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措吉 趙慧萍
(青海省藏醫(yī)院,青海 西寧 810007)
藏醫(yī)學認為,脈瀉療法是服用具有收斂、擴張血管及利尿功能的一系列復方,旨在將陳舊性疾病通過尿道排出體外的一種治療方法。該療法比較復雜,患者術中反應差異較大,護理質(zhì)量對療效影響較大,因而對護理人員的專業(yè)知識和臨床實踐經(jīng)驗要求較高。本文總結我院開展脈瀉療法的護理經(jīng)驗,供同行參考。
1.1 適應癥 脈瀉療法適用于不孕癥、子宮痞瘤、“壞血”和“赤巴”所致的熱性疾病、中毒、陳舊熱癥遷延不愈、熱性“培根木布”病,熱性”黃水”病、脈熱病、擴散傷熱、痛風、痹癥、臟腑“索亞”瘡、腹水、脈管瘤、腎病等病癥。
1.2 禁忌癥 隆偏盛型患者,胃火衰敗者,因“下泄隆”逆反惡心嘔吐者、遺精者,以及體質(zhì)虛弱者,老年人,孕婦,體內(nèi)置留異物者等人群不宜施行脈瀉。
2.1 術前護理
2.1.1 心理護理 向患者講解脈瀉療法的目的和治療經(jīng)過,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使患者能更好地配合。
2.1.2 術前準備 施行脈瀉法之前夜,服用“收斂藥”,使擴散的病邪“聚合”,如位于頭顱和胸腔的疾病,于傍晚服三果湯散3~4次,每次間隔30分鐘,每次2~3g;位于下腹部和下肢疾病,服用三實湯散,服用方法與劑量同上,以達到聚“擴散病邪”之目的。對年齡不滿10歲的兒童或守戒的僧人,以及有腎臟疾病患者,先服用八味雪蛙丸,然后以紅糖為引服用雪蛙肉、寒水石(制)、干姜、蓽茇、木藤蓼、光明鹽、白豆蔻、菥冥子散,用以疏通泌尿脈管和尿道。
對于急性病證,來不及進行上述術前準備工作的患者,將青蒿全草1捧(200g)、酒糟1捧(200g),加入溫水洗浴全身,并用酥油或植物油調(diào)合甘松研粉,涂擦全身,重點涂擦和按摩百會、外陰及各關節(jié)部位,或飲花椒冬葵子湯以擴張脈道。
2.1.3 飲食護理 術前一天和當天禁食乳制品、蛋類、肉類及辛、酸味的食物,同時禁止飲酒,以防止誘發(fā)赤巴??;術前6小時禁食。
2.2 術中用藥護理
2.2.1 開竅清道法 正式施術前服用清道劑,即白豆蔻、螃蟹殼、敦盛草(無正品可用“庫休子托”代)、冬葵子研末粉開竅清道,熱證用涼開水送服,寒證用青稞酒送服。清道劑的作用是幫助利尿劑迅速攻破病邪。
2.2.2 引發(fā)病邪法 清道后服用引發(fā)劑,即硇砂、丁香、螃蟹殼、朱砂、冬葵子共研末,熱證用涼開水送服,寒證用酒送服,其功能是將擴散和隱藏的病邪引發(fā)出來。
2.2.3 脈瀉藥服用方法 傍晚時分飲加少許鹽的冬葵葉湯,初更服清道劑,半夜時分服用上述引發(fā)劑,黎明服用利尿丸9粒。在服藥時熱證以蔗糖為引,寒證以紅糖為引,并飲熱開水,幫助丸劑崩解。一般到日出時分便可脈瀉,如果未達到脈瀉效果,追加利尿丸7粒,之后按需每隔兩小時服5粒,直到脈瀉成功。一次性大量服藥則導致黃水、病邪、穢物一起涌入尿道,造成尿道阻塞、刺痛不忍,甚至危及生命,故忌之。分次逐步服藥可以避免斑蝥中毒及腹內(nèi)疼痛和尿道阻塞。
2.2.4 術中處置方法 密切觀察患者的面色、神志、脈搏、體質(zhì)、呼吸、血壓,排泄物的量、色及次數(shù),服藥后身體出現(xiàn)麻木感,患部疼痛加劇,小腹灼痛加劇,陰部疼痛發(fā)癢,陰莖勃起,濁水樣分泌物自陰部綿綿不斷滴出者,說明脈瀉成功,此時要停藥一段時間。出現(xiàn)上述脈瀉指標之后,及時飲用薄酒進行催激,將脈中病邪驅入尿道并排出體外。
服藥后疼痛較甚者,將小碎石炒熱,用酒淬之,熱熨。在整個施術過程中不可站立活動,不能伸腿,宜暖蓋衣被,臥床休息。如此反復催激、熱熨、保暖休息,便可減少疼痛,將病邪排泄干凈。反之,使身體受冷、黃水滯留,則會造成病邪排泄不出,疼痛加劇。服藥后,將排出的尿液分期接在盆中,以便觀察對比。如果排出物顏色黃或紫,夾雜有膿、血、茸毛狀物及細小結石等各種雜質(zhì)者,是病邪已經(jīng)排出的征兆,可以停止服用引發(fā)劑和利尿劑等,但還要根據(jù)病情變化催激多次,直到病邪全部泄出為止。
2.3 術后護理
2.3.1 飲食護理 術后寒證較甚者,宜食用新釀的溫酒,肥羊肉腸、熱糌粑等熱性食物,食量應逐步增加。熱證較甚者宜食用犏?;蜇i肉湯、涼開水、清淡面糊湯、淡茶水等。
2.3.2 行為起居護理 病房內(nèi)需保持一定的溫度和濕度,患者不可受冷,注意休息。術后半月內(nèi)避免高強度勞作和受冷,忌辛辣食物。
[1]藏醫(yī)學編輯委員會編譯工作小組.中國醫(yī)學百科全書:藏醫(yī)學分卷本[M].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
[2]青海省衛(wèi)生廳.藏醫(yī)護理規(guī)范(內(nèi)部資料)[Z].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