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瓊芳
(綿陽市中心醫(yī)院,四川 綿陽 621099)
我國的糖尿病患者日漸增多,糖尿病獲得廣泛關注的原因之一就是其具備各種并發(fā)癥,其中糖尿病腎病是最為嚴重的一種并發(fā)癥,它的存在可引發(fā)中末期腎病,使患者的生命安全時刻處在巨大的威脅之中。因此,為了挽救患者生命安全,必須要對糖尿病患者采取更加積極的治療,并進行相應的護理干預,以期能夠對糖尿病的治療起到正面作用。我院接受治療的80例糖尿病腎病患者中的部分患者進行護理干預,獲得了十分顯著的效果。針對于此,現做出如下報告。
選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糖尿病腎病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參考組,各40例。其中,研究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35~76歲,平均年齡53.5歲,病程2~14年,平均病程7.9年;參考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36~75歲,平均年齡52.3歲,病程3~16年,平均病程8.6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全部患者接受常規(guī)的整體護理方式,研究組患者則在整體護理的基礎上增加行為干預和追蹤法,進行干預護理。
1.2.1 安排合理、健康的飲食
在臨床治療過程中,為病患安排合理健康的飲食也是非常重要的護理環(huán)節(jié)。因為在治療過程中患者會有食物禁忌,需要忌口,所以為了保證臨床治療效果更佳,責任護士應當對病患安排合理的飲食護理,對病患飲食進行正確的指導,從而保證臨床治療的順利開展和進行。
1.2.2 與病患及時溝通,使用PDCA的循環(huán)為服務病患
治療過程往往是漫長的,而病患在治療過程中出現并發(fā)癥的概率也比較大,病患產生不良的情緒反應、病患的不配合和不遵醫(yī)囑都會為臨床治療效果造成不好的影響,所以責任護士就要承擔起與病患溝通交流,安撫病患心理的任務。對于不配合治療的病患,使用PDCA的循環(huán)持續(xù)為病患提供服務,對于病患服務工作做出計劃、實施計劃、檢查實施效果,然后將安撫成功配合治療的患者納入標準,不成功繼續(xù)循環(huán)PDCA去解決,這非常有利于臨床治療進行[1]。
1.2.3 加強健康宣傳教育,增強患者信心和勇氣
對病患經常開展健康宣傳教育,以便增強病患戰(zhàn)勝病魔的信心和勇氣,這對于臨床治療的效果有著非常好的正面影響。醫(yī)院可通過開展講座或者健康教育活動等方式普及健康教育以及該疾病的相關知識,使得病患對自身的疾病有深入了解[2]。責任護士對于患者的疑問和顧慮要及時進行解答和疏導,不斷提高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1.2.4 合理使用治療藥物
責任護士應當幫助患者合理使用治療藥物,保證每一個患者都能正確注射胰島素,要保證能夠合理有效地使用胰島素,充分發(fā)揮治療藥物的效用。
1.2.5 做好血糖監(jiān)測工作
責任護士要做好患者的血糖監(jiān)測工作,要指導患者能夠正確又熟練地對血糖進行自我檢測,要明確了解對于血糖的控制效果,血糖監(jiān)測這一重要依據能夠為臨床治療方案提供很大幫助。
將研究組和參考組的患者的血糖、尿素氮以及肌酐等含量濃度進行比較。
采用SPSS 14.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在整體護理的基礎上采取護理干預后,研究組的血糖濃度平均值為6.9 mol/L,尿素氮的濃度平均值為7.55 mol/L、肌酐的濃度平均值為78.6 μmol/L,參考組的血糖濃度平均值為9.1 mol/L,尿素氮的濃度平均值為8.97 mol/L、肌酐的濃度平均值為85.4 μmol/L。通過兩組數據對比可看出,研究組的三項指標的濃度含量明顯低于參考組,說明與參考組相比研究組患者的各項指標改善更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在糖尿病的眾多并發(fā)癥中,糖尿病腎病是一種極為常見且后果嚴重的并發(fā)癥,很容易引發(fā)患者的腎臟衰竭而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脅。在對糖尿病腎病患者進行臨床療效時,采取相應的護理干預是非常有必要的。目前在糖尿病腎病護理中,由于采取整體護理可使得患者的癥狀得到明顯有效的改善,所以整體護理被廣泛應用在糖尿病腎病臨床治療中。而本文研究結果顯示,臨床干預能夠使得研究組的患者的各項指標得到進一步的改善,臨床干預應用在在整體護理中是具有極為重大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