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政府轉型問題研究述評

2018-01-12 11:52:37趙天航
理論與現(xiàn)代化 2017年5期
關鍵詞:政府職能服務型轉型

趙天航

政府轉型問題研究述評

趙天航

政府轉型是現(xiàn)代政府的必修課。自改革開放以來,學界對于政府轉型的討論從未停止,主要從政府轉型演進軌跡、政府轉型的動因、政府轉型與政府職能轉變關系、政府與社會的關系、地方政府轉型問題、政府未來轉型的趨勢等方面開展了研究。政府轉型為政府職能轉變問題的研究提供了新視角,政府轉型應堅持公共精神的基本導向,要把握好價值轉變問題、方向轉變問題和取向轉變問題。

政府轉型;述評;服務型政府;地方政府;政府職能轉變

引言

在行政學領域,政府轉型是通過政府自我革新保持活力和適應社會轉型的過程。自1978年以來,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推動了社會的轉型,同時也催生了政府轉型。面對經濟發(fā)展和社會環(huán)境的變遷,政府的管理模式也隨之調整變化。然而,學理意義上的“政府轉型”不局限于政府管理模式變化這一單一層面。國內學者對于政府轉型的研究著手較早,形成了一大批優(yōu)秀的理論成果和較為完整的理論體系。對這些研究成果的考察可以更好地開展后續(xù)研究。

一、數據來源和研究方法

本研究分析的所有文章來自于CNKI的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數據庫。以關鍵詞對“政府轉型”進行精確檢索,得到結果318個。利用中國知網計量可視化分析該結果,根據研究領域的相關性,選取以下6個子類別中的結果:行政學及國家行政管理、經濟體制改革、中國政治與國際政治、宏觀經濟管理與可持續(xù)發(fā)展、政黨及群眾組織、政治學(見表1)。剔除明顯不相干的論文,得到251個結果。其關鍵詞分布如圖1:

圖1 政府轉型問題國內研究成果的關鍵詞分布圖

表1 政府轉型問題研究成果的子類別情況統(tǒng)計表

本文采用文獻分析法展開研究。通過搜集、鑒別和整理有關“政府轉型”的學術論文,并通過對文獻的研究,試圖厘清政府轉型的國內研究現(xiàn)狀,明確政府轉型所涉及到的理論與實踐問題,從而對政府轉型實踐的趨勢和理論研究趨勢做出預判,形成對當下國內學界關于“政府轉型”的理論和規(guī)律研究的認知。

二、對政府轉型演進軌跡的研究

從現(xiàn)有的研究成果來看,對政府轉型演進軌跡的研究主要包括“兩次轉型說”“轉型三階段說”“兩種政府類型說”“政府轉型的兩向度說”“政府轉型三形態(tài)說”“政府轉型的三標志說”和“轉型四方面說”等。

“兩次轉型說”認為,政府的兩次轉型分別是指:政府模式由政治統(tǒng)治型轉向經濟建設型、由經濟建設型轉向公共服務型[1];“轉型三階段說”認為,我國政府轉型的過程大體劃分成三個階段:1978—1986年為經濟建設型政府階段、1987—2002年為經濟調節(jié)型政府階段、2003年至今為公共服務型政府階段[2]。“兩種政府類型說”主張,應對政府轉型這一理論范疇進行“深層次的全面把握”,政府轉型是一種整體上的、類型的轉變,即由政府取向的政府類型轉向社會取向的政府類型,前者以前市場經濟為基礎,后者則以市場經濟為基礎[3]?!罢D型的兩向度說”主張,政府轉型的第一向度是政府與市場經濟的互動模式發(fā)生了轉變,即政府從對市場經濟的“主導”轉向對其“服務”,另一向度是政府從“經濟建設型”轉向“公共服務型”[4]?!罢螒B(tài)說”是指,歷史范疇內的政府有三種形態(tài):統(tǒng)治型主導、管理型主導和服務型主導。以統(tǒng)治型為主導的政府是剝削階級的政府,管理型政府是處于特定時期的、有相當的主動性的政府,服務型政府則強調維護公民利益、實現(xiàn)公民意志[5]?!罢D型的三標志說”認為,我國政府轉型的標志,主要應體現(xiàn)為政府目標(經濟目標轉向社會目標)、財政體制(投資型轉向公共型)和行政體制(控制型向服務型)的轉變上[6]。唐興霖從四方面論述了政府管理轉型:結構轉型、制度轉型、戰(zhàn)略轉型與策略轉型[7]。

三、政府轉型的動因研究

對政府轉型必要性的研究認為,由經濟轉型催生的社會轉型是政府轉型的大背景,如:何顯明認為,各種現(xiàn)代化因素諸如城市化、工業(yè)化、信息化、市場化等帶來了史無前例的社會變遷,這種變遷沖擊了原有的經濟秩序、政治格局和社會模式,是人類歷史上的罕見重構。同時,它重塑了現(xiàn)代國家的政治關系、經濟關系和社會關系,催生了政府的轉型[8]。有的觀點進一步認為,政府轉型與經濟轉型和社會轉型的作用是相互的,如:政府轉型是由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和社會變遷推動的,相互的,這種轉型也加速了中國的市場經濟建設和社會轉型[9]。細究看來,經濟的發(fā)展、社會變革和技術的推動成為研究者們比較認同的政府轉型的動因。

1.政府轉型和經濟轉型的關系

陳健認為,中國經濟轉型目標的實現(xiàn)依賴于政府的轉變,即務必改變政府在計劃經濟條件下的強大經濟控制力的狀況。如果政府轉型不順利,則經濟轉型也會扭曲。政府轉型應該成為經濟轉型的核心[10]。張軍認為,政府轉型、政治治理與經濟增長密不可分[11]。馬秀貞認為,經濟轉型迫切需要政府轉型,現(xiàn)階段的公共服務型政府構建滯后嚴重阻礙了經濟模式轉變的過程,因此,務必把構建公共服務型政府置于經濟轉型過程的首位[12]。石杰琳、秦國民認為,經濟轉型“倒逼”政府轉型,經濟發(fā)展方式轉變能否成功依賴于政府轉型的成敗[4]。

2.社會轉型推動了政府轉型

相比經濟轉型對政府轉型的影響,相當多的研究也表明政府轉型是由社會的發(fā)展變化推動的,正如沈亞平認為,當代中國正在經歷急劇的社會轉型。政府類型應隨著社會轉型的轉變而轉變,社會轉型要求行政發(fā)展[3]。政府轉型是為了適應社會轉型的需要而做出的。“政府轉型是社會轉型的關鍵”[13],是為適應社會轉型的需要而進行的政府深刻系統(tǒng)的變革。政府轉型隸屬于社會轉型的整體框架??梢哉f,經濟轉型、社會轉型和政府轉型處于統(tǒng)一的因果鏈條之中。

3.技術推動下的政府轉型

以電子政務建設來推動政府轉型屬于技術驅動型政府轉型,其核心是利用電子政務的發(fā)展提供更優(yōu)質的公共服務,使公共服務得到良好轉型。有研究表明,未來的政府模式應為跨部門協(xié)同的整體性政府,其特征是以公眾為中心、透明和開放政府、包容性等[14]。類似地,微博問政對于政府管理模式的轉變存在積極影響。在微博問政的環(huán)境下,信息傳播的速度和效率提高,官民互動更便捷、高效,公共服務的主體、職能和渠道都發(fā)生了轉變,真正實現(xiàn)了政府服務轉型升級[15]。

四、政府轉型與政府職能轉變關系研究

政府轉型與政府職能轉變存在著很強的聯(lián)系。從政府轉型的視角下審視政府職能轉變問題,把政府轉型與政府職能轉變聯(lián)系起來,使政府的職能設置能夠與經濟、社會發(fā)展相適應,是政府職能轉變的題中應有之義。學者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切入,研究了二者關系。有人認為,擺正職能定位應成為政府管理模式創(chuàng)新的首要任務。如胡衡華認為,政府轉型的前提是要認識到,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的作用是有限的。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16]。朱光磊、于丹認為,轉變政府職能作為政治體制改革成功與否的關鍵指標,可以檢驗中國的政治發(fā)展是否朝著正確的方向,是否有利于國計民生、有利于市場經濟,而政府轉型是轉變政府職能的新階段[17]。另外有觀點認為,應該站在三種政府形態(tài)①上來看待轉變政府職能的問題[5],這同樣是從政府轉型角度審視政府職能轉變問題。楊鴻臺持類似觀點,認為建立“三個政府”(法治政府、責任政府和服務政府)必須轉變政府職能。他進一步分析道,政府轉型應成為政府職能轉變的前提,只有這樣,政府職能轉變和政府機構改革才能深遠而持久并且目標明確地持續(xù)下去[6]。這表明,政府轉型與政府職能轉變有著很強的內生聯(lián)系。當然,還有觀點認為政府轉型“就是政府職能轉變”,如王菊梅認為,我國當前面臨的兩大轉型是經濟轉型和政府職能轉變[18]。然而,諸多學者在這一領域的深耕都表明,單純把二者完全等同起來并不能揭示真正的問題,即政府轉型與政府職能轉變同樣有著明顯的區(qū)分。

五、政府社會關系研究

對政府轉型的研究中,關于“是否應發(fā)揮社會主體的治理作用”,國內學術界已達成基本共識。經濟、社會已經迅速發(fā)展,導致政府對于大量的公共事務的處理并不盡人意?!罢次ㄒ坏臋嗔χ行摹钡挠^點愈發(fā)不被認同,社會力量的作用大大凸顯。此時,政府與社會的關系成為政府轉型所面臨的關鍵問題。在政府轉型過程中,基層社會治理結構應得到擴展和優(yōu)化,政府應充分發(fā)揮社會自治的作用[19]。政府與社會合作伙伴關系理論認為,現(xiàn)代社會中,隨著社會自治水平與公共治理水平不斷提高,社會組織必然要參與公共管理過程[20]。據此,“第三方治理”理論、“參與式治理”模式應運而生。黃建洪認為,獨立于國家權威的社會自主力量和自主能力正不斷成長[21]。社會力量的發(fā)展改變了社會與政府的關系模式,管制型政府失去了立足的根基。

在政府與社會關系中,學者們普遍重視的一個問題是,誰應該發(fā)揮主導作用,誰應該處于附屬位置?在以往的理論研究中,有人曾提出過“小政府大社會”的概念,其中的“大小”按照角色力量來劃分,即最大化的社會力量和最小化的政府力量。進而,有的學者將其引申為:在經濟社會生活中,政府的職能需要被削弱或最小化,提出“最好的政府就是最小的政府”。這其實是對中國政府改革的誤讀,“‘小政府大社會’的觀點不可能完全適用于中國的國情,因為它是西方特定歷史發(fā)展時期的產物”[22]。沈亞平等同樣認為“小政府大社會”的觀點在說明政府與社會關系問題上“有一定局限性”,他認為,僅對政府和社會的大小進行限定并沒有抓住問題的本質,“大政府并不意味著強政府”[23]。因此,用強弱來衡量政府與社會的關系模式是比較可取的辦法,四種強弱模式為:強政府強社會、弱政府弱社會、強政府弱社會和弱政府強社會。進而,當代中國政府轉型過程中的政府社會的關系應為一種“強政府強社會”模式,即要注重二者的共同發(fā)展。朱光磊持類似觀點,認為無論“大政府”還是“小政府”都有其局限性,要避開政府的“大”與“小”之爭,關鍵是要有一個“強政府”,因為“小政府”是不夠用的,“大政府”是社會不能承受的[24]。

六、地方政府轉型研究

整體而言,地方政府轉型的研究被置于政府轉型研究的總體框架中。但對地方政府轉型的研究仍不乏新意。學界對地方政府轉型的研究集中于轉型的應然進路這一宏大問題。針對成渝城市群政府轉型效能評估的研究認為,削減行政審批事項才能實現(xiàn)政府轉型。因此以行政審批改革為視角,評估了生態(tài)共建環(huán)境共治領域、政府在產業(yè)轉型升級領域、擴大開放合作與基礎設施互聯(lián)互通、促進協(xié)同共享發(fā)展領域、統(tǒng)籌城鄉(xiāng)發(fā)展領域的政府轉型效能[25]。“參與式治理”的研究表明,受新公共管理理論、新公共服務理論和治理理論影響,地方政府轉型的過程就是應該注重公民參與,就是應該還政于民。公民參與有著極重要的價值,尤其在地方政府治理中,要在議程設置和決策、預算編制、公共支出、公共服務、公共監(jiān)督方面發(fā)揮公民參與的作用[26]。藍煜昕的研究②同樣持此觀點[27]。有學者研究了地方政府在轉型中要做好行政層級優(yōu)化的問題,其基本取向是:精簡市級政府層次,強化縣級政府功能,轉變鄉(xiāng)鎮(zhèn)政府職能[17]。對惠州市的考察發(fā)現(xiàn),在提升政府能力的過程中,惠州市以政府轉型為著力點,全力打造服務政府、民生政府、高效政府、廉潔政府[28]。

關于“地方政府與社會關系”這一問題,對中部小城河南省濟源市20年來的發(fā)展歷程的考察研究表明,政府經歷了陳舊的福利(官僚)主義政治模式向動態(tài)和魅力型(企業(yè)化)商業(yè)領導模式的轉化,引入社會資本和公私合作程度加深[29]。鄒育根的研究表明,地方政府和社會關系的緩和必須要靠政府的轉型來實現(xiàn)。地方政府現(xiàn)在已經遭遇了比較嚴重的信任危機,應該以政府轉型為契機促進政府信任關系的轉型[30]。

對地方政府轉型目標和趨勢的研究同樣為數不少。郁建興針對江蘇省、浙江省縣(市、區(qū))的問卷調查顯示,地方上的黨政領導干部認為應建設服務型的政府,政府應當承擔福利角色,對于公共服務職能,政府也應當積極承擔起來,而不是由市場自發(fā)提供公共服務[31]。鄒育根在研究成果中表示,按照維護政府公信力的客觀要求,政府轉型應達成“建設人民滿意型政府”的目標。

就研究方法而言,對地方政府轉型的研究方法是多樣的。定量方法的使用豐富了對地方政府轉型的研究。如:為了更深入研究地方政府的職能轉型問題,姚金偉、孟慶國通過定義轉型因子③,對中國省級面板數據進行了實證的分析,研究發(fā)現(xiàn),對于地方政府工作人員晉升、財政激勵和財政供養(yǎng)人員的理性追求成為政府轉型與否的主導性因素[32]??偨Y來說,前人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定性研究、定量研究、混合方法。關于資料的收集方法,有訪談、問卷調查、定性消息和二手數據等方式。可以說,對地方政府轉型的研究由于相對微觀,從而顯得更加多樣化。

七、政府轉型的趨勢研究

對政府轉型趨勢的討論是一個大問題,也是一個關鍵問題。學界的諸多研究成果皆不惜筆力給予此問題以極大重視,因為這不僅關乎政府未來的發(fā)展方向,也關乎政府之前做出的努力的正當性和合理性。正如沈海軍所言:實現(xiàn)政府轉型,務必“首先明確政府轉型的目標”[13]。政府轉型的目標決定了轉型的方向。

學界普遍認為,服務型政府應成為政府轉型的總體目標。如劉熙瑞認為,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我國政府轉型的目標必然是服務型政府[33]。沈亞平、王陽亮認為,現(xiàn)階段我國政府發(fā)展和改革的核心指向是服務型政府的建設,服務型政府是我國政府再造的動力來源[34]。施雪華對建設服務型政府的歷史與現(xiàn)實狀況進行了分析,認為目前“可以也有必要”朝著服務型政府方向努力[35]。劉厚金認為,從理論上和實踐上考察,服務型政府“必然是”政府轉型的目標選擇[1]。姚金偉認為,當代中國政府體制轉型的目標選擇是服務型政府[36]。沈海軍認為,關于政府轉型目標的觀點林林總總,較之而言,服務型政府這一目標與現(xiàn)代政府的核心職能——公共服務職能聯(lián)系甚為緊密,同時也蘊含著時代所賦予的更豐富內容[13]。

除此之外,針對其他類型政府建設的呼聲同樣存在。例如有學者認為學習型政府建設是我國政府為了適應社會和經濟發(fā)展所提出來的必然客觀要求,應成為政府轉型的努力方向[37]。呼吁建設責任政府的觀點認為,政府應積極地回應和滿足社會和公民的正當利益需求。責任政府④是民主行政的本質體現(xiàn)[38]。呼吁建設法治政府的學者們普遍認為法治性應成為政府的基本要求,應建設“法治基礎上的公共服務型政府”[39],莫于川亦主張類似觀點,他認為,從全能型政府、管制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的轉變是政府法制的重大變化,政府法制化乃是服務型政府之本質[40]。主張構建整體型政府的學者指出,政府治理的模式應是橫縱協(xié)調的、思想和行動統(tǒng)一的運作模式,即整體型模式[41]。如王佃利、呂俊平認為,“整體性政府”同時克服了以往官僚制模式和新公共管理理論的弊病,遵循整體價值至上原則,力圖重塑政府結構,建立合作和分工并行的權責體系,鼓勵組織間合作,反對政府功能碎片化,從而達到政府能力提升的目的[42]。

另外,其他類型的政府構建理論也同樣存在,如姚志友、黃愛寶等人主張“綠色政府”(生態(tài)型政府)是政治生態(tài)文明理念下政府范式轉變的必然選擇。因此要“改變生態(tài)狀況、建立生態(tài)型政府”[43]。對生態(tài)政府的界定認為,生態(tài)政府是“實現(xiàn)人與自然的自然性和諧的政府”[44]。從生態(tài)建設上來考察政府轉型不失為一種思考問題的角度,然而卻顯得過于單一、缺乏說服力。

八、結論與展望

綜觀前人的研究成果,可以發(fā)現(xiàn)國內關于政府轉型的研究已經比較成熟。不可否認,學術界對于這一問題的研究長于思辨,疏于實證,這賦予了對政府轉型研究的更多的人文色彩。從學科發(fā)展角度來談,對定量研究方法的使用不足制約了從更全面角度把握該問題。對地方政府轉型的少數定量分析無法改變“定性分析的數量多于定量分析”這一方法論現(xiàn)狀。學界較少運用實地調研等方法獲得一手數據,對二手數據的分析加工亦有待加強。誠然,政府轉型是較為抽象的研究對象,但通過對當今各級政府的實地調查、透過科學的數據收集和模型分析,亦有望得出更為新奇的研究發(fā)現(xiàn)。此外,關于對政府轉型的研究,不應忽視微觀層面的問題。學界對政府轉型的理論探討很充分也很深入,對于今后的發(fā)展態(tài)勢和目標也有著多樣化的認識,在實際工作中,政府為了達到轉型目的應做出何種努力?研究者們往往忽視了這一問題。結合政府自身情況和中國實際,不難發(fā)現(xiàn)有多重因素制約著政府轉型過程,解決這些微觀層面上的問題往往比一句“政府”轉型的口號更復雜也更漫長。曾有學者從政府再造層面上論述了政府轉型問題,認為我國的政府再造應從機構改革、發(fā)展電子政務、分權制度改革和國企改革等細微方面入手,但同時筆者也承認,關于推動政府轉型的制度和措施研究,“理論上基本處于比較混亂的階段”[45]。因此,關于如何進行政府轉型,學界應給予更多關注。我們不僅要把握政府轉型的目標,還必須要知道如何達到這一目標,要在系統(tǒng)的梳理中提供更細微的研究發(fā)現(xiàn)和更中肯的政策建設。

縱然如是,眾多富有內涵的研究成果依然值得分析和總結。梳理諸多有價值的學術文章可以發(fā)現(xiàn):

第一,政府轉型為政府職能轉變問題的研究提供了新視角。

諸多學者的研究都表明,政府轉型和政府職能轉變關系密切,本文認為,以政府轉型和政府發(fā)展為基礎來研究政府職能轉變問題,能夠實現(xiàn)對政府職能的轉變方向的更準確把控。那么,如何把握二者之間的關系呢?筆者認為,政府轉型為政府職能轉變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向,政府職能轉變本身成為政府轉型的要求。政府轉型更強調一種原則性,而政府職能轉變則成為這種原則性的具體操作層面。站在政府轉型的宏觀框架下思考政府職能轉變問題,我們發(fā)現(xiàn),政府職能的轉變成為了政府轉型的基礎工作和重要組成部分,而成功的政府轉型則是政府職能轉變所努力的方向。我們不應該僅僅把政府轉型和政府職能轉變單純地看作一種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實際上,政府職能轉變的方向是政府轉型方向的具體化,因此更側重于操作性和技術性。

改革開放以前的政府是真正意義上的全能型政府,在經濟生活和社會生活中完全處于主導地位。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市場化改革的迅速推進,全能型政府的面貌逐步被經濟建設型政府所替代。政府角色的轉型大刀闊斧地進行著。甚至可以說,中國政府第一階段的轉型⑤已經完成[1]。不可否認,政府雖然在轉型中解放和發(fā)展了生產力,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市場經濟對政府行動能力和范圍的要求,但仍與目標有不小差距,政府角色轉型依然嚴重滯后。從目前的現(xiàn)實情況來看,雖然政府有意識地放松了對社會生活的管制,主觀上認識到了市場經濟對其提出的嚴苛的行動要求,認識到了公共管理過程中“大包大攬”的嚴重后果,但基于短期化的治理取向和維穩(wěn)的現(xiàn)實壓力,政府依然被全能主義的陰影所籠罩。除此之外,政府在向“社會取向”的目標邁進的道路上亦是困難重重。因此,在這一節(jié)點上,考慮到政府轉型的實際需要,政府職能轉變的重要性不言自明。政府唯有下決心轉變職能,政府轉型才能繼續(xù)深入下去。

第二,政府轉型應堅持公共精神的基本導向。

政府的發(fā)展和轉型不應該淪喪“公共精神”。正如弗雷德里克森指出的那樣,“公共行政是建立在價值與信念基礎之上的,……,公共行政的精神意味著對于公共服務的召喚以及有效管理公共組織的一種深厚、持久的承諾?!盵46]基于這種公共精神,公共行政的理念支撐才得以保障,公共精神所倡導的價值是政府生存和發(fā)展的前提[47]??梢哉f,堅持公共精神是政府轉型的基本導向,無論是主張建立服務型政府、法治政府,抑或是建立責任政府、廉價政府,又或是建立學習型政府、綠色政府等等,其基本的精神導向歸于一點:公共精神。目前學術界對于應建立哪一種類型的政府,仍存在比較激烈的爭論,但對于公共性這一取向,基本給予了認同。

第三,政府轉型應堅持規(guī)范化的進路。

政府由全能型轉向市場導向型是一種進步,但新一輪的政府需強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從這一層面上來說,政府轉型(由經濟建設型政府到公共服務型政府⑥)遠未完成。本研究認為,接下來的政府轉型要把握好價值轉變問題、方向轉變問題和取向轉變問題:首先,政府轉型的首要問題是重塑政府價值,即要樹立現(xiàn)代化的行政價值取向?,F(xiàn)代化的價值取向包括:基于管理主義的效率政府、基于民主主義的參與式政府、基于民本主義的服務政府、基于責任主義的責任政府、基于法治主義的法治政府、基于公正主義的公平政府、基于績效主義的效能政府[48]。其次,從方向上講,政府的努力應從經濟建設轉向公共服務。最后,政府轉型的取向應從政治取向和經濟取向轉變?yōu)樯鐣∠颌?。政治取向型的政府⑧目的是為了實現(xiàn)自身意志,對于社會及其成員實施嚴格的控制,后者成為政府的附屬品[49]。經濟取向型的政府重視經濟體制改革和市場經濟作用,重視效率,對公平問題考慮不足,難以滿足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需求。而社會取向型政府雖然職能有限,但承擔了積極的公共服務職能,符合市場對于政府定位的嚴格規(guī)定,符合社會對政府的期望,即社會主體是自主自由的,政府是為了彌補社會主體的自由而存在的。社會取向型的政府是為社會主體服務的,既能夠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又能夠確立社會與政府之間的自主關系。因此,社會取向型政府應成為政府轉型的取向。

注釋:

①即統(tǒng)治型政府、管理型政府和服務型政府。

②藍煜昕認為,新一輪的地方政府改革將以職能轉變和放權為核心繼續(xù)推進。

③轉型因子=公共服務支出/經濟建設支出

④張成福認為,責任政府要求行政機關及其官員承擔起道德責任、政治責任、行政責任、政府的訴訟責任、政府的侵權賠償責任等。

⑤即成功從政治統(tǒng)治型政府轉移為經濟建設型政府。

⑥針對這一觀點,學界存在爭論。如沈亞平、郭琦認為,“公共服務型政府成為現(xiàn)今中國政府所要達到的理想類型”的提法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有局限。見:沈亞平,郭琦.從“公共服務型政府”到“社會取向型政府”[J].生產力研究,2006,(10):112-114.

⑦就概念的外延而言,政治取向型的政府外延基本與政治統(tǒng)治型政府相同;經濟取向型的政府基本包含了經濟建設型政府和經濟調節(jié)型政府;社會取向型的政府包含著公共服務型政府這一概念。

⑧原文中為“政府取向型的政府”。

[1]劉厚金.我國政府轉型的邏輯路徑與動力分析[J].上海行政學院學報,2008(4):38-45.

[2]王東京,田清旺.政府轉型的演進軌跡及其引申[J].改革,2008(11):5-14.

[3]沈亞平.轉型社會中的行政發(fā)展[J].南開學報,2004(4):51-57.

[4]石杰琳,秦國民.經濟發(fā)展方式轉變與政府轉型:角色轉變和制度創(chuàng)新[J].中國行政管理,2014(11):43-47.

[5]郭子陽.從政府轉型的角度思考政府職能轉變[N].山西黨校報,2013-10-15(C03).

[6]楊鴻臺.論法治政府、責任政府、服務政府及政府職能轉變[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04(7):3-13.

[7]唐興霖.政府轉型、公民社會與中介組織功能定位[J].上海行政學院學報,2008(6):24-37.

[8]何顯明.政府轉型與現(xiàn)代國家治理體系的建構——60年來政府體制演變的內在邏輯 [J].浙江社會科學,2013(6):4-13+156.

[9]呂志奎.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府轉型之路:一個綜合框架[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3(3):108-117.

[10]陳健.經濟轉型中的政府轉型[J].上海行政學院學報,2010(3):79-86.

[11]張軍.政府轉型、政治治理與經濟增長:中國的經驗[J].云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4):35-40+95.

[12]馬秀貞.政府轉型促進經濟轉型的機理與路徑分析[J].行政論壇,2012(3):28-31.

[13]沈海軍.關于政府轉型若干問題的思考[J].學術界,2013(8):92-100,310.

[14]王益民,劉密霞,丁藝.電子政務推動下的轉型政府研究[J].電子政務,2015(3):62-69.

[15]祁明,張傳文,李宏達.微博問政:政府轉型的實現(xiàn)條件與路徑選擇[J].科技管理研究,2015(2):186-190.

[16]胡衡華.推進政府轉型創(chuàng)新 提高政府治理水平[J].中國行政管理,2015(7):157,159.

[17]朱光磊,于丹.建設服務型政府是轉變政府職能的新階段——對中國政府轉變職能過程的回顧與展望[J].政治學研究,2008(6):67-72.

[18]王菊梅.公共服務與行政層級優(yōu)化 [J].中州學刊,2007(5):10-13.

[19]董江愛,劉麗麗,王慧斌.重構治理秩序:政府轉型與政社關系創(chuàng)新[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16(1):22-28.

[20]李軍鵬.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學理因由、典型模式與推進策略[J].改革,2013(12):17-29.

[21]黃建洪.自主性管理: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的引導性議題[J].社會科學,2012(10):88-96.

[22]羅朝慧,丁彥敏.“小政府大社會”思想在我國行政改革中的三種認識誤區(qū) [J].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綜合版,2004(2):44-46.

[23]沈亞平,王騷.社會轉型與行政發(fā)展[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5:103.

[24]朱光磊,薛立強.服務型政府建設的六大關鍵問題[J].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1):47-54.

[25]王佳寧,羅重譜,何培育.成渝城市群政府轉型效能評估[J].改革,2016(4):6-26.

[26]劉桂花.參與式治理及地方政府治理的優(yōu)化[J].天府新論,2014(2):114-118.

[27]藍煜昕.地方政府機構改革軌跡、階段性特征及其下一步[J].改革,2013(9):13-19.

[28]中央黨校第32期中青一班第二支部第二小組課題組.政府轉型引領經濟社會和諧發(fā)展——廣東省惠州市轉變政府職能與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的調查和思考 [J].求是,2012(12):54-56.

[29]張勇,何深靜.城市企業(yè)主義視角下的政府轉型——中部小城濟源的發(fā)展路徑[J].人文地理,2015(2):65-71.

[30]鄒育根.當前中國地方政府信任危機事件的型態(tài)類別、形成機理與治理思路[J].中國行政管理,2010(4):68-72.

[31]郁建興,高翔.中國服務型政府建設的基本經驗與未來[J].中國行政管理,2012(8):22-27.

[32]姚金偉,孟慶國.地方政府職能轉型的行為邏輯分析[J].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14(6):35-40.

[33]劉熙瑞.服務型政府——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中國政府改革的目標選擇[J].中國行政管理,2002(7):5-7.

[34]沈亞平,王陽亮.服務型政府建設的邏輯[J].理論探討,2015(3):145-149.

[35]施雪華.“服務型政府”的基本涵義、理論基礎和建構條件[J].社會科學,2010(2):3-11+187.

[36]姚金偉.項目制與服務型政府轉型:制度演化中的異化[J].中國行政管理,2016(9):28-33.

[37]施養(yǎng)正.我國建設學習型政府的思考[J].管理世界,2011(7):171-172.

[38]張成福.責任政府論[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0(2):75-82.

[39]孟繼超,申劍.建設法治基礎上的公共服務型政府[J].行政與法,2007(1):20-23.

[40]莫于川.建設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的基本路向——透視地方行政改革創(chuàng)新經驗[J].社會科學研究,2010,187(2):101-108.

[41]Christopher Pollitt.Joined-up Government:a Survey.[J].Political Studies Review,2003,1.

[42]王佃利,呂俊平.整體性政府與大部門體制:行政改革的理念辨析[J].中國行政管理,2010(1):105-109.

[43]宋璐,曾學龍,周曉濤.生態(tài)型政府的構建及其路徑[J].重慶社會科學,2014(11):44-51.

[44]黃愛寶.“生態(tài)型政府”初探[J].南京社會科學,2006(1):55.

[45]孫國民.轉型研究的三個層面——兼論政府再造[J].中國經濟問題,2013(5):10-20.

[46]〔美〕喬治·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M].張成福,等,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13.

[47]芮國強,常靜.公共精神型塑下的行政轉型[J].學術界,2007(6):53-61.

[48]沈亞平,馬建斌.政府轉型:涵義、動因和目標[J].內蒙古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1):35-39.

[49]沈亞平,郭琦.從“公共服務型政府”到“社會取向型政府”[J].生產力研究,2006(10):112-114.

A Review of the Studies on Government Transformation

ZHAOTianhang

Government transformation is a necessary course for modern government.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the academic discussion of government transformation has never stopped.The aspects of government transformation,the motive of government transformation,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overnment transformation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government function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overnment and society,the transformation of local government and the future trend of government transformation have been fully analyzed.The government transformation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for the study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government functions.Government transformation should adhere to the basic guidanceof public spirit and grasp theproblem of value change,direction changeand orientation change.

government transformation;review;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local government;transformation of government functions

翟 祎

D630

A

1003-1502(2017)05-0092-08

趙天航(1992-),男,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博士生。郵編:300350

猜你喜歡
政府職能服務型轉型
轉型發(fā)展開新局 乘風破浪向未來
中國核電(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航天器在軌管理模式轉型與實踐
實施“三個三”工作法 推進服務型黨組織建設
十八大以來我國政府職能轉變的理論發(fā)展與實踐創(chuàng)新探析
加快發(fā)展服務型制造
信息化建設(2019年2期)2019-03-27 06:23:56
轉型
童話世界(2018年13期)2018-05-10 10:29:31
構建服務型政府的路徑選擇
政府職能轉變的積極嘗試
灃芝轉型記
服務型數字化校園的構建探討
大渡口区| 浑源县| 买车| 香港 | 武夷山市| 定日县| 舒城县| 紫阳县| 杭锦旗| 奎屯市| 漾濞| 沁水县| 公主岭市| 达孜县| 深泽县| 含山县| 清流县| 宜宾县| 通城县| 宿迁市| 平定县| 桃园市| 双流县| 慈溪市| 中阳县| 名山县| 读书| 咸宁市| 绥棱县| 马山县| 衡水市| 平顶山市| 英吉沙县| 阳曲县| 鄂托克前旗| 乌什县| 亳州市| 栾川县| 安图县| 民和| 金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