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杏梅
(江蘇省新沂市人民醫(yī)院神經內科,江蘇 新沂 221400)
重型顱腦損傷多是由于暴力間接或直接作用在頭部,從而導致的顱腦組織受損,患者常伴頭痛、意識障礙、肢體癱瘓等癥狀,臨床致殘率及病死率均較高[1]。為明確呼喚式護理應用于重型顱腦損傷昏迷患者中的效果,我院針對性選取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79例患者資料予以分析,并作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回顧性選取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79例重型顱腦損傷昏迷患者臨床資料分析,將其分成對照組(36例)與研究組(43例)。對照組男女比例20∶16,年齡38~71歲,平均(58.67±3.46)歲;其中墜落傷14例,車禍傷22例。研究組男女比例23∶20,年齡39~72歲,平均(58.73±3.51)歲;其中墜落傷17例,車禍傷26例。兩組基線資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護理,包括用藥護理、營養(yǎng)支持、定時翻身、按摩、口腔護理等;研究組予以呼喚式護理,具體為:①由患者朋友或家人對其進行呼喚,講述患者關心事情、家庭趣事等,對其記憶能力進行誘導,用鼓勵性話語刺激患者,并在呼喚期間輕撫患者身體,誘導感覺能力;②護理人員執(zhí)行護理操作過程中,視其為清醒者,并與其主動交談,對護理操作進行簡單解釋、介紹,采用支持性言語鼓勵患者;③予以光照刺激,調節(jié)病房亮度,使其適當變暗,包裹彩紙于手電上,從不同方向照向患者面部,3~5次/天;④對患者基本情況進行掌握,根據其性格特點、文化素養(yǎng)等情況,針對性選取音樂于病房內播放,分貝以不刺耳、舒適為準,2~3次/天,促進患者的腦血流量增加;⑤將冰袋用毛巾包住,然后在患者腋兩側及手掌行快速按摩,每次時間持續(xù)10~20 min;用適宜水溫擦洗患者身體,在不傷害患者皮膚情況下,進行適宜力度揉按,從而達到皮膚刺激目的;⑥可為患者播放其喜歡的電影或電視劇,并向其進行劇情講解,進而加深刺激;1個月后對患者情況進行評估。
1.3 觀察及評定指標:①觀察兩組哥斯拉昏迷(GCS)評分在護理前、后變化情況,正常人群GCS為15分,若得分在7分以下則為昏迷,分數越高,昏迷程度越輕;②比較兩組神經功能損傷程度、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肢體能力,其中神經功能損傷程度采取AS評分標準,0~45分,得分越低損傷程度越低;日常生活能力采取Barthel指數評估,滿分100分,得分越高生活能力越好;肢體能力應用FMA量表進行評估,0~100分,分數越高肢體能力越好;③對比兩組生活質量評分,采取GQOLI評分標準,0~100分,分成社會功能、軀體功能、認知功能、角色功能及情緒功能等方面,分數越高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tǒng)計學方法:數據均以SPSS 20.0的統(tǒng)計軟件分析,正態(tài)計量資料以(±s)表示,兩組正態(tài)計量數據的組間比較采用 檢驗;計數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統(tǒng)計意義。
2.1 兩組GCS評分比較:研究組護理前GCS評分為(5.25±1.20)分,護理1個月后為(13.25±1.99)分;對照組分別為(5.31±1.24)分、(7.87±3.27)分;研究組護理后GCS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2.2 兩組AS、Barthel指數及FMA評分比較:研究組AS評分與對照組相比低(P<0.05),研究組Barthel指數與FMA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AS、Barthel指數及FMA評分(±s,分)
表1 比較兩組AS、Barthel指數及FMA評分(±s,分)
注:組間比較,aP<0.05
分組(n) AS Barthel指數 FMA對照組(n=36) 21.18±0.59 63.79±1.28 75.52±1.95研究組(n=43) 17.21±0.61a 67.65±1.32a 79.28±1.77a
2.3 兩組GQOLI評分比較:研究組GQOLI各項指標評分均較對照組高(P<0.05),見表2。
表2 兩組GQOLI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GQOLI評分比較(±s,分)
注:組間比較,aP<0.05
分組(n) 社會功能 軀體功能 認知功能 角色功能 情緒功能對照組(n=36) 59.19±1.85 62.35±1.79 65.39±2.44 65.31±2.37 61.04±1.93研究組(n=43) 87.12±1.87a 66.41±1.28a 70.27±2.50a 71.15±2.11a 64.26±1.72a
相關研究[2]表明,重型顱腦損傷患者若昏迷時間過長,則腦組織缺氧持續(xù)時間增加,導致細胞受損程度更深,進而影響患者預后。臨床常采取呼喚式護理方法對患者進行干預,并取得良好臨床效果,因此,本研究現就采取此護理方法取得的臨床效果進行分析,旨在為其今后臨床治療提供科學循證依據。
本次研究中,研究組護理后GCS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護理后研究組AS評分與對照組相比顯著低,研究組Barthel指數與FMA評分均高于對照組,研究組護理后GQOLI各項指標評分均較對照組高。分析其原因可能為,呼喚式護理干預通過對患者進行皮膚、語言、音樂等方式呼喚刺激,能夠有效調節(jié)患者神經中樞系統(tǒng),促進患者覺醒狀態(tài)腦電波出現,加速患者蘇醒[3-4]。機體神經中樞系統(tǒng)可塑性較強,當患者腦組織受損后,使得大腦皮質功能大量喪失,因而應在治療過程中進行早期促醒護理,進而達到意識恢復加快的目的。呼喚式護理的應用能夠有效調節(jié)患者的腦電波,促使患者更易喚醒[5]。
首先,光照刺激可有效加強對患者大腦皮層、視網膜等刺激,從而改善其視反應;音樂刺激能夠有效調動患者記憶、思維及聯想能力,進而引發(fā)共鳴[6]。其次,呼喚刺激能夠刺激大腦皮質潛在的能力,對其活動具不同程度影響,可有效刺激患者進行自身調節(jié),有助于受損變性腦細胞恢復功能,大腦皮質從抑制狀態(tài)轉變?yōu)檎顟B(tài),從而達到腦細胞功能恢復、意識恢復等效果[7]。此外,指導家屬或朋友進行重復呼喚,有利于增加腦血流量,改善腦部組織血供。呼喚式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予以鼓勵支持性語言,傳遞一種積極、明確信息,促使患者更加積極配合治療與護理。亦可有效調動其正性與積極性心理,減輕恐懼、焦慮感,緩解其心理壓力,有助于術后康復[8]。研究受多種因素影響,未對臨床護理效果作分析,具一定局限性,有待進一步研究。
綜上所述,呼喚式護理對于改善重型顱腦損傷昏迷患者臨床療效具有顯著效果,該護理干預模式的應用能促進神經系統(tǒng)功能恢復,肢體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早日蘇醒,具臨床推廣及應用價值。
[1] 陳泗萍,梁翠云,梁靜,等.刺激性護理干預對重型顱腦損傷昏迷患者促醒的效果分析[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5,22(36):192-194.
[2] 呼喚式護理干預應用于重型顱腦損傷昏迷的效果觀察[J].深圳中西結合雜志,2015,25(1):164-165.
[3] 張朋真,田曉艷.循證護理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恢復狀態(tài)的影響[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6,11(8):144-146.
[4] 王意.呼喚式護理干預對重型顱腦損傷昏迷患者生活質量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慢性病學雜志,2016,17(8):928-929.
[5] 郭小梅.循證護理對重型顱腦損傷康復期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6,19(6):136-137.
[6] 金紅珍,徐希德,顧宇丹,等.呼喚式護理干預策略對顱腦損傷致昏迷患者意識水平及促醒狀況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6,13(30):180-183.
[7] 柳英輝.呼喚式護理干預對顱腦損傷致昏迷患者的影響研究[J].航空航天醫(yī)學雜志,2016,27(9):1195-1196.
[8] 時俊梅,肖晶.早期呼喚護理干預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的作用[J].實用醫(yī)技雜志,2014,14(4):446-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