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琴安
幾陣風(fēng),就把春色灑滿人間。踏青郊外,舉目江南,到處是芳草蔥蘢,桃紅柳綠,油菜花黃麥苗青。自古以來,百花盛開,柳枝綻芽,便象征著春天的來臨,成了春天的標志。唐詩中有著對各種樹木的描寫,但其中寫得最多的,恐怕要數(shù)楊柳樹了。除了大量的詠柳之作,僅到處傳唱的歌曲就有《楊柳枝詞》《柳枝詞》《折楊柳》等,即使唐代流傳最廣的《渭城曲》,也有著對柳樹的描寫。
唐代詩人對柳情有獨鐘,絕非偶然。唐承漢俗,送別親友時喜折取柳條贈與離人,以寄相思幽怨之情,故古曲笛音《折楊柳》在初盛唐時仍有王之渙“羌笛何須怨楊柳”,李白“此夜曲中聞?wù)哿?,何人不起故園情”,都是指的“折楊柳”。而唐人之所以喜以折柳贈人,其因有二:一是柳與留為諧音,寓有挽留、留戀乃至相思之意;二柳樹的適應(yīng)性和生命力較強,隨處一插,便能存活,“無心插柳柳成蔭”,寓有對離人無論去何方,都能像柳樹一樣成活生長的美好愿望。此外,柳枝低垂,便于折取,而柳枝的隨風(fēng)飄搖,又似有纏綿悱惻、不忍離去之意,凡此,都助推了唐人送別時折柳相贈的習(xí)俗,難怪劉禹錫曾感慨道:“長安陌上無窮樹,唯有垂楊綰別離。”“城中桃李須臾盡,爭似垂楊無限時?!?/p>
正因為如此,在唐人眼里,柳為有情之物。不少詩人都喜以柳為題,借柳發(fā)揮,以柳寫情,托柳言志,故寫柳的名篇妙句層出不窮。賀知章《詠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fēng)似剪刀?!毕胂笃婷?,趣味橫生,算得上精巧,然與蘇東坡“春江水暖鴨先知”一樣,總覺得趣味有余而情味不足。而唐代有不少寫柳的好詩,不僅有趣,更在有情。
如岑參的《題平陽郡汾橋邊柳樹》:“此地曾居住,今來宛似歸。可憐汾上柳,相見也依依?!贝嗽娨粤鵀轭},并未刻意寫柳,也無奇思妙想,卻能以情動人。其“塞花飄客淚,邊柳掛鄉(xiāng)愁”稍用比喻,仍以情為主。李白的“春風(fēng)知別苦,不遣柳條青”已有創(chuàng)意,但仍以情見長。到了中晚唐,寫柳詩不僅數(shù)量激增,而且佳作連連,多有新意。施肩吾《折楊柳》:“今年還折去年處,不送去年離別人?!比ツ甑乃蛣e之人尚未歸來,今年卻又在送新的離別之人,極寫自己離恨之多。有人恨不得折盡柳枝以贈離人,李商隱卻說:“為報行人休折盡,半留相送半迎歸?!眲⒎狡皆姡骸巴デ皶r有東風(fēng)入,楊柳千條盡向西?!币粤ο蛭黠h拂來暗示閨婦對戍夫的思念,趣味情味兼而有之,也可謂妙絕千古。滕邁詩名不高,但他寫的《楊柳枝詞》“此日令人腸欲斷,不堪將入笛中吹”被當(dāng)紅歌女周德華一唱,頓時與劉禹錫等人并稱為“名流之詠”。此外,像溫庭筠的“楊柳東風(fēng)里,相看淚滿巾”、朱放的“楊花繚亂撲流水,愁殺行人知不知”等,也都各有妙思創(chuàng)意。
不過,唐人寫柳除了寓有離別相思之情,還有另一重大主題,那便是抒寫懷古傷今之情。史載,隋煬帝為游江都,開汴河,又在河堤筑宮植柳,不久亡國,后人遂以柳吊古傷今,抒古今興亡之感,尤以中晚唐詩人為多。如李益的《汴河曲》:“汴河?xùn)|流無限春,隋家宮闕已成塵。行人莫上長堤望,風(fēng)起楊花愁殺人!”劉禹錫《楊柳枝詞》表達過同樣的主題:“煬帝行宮汴水濱,數(shù)株殘柳不勝春。晚來風(fēng)起花如雪,飛入宮墻不見人?!鼻捌f“風(fēng)起楊花”,后篇說“楊花如雪”;前篇說“愁殺人”,尚有個人在,后篇則說“不見人”,連個人影都沒有,更覺荒涼,清人沈德潛以為后篇似勝前篇,極具眼力。
到了晚唐,大廈將傾,風(fēng)雨飄搖,以柳抒寫歷史興亡的詩篇陡增。韋莊的“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便有著對六朝興亡的無限感慨。此外,李山甫《隋堤柳》的“但經(jīng)春色還秋色,不覺楊家是李家”、李商隱的“終古垂楊有暮鴉”等,亦皆此意,都是借柳發(fā)揮,暗喻的都是懷古傷今之情。
總而言之,唐人寫柳的詩歌,無論是抒寫離別相思之情,還是寄托古今興亡之感,都是千變?nèi)f化,新意迭出,一籌更勝一籌,愈寫愈妙,達到了淋漓盡致、無以復(fù)加的地步。也正基于這一點,后人對詠柳詩居然也評起了高下,排起了名次。宋代大儒朱熹最喜歡楊巨源的《折楊柳》,常加吟誦。其中的“唯有春風(fēng)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表面寫對手中柳條的珍惜與喜愛,暗中卻寄托了對離別之人的深切懷念和美好祝愿。明人楊慎獨愛無名氏《楊柳枝》“萬里長江一帶開”,胡應(yīng)麟則推《楊柳枝》“春江一曲柳千條”為壓卷,晚明人后來干脆把此二首并列為《柳枝詞》之冠。
平時生活中常見的柳樹,在唐人筆下,竟能蘊含著如此豐富的情思,凝聚著綿長悠遠的歷史興亡,變得如此千姿百態(tài),嫵媚迷人,奇妙無比,這是唐人的智慧,也是唐詩的魅力。
賞 析
大唐盛世,詩歌興發(fā),不足為奇。但本文作者獨獨將“柳”拿出來賞評,倒不多見。
在我的印象里,春天的漫天柳絮很惱人,但用新嫩柳條編出的柳哨,吹起來卻很好聽。古人將柳入詩,不單愛柳頑強的生命力,還因為柳與留是諧音字。所以,讀詩時不要流于表面的字意,還要更深一層理解古人的寓意。說到古人用字之精妙,還要數(shù)這句“不知細葉誰裁出”,好強的畫面感!文中所及的每首詩,我們大概都可以腦補出一部風(fēng)光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