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麗娟+李勝利
【摘要】 目的 研究并分析經臍單孔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優(yōu)勢以及相關的護理措施。方法 132例接受膽囊切除術患者, 按照完全隨機化分組原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66例。對照組患者接受傳統(tǒng)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及相關護理, 觀察組患者接受經臍單孔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及相關護理。比較兩組患者術前準備時間、術中出血量以及術后拔管時間。結果 觀察組患者術前準備時間為(32.06±10.03)min、
術中出血量為(23.68±11.29)ml、術后拔管時間為(66.35±23.46)min, 與對照組的(31.28±9.56)min、(24.75±12.47)ml、(67.04±22.73)min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膽囊切除術患者的治療過程中, 經臍單孔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不會增加護理人員的工作量, 且療效與傳統(tǒng)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無差異, 同時具有更佳的微創(chuàng)及美容效果, 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經臍單孔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傳統(tǒng)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護理措施;療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5.028
目前腹腔鏡手術在膽囊疾病患者的臨床干預中得到了廣泛應用, 而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以及無瘢痕理念的大力提倡, 腹腔鏡的操作方式在逐漸發(fā)生轉變[1]。相較于傳統(tǒng)的腹腔鏡膽囊切除術, 經臍單孔腹腔鏡手術由于創(chuàng)傷更小、美容效果更佳而受到廣泛重視[2]。但二者的術中護理以及手術安全性是否存在差異卻鮮有報道。在本次研究中, 對66例接受經臍單孔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及相關護理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了分析, 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3月~2017年4月132例于本院接受膽囊切除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按照完全隨機化分組原則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66例。對照組男39例, 女27例;年齡28~67歲, 平均年齡(48.3±6.8)歲;47例膽囊結石患者, 16例膽囊息肉患者, 3例膽囊結石合并膽囊息肉患者。觀察組男40例, 女26例;年齡28~66歲, 平均年齡(48.5±6.9)歲;46例膽囊結石患者, 16例膽囊息肉患者, 4例膽囊結石合并膽囊息肉患者。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患者均無腹部外科手術史;對本次研究目的及意義均知情, 并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精神疾病者;長期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藥物、抗凝藥物者;合并血液疾病者;神經系統(tǒng)存在器質性病變者;存在記憶、認知障礙者。
1. 3 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傳統(tǒng)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及相關護理, 觀察組患者接受經臍單孔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及相關護理, 具體措施如下。
1. 3. 1 術前護理 兩組患者建立靜脈通道、建立氣腹、麻醉方式無差異。觀察組患者在入手術室前護理人員對其臍部準備情況進行再次檢查, 確認是否存在腹部手術瘢痕。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全麻)后協(xié)助患者取“人字形”體位, 并在其骶尾部放置啫喱墊減壓, 從而預防發(fā)生術中壓瘡。由于腹腔鏡手術儀器都十分精密, 因此在手術開始前應確認鏡頭無裂痕、花紋, 避免在手術操作中出現(xiàn)故障或意外。
1. 3. 2 術中護理 巡回護理人員在穿刺成功后根據(jù)主刀醫(yī)師的要求注入CO2氣體, 并確認穿刺針已經進入患者腹腔, 且方向和位置合適、針頭通暢。建立氣腹, 維持壓力在12~13 mm Hg(1 mm Hg=0.133 kPa), 注意應≤15 mm Hg。在充氣過程中對患者生命體征進行密切關注, 一旦發(fā)生報警應立即關閉氣腹。氣腹建立完成后, 對患者腹腔進行常規(guī)探查, 器械護理人員則對探查結果密切關注, 做好轉換手術方式的準備。若確認可實施經臍單孔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時將手術刀遞與手術者擴大臍部切口并置入切口保護套。多準備積分生物夾和鈦夾, 以防隨時可能出現(xiàn)的出血情況。在檢查創(chuàng)面不存在明顯的活動性出血后經臍部切口將標本取出, 器械護理人員在結果標本后對其完整性進行細致觀察, 一旦發(fā)現(xiàn)標本不完整及時提醒手術者做進一步處理。之后協(xié)助手術者縫皮, 手術完畢。器械護理人員在整個過程中對手術進程給予充分關注, 做好隨時中轉開腹的準備。
1. 3. 3 術后護理 術后將會診送至麻醉監(jiān)護室, 由巡回護理人員常規(guī)交接班, 與復蘇室護理人員一同查看患者皮膚, 重點查看骶尾部, 預防壓瘡發(fā)生, 保證問題的及時發(fā)現(xiàn)及時處理。在患者蘇醒后將其送至普通病房進行進一步的治療和觀察。
1. 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術前準備時間、術中出血量以及術后拔管時間。
1. 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 ± 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術前準備時間為(32.06±10.03)min、術中出血量為(23.68±11.29)ml、術后拔管時間為(66.35±23.46)min,
與對照組的(31.28±9.56)min、(24.75±12.47)ml、(67.04±
22.73)min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目前微創(chuàng)化是膽囊切除術的大趨勢, 相較于傳統(tǒng)的開腹膽囊切除術, 腹腔鏡手術具有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而隨著腹腔鏡技術的日漸成熟, 經臍單孔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在臨床上逐漸得到了廣泛應用, 該術式的并發(fā)癥少、患者痛苦小、術后恢復快, 且能夠大大降低患者的住院費用, 滿足患者對于美的需求[3, 4]。但是該術式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由于手術視野較為狹窄, 因此對手術者及護理的要求較高[5-7]。endprint
在本次研究中, 對觀察組患者采用經臍單孔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及相關護理, 經對比可知, 觀察組患者術前準備時間為(32.06±10.03)min、術中出血量為(23.68±11.29)ml、術后拔管時間為(66.35±23.46)min, 與對照組的(31.28±9.56)min、(24.75±12.47)ml、(67.04±22.73)min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經臍單孔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與傳統(tǒng)的腔鏡膽囊切除術在安全性方面并沒有明顯的區(qū)別, 并證實了經臍單孔腹腔鏡這一術式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值得注意的是, 經臍單孔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護理與傳統(tǒng)腹腔鏡手術也無顯著區(qū)別, 并沒有增加護理人員的勞動強度, 因此預計該術式在未來會得到大規(guī)模的開展[5]。在此基礎上, 醫(yī)護人員對于該術式的熟練程度也會越來越高, 從而有助于進一步提升該術式的安全性。手術室護理人員應掌握經臍單孔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優(yōu)缺點, 進而達到更加理想的、更加優(yōu)質的配合狀態(tài)[8-10]。
綜上所述, 在膽囊切除術患者的治療過程中, 經臍單孔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不會增加護理人員的工作量, 且療效與傳統(tǒng)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無差異, 同時具有更佳的微創(chuàng)及美容效果, 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劉超楠, 張宏艷, 程艷明, 等. 經臍單孔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圍手術期護理500例臨床分析. 山西醫(yī)藥雜志(下半月版), 2012, 41(20):1089-1090.
[2] 李麗梅, 劉承利, 陳江敏, 等. 舒適護理在單孔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的應用. 中國微創(chuàng)外科雜志, 2014, 20(1):92-94.
[3] 何瑩燕. 經臍單孔針式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手術配合//2012(昆明)全國護理新理論、新進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12:105-106.
[4] 周靜. 經臍單孔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配合體會//第17屆全國手術室護理學術交流會議論文集, 2013:374.
[5] 譚葉, 劉新蓮, 張秦華, 等. 經臍單孔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與傳統(tǒng)腔鏡膽囊切除術的安全性比較及護理. 廣東醫(yī)學, 2012, 33(23):3670-3672.
[6] 劉海燕, 葛梅, 劉麗芳, 等. 臨床護理單孔腹腔鏡膽囊切除圍手術期護理體會. 廣東醫(yī)學, 2011, 32(10):1361-1362.
[7] 劉南, 張光永, 胡三元. 懸吊式經臍單孔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與傳統(tǒng)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對比研究. 腹腔鏡外科雜志, 2011, 16(2):95-99.
[8] 王梅, 尹國華, 宋海燕. 經臍單孔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圍手術期舒適護理分析. 中國藥物經濟學, 2013(z1):445-446.
[9] 陳婷, 王春華. 經臍單孔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護理探析. 北方藥學, 2012, 9(8):124-125.
[10] 宋春嬌. 經臍單孔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的護理. 現(xiàn)代婦女:醫(yī)學前沿, 2014(12):133-135.
[收稿日期:2017-07-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