恢復,拖至1946年5月,《時兆月報》才正式在滬復刊。至1949年,《時兆月報》的銷量維持在每月7萬份左右。

新中國成立以后,時兆報館最有影響力的刊物《時兆月報》并未取得政府的認可,當時暫作為宗教刊物流通。1951年春,在甘肅、山西、江西和河南都有書報員因銷售《時兆月報》而被拘留的情形。1951年9月,在華安息日會響應國內(nèi)“三自愛國運動”號召,與美國安息日會割斷經(jīng)濟與人事聯(lián)系,厲行自力更生。同月,時兆報館停止印刷教會出版物,當月《時兆月報》停刊。11月,時兆報館被政府接管,時為國內(nèi)最大的印刷機構。

1952年,上海華東軍政委員會新聞出版局印刷管理處開始籌建新中國專業(yè)的印刷學校,擁有眾多出版印刷機構的上海無疑是不二之選,考慮到辦校要有一定場地條件與印刷設備,經(jīng)反復研究,當時由政府接管合并后的新華印刷廠、大東集成印刷廠,代管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上海印刷廠,及其他系統(tǒng)接管的幾處印刷廠均無法安排辦學場地。無奈之時,安息日會三自革新委員會主動上門要求政府接管時兆報館及其印刷廠,以解決時兆報館近20人的生計問題。經(jīng)相關人員的實地考察,對報館的場地條件及印刷設備都非常滿意,由此協(xié)定,政府留用全部職工,利用時兆報館的館址和印刷器材作為開辦上海印刷學校的基礎。上海印刷學校即為今上海出版印刷高等??茖W校前身。

[1] 顧長聲.傳教士與近代中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375.

猜你喜歡
寧國報館印刷
神奇“印刷”術
印象·邵飄萍故居
朱俊杰:湖南農(nóng)民 集報第一人
報館在中國新聞教育緣起與演進中的雙重角色(1912—1949)
印刷+智能=?
印刷智能化,下一站……
溝梁梁也要奔小康
黃河之聲(2020年6期)2020-10-21 10:14:00
報上花花世界報下戚戚小人
百家講壇(2019年23期)2019-05-29 08:12:42
稷山一片棗紅天
黃河之聲(2017年19期)2017-12-16 16:25:19
爸爸媽媽,請放下手機
隆化县| 田阳县| 洛宁县| 茶陵县| 灵璧县| 安西县| 当雄县| 宿迁市| 广宁县| 泾阳县| 都昌县| 兴仁县| 贡山| 白城市| 屏山县| 威信县| 同德县| 宜兰市| 津南区| 白城市| 平定县| 静宁县| 左贡县| 武平县| 罗城| 沂南县| 舒兰市| 剑河县| 蒙城县| 和静县| 万年县| 景洪市| 兰溪市| 明水县| 蒲江县| 吴桥县| 隆安县| 渭源县| 临漳县| 尼勒克县| 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