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瑟英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fā)展下,小學德育被賦予了新的要求,即小學德育要堅持以人為本、回歸生活的理念,確定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本文在闡述小學德育存在問題的基礎上,以北師大版德育教材為例,具體分析了小學德育生活化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德育 生活化教學
一、小學德育存在的問題
第一,市場經濟容易誘發(fā)個人主義。市場經濟賦予人以主體意識,倡導等價交換和公平競爭,這有助于學生主體意識的覺醒。但在市場經濟發(fā)展中,也存在極端主義、個人主義,這些極端思想的出現(xiàn)不利于教師開展德育工作。第二,市場經濟滋生了拜金主義和重利輕義。市場經濟中的經濟發(fā)展觀,容易讓學生滋生出拜金思想和利己主義。第三,德育內容單一。德育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脫離,內容死板、單一。
二、小學德育生活化教學的策略
1.引導學生觀察生活,打造生活課堂
受現(xiàn)實生活的影響,很多小學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為習慣,并從生活中積累了一定的生活經驗。為此,在進行小學德育生活化教學的時候,教師要注重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將生活感受和德育學習相結合。如在教學北師大版小學德育《我的家》的時候,教師要清楚地意識到大多數(shù)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很多學生在家里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很多學生不懂得感恩,如果教師仍然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不利于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因此,教師可結合學生的生活和教學要求,在課前開展“比比誰最了解家”的活動。通過一系列的課前活動,不僅可以豐富德育資源,還能培養(yǎng)學生感悟生活的良好習慣,增強了學生對家庭的歸屬感。
2.精心設計課堂導入,打造高效課堂
小學德育要以學生的實際生活為背景,教師應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將生活中的事件巧妙地融入德育課堂中。課堂能否吸引學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學導入語。為此,在小學德育課程開展之前,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故事、詩歌、名言、案例等作為導入語,增加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熟悉感,從而有效開展教學。如在教學北師大版二年級德育《我和動物交朋友》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選擇猜謎語的形式作為課堂導入語,以此打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先由教師說出謎語,然后讓學生搶答,學生往往會表現(xiàn)出極大的興趣。在學生學習情緒高漲的情況下, 教師可順勢引出“我們要愛護小動物”的德育宗旨。
3.開展角色扮演活動,打造精彩課堂
角色扮演主要是引導學生扮演生活中熟悉的人物,讓他們了解人物的內心,再現(xiàn)和演繹生活。小學德育改革要求教師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學生打造充滿生機和活力的課堂,角色扮演既是落實新課程改革要求的重要體現(xiàn),又符合小學生的學習認知特點和學習心理需要。如在教學北師大版小學德育《誠實守信》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課前時間組織學生排練相關小品,讓他們深刻認識到誠實守信的重要性,在潛移默化中強化對誠實可信的理解。
4.教師積極總結,打造深度課堂
在小學德育生活化教學中,教師要以學生的課堂學習為核心,有策略地將課堂教學內容向學生的實際生活延展,將德育課堂教學和課外行為訓練有效結合起來,從而提升德育效果。如在教學北師大版小學德育《助人為樂》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和引導學生為他人服務,感受到助人為樂的樂趣。另外,在小學德育內容的選擇上,教師也要創(chuàng)新,適當?shù)卣{整德育內容,以學生的實際生活為基礎,將陳舊教材和學生的實際生活內容相結合,增強德育的生活性和時代性。
參考文獻:
[1]董美英,金林祥.中國傳統(tǒng)生活德育的五個基本實踐理路[J].現(xiàn)代大學教育,2014,(2).
[2]秦選強.以人為本 回歸生活——試論人本視野下的德育生活化[J].湖北教育,2005,(5).
[3]俞土昌.回歸生活 彰顯魅力——小學思想品德教學內容生活化的探索[J].基礎教育論壇,2015,(Z1).
(作者單位: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qū)第二中心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