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 凝
面塑,俗稱江米人,多為面粉材料制作,所以民間又稱為捏面人,是一種制作簡單但是藝術性很強的民間工藝品,被譽為“立體的畫、無聲的戲”。上海面塑已有百余年歷史,典型人物首選“面人趙”。趙艷林是上?!懊嫒粟w”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海派面塑”上海市代表性傳承人,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一級工藝美術大師。她的外公潘樹華,人稱“粉人潘”,是當時頗有名氣的面塑藝人。父親趙闊明19歲起開始捏面人,拜潘樹華為師后入贅為婿,他的面塑技藝吸收了“粉人潘”的藝術之長,形成了獨特的面塑風格,被贊譽為“面人趙”。兩代人的熏陶加上自己的潛心鉆研,使趙艷林手下的小小面人跨越時空,成為民間工藝中不可多得的奇葩。
在趙艷林小時候,父親雖有一技之長卻不能養(yǎng)活全家。她記得一家人曾在東北苦熬8年,挨餓受凍;記得父親擺攤歷經(jīng)苦難,受盡凌辱;記得全家人一直找不到安身之所,所讀的學校改了又改……童年生活的動蕩和不安一直讓趙艷林無法釋然。此后父親終于進入上海工藝美術研究所成為一名堂堂正正的面塑大師,那種在街頭賣藝四處求人的生活再也不得見。
“我小時候想當醫(yī)生,救死扶傷?!弊铋_始趙艷林并不愿繼承父親的衣缽,但或許是她骨子里被那些在父親手中如魔術般變出的色彩鮮艷的小面人所吸引,在父親的勸說和引導下,1959年,19歲的趙艷林也進入上海工藝美術研究所工作,跟隨父親的腳步,踏進“面人”的世界。
“面人趙”的面塑技法講求手捏八法、工具八法,其中手捏八法是指揉、捏、搓、捻、擰、擠、掐、拉,工具八法是指挑、撥、按、粘、嵌、刮、戳、滾。技法上概括起來就是“一印、二捏、三鑲、四滾”,只有掌握了這些技法,才能深得面塑的精髓。為了掌握這些技法,趙艷林每天至少要花8小時練習面塑,從熟悉面粉性能開始,燒面粉、煮面粉、蒸面粉,“我就坐在父親旁邊,學習把生面粉根據(jù)一定的配方燒制成熟,然后配上各種顏色。”由淺入深地學,同時還學習書法、繪畫等藝術。因為天賦聰明又肯下苦功,不久便掌握了面塑的要義,開始在各大工藝美術展覽中頻頻亮相。
在趙艷林的成長過程中,除了父親的幫助之外,還有老一輩藝術家的勉勵和提攜。在著名雕塑家、畫家張充仁與中國動畫鼻祖萬籟鳴給趙艷林的題詞里,不約而同地都有“神奇之手”的贊譽。張充仁告訴趙艷林,捏面塑作品要首先弄清人物的骨骼。萬籟鳴在創(chuàng)作動畫巨片《大鬧天宮》時,將三十幾種孫悟空的臉部形態(tài)模擬給趙艷林看,教她如何在面塑藝術上推陳出新,塑造出別樣的人物臉部形象。趙艷林在少年宮等地上課,萬籟鳴也時常前去與她碰頭,觀摩她上課并作指導。她的學生多有公派赴法國、日本等國家演示,多數(shù)獲得國際金獎和國家工藝美術大師金獎等。
趙艷林捏制的古裝仕女、戲劇人物、現(xiàn)代人物,個個造型生動,神態(tài)逼真。她將西方雕塑中寫意的表現(xiàn)形式摻入其中,同時又受到其丈夫、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上海細刻”名家陳恩華的影響,將微雕細刻與面塑相結(jié)合,讓面塑技藝呈現(xiàn)出新的面貌。曾先后應邀出訪美國、法國、香港、日本、澳大利亞等多地講學獻藝,在國外表演中被譽為“東方的明珠”。1996年,趙艷林創(chuàng)作的微雕面塑作品《古時嫦娥思人間,今日臺胞念故鄉(xiāng)》被帶到臺灣贈予蔣緯國先生,另一件微雕面塑《壽星翁》則成了張學良將軍的百歲賀壽禮。2002年在上海召開的“亞行部長會議”上,她為中外貴賓現(xiàn)場表演,結(jié)果面前排起長隊,人人都希望能得到一個精美的小面人。1996年,趙艷林榮獲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fā)的“一級民間工藝美術家”證書。
在對外交流活動中最讓她難忘的是1980年,趙艷林受美中友協(xié)的邀請,隨中國工藝美術表演團赴美國休斯頓參加一年一度的“世界民間工藝美術”展覽。在這為期一個半月的活動中,趙艷林每天為世界各地的觀眾現(xiàn)場表演“捏面人”,引來狂熱追捧。那時有個七八歲大的美國小男孩,每天都興致勃勃地站在她的面前看她“捏面人”,一看就是一個月。最令趙艷林記憶猶新的是,有一位80多歲的美國老人帶來用一層層棉紙包裹的面人,說是他1941年從中國有名的面人大王那里得到的,想請她修補一下。趙艷林一看,那些壽星、漁翁、葬花的黛玉等正是父親的作品,她為中國民間藝術被外國人尊重和愛好而激動不已。就在那一年,80歲的父親去世了,趙艷林深深意識到自己肩上的責任。
趙艷林的愛人陳恩華,象牙細刻藝術家,2005年同被上海市人民政府授予“工藝美術大師”的稱號。為使妻子能安心創(chuàng)作,陳恩華甘當后勤,常忙里偷閑,為妻子準備材料,制作道具,慢慢也學會了捏面人。
一次,趙艷林身體不適,只能請老陳去少年宮輔導小朋友。“當我回到課堂后,學生還惦記著他。原來他揣摩小朋友的心理,教他們發(fā)揮想象,捏水果和動物,大家興趣盎然?!壁w艷林說。自此,她“惡補”動畫片,除傳統(tǒng)故事,忍者神龜、變形金剛、天線寶寶等也成了輔導學生的內(nèi)容。
“材料決定技藝”,這是手工藝發(fā)展的重要理論支撐。傳統(tǒng)面塑工藝用到的材料是面粉混合糯米,加上防腐劑等材料,成品會遇到重量重、易破損、難保存等問題。為尋找不使面塑霉變的原料,陳恩華騎著“老坦克”到上?;ぱ芯吭骸⒂袡C研究院,向工程師尋求辦法。后來兒子陳凱峰想到了傳統(tǒng)工藝與現(xiàn)代技術的結(jié)合,除了跑農(nóng)業(yè)研究所、化工研究所,還去上海理工大學、同濟大學請教專家,加上自己的摸索,最終確定了“聚乙烯醇”這一材料。配方是由大部分的紙漿化工試劑加少許面粉而成,這樣的材料能讓面塑作品存放百年不變質(zhì),同時輕巧得幾乎沒有分量,最為關鍵的是搬運途中偶有碰撞也不會損壞作品本身。
趙艷林在少年宮上課四十多年,還在一些學校擔任過教師和輔導員。到底教過多少孩子學面塑,她數(shù)不清。一些孩子從幼兒園一直跟著她學到大學畢業(yè),從面塑開始走上藝術創(chuàng)作道路。更多孩子淺嘗輒止,因為父母總覺得面塑沒用,不如去學學繪畫、奧數(shù)或鋼琴。印象深刻的有一次在少年宮上課,一個孩子很喜歡,但家長要孩子學畫畫,孩子在面塑教室哭著不走。趙艷林只好對孩子說,“你還小,等過兩年再來學,我一定收你”,才把孩子“騙”走。還有一次參加藝術節(jié),孩子看到展位上的面塑作品很喜歡,家長問這些東西可以食用嗎?趙艷林表示只用作欣賞,如果要的話收取成本費20元,家長拋出一句“這玩意頂多值5毛錢”,拉著孩子就走,趙艷林聽了心里很不是滋味。
上世紀90年代之后,隨著日本動漫的風靡,面塑在玩具市場的份額逐漸被塑料“手辦”擠壓,面對“玩具太多”的當下,面塑的經(jīng)濟價值開發(fā)顯然困難重重,這也是靠面塑吃飯的手藝人越來越少的關鍵原因。
雖然傳承之路困難重重,但趙艷林沒有放棄。好在兒子陳凱峰也走上了面塑傳承之路,成為“面人趙”第三代傳人。他將非遺面塑帶進校園,并建立非遺面塑基地。北郊學校是陳凱峰工作的地方,身為美術老師的他將非遺面塑帶進校園。陳凱峰十分注重對學生的教學,在他的面塑課上,學生們能聽他講傳統(tǒng)文化、神話故事、英雄人物,還能動手制作面塑,常常吸引很多學生來聽課。2015年,北郊學校憑借“海派面塑”拓展課程入選了上海市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習基地。他還將面塑制作成網(wǎng)絡課程,通過網(wǎng)絡來進行面塑教學,學習者可以購買一些黏土等替代材料,照著他的視頻教程學習面塑技巧?!熬W(wǎng)絡的受眾更多,如果有人真的通過視頻對面塑產(chǎn)生興趣,只要他來找我,我都愿意教?!标悇P峰說。
“從不守舊,廣招學生”是“面人趙”門派始終秉承的精神?!拔絹碓蕉嘞矏圻@一手藝的人,面塑技藝才不會斷根。此外,面塑要結(jié)合實用中的衣食住行,才是唯一出路?!边@是上海“面人趙”傳承人共同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