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麗鈞
一
距離高考100天的時候,我們照例要懸掛一些勵志標語。主任選了一些準備去廣告公司制作的標語給我看。我看到的第一條就是被許多學校競相熱愛著的燙手標語——“提高一分,干掉千人”。我問:“怎么會這么喜歡這條標語呀?”回答說:“霸氣!給力!還有,也算寫實吧,因為全省‘一分一檔’顯示,多考一分,有時真的就能干掉千人!”我說:“為什么非要用‘干掉’一詞?因為它血腥?因為它解恨?因為它更能彰顯得意者的得意?”
我們自然是淘汰掉了那條標語。但頗具諷刺意味的是,媒體在對各學校的“百日勵志”活動進行報道的時候,某兄弟學?!疤岣咭环郑傻羟恕钡募t色標語,赫然成為當日報紙上最搶眼的霸氣圖片。
二
我在想,“提高一分,干掉千人”的快樂,究竟是一種怎樣的快樂?
荷蘭心理學家羅伊·馬丁納將人的快樂分成了三個層級:第一層級叫“競爭式快樂”,第二層級叫“有條件式快樂”,第三層級叫“無條件快樂”。
先說“競爭式快樂”。馬丁納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來闡明“競爭式快樂”:兩個商人緊挨著開了商店,且經(jīng)營范圍類似。他們唯一的快樂就是比對方強一些。一天,一個天使來到其中一個商人面前,對他說:對我許個愿吧!你的任何愿望都能夠?qū)崿F(xiàn);不過,你的對手將會比你得到的多一倍。商人聽了,非常沮喪,但很快就又開心起來,他對天使說:那就請弄瞎我的一只眼睛吧!——“只要你過得比我好,我就受不了”。我快樂的前提就是對手要灰頹、要潦倒、要敗落。甚至,如果讓我做出選擇,我寧肯把一份爛事安到自己頭上進而讓對手攤上兩份爛事,也絕不肯因為自己得了好處進而讓對手跟著占了便宜!“競爭式快樂”是建立在“干掉”他人的基礎上的,不“干掉”他人,自己就沒有快樂可言。然而,“干掉”了他人之后真能快樂起來嗎?未必。“競爭依賴心理”一旦養(yǎng)成,即會不斷為自我設立新的競爭高點,不血腥,不歡悅。
“有條件式快樂”是說,只要自己的某個條件被滿足了,就能夠得到快樂。它不是直接將目標設定為“干掉某人”。比如,一考生為自己設定了“本科二批”的考學目標,此目標一旦達成,TA內(nèi)心即被快樂充溢。TA不會在左顧右盼中平添煩惱,不會在那些“本科一批”面前惶惶不可終日。
“無條件快樂”被馬丁納稱為“至樂”。這種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管外界陰晴冷暖如何變幻,內(nèi)心永遠是春天。甚至是,即便面對病痛、死亡,也能坦然接納,無怨無尤。這種境界,常人難以企及。
我仿佛聽見你在說了——???沒心沒肺是最高境界,阿Q是次高境界,那些爭強好勝、不甘人后的人竟淪落到了最低境界?哼,胡扯吧你就!高考,不就是個“競爭式快樂”的大賽場嗎?要是每個考生都修煉到了“至樂”境界,不競也不爭,那國家還選拔個P人才呀!
三
我明白我們就生活在一個“競爭式快樂”的國度中,但是,我們不能因此就患了“競爭崇拜癥”,就像我們生活在霧霾中不能患了“霧霾崇拜癥”一樣。
孩子不能對“干掉式文化”著迷上癮,不能覺得離了與對手之間的拼殺就了無生趣;家長和教師,不能將孩子欣然設定為滿足自我“競爭式快樂”的工具,不能聽任“干掉式文化”在家庭、校園中蓬勃生長。
孩子的優(yōu)劣,如果僅僅是通過與人攀比得出結果,那么,孩子將可能把全部精力集中用在與對手較勁上,TA心中容易生出可怕的“敵意”,也容易失去自我“內(nèi)驅(qū)力”,更令人抓狂懊惱的是,你不可能僅僅得到一枚硬幣的單面,一旦你選擇了“干掉式快樂”,也就意味著你不得不直面自己被干掉后對手彈冠相慶的殘酷現(xiàn)實,換句話說,當這口號變臉為“別人提高了一分,我淪為被干掉的人”時,就輪到你勾著頭、壓著火、夾著尾巴觀瞻那勝出者的得意忘形、耀武揚威了。正因為如此,尹建莉才會說:“在競爭焦慮氛圍中成長,并被迫進入競爭軌道的孩子,更容易出現(xiàn)無力感、自卑感和心理失衡。”切記:“干掉式文化”里沒有贏家。關于這層意思,馬云說得更透徹:“一流高手眼睛里面沒有對手。所以我經(jīng)常說我沒有對手,原因是我心里沒有對手。心中有敵,天下皆為你的敵人;心中無敵,無敵于天下?!?/p>
四
只有“自虐癖”才會鐘情“提高一分,干掉千人”式的快樂。當我們終于明白了“干掉式文化”里裹挾著一句對勝出者的刻毒的“遠期詛咒”,我們還有什么理由緊緊摟著這句邪惡咒語不舍得松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