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李際強應用六經(jīng)辨證治療急性咳嗽的經(jīng)驗*

2018-01-21 18:11:49梁浩斌郭明凱指導李際強
中國中醫(yī)急癥 2018年10期
關鍵詞:李師小青龍湯桔梗

梁浩斌 郭明凱 指導 李際強

(1.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二臨床醫(yī)學院,廣東 廣州 510120;2.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廣東 廣州 510006)

李際強是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 (廣東省中醫(yī)院)主任中醫(yī)師,博士生導師,擅長中醫(yī)診治呼吸病、熱?。ǜ腥拘约膊。┘袄夏瓴?。其師承晁恩祥、李士懋2位國醫(yī)大師以及廣東省名中醫(yī)劉偉勝教授,深得各位名家的真?zhèn)?,并有所發(fā)揚。李師在治療急性咳嗽中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臨證中《咳嗽的診斷與治療指南》將咳嗽按時間分為3類:急性咳嗽(時間<3周)、亞急性咳嗽(3~8 周)及慢性咳嗽(時間>8 周)[1]。 《素問·咳論》曰“五藏六府皆令人咳,非獨肺也”[2]。 因此,咳嗽分類繁雜,明代張景岳簡化為外感咳嗽與內(nèi)傷咳嗽2類,急性咳嗽一般歸屬于“外感咳嗽”范疇。李師認為急性咳嗽多為外感六淫風、寒、暑、濕、燥、火犯肺而致,因患者體質(zhì)的不同,邪氣有所變化。如患者素體陽氣不足,寒邪侵襲后,易從寒化,而見內(nèi)外皆寒的臨床表現(xiàn);而素體陰虛者,感邪后易從熱化;素為痰濕體質(zhì)者,更易招外濕為患,內(nèi)濕與外濕相合。肺為嬌臟,肺為華蓋,邪氣極易傷肺,金實不鳴,而為咳嗽。李師認為治療急性咳嗽,首要任務是清除外邪,結合患者體質(zhì)進行調(diào)整,常應用六經(jīng)辨證,善用經(jīng)方,多獲良效。筆者有幸侍診于李師,現(xiàn)將李師治療咳嗽經(jīng)驗總結如下。

1 急性咳嗽的分型與辨證論治

1.1 風邪咳嗽(包括太陽中風證) 風為百病之長,風邪易襲表,“傷于風者,上先受之”,肺為華蓋,肺主表,故風邪最易犯肺,肺失宣發(fā)肅降,則患咳嗽病。風邪犯肺之咳嗽,簡稱“風咳”,臨床表現(xiàn)為:咳嗽呈陣發(fā)性,惡風,突發(fā)、突止,變化莫測,咳聲清脆,連連作聲,咽癢,脈浮等,無明顯寒熱表現(xiàn)。晁恩祥國醫(yī)大師對“風咳”有較詳細的論述,并且研制出專門針對“風咳”的“蘇黃止咳膠囊(湯)(由麻黃、紫蘇葉、地龍、枇杷葉、紫蘇子、蟬蛻、前胡、牛蒡子、五味子等組成)”[3-4]。 李師在傳承晁恩祥教授經(jīng)驗的同時,針對“風咳”以疏風宣肺、緩急解痙、止咳利咽為主要治法[5],常采用中成藥蘇黃止咳膠囊口服或以湯劑加減,或采用自擬“風咳方”,方以升降散、桔梗甘草湯、止嗽散、三拗湯等合方(僵蠶、蟬蛻、桔梗、甘草、麻黃、苦杏仁、白前、紫菀、陳皮、紫蘇葉、五味子等),根據(jù)兼寒、兼熱之不同,而有所加減。升降散是明代楊栗山所創(chuàng),其云“名曰升降,亦(表里)雙解之別名也”,其中僵蠶、蟬蛻袪風解痙、散風熱、宣肺氣,宣陽中之清陽,此兩味專為疏風所設,李師曾實驗證實升降散對于流感有一定治療作用[6-7]。桔梗甘草湯在《傷寒論》中主治少陰病咽痛證,由桔梗、生甘草兩味藥組成,為后世治療咽喉痛之基本方,咽喉為氣體出入的通道,若咽喉不利,必影響肺之宣發(fā),故以該方疏風宣肺,清利咽喉。三拗湯源于仲景,后被《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收錄,其由麻黃、杏仁、甘草組成,有宣肺解表,止咳化痰之功,若患者汗多,可用炙麻黃代替生麻黃。止嗽散是治療風邪犯肺的常用方,源于《醫(yī)學心悟》,以紫菀、白前、桔梗等利肺止咳擅長,而解表祛邪之力略顯不足。

根據(jù)六經(jīng)辨證角度,有惡寒、惡風、咳嗽、頭痛、脈浮者,屬于太陽表證,尤其臨床表現(xiàn)為惡風、汗出、鼻鳴干嘔等,甚至有汗出而喘者,此為“太陽中風證”,李師常用桂枝加厚樸杏子湯加減,“喘家作,桂枝湯加厚樸杏子佳”,咳與喘均為肺氣上逆的表現(xiàn),因此對屬于太陽中風的咳嗽可應用此方。方中桂枝湯以解肌表之邪,除內(nèi)迫之勢;厚樸、杏仁以下氣,平肺氣之上逆。鼻塞、噴嚏者,加蒼耳子、辛夷花以疏風通竅;咽痛、咽癢者,加牛蒡子、桔梗、玉蝴蝶(又稱千層紙,為利咽之良藥)或馬勃。

1.2 風寒咳嗽 (太陽表寒證) 太陽表寒證在臨床多見,一年四季均有可能發(fā)生,夏季天氣炎熱,若貪涼食冷,或由高溫的室外進入寒冷的空調(diào)房,易感寒邪;冬季則可直接感受寒邪。根據(jù)患者體質(zhì)之異,有患者屬于陰虛體質(zhì),感寒后迅速從而化熱,形成外寒內(nèi)熱證,或本有郁熱,外束風寒后,郁熱更甚;平素痰飲體質(zhì)者,外感寒邪,則易形成外寒內(nèi)飲證,外寒內(nèi)飲之小青龍湯證,為臨床急性咳嗽的常見類型之一。

感受寒邪者,臨床表現(xiàn)為咳嗽聲重,咽癢,惡寒,無汗,頭痛或發(fā)熱,甚則喘急,脈浮緊。形氣、病氣俱實者,用麻黃湯加減?!镀諠臼路健吩啤胺胃酗L寒作嗽,紫蘇散”,紫蘇散由三拗湯加紫蘇葉、桑白皮、青皮、五味子組成,疏散風寒同時,兼能止咳化痰。外寒內(nèi)熱者,除表現(xiàn)表寒證外,還有口渴、氣急等郁熱表現(xiàn),治療以麻杏石甘湯加減,該方是《傷寒論》經(jīng)典方劑之一,“發(fā)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杏甘石湯”,這是外寒內(nèi)熱咳嗽的基礎方。

《傷寒論》提到“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提出了小青龍湯的病因病機是外寒內(nèi)飲,“咳逆倚息不得臥,小青龍湯主之”。李師參考聶惠民教授 《傷寒論與臨證》[8],歸納了小青龍湯治療咳嗽的臨床應用要點。1)有水飲表現(xiàn):如面如水色(青、黑)或面部虛浮,咳聲重濁,咳嗽時胸脅引痛,痰多呈白色泡沫痰(落地成水)或痰呈半透明樣,鼻流清涕,流淚多,或形體肥胖等。2)咳嗽時間:日輕夜重,感寒時出現(xiàn)。3)受體位影響:咳逆倚息不得臥,咳嗽在平臥時更明顯,由于濕性下趨,可伴有背部惡寒或是胸脅引痛的特點。4)舌脈:舌質(zhì)胖大,或有齒痕,苔水滑,脈弦滑等。小青龍湯方中藥用麻、桂、細辛發(fā)散風寒以解外邪,用干姜配半夏溫肺脾之寒以化痰飲降逆氣,用芍藥、五味子、甘草以助止咳平喘之力,諸藥合用,有解表散寒、溫肺化飲、宣肺止咳平喘的功效。如肺氣被郁,水飲不化,怫郁化熱者,可見煩躁而喘,需加石膏,為寒飲挾熱,當用小青龍加石膏湯?!秱摗吩牡馈胺蚊洠榷蠚?,煩躁而喘,脈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龍加石膏湯主之”。

1.3 風熱咳嗽(太陽溫病咳嗽) 《傷寒論》云“太陽病,發(fā)熱而渴,不惡寒者,為溫病”,后世溫病學派多有發(fā)揮。風熱犯肺而致,歸于太陽溫病咳嗽范疇,臨床表現(xiàn):發(fā)熱或不發(fā)熱,干咳無痰或痰黃黏,惡風,不惡寒,口干,口渴喜飲水,咽痛,鼻流黃涕,舌紅苔薄黃,脈浮數(shù)。對于該類型,導師常以加味升降散或桑菊飲加減。李士懋國醫(yī)大師認為“溫病”的實質(zhì)是“郁熱在里,其傳變,不外氣血傳變”,溫邪犯肺者,其首選新加升降散。該方由升降散(蟬蛻、僵蠶、大黃、姜黃)加淡豆豉、梔子、連翹、薄荷等組成,在疏風止咳同時,加強清透之力[9]。 桑菊飲(桑葉、菊花、桔梗、連翹、杏仁、甘草、薄荷、蘆根)是清代吳鞠通根據(jù)葉天士治療風溫上受的醫(yī)案而創(chuàng),載于《溫病條辨·上焦篇》云“太陰風溫,但咳身不甚熱,微渴者,辛涼輕劑,桑菊飲主之”[10]。 桑菊飲能疏風清熱,宣肺止咳,為治療風溫初起,肺失清肅之咳嗽的主方,為“辛涼輕劑”,桑菊飲可“純?nèi)磺迕C上焦,不犯中下”,有“輕以去實”之功。

1.4 少陽咳嗽 以往研究發(fā)現(xiàn),咳嗽從少陽論治者有較多論述[11-12]。 《傷寒論》云“血弱氣盡,腠理開,邪氣因入,與正氣相搏……小柴胡湯主之”。從此條文可知,小柴胡證的病機為正氣虛衰,外邪留戀少陽,兼有郁火。小柴胡湯有益氣、調(diào)和樞機、疏暢氣機之功。對于咳嗽患者,常兼有“口苦、咽干、目眩;往來寒熱、胸肋苦滿、心煩喜嘔、默默不欲飲食”等癥狀之一者(但見一證便是,不必悉俱),屬少陽,可使用小柴胡湯加減;女子月事適來,血??仗?,此時外來邪氣往往易乘虛而入,可直入少陽經(jīng)或者太陽少陽經(jīng)合病,此時咳嗽可伴或不伴熱入血室癥狀(《傷寒論》143條“婦人中風,發(fā)熱惡寒,經(jīng)水適來,得之七八日,熱除而脈遲。身涼、胸脅下滿,如結胸狀,譫語者,此為熱入血室也),藥物亦可選用小柴胡湯治療??嚷曔B連,咽癢明顯,屬于過敏性咳嗽者,可應用小柴胡湯加荊芥、防風以祛風,再加桔梗、木蝴蝶以利咽;氣虛不明顯者,可易人參為玄參。

少陽常與他經(jīng)合病,如邪氣由太陽傳入少陽,太陽未解,兼見少陽證,應用柴胡桂枝湯加厚樸、杏仁。若邪氣由少陽內(nèi)傳陽明,除少陽口苦、咽干、胸脅苦滿等見證外,兼有口渴喜飲、大汗出,或者伴見大便干燥,或咳嗽常于申酉時(15∶00 至 19∶00)加劇者,可應用大柴胡湯雙解少陽陽明。

1.5 痰濕咳嗽 (太陰咳嗽) 痰濕咳嗽可歸入太陰咳嗽范疇,多伴有痰液量多,咳聲重濁,便溏,身體困重,口中和,舌苔白厚膩或黃膩,脈滑或弦。經(jīng)方常用苓甘五味姜辛湯、麻黃杏仁薏苡仁甘草湯或小半夏加茯苓湯再加厚樸杏仁。時方可選六安煎、溫膽湯證、平胃散等,甚至用到達原飲清熱、燥濕、化濁。

《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并治第十二》云“沖氣即低,而反更咳,胸滿者,用桂苓五味甘草湯去桂,加干姜、細辛,以治其咳滿”,即苓甘五味姜辛湯,方中茯苓、甘草、干姜、細辛、五味子具有溫肺化飲,除滿止咳,為治療太陰咳嗽的經(jīng)典方。麻黃杏仁薏苡仁甘草湯是《金匱要略》治風濕病的經(jīng)方,原文“病者一身盡疼,發(fā)熱,日晡所劇者,名曰風濕。此病傷于汗當風,或久傷取冷所致也,可與麻黃杏仁薏苡仁甘草湯”。以此方隨證加減,治療風濕或痰濕咳嗽收效良好。吳鞠通《溫病條辨·上焦篇》云“兩太陰暑濕,咳而且嗽,咳聲重濁,痰多,不甚渴,渴不多飲者,小半夏加茯苓湯,再加厚樸杏仁主之”[10]。其為感受暑濕之邪,手太陰暑熱,足太陰脾濕,兩太陰共同受病,方中半夏、生姜溫化寒凝,降逆止嘔,行水散飲;茯苓健脾益氣滲濕,厚樸燥濕和中化痰,杏仁宣肺化痰降逆。

濕邪為患而致咳嗽在嶺南地區(qū)經(jīng)常遇到,對于時方治療來說,六安煎出自《景岳全書·新方八陣》,由陳皮、半夏、茯苓、甘草、杏仁和白芥子組成,即二陳湯加杏仁、白芥子,用于外感之濕濁咳嗽,濕為陰邪,當寒則治以辛溫,其邪自散。溫膽湯與平胃散是亦是導師常用治療濕濁咳嗽之要方,其中之意無須贅言。對于患者濕濁較重,有身重胸脘痞滿,嘔惡,甚則便溏,苔白如積粉等濕熱中阻,樞紐失司表現(xiàn)者,可用達原飲(由檳榔、厚樸、草果、知母、芍藥、黃芩、甘草組成)加減。蒼術、荷葉為李師常用藥物,取其具有“醒脾、運脾、化濕”之功。

1.6 風燥咳嗽 《仲景外邪致病講析》中言“傷燥,肺先受之”“燥病,口渴咽干,喘咳,胸滿痛,甚則唾血,脈浮短而急,此燥邪干脈也”[13]。由此而知,風燥咳嗽的癥狀為干咳,無痰,口渴,咽干,咳甚則氣急,胸滿痛,甚則唾血,脈浮短而急。燥為秋季主氣,故秋季咳嗽常見風燥咳嗽。燥咳常選用麥門冬湯或桑杏湯。

麥門冬湯出自張仲景的《金匱要略》?!督饏T要略·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第七》云“大逆上氣,咽喉不利,止逆下氣者,麥門冬湯主之”,方由麥門冬、半夏、人參、甘草、粳米、大棗組成。其主治病機為肺燥不潤,金氣不降,中土失和,相火逆升,因此,該方對于本有肺胃陰虛,再感燥邪的患者更加適用。對于一般感燥而致的急性咳嗽來說,桑杏湯不失為一好用的時方,方由桑葉、杏仁、象貝、香豉、梔皮、梨皮、沙參組成,具有清宣溫燥,潤肺止咳之功效。

2 典型病例

2.1 外寒內(nèi)飲咳嗽 患某,男性,35歲,于2016年12月28日就診。主訴:咳嗽1周。就診時癥見:體形肥胖,咳嗽,咳聲重濁,咯痰色白量多質(zhì)稀,夜晚咳嗽重,汗出,睡眠差,舌質(zhì)暗紅,苔白膩,脈弦滑。中醫(yī)診斷:咳嗽(外寒內(nèi)飲證)。西醫(yī)診斷:急性支氣管炎。中藥處方以小青龍湯加減:桂枝 15 g,白芍 15 g,麻黃 5 g,干姜10 g,細辛 3 g,法半夏 15 g,甘草 10 g,五味子 10 g,桔梗15 g,荷葉10 g,水煎內(nèi)服,共3劑。3 d后復診,患者癥情緩解,咳嗽明顯減少,痰量減少,睡眠改善。繼續(xù)以止咳散為主方(桔梗15 g,荊芥 10 g,白前10 g,紫菀 10 g,陳皮 10 g,百部 10 g,蟬蛻 10 g,僵蠶 10 g,紫蘇葉10 g,3劑內(nèi)服)調(diào)治后咳止病愈。

按:本病例患者體胖,屬痰濕體質(zhì),受寒后,外寒引動里飲,所以出現(xiàn)水飲凌肺的表現(xiàn),如咳嗽,咳聲重濁,咯痰色白量多質(zhì)稀;夜寐差,是因為水飲屬陰,夜間陰寒,兩陰相合,陽氣夜間弱所以寒飲無制,晚上咳嗽會明顯加重而不能入睡;苔白膩,脈弦滑都是內(nèi)有水飲的佐證;本病案辨證為外寒內(nèi)飲型咳嗽,用小青龍湯以溫陽化飲,加桔梗配伍甘草,可加強利咽化痰止咳之功,加荷葉以醒脾利濕。因為患者有汗出的癥狀,所以麻黃減量。待飲邪祛除后,用止嗽散加減,以辛溫解表,宣肺疏風,止咳化痰,而收功。

2.2 太陽中風咳嗽 患某,女性,62歲,于2017年1月5日就診;主訴“咳嗽6 d”,癥見:咳嗽,夜晚咳嗽重,咽癢,咯痰難出,量少,無發(fā)熱,少許惡風,汗出多,偶有頭痛,舌暗紅,苔白干,脈浮滑。查體:咽充血(++),雙扁桃體2度腫大,雙肺未及啰音。中醫(yī)診斷:咳嗽(太陽中風證)。西醫(yī)診斷:急性扁桃體炎。中藥以桂枝加厚樸杏子湯加減:桂枝15 g,白芍10 g,炙甘草10 g,厚樸 10 g,杏仁 10 g,干姜 5 g,桔梗 15 g,桑葉20 g,蟬蛻 10 g,紫蘇葉 15 g。水煎服,共 5劑。5 d后隨訪,患者咳嗽明顯減少,汗出亦較前減少,僅余少許咽部不適。

按:仲景云“喘家作,桂枝加厚樸、杏子佳”“太陽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樸杏子湯主之”。本例患者特點為外感風邪,肺氣上逆,營衛(wèi)不和,故出現(xiàn)惡風,汗出,咳嗽,咽癢,頭痛,脈浮,而以桂枝湯解肌,調(diào)和營衛(wèi),厚樸、杏仁降逆氣,桔梗利咽,蟬蛻、紫蘇葉宣肺止咳,桑葉疏風潤燥,收功甚快。

3 小 結

急性咳嗽未及時處理,易轉(zhuǎn)變?yōu)閬喖毙钥人曰蚵钥人?,影響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因此,及時治療急性咳嗽顯得極其重要。李師在治療急性咳嗽時的特點為重視邪氣的性質(zhì),注重分析邪氣的從化,以祛邪為第一要義,重視經(jīng)方的使用。李師指出,《醫(yī)學三字經(jīng)》中有咳嗽一篇,其所列3個方為治療急性咳嗽的常用方劑,它們分別是六安煎、小柴胡湯及小青龍湯,文中言“誰治外,六安行……挾水氣,小龍平,兼郁火,小柴清,姜細味,一齊烹,長沙法,細而精”[14],從臨床上看,這 3 個方(溫膽湯可易六安煎)的應用概率還是比較大的。

李師臨床擅用仲景之方,曾總結了《金匱要略》中治咳嗽的方法與經(jīng)方特點[15],隨證選用。外感咳嗽病程較短,以三陽證候(太陽、陽明、少陽)較多,實證為主,太陰咳嗽亦較多見,尤其是在嶺南地區(qū)。亦有多經(jīng)并病、合病者,如臨床可見少陰太陽兩感證的咳嗽患者,素體肺衛(wèi)氣陽虛衰,腠理不固,無力抗邪,風寒直中入少陰,可見身形疲倦,舌淡苔白,脈沉細,兼有太陽表證者,可用麻黃附子細辛湯加減以溫陽解表。對外感咳嗽屬于少陰病及厥陰病的臨床亦偶有遇到,如邪入少陰,患者有咳嗽,下利,嘔吐,口渴,心煩不得眠者,可選用豬苓湯以清熱養(yǎng)陰利水;若患者本為陽虛,感受外邪,而致陽虛水泛而咳嗽者,為少陰病,可選用真武湯(少陰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為有水氣。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嘔者,真武湯主之)。顧植山教授從“厥陰病欲解時”著眼,認為厥陰為兩陰交盡、由陰出陽的時間節(jié)點,乃陰之將盡、陽之初升之時,用烏梅丸治療在丑至卯時(凌晨 1至 5點)出現(xiàn)的咳嗽,常獲良效[16],李師認為該觀點亦應細心揣摩,臨床實踐。李師有時還結合五運六氣進行臨床分析,例如2017年全年的氣候變化特點是燥氣(金氣)大行,草木不榮,肅殺元氣亢盛,故臨床上燥咳時有出現(xiàn),常用桑杏湯加減,效果佳。平素李師認為簡易的治咳嗽方法亦可試用,如風寒咳嗽,可應用生姜3~5片,蔥白2段(每段約10 cm),紅糖30 g,小火煮10~20 min,少量頻服?;蛴镁姆ǎ碾?、身柱、肺俞穴以散寒止咳。李師也強調(diào),對于咳嗽伴高熱或生命體征不穩(wěn)定者,應盡快詳查病因,不可一味追求驗方、偏方,而延誤病情。

猜你喜歡
李師小青龍湯桔梗
從王安石眼睛的特征說起
讀書(2024年3期)2024-03-15 07:15:54
小青龍湯治療咳嗽變異型哮喘的應用效果觀察
桔梗皂苷D在抗腫瘤作用機制中的研究進展
小青龍湯在流行性感冒中的應用
桔梗及其種植技術
夜雨初夏(外一首)
滇池(2018年12期)2018-01-17 02:09:52
桔梗之真?zhèn)?br/>——辨別味之苦甜
小青龍湯在治療慢性肺源性心臟病中的臨床應用
千家妙方·我來薦方
小青龍湯治療嬰幼兒喘息性支氣管炎38例
呼图壁县| 四平市| 尼木县| 志丹县| 宜都市| 铁力市| 弥勒县| 乌苏市| 桃江县| 五台县| 昌乐县| 巧家县| 石首市| 清河县| 大余县| 东乡族自治县| 航空| 壶关县| 股票| 乌什县| 黑龙江省| 罗田县| 沂南县| 杭锦旗| 务川| 永登县| 利辛县| 迁安市| 普定县| 商城县| 武乡县| 新郑市| 西贡区| 青州市| 华宁县| 英吉沙县| 淮北市| 瓮安县| 原阳县| 德兴市| 方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