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喻 理
管道昇(1262—1319)故字仲姬,又字瑤姬,號棲霞山人,浙江吳興人,出生在南宋景定三年。二十八歲時,管由其父許配給同在吳興的趙孟為妻?;蕬c元年五月(1312),元仁宗升趙孟為集賢侍講學(xué)士、中奉大夫,此時管道昇也貴為吳興郡夫人。延佑四年(1317)趙孟為翰林學(xué)士承旨,榮祿大夫,官至一品,推恩三代。管道昇受封為“魏國夫人”。延佑五年(1318),管道昇舊疾復(fù)發(fā),經(jīng)太醫(yī)醫(yī)治亦無效果。次年,趙孟向皇帝請辭攜夫人歸鄉(xiāng)看病,由運(yùn)河南行途徑臨清時,管道昇病逝舟中,享年僅58歲。三年后趙孟亦追隨管道昇而去,兩人合葬于德清縣東橫山南路。
圖1 元 趙孟管道昇 久疏上狀 29.9cm×44.8cm 紙本行書 故宮博物院藏
家書拜上親家太夫人,道昇謹(jǐn)封來人廿兩。
道昇跪復(fù)親家太夫人尊前:道昇久疏上狀,不任馳仰。二哥來,得書,審即日履候安裕,深用為慰。且蒙眷記,以道昇將有大都之行,特有白番布之惠,衹拜厚意,感激無已。旦夕即行,相去益遠(yuǎn),臨紙馳戀,余唯加餐善保。不宣。道昇跪復(fù)。
這通書信,又稱《與親家太夫人書》,箋本106字(不計封書),共十四行,與《深秋帖》合為《趙孟管道昇尺牘合璧卷》,是由趙孟代筆管道昇而作的一封著名家書。
其一,出發(fā)于公元1289年,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己丑,趙孟36歲?!豆芄珮切⑺嫉涝河洝分汹w孟自云:“(管道昇)至元廿六年歸于我……”可見此時兩人剛剛結(jié)婚不久。查管道昇之父管伸將管道昇許配給趙孟在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丙戌(1286),應(yīng)詔也在這一年。第二年,趙已只身前往大都,作了《初至都下即事詩》。在《魏國夫人管氏墓志銘》中,亦有記載:“至元廿四年,世祖圣德神功文武皇帝召孟赴闕……廿六年以公事至杭,乃與夫人偕至京師?!笨梢姡叭蝺赡旰筅w孟由大都返回江南,在1288年春回到了老家湖州,短暫停留便又匆匆回大都。1289年因公事至杭州,隨即借道湖州,攜妻子管道昇一同赴京。
元 趙孟枯木竹石圖 108.2cm×48.8cm 絹本水墨 故宮博物院藏
其三,公元1310年,元武宗至大三年庚戌冬十月,趙與管道昇同抵大都,拜翰林侍讀學(xué)士,知制誥同修國史。見于《元史·趙孟傳》“至大三年,召至京師,以翰林侍讀學(xué)士與他學(xué)士撰定祀南郊祝文……”在《魏國夫人管氏墓志銘》中,亦記載“今上皇帝(即元武宗)在春宮,遣使召孟,除翰林侍讀學(xué)士,夫人亦同至闕下,至大三年冬也?!?/p>
趙孟攜妻赴京情況統(tǒng)計表
趙孟攜妻赴京情況統(tǒng)計表
前文中,我們已經(jīng)把創(chuàng)作年代的范圍劃定于1289、1295、1310、1313年之間。趙孟與管道昇既然前后四次同行大都,那么《久疏上狀札》中所指是哪一次?為了排除干擾項(xiàng),信中關(guān)鍵信息“二哥來,得書”一句或許對我們有所幫助。
圖 2 元 趙孟付二哥書《三希堂法帖》拓本
“妻由哲家書上復(fù)賢夫官人坐前,廿八日人至遞到安信,且知家中無事,阿婆尊體日來 康安,甚喜、甚喜。發(fā)至衣服并針線已一一收足,由哲在此凡百平安,老相公邇來憂稍損,二哥在東衡造巷,不在家。閑,乞一段追節(jié)之事,望賢夫自為料理,緞子四匹,雜物隨宜。葬事在九月初四日,并乞知之。陳公聞已危篤,設(shè)有不諱,千萬做些功德津送之,亦是好事。方頂柿望揀好大者發(fā)來,為丈人要吃,千萬介意發(fā)來。五、四舅王德璉、遠(yuǎn)師舅附此傳語,三舅亦同拜意。棗褐北絹壹丈二尺,南絹一丈二尺,家中當(dāng)用絹者當(dāng)用布者,望就便區(qū)處,不可待我歸,人回,草草具復(fù),伏乞尊照,八月上九日妻由哲上復(fù)。”
元 趙孟人騎圖 30cm×52cm 紙本設(shè)色 故宮博物院藏
元 趙孟秀石疏林圖 27.5cm×62.8cm 紙本水墨 故宮博物院藏
信中提到自己在為母親(管道昇)居喪時,“二哥“在“東衡造巷,不在家”。信中雖并未指明“二哥”是誰,但種種跡象將其身份直指趙孟的次子趙雍。對比趙孟《致中鋒明本和尚的尺牘》:“孟自先妻云亡,凡事罔知所措,幸得雍子種種用力……小兒時去東衡,營治喪事……”“二哥”身份更加明朗,應(yīng)是次子趙雍無疑。
趙管夫婦對小兒子趙奕,也以“三哥”來稱呼,如《致季淵(度日)札》中云,趙孟“見星而出”“戴星而歸”……凡此皆三哥在此所見,當(dāng)能一一為尊親家道,故不敢屢陳耳。三哥隨不肖來,甚知相累……今復(fù)因長老小師便,發(fā)其歸家?!比绫臼侵溉于w奕??梢姡趯懡o親家的書信中,趙管夫婦常稱趙雍、趙奕為二哥、三哥。
既已確定《久疏上狀帖》中的“二哥”應(yīng)指次子趙雍,那么能否根據(jù)這條線索來判斷信札的寫作時間?趙雍于公元1290年出生,母親管道昇隨趙孟四次進(jìn)京時,他的年齡分別為1歲、5歲、20歲、23歲。
按信封所書“拜上親家太夫人”語,可知此信是趙氏夫婦寫給次子親家的,那么這封信的書寫時間一定在趙雍成家之后,自然可以排除前兩次赴京,即至元二十六年以及元貞元年,因?yàn)榇藭r趙雍僅僅只有1歲和5歲,管氏尚未有次子親家。因此,我們可將趙孟書寫該信的時間縮小至“至大三年”與“皇慶二年”。
此外,按信中所言,因道昇“將有大都之行,特有白番布之惠,衹拜厚意,感激無已?!惫艿罆N此番北上大都,親家特意贈送了“白番布”。這種白番布,可能指一種制作精良的松江布,出自烏泥涇,質(zhì)優(yōu)價昂,“一匹廢至黃金百兩者”,亦有可能指一種進(jìn)口布匹。“白番布”既可以增衣保暖,又符合元人的尚白風(fēng)尚。因此可以判斷,此次北行之時天氣應(yīng)已轉(zhuǎn)涼。恰恰《魏國夫人管氏墓志銘》中也提到,夫婦倆1310年這次赴京之時,乃“至大三年冬”。
因此,判斷《久疏上狀札》書寫于1310年是妥當(dāng)?shù)模紫?,出發(fā)時已是冬季,親家贈送番布從季節(jié)上看合乎情理。其次,1309年,趙孟正在使任江浙等處儒學(xué)提舉期滿,改為中順大夫、揚(yáng)州路泰州尹兼勸農(nóng)事,據(jù)《魏國夫人管氏墓志銘》:“余提舉江浙儒學(xué),滿任,遷泰州尹”。也就是說,1310年第三次北上之前,趙、管夫婦并不在吳興,而在泰州或杭州(學(xué)界對其是否赴泰州有爭議)。泰州離吳興不遠(yuǎn),趙雍婚后雖常伴父母左右,但短途往來看望丈母娘也不費(fèi)太多時日。雙方親家借此以通信方式往來溝通亦在情理之中。第三,當(dāng)1313年第四次赴京之前,趙、管夫妻兩人因立先人碑之故本就在吳興,沒有與親家通信的必要。
元 趙孟紅衣西域僧圖 31cm×168.2cm 紙本設(shè)色 遼寧省博物館藏
綜上,該通信扎的創(chuàng)作年代應(yīng)為元武宗至大三年庚戌(1310),其與創(chuàng)作年代臨近的上海博物館《為德卿章草急就章冊》、香港北山堂《重書望江南凈土詞十二首卷》以及故宮博物院藏《行楷淮云院記冊》等作品對我們認(rèn)識趙孟的階段性風(fēng)格有著重要的意義。
注釋:
(作者現(xiàn)為故宮博物院科技部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