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杭州大觀山種豬育種有限公司,浙江 余杭 311100)
在生豬市場價格較為平穩(wěn)的情況下,企業(yè)提高效益的關鍵在于養(yǎng)豬生產水平,圍繞“生得多,死得少,長得快”的目標采取相應技術手段和管理措施。目前與國外養(yǎng)豬企業(yè)相比國內養(yǎng)豬企業(yè)生產水平相對較低,單位出欄生豬成本亦較之要高。據(jù)公司歷年生產數(shù)據(jù)分析,母豬分娩時死胎數(shù)每降低0.5頭相當于母豬年產胎次提高0.09左右,產房仔豬死亡率占全程死亡率的55%以上,斷奶重每提高1 kg則育肥豬出欄提前10 d,均足以說明產房母豬和仔豬管理的重要性。因此在繁殖技術比較成熟穩(wěn)定的前提下,提高生產水平的關鍵在于哺乳期母豬和仔豬的飼養(yǎng)管理能否獲得成功。
1.1 分娩豬舍實行全進全出制度,在上一個生產周期的豬全部離開豬舍后須徹底清洗消毒并擱置干燥至少2 d后方可調入待產母豬。
1.2 懷孕母豬在分娩前一周經(jīng)體表驅蟲消毒后轉入分娩豬舍,為便于母豬分娩時的管理,待產母豬按預產期的先后安排豬欄。
1.3 在母豬待產期間,準備好記錄表格、接生用具、必要藥品、檢查飲水器、水龍頭是否完好等。
2.1 母豬臨產 即將分娩的母豬,其表觀癥狀較明顯,如擠乳頭有乳汁排出、臥立不安,頻頻排尿排糞等,這類母豬在當日之內即要分娩,應對之加強注意。臨產前將乳房及后軀體表用1 ‰ 高錳酸鉀溶液消毒。
2.2 仔豬接生 仔豬出產道后,接生人員一手托住仔豬,一手將臍帶緩緩拉出,立即清除仔豬口鼻中的黏液,然后用稻草或抹布等揩干仔豬全身放入保溫箱。在仔豬產下5 min后離基部3~5 cm處掐斷臍帶,立即用3% 的碘酒對臍帶及周圍消毒。臍帶流血不止的可在臍帶基部用手緊捏2~3分鐘或用消毒棉線結扎。對純種仔豬進行背號編寫、稱取個體初生重。
2.3 假死仔豬處理 仔豬出生時有心跳但無呼吸的稱為假死,對假死仔豬首先要使其呼吸道保持暢通,除要徹底清除口鼻黏液外,還要特別注意咽喉部是否有胎糞被吸入而阻塞。排除的方法是將仔豬倒懸,用力拍打、擠壓仔豬的胸部促使排出異物,在確認呼吸道暢通后,可進行人工呼吸,方法是讓仔豬仰臥在軟物上,用手將兩前肢有節(jié)律地張合并對仔豬胸部施壓,更有效的是采用口對口的人工呼吸,即根據(jù)正常的呼吸節(jié)奏飼養(yǎng)員用口對乳豬的口吹氣,持續(xù)至恢復自主呼吸。對于假死時間長或出生時出血多及弱小的仔豬,可能體溫會低于正常并不會吸奶,宜將仔豬置于40℃的溫水中水浴,幫助恢復正常體溫。并用小碗擠取母豬乳汁5~10 mL,溫熱后小心灌服,間隔0.5 h一次,直至自己能吮乳。
2.4 仔豬記錄、剪齒斷尾 完成仔豬接生后,把仔豬的出生時間、背號、初生重、乳頭數(shù)等各項記錄于分娩記錄表。等仔豬全部出生完,對仔豬進行剪齒、打耳號、斷尾,所用器具必須嚴密清洗和消毒。剪齒:飼養(yǎng)員用左手握住仔豬頭部,將拇指和食指掐開仔豬的嘴,食指伸進嘴里將仔豬舌頭撥向右邊,用斜口鉗剪去左側上下犬齒,剪右側犬齒時把拇指伸進嘴里將仔豬舌頭撥向左邊,剪時要動作輕而準確,齊根部剪口平整,剪后立即用碘酒消毒防止感染。剪耳缺號:飼養(yǎng)員用左手握住仔豬頭部并用食指和中指夾住耳朵使其展開,避開血管按號剪耳缺,深度以剛不傷及軟骨為度,傷口立即用3%碘酒消毒。斷尾:用斷尾器離仔豬尾根約4cm 處實施斷尾,斷尾處立即用加熱后的烙鐵進行止血;應用電熱斷尾器(斷尾、烙燙同時完成)當更好。
2.5 母豬難產處理 大多數(shù)母豬的產程為3~4 h,每頭仔豬出生間隔在30 min以內。母豬產程時間過長,會消耗母豬更多的體力,也會增加產死仔數(shù),需采取一定措施。母豬有強烈努責而不產仔時絕不能注射催產素,而需進行人工助產,助產者要剪短并磨平指甲,用1‰高錳酸鉀溶液或75%酒精消毒手、手臂及母豬外陰,五指合攏隨著母豬的陣縮探入產道,待能用手指夾住仔豬的腳、頭或阻塞產道的胎衣,再隨著母豬的陣縮緩緩拉出來,特別注意不能損傷母豬產道。母豬努責無力,產仔間隔時間過長(0.5 h以上);母豬產仔已盡無努責又不排出胎衣的可注射催產素。注射催產素無效的也須進行人工助產。人工助產以后要給母豬注射抗生素以防止感染。
2.6 清點胎盤數(shù) 產仔完畢要清點胎衣數(shù)是否與產仔數(shù)相等,胎衣未盡要報告獸醫(yī)處理。母豬產后3 d以內有少量惡露乃屬正常;量多,色暗紅,惡臭,甚至伴有體溫升高均要報告獸醫(yī)治療。
3.1 檢查乳頭確定有效帶仔數(shù) 根據(jù)我場多年泌乳力測定,一般母豬乳頭泌乳量大小順序為第2、3、4、5、1、6、7對,泌乳量較大的乳頭往往有3管乳腺,最少的為單管乳腺,吮吸單管乳腺的仔豬需要1對乳頭,否則后期乳量不足而致生長滯緩。結合該母豬歷史帶仔數(shù)確定當胎所帶仔豬數(shù)。頭胎母豬帶仔數(shù)以10~12頭為宜。
3.2 初乳獲得 初生仔豬接生后人工輔助盡早哺乳,以快速獲得初乳抗體和補充營養(yǎng),同時乳房的刺激能縮短母豬產程。
3.3 根據(jù)仔豬強弱人工安排仔豬的所吮乳頭,一般較弱仔安排有第一和最后一對乳頭,其他仔豬可以隨意安排。有條件豬場可在3 d內做到仔豬和乳頭“一一對應”。目的是“控強扶弱”,保證每頭仔豬有充足奶水,維持正常生長速度和整窩仔豬的均勻度。
3.4 仔豬寄養(yǎng) 在有效乳頭不足而本窩活仔數(shù)較多時仔豬在吃足初乳6 h后可行寄養(yǎng),母豬無乳或哺乳期間乳腺萎縮的仔豬需寄養(yǎng),寄養(yǎng)最好在產后3 d內完成。寄養(yǎng)仔豬在寄出、入的母豬分娩記錄表上都應記載。
3.4 母豬缺乳 母豬間隔1.5 h以上不肯哺乳;母豬放乳在10 sec以下(產仔后3 d以內);仔豬吃奶以后還是亂搶;仔豬不能安心睡覺,非常警覺,外部一有動靜即醒來吵鬧。這些都是母豬缺奶的表現(xiàn),必須報告獸醫(yī)盡快采取治療措施。若缺奶采用黃酒催乳時,則應注意不能超過產后3 d,每天添加量不能超過0.6 kg,且分4餐飼喂。通過治療仍無效的,全窩仔豬要寄養(yǎng)。
3.5 母豬乳房紅、硬、熱是乳房炎的癥狀,需報告獸醫(yī)治療,并配合做好熱敷、按摩等護理工作。
4.1 母豬飼喂量 待產母豬進入產房后即飼喂哺乳母豬料。為減少母豬難產、產后惡露不暢、高熱、無乳綜合癥的發(fā)生,母豬預產期前2-3 d適當減料;有臨產征兆的母豬分娩當天,停喂或只飼喂1.0 kg飼料;母豬分娩以后視健康、食欲情況可以每天遞增0.5 kg飼料,直到分娩后7 d實行自由采食。此時母豬的采食量大致達到2.5 kg+0.45 kg×哺乳仔豬頭數(shù)。
4.2 母豬飼喂時間 哺乳母豬在分娩后日喂3~4餐,飼喂時間分別為:6∶30-7∶00、(10∶30-11∶00)、16∶30-17∶00、21∶30-22∶00,每次飼喂量以基本吃盡為度,上、下午的飼喂量可略多些,中午和晚上略少些。在夏季氣溫較高時,早餐提早1 h,晚上延遲1.5 h,同時早上和傍晚多喂,中午和晚上少喂。為保證每頭母豬飼喂量基本達到母豬采食需求,要求飼喂分來回兩次進行,即第一次飼喂總量的70%~80%,第二次視母豬的采食情況飼喂總量的20%~30%。
4.3 仔豬補料 時間分別為凌晨6∶30、上午10∶00、傍晚4∶30,期間根據(jù)仔豬的采食情況再增加補料。要求少量多餐,保證飼料新鮮度和適口性。
5.1 仔豬出生后放入保溫箱。在初生第一周,保溫箱溫度控制在30~33 ℃,以后每周下降2~3 ℃,根據(jù)仔豬是否擠堆(太冷)或遠離熱源(太熱),確定保溫箱溫度是否適宜,并作出適當調節(jié)(調節(jié)燈泡高度、更換燈泡、開啟或關閉保溫燈)。
5.2 哺乳母豬的適宜溫度為16~22 ℃,據(jù)此及時開、關窗戶調節(jié)室內溫度和通風換氣。外界氣溫低于6℃時要增加保溫措施;氣溫高于30℃時應加大通風量,高于33℃要同時采取淋水降溫措施。
5.3 母豬產后要加強護理,保持產房內環(huán)境的相對穩(wěn)定,不能人為刺激和粗暴對待母豬。應加強對母豬的觀察,如是否有子宮炎、產后熱、乳房炎等癥狀。
5.4 分娩舍飼養(yǎng)員一旦聽到準備放奶的哺乳母豬和仔豬的叫喚聲時,應立即查看哺乳情況,輔助弱仔吮乳,并防止搶奶,尤其要注意對出生1周齡內仔豬的護理。聽到仔豬連續(xù)的尖叫聲,應立即前去查看,仔豬可能被壓。母豬在躺下時,也要防止仔豬被壓,特別有些仔豬頭部被母豬壓在身體下可能叫不出聲。
5.5 仔豬補鐵及免疫 配合獸醫(yī)按《種豬免疫程序》對母豬進行免疫;按《常見豬病的診斷要點及防治方法》進行預防治療。
5.6 保持產房清潔衛(wèi)生 每天上下午至少各打掃一次,及時清除糞便及其他臟物,母豬的胎衣、所斷臍帶及死仔集中處理。注意檢查保溫箱內的仔豬狀況和保持保溫箱內的干燥清潔。保持飲水清潔和飲水器的通暢,損壞的飲水器要及時維修或更換。
母豬和仔豬相對于其他環(huán)節(jié)飼養(yǎng)管理要求更為精細,飼養(yǎng)人員應定期培訓,管理人員做好日常巡察和指導工作,制訂切實有效的績效考核制度,維持一個責任心強、技能高和工作勤奮認真、穩(wěn)定的員工隊伍是取得哺乳母豬和仔豬飼養(yǎng)成功最為重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