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航
COPD是一種發(fā)病率較高的全身慢性疾病, 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因長時間處于高消耗狀態(tài), 加上免疫力降低,攝入熱能不足, 大部分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營養(yǎng)不良[1]。營養(yǎng)不良會加重患者病情, 引發(fā)一系列并發(fā)癥, 因此采取有效手段改善患者營養(yǎng)狀況對患者預后有重要意義。本研究將腸內營養(yǎng)支持用于COPD并發(fā)呼吸衰竭患者治療中, 取得較好效果,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7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62例COPD并發(fā)呼吸衰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研究組及參照組, 每組31例。研究組男18例, 女13例;年齡49~71歲, 平均年齡(59.73±9.24)歲。參照組男17例, 女14例;年齡51~72歲, 平均年齡(60.13±9.26)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中COPD合并呼吸衰竭診斷標準;對研究知情并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臨床資料不完整者;精神疾病者;肺結核者;惡性腫瘤者;合并心肝腎等功能衰竭者;免疫性疾病者;合并對腸內營養(yǎng)支持產生影響的疾病者。
1.3 方法 參照組患者給予抗感染、呼吸機輔助通氣、對癥治療等常規(guī)治療, 加強飲食指導, 采用Harris-Benedict將患者每日所需熱能計算出來, 供給患者1.5倍熱能。
研究組在參照組基礎上給予腸內營養(yǎng)支持, 常規(guī)留置鼻飼管, 行鼻飼腸內營養(yǎng)支持液瑞能治療, 持續(xù)2周。實施腸內營養(yǎng)支持1~2 d為適應期, 給予400 ml瑞能稀釋到1000 ml,將其溫度加熱到37℃左右, 使用腸內營養(yǎng)輸注泵對患者進行輸注, 輸注速度為10 ml/h, 根據患者耐受情況適當調整營養(yǎng)液輸注速度、濃度、劑量等, 直至1200 ml/d為止。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化指標變化情況及治療后生活質量、轉歸結果。生化指標包括Hb、TP、ALB;采用SF-36量表對患者生活質量進行測評,分數越高, 生活質量越高;轉歸結果包括ICU住院時間、無創(chuàng)通氣時間。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1.0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化指標變化情況比較 研究組治療前Hb、TP、ALB水平分別為(94.35±3.68)、(47.38±2.64)、(28.87±2.31)g/L, 參照組分別為為 (94.37±3.71)、(47.34±2.61)、(28.85±2.29)g/L, 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021、0.060、0.034,P>0.05);研究組治療后Hb、TP、ALB水平分別為(132.34±2.64)、(64.87±3.58)、(39.76±2.73)g/L, 均高于參照組的 (101.37±3.68)、(51.31±3.24)、(30.41±2.53)g/L,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t=38.073、15.636、13.986,p<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研究組治療后生活質量評分為(146.72±8.96)分, 高于參照組的(98.67±6.53)分,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4.130,p<0.05)。
2.3 兩組患者治療后轉歸結果比較 研究組ICU住院時間、無創(chuàng)通氣時間分別為(8.32±2.16)、(7.14±2.68)d, 均短于對照組的(17.62±5.97)、(13.15±4.36)d,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8.156、6.538,p<0.05)。
COPD并發(fā)呼吸衰竭患者病情較重, 免疫力低下, 長時間處于高消耗狀態(tài), 營養(yǎng)狀況較差。而營養(yǎng)狀況會對患者呼吸功能帶來直接影響, 降低其肺通氣功能, 加重病情, 嚴重影響預后。COPD并發(fā)呼吸衰竭患者出現營養(yǎng)不良機制較多,主要包括以下方面:①患者年齡較大, 消化功能低下;②受感染、細菌、炎性物質、機械通氣等因素影響, 使患者處于高應激狀態(tài);③患者管腔狹窄, 導致肺通氣阻力增加, 增加呼吸肌做功, 使得能量消耗過多[3]。對COPD并發(fā)呼吸衰竭患者實施相關營養(yǎng)支持改善其營養(yǎng)狀況是改善預后的關鍵。
腸道是機體消化與吸收營養(yǎng)物質的重要器官, 對患者實施腸內營養(yǎng)支持可將藥物吸收后通過門靜脈進入到機體肝臟內, 進而促進臟器內蛋白質合成, 提升其分解、代謝的效率,有效改善患者營養(yǎng)狀況[4]。腸內營養(yǎng)支持安全性較好, 不會使患者出現太多并發(fā)癥, 且可直接經腸道完成營養(yǎng)供給, 不會經過機體心血管系統(tǒng), 對心臟功能幾乎不會產生影響, 在合并心臟病患者治療中應用價值較高。通過腸內營養(yǎng)支持改善患者營養(yǎng)狀態(tài)后, 其全身器官損害也得到有效緩解, 機體免疫能力會相應增加, 利于患者獲得良好預后。同時腸內營養(yǎng)具有操作簡便、經濟實惠的優(yōu)點, 治療過程中只需對營養(yǎng)液溫度、輸注速度、濃度、劑量進行控制就能完成營養(yǎng)支持,與患者特殊生理需求較為符合, 可維持機體腸道黏膜屏障正常功能[5-8]。本次研究中, 對患者實施腸內營養(yǎng)支持后, 其血生化指標Hb、TP、ALB均顯著改善, 表明患者蛋白合成能力顯著提升。而患者治療后生活質量也明顯提升, 轉歸情況較好。
綜上所述, 腸內營養(yǎng)支持用于COPD并發(fā)呼吸衰竭患者中效果理想, 可有效提升患者免疫能力與生活質量, 改善預后, 值得臨床應用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