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貞貞
摘 要:圖書館作為人們交流、工作、學習和獲取信息資源的一個必要場所正在悄然發(fā)生改變,它不單僅僅是借閱書籍的書庫,更應當按照不同的功能需求及精神需求對空間進行合理劃分,滿足人們交流、工作、學習和獲取知識的一個更加綜合的公共活動場所。文章就以荷蘭烏得勒支大學圖書館為例來剖析世界著名建筑大師維爾·阿雷茲是如何從新的公共空間設計理念出發(fā)對其進行設計與整體布局,如何讓公共空間既滿足共享這一主要條件,又能保留個人工作學習的私密空間。
關鍵詞:公共空間;私密性;空間營造
一、公共空間與私密性的概念
(一)公共空間
“公共空間”聽起來是個廣為人知的詞語,但筆者在查閱文獻資料時卻發(fā)現(xiàn)“公共空間”一詞在學術上未曾有過明確概念解析,它是由“公共”(the public)和“空間”(the space)兩個概念組合而成?!肮病痹谵o海中解釋:一是從所有權來說,是屬于社會的,例如公共財產(chǎn),其主體特指國家;二是從使用權與用途來說,是公有公用的,例如公用設施,其主體則指代不特定的社會大眾。“空間”的釋義為物質存在的一種客觀形式,由長度、寬度、高度表現(xiàn)出來。特別要注意的這里的“空間”是沒有進行組合詞語的空間,不等同于意識空間、網(wǎng)絡空間等。
(二)私密性
私密性屬于環(huán)境心理學的范疇,是指主體(個體或者群體)對于客體(主體之外的他人及人群)接觸自身時的選擇性與控制性。私密性使得主體獲得與之相對程度上的安全感。可以說私密性是人的本能屬性,可以有選擇性地支配環(huán)境,與人交流時保留、隱匿或是充分展現(xiàn)自己的情感。
二、荷蘭烏得勒支大學圖書館
維爾·阿雷茲與其他知名建筑大師一樣極其注重建筑與城市之間的關系,他把建筑當作一個介入物對城市進行有效干預,以一種強有力的方式使得建筑切入到環(huán)境當中。他評價自己的設計說,“我的建筑從不會在外觀的第一眼就使人驚訝,必須要親身體驗”。烏得勒支大學圖書館是維爾·阿雷茲建筑風格的一貫延續(xù)——簡潔明了的建筑形體,半透明材料的大量運用,建筑空間內部的復雜性與靈動性,變化多端的建筑表皮及極富視覺沖擊力的色彩搭配。圖書館作為"第三空間”與西方的咖啡館、沙龍等共同演化成了現(xiàn)代的公共空間,其特點就是自由、開放、交流和共享。烏得勒支大學圖書館作為公共空間研究的經(jīng)典案例在于圖書館作為一個公共建筑,本該呈現(xiàn)的是公共性與開放性,而它耐人尋味的內部空間在圖書館該有的交流共享上又給到使用者足夠的私密性。筆者以場地、空間、表皮與材質及內部空間設計要素四個方面來解析烏得勒支大學圖書館的設計構成。
(一)場地
烏得勒支大學圖書館總面積約3.8萬平方米,建成于2004年,居于主教學樓、學生宿舍和經(jīng)濟管理學院的中間地帶,作為中心建筑扎根于荷蘭烏得勒支東南部Uithof大學內部。圖書館與主教學樓及停車場都有一條懸于空中的連廊連接,組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由于地理位置正值中心區(qū)域,無疑成為了校園內部的焦點。維爾·阿雷茲在接受采訪時闡述過他之所以選擇如此規(guī)整的建筑形體就是為了不凸顯建筑,使其與校園周圍的環(huán)境相協(xié)調,也正因為內與外的這種反差才讓去過圖書館的人印象深刻地記住了這個極具魅力、穩(wěn)重典雅的黑色圖書館。
(二)空間
建筑主體分為圖書館和車庫兩個功能分區(qū)。車庫置于建筑的后方,很符合烏得勒支大學校園規(guī)劃——整體帶狀的建筑與校園景觀相結合。圖書館內部除了主要的儲藏空間和閱讀空間,還增加了商店、咖啡吧、討論室、演講廳,大廳休息區(qū)和長廊配有沙發(fā)、自助雞尾酒臺,從而打破了圖書館單一的功能屬性。
1.閱讀與儲藏空間
圖書館的設計中,書籍的儲藏和使用者的閱覽區(qū)域都是首先要解決的最基本問題。傳統(tǒng)的圖書館會把閱讀與儲藏分別單獨布置,而烏得勒支大學圖書館將兩個原本獨立的空間進行置換和選擇性的混合——書籍的整體儲藏空間拆分成了幾個如同云朵一般的小空間漂浮在閱讀區(qū)的周圍,中庭折疊的樓梯作為中央交通樞紐能夠方便進入任何一個儲藏室與閱讀室。閱讀空間也被分散開來,安排在了每個不同層高的入口處,打破了書籍與使用者之間獨立的關系,使得兩者緊密結合,也讓空間變得靈動與自由??臻g的分散,巧妙地以藏書架作為分割線,增加了公共空間的私密性和獨立性,使用者不會因為集中的閱讀空間受到影響。建筑南北兩個儲藏空間亦有明確的區(qū)分,南邊是舊的書籍資料,北邊是新的近期文件。藏書區(qū)和閱讀區(qū)交叉,這就方便使用者自主選擇閱讀室,這種閱覽模式和書籍查找模式明顯是高于傳統(tǒng)的圖書館。
2.灰色空間
從圖書館的入口開始,維爾·阿雷茲就設計了一整條完整有趣味的交通流線體系。主入口相對來說較為隱蔽,進而穿過正門再一個轉角,然后通過兩段的樓梯進入圖書館真正的空間。使用者可以選擇不同的路線到達想去的區(qū)域,中庭處垂直的交通空間及以此為中心控制周圍空間的錯層與開合空間,使得各個空間既有獨立的區(qū)域保證了私密性又相互交織成一個整體。
宏觀來看,烏得勒支大學圖書館是以方形的懸挑樓梯和空中連廊構成的中庭空間貫穿各個區(qū)域。除了主要的儲藏空間和閱讀空間,還增加了格外的維度用于交流、休息的灰色空間。這就在圖書館以往單純閱讀的功能上升級成一個既可以獨立思考、工作學習,又能與志同道合的人進行交流討論的環(huán)境。行走在不停變換的坡道、樓梯和架空平臺中感受圖書館內部變化莫測的空間形態(tài),這使得烏得勒支大學圖書館不再局限于其本身的功能性,更是帶給使用者前所未有的戲劇性的空間體驗。
3.表皮與材質
悉數(shù)維爾·阿雷茲的設計就會發(fā)現(xiàn)他特別注重建筑表皮(skin)的應用策略。他考慮的不僅是視覺上與造型上給人的直觀感受,而且還有把建筑隱藏的意圖,這也是他一直遵循的建筑學的設計手法。烏得勒支大學圖書館建筑表皮主要是黑色混凝土與黑色的印花玻璃組成。玻璃的半透明質感有利用光線的穿透。玻璃與黑色混凝土表面均附著著樹枝的印花,即增加了對透明玻璃材質的私密性處理,又給冰冷的混凝土增加了感情色彩,使原本樸素冰冷的材料與周圍環(huán)境形成對話,體現(xiàn)了維爾·阿雷茲通過控制表皮的材質來構建詩意的能力。
4.內部空間設計要素
(1)光環(huán)境
光在圖書館公共空間設計中是一個重要的設計元素,除了要滿足最基本的照明功能以外,更應符合設計美學的運用法則。就一個室內而言,光是空間必不可少的,它可以展現(xiàn)出物體的大小、形狀、色彩和材質等,更能起到重點強調、分割和形成一個空間。圖書館的內部環(huán)境營造既要滿足人們閱讀的光照需求,又要根據(jù)使用空間的不同合理分布光照度及光的色彩。阿雷茲對于烏得勒支大學圖書的光的設計分成兩個部分:一是室內必要的照明系統(tǒng),另一個則是空間中對于自然光的把控。半透明的建筑表皮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室內的自然照明,地面與桌面的白色也增加了自然光和人工光線的反射,提高了閱讀的照明需要,增進了內部空間與外部環(huán)境的交流。
(2)色彩
烏得勒支大學圖書館被稱為“黑色圖書館”,它的主要色彩就是黑色。為何選擇黑色,這是維爾·阿雷茲經(jīng)過深思熟慮的。他認為圖書館是一個無聲的建筑所以更應該注重視覺空間上與人的交流。阿雷茲試圖把圖書館打造成一個讓人獨立思考、冥想的學習空間。黑色給人以沉穩(wěn)的空間感受,能讓使用者集中注意力來學習工作,也帶給人一定程度上的安全感。除了主體的黑色以外,桌面與地面采用白色。一是為了增強光線的折射與反射提供人們閱讀時的光線需要;二是改變了常規(guī)的頂面淡色地面壓重的設計思想,給人一種倒置的錯覺。這正是阿雷茲一貫秉承的設計理念,用一種低調優(yōu)雅的方式與傳統(tǒng)的設計思想對抗。電梯間與主服務臺則選用了視覺沖擊力很強的大紅色,既便于識別,方便尋求幫助又讓長時間學習的人們能有一個緩解眼睛疲勞的方向。圖書館內部強烈的色彩對比彰顯了其獨特的個性魅力。正因為有了吸引人眼球的紅色,所以黑色在空間內部起到了隱匿的作用,增加了空間的私密性。
三、公共空間與私密性的關系
(一)矛盾性
公共與私密在詞語字面上是一組對立的存在,但其內在又是相互需要的。全球化信息化的時代無疑是對“私密性”的極大沖擊,這就使得人們更加渴望有更多的私密性。即使在公共空間中也希望能有屬于自己較為私密一點的空間。這個界限就是設計師應該考慮的重要因素,如果在公共空間中分離過多的私密空間,就會阻礙公共空間人與人交流的需要。
(二)互為重要性
赫曼·赫茨伯格(Herman Hertzberger)——荷蘭的建筑師在《建筑學教程:設計原理》中闡述了“公共”和“私密”兩者之間如同“全集”與“子集”相輔相成,密不可分,主張公共空間中應有適度的私密性設計。一定程度上的私密會讓人在公共空間中有自主選擇社交的權力,是一種人性化的設計。
四、結語
公共空間作為社會化的行為場所,需要根據(jù)不同功能屬性滿足不同層次人們的使用和精神需求。這就要求從城市規(guī)劃到建筑設計再到環(huán)境設計,設計師都要重視社會性和群體性。文章以烏得勒支大學圖書館為例從建筑形體、空間劃分、材質表達、色彩應用和光線的設計分析了如何在公共空間中巧妙地適當?shù)貭I造私密空間,用維爾·阿雷茲的話說:“圖書館原本是一個公共建筑,但也可以提供足夠的私密性。這就是為什么上千人同時使用圖書館,卻仍然能保持獨立思考的原因?!?/p>
參考文獻:
[1]夏征農(nóng),陳至立.辭海(第六版)[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
[2]劉盛璜.人體工程學與室內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4.
[3]Marijke Beek Editor .Living Library——Utrecht University Library [M].Netherlands : Prestel,2005.
[4]閻福斌.觸摸黑色——訪烏得勒支大學圖書館[J].建筑文化,2005,(6).
[5]褚東竹.可觸摸的未來——荷蘭著名建筑師維爾·阿雷茲訪談[J].新建筑,2012,(2).
[6]閆樺.公共空間隱私權的基礎理論與類型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3.
作者單位:
南京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