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以《儀禮·喪服》論周代親屬稱謂的幾個問題

2018-01-23 19:24王小健
民俗研究 2018年6期
關鍵詞:儀禮姊妹親屬

王小健

“親屬稱謂是親屬制度的一類術語,在某一特定的語言中是一套符號化的詞語,標注某人——經(jīng)常是自我(ego)——的親屬(通常是‘他人’)的特定類型。在一套親屬稱謂系統(tǒng)中,劃分了包含自我的血親(通過共同繼嗣)和姻親(通過婚姻)親屬的位置領域。隨著與自我的系譜距離加大,表明親屬關系越疏遠,通常是姻親關系比同宗關系為疏遠?!?莊孔韶:《人類學概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第270頁。美國人類學家路易斯·亨利·摩爾根是第一個注意到親屬稱謂的社會學意義的人,親屬稱謂制研究也是由他首創(chuàng)的。我國學界對親屬稱謂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兩個時期,一個是20世紀40年代,如馮漢驥、芮逸夫等學者,另一個時期是20世紀80年代以后,有學者對商周家庭制度和親屬稱謂做過專門研究。*馮漢驥:《由中國親屬名詞上所見之中國古代婚姻》,潘蛟:《中國社會文化人類學/民族學百年文選》(上卷),知識產(chǎn)權出版社,2009年,第404-422頁;芮逸夫:《中國親屬稱謂制的演變及其家族組織的相關性》,潘蛟:《中國社會文化人類學/民族學百年文選》(上卷),知識產(chǎn)權出版社,2009年,第385-403頁;林美容:《漢語親屬稱謂的結構分析》,稻香出版社,1990年;謝維揚:《周代家庭形態(tài)研究》,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趙林:《殷契釋親》,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黃國輝:《商周親屬稱謂的演變及比較研究》,《中國史研究》2014年第2期;丁鼎:《〈儀禮·喪服〉考論》,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朱鳳瀚:《商周家族形態(tài)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年。《儀禮·喪服》雖然“不是專意記錄親屬稱謂的,但它全面論述了親屬之間的喪服關系,因而也就全面地涉及了周代的各種親屬稱謂”*謝維揚:《周代家庭形態(tài)研究》,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79頁。?!秲x禮·喪服》里的親屬稱謂是研究中國親屬稱謂的人一般都會涉及的問題。本文以其代表周代的親屬稱謂,探討其構成方式,以及周代婚姻型態(tài)和家庭型態(tài)等問題。

一、親屬稱謂的構成方式

自從摩爾根將親屬稱謂劃分為類分式和說明式(或稱描述式、敘述式)兩種形式之后,雖然后來的人類學者有所批評,但都沒有提出一個更好的概念,因此下文對周代親屬稱謂的分析也不能擺脫這個框架。中國的親屬稱謂,早已引起美國學界的注意。美國人類學家路易斯·亨利·摩爾根和阿爾弗雷德·路易斯·克羅伯認為,“中國古代親屬制的‘基礎’和‘原則’是類別式的”,中國學者“馮漢驥認為中國親屬制度‘既是說明式,又是類別式’的”[注]謝維揚:《周代家庭形態(tài)研究》,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04頁。。謝維揚先生則認為,“周代親屬制區(qū)分直系與旁系親屬,因此它顯然是屬于說明式親屬制”[注]謝維揚:《周代家庭形態(tài)研究》,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04頁。。在重新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有必要回顧一下類分式稱謂的含義。具體來說,“只要那些主要被用來稱呼像‘父親’這樣的直系親屬的稱謂同時也可以被用來稱呼旁系親屬,那么,這種稱謂制度就是類分式稱謂制度”[注][英]拉德克利夫-布朗:《原始社會的結構和功能》,潘蛟等譯,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9年,第67頁。。《儀禮·喪服》所記錄的親屬稱謂具有什么特征呢?

《儀禮·喪服》由于記錄各種親屬的喪服關系,其親屬稱謂和親屬關系是嚴格對應的,因此其親屬稱謂最系統(tǒng)、最具有區(qū)分度,也最能反映親屬之間的關系。據(jù)統(tǒng)計,《儀禮·喪服》共記有一百零四種親屬稱謂[注]謝維揚:《周代家庭形態(tài)研究》,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80頁。,但核心稱謂只有父、母、子、夫、妻、昆弟、姊妹。父是最重要的親屬稱謂,指“一己直系、尊一輩的男性血親”[注]趙林:《殷契釋親》,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第16頁。,即生身父親。子是卑一輩直系血親的稱謂,與父是“相對而稱,即稱我父者,我稱其子,稱我子者,我稱其父”[注]趙林:《殷契釋親》,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第26頁。。同理,母是指一己直系、尊一輩的女性血親,即生身母親,與子也是對言。母是父的配偶,由外族嫁入,二人是夫妻關系。與己身平輩的是昆弟、姊妹。這里只有三種親屬關系,即父(母)子關系、夫妻關系和兄弟(姊妹)關系。在父系繼承制下,對子而言,父親既是最親也是最尊,因此服制最重——斬衰三年,為了表示父親的獨尊,為母服輕于為父服;對妻子而言,丈夫最親也是最尊,因此服制最重——斬衰三年,為了表示丈夫的獨尊,為己父只能降服齊衰杖期。父子關系、夫妻關系并不對等,子為父服斬,而父為子正服齊衰不杖期;妻為夫服斬,而夫為妻服齊衰杖期。這種不對等體現(xiàn)了父系繼承制下的父權和夫權。昆弟、姊妹指同父兄弟、姊妹,昆即兄,互服齊衰不杖期,沒有尊卑之別(嫡長子除外)。父、母、子、夫、妻、昆弟、姊妹這些稱謂是確定和專門的,在《儀禮·喪服》中不能不加區(qū)別地用于稱呼其他親屬,從這個意義上說,周代親屬稱謂確實屬于說明式。但問題并沒有到此為止,因為在父系其他直系或旁系親屬稱謂中,也使用了這些核心稱謂。

具體來說,由直系向上追溯,自我稱父親的父親為“祖父”,其配偶為“祖母”;稱祖父的父親為“曾祖父”,其配偶為“曾祖母”;稱曾祖父的父親為高祖父,其配偶為高祖母。根據(jù)臺灣學者林美容的詞素分析法,祖父、祖母的稱謂是以“祖”為詞根,以“父”“母”為詞尾表示親屬的性別或配偶關系。四世、五世祖先則以“祖父”為詞根加綴詞頭“曾”“高”以示世代的區(qū)別。不過,這里作為詞尾的父、母不僅用來表示性別,也用來說明這類親屬是自己的尊輩,因此也就具有了“至尊”的地位,所以為祖父母服齊衰不杖期,為曾祖父母、高祖父母服齊衰三月,僅次于一等斬衰,只是因代際不同,喪期有別。為祖父母“何以期也?至尊也”。為曾祖父母“何以齊衰三月也?小功者,兄弟之服也。不敢以兄弟之服服至尊也”。按照服數(shù)安排,為曾祖父(與己為四代親屬)宜服小功的喪服,但是小功是為從祖昆弟所服,因此不敢以兄弟服至尊者。

從旁系來看,親屬稱謂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旁系尊輩。自我稱父親的兄弟輩成員為世父/叔父(同祖)、從祖父(同曾祖)和族父(同高祖),其配偶稱母。這些稱謂是以父為詞根,分別加詞頭“世”“叔”“從祖”“族”以表示旁系世代的遠近,這些親屬屬于父親一輩的旁尊?!秲x禮·喪服》齊衰不杖期章:“傳曰:世父、叔父,何以期也?與尊者一體也?!笔栏?叔父因為是父親的同胞兄弟,與自我的親緣較近,故服齊衰不杖期,從祖父、族父因為代際較遠,又是旁系,只服小功和緦麻。自我稱祖父的旁系兄弟為從祖祖父(同曾祖)、族祖父(同高祖),這些稱謂是以祖父為詞根,分別加詞頭“從祖”“族”以表示旁系世代的遠近,服小功和緦麻。自我稱曾祖父的兄弟為族曾祖父,以曾祖父為詞根,加綴詞頭“族”以表示旁系世代,服緦麻。這些具有父稱的旁系尊輩親屬,除了世父、叔父外,其余都沒有加服,反映了周代親屬制重直系輕旁系的特點。另一種是旁系平輩。自我稱同祖兄弟為從父昆弟(姊妹)、同曾祖兄弟為從祖昆弟(姊妹)、同高祖兄弟為族昆弟(姊妹)。這些稱謂是以昆弟(姊妹)為詞根,分別加詞頭“從父”“從祖”“族”,以表示旁系世代的遠近,正服分別為大功、小功和緦麻。

綜上所述,《儀禮·喪服》記錄的親屬稱謂是以父母、子、昆弟姊妹為核心稱謂,三代至五代的其他父系親屬稱謂由這些核心稱謂延展而來。這類親屬稱謂的特點是:“在對一些基本血親使用專用名稱的基礎上,又對一些遠親使用基本名稱的組合來稱呼。這就比較清楚地表述親屬關系的親疏遠近?!盵注]莊孔韶:《人類學概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第271頁。對于晚輩來說,尊輩都有父或母的稱謂(姑除外),對于平輩來說,相互都有昆弟姊妹的稱謂。因此周代的親屬稱謂雖然屬于說明式,但也具有類分式親屬稱謂的特征。也許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馮漢驥才說中國親屬制度“既是說明式,又是類別式”的。[注]謝維揚:《周代家庭形態(tài)研究》,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04頁。類分式還是說明式有時并不能如分水嶺一樣截然分開?!盎蚋_地說,前者應是指在一個制度中類分的稱謂比描述的稱謂占優(yōu)勢,但并不排除使用描述的稱謂之可能性;后者是指在一個制度中描述的稱謂比類分的稱謂占優(yōu)勢,但也并不排除使用類分的稱謂之可能性?!盵注]林美容:《漢語親屬稱謂的結構分析》,稻香出版社,1990年,第16-17頁。當然,我們也可以認為周代是由類分式稱謂向說明式稱謂進一步發(fā)展的時期,就稱謂類型而言,正如黃國輝所說,是由二分合并型向二分旁系型的過渡。[注]黃國輝:《商周親屬稱謂的演變及比較研究》,《中國史研究》2014年第2期。

二、親屬稱謂與家庭形態(tài)

首先來看父子、夫妻、昆弟這些專稱?!秲x禮·喪服》齊衰不杖期章傳曰:“父子一體也,夫妻一體也,昆弟一體也,故父子首足也,夫妻牉合也,昆弟四體也?!辟Z公彥疏:“凡言體者,若人之四體,故傳解父子、夫妻、兄弟,還比人四體而言也?!辈⒁R融的解釋:“言一體者,還是至親。”解經(jīng)者用一體關系表示父子、夫妻、兄弟是其他親屬不能比擬的至親,他們是一個家庭的血親。為了強調其獨特性,需要使用專有稱謂,而對其他親屬則使用他稱加以區(qū)別,這樣的家庭形態(tài)就是人類學術語中的核心家庭,由一對夫妻及其未婚子女組成。在這種家庭形態(tài)中,父(母)子、夫妻、昆弟的親屬稱謂是專有名詞,只在核心家庭內使用。商代則不然,“父不僅可以用來稱呼一己的生父,還可以用來稱呼生父的兄弟”,母、子、昆弟等稱謂也有類似特點,這“反映了商人的父系血親組織,非以單一男性及其配偶和子女,即所謂的核心家庭的形態(tài),存在于現(xiàn)實世界之中,而是以此一男性及其兄弟及二者各自的配偶和子女合并組成的血親組織,即‘多父多母’家庭(族)之形態(tài),存在于現(xiàn)實世界之中”[注]趙林:《殷契釋親》,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第16、20頁。。

周代的夫婦合葬墓也可以為核心家庭形態(tài)提供佐證。夫婦合葬始于西周,夏、商二代似尚無夫婦合葬者?!抖Y記·檀弓上》:“周公蓋祔?!庇终f:“合葬非古也,自周公以來未之有改也?!边@里的合葬指夫妻合葬,大概始于周公制禮?!栋谆⑼x·崩薨》:“至周大文,緣夫婦生時同室,死同葬之。”西周的夫婦合葬在《詩經(jīng)》中也有反映。《詩經(jīng)·王風·大車》:“谷(生)則異室,死則同穴?!痹嶂婆c廟祭制度是一致的?!白晕髦苤衅谑迹易寮漓氲囊粋€顯著特點即是逐漸與夫婦二位一體的倫理觀念相結合?!盵注]耿超:《周代家族祭祀與兩性關系論略》,蒲慕州:《禮法與信仰:中國古代女性研究論考》,商務印書館,2013年,第9頁。從受祭者看,周人先妣附祭于先祖,與殷人先妣通常獨立受祭不同;從致祭者看,周人是以核心家庭為單位,夫婦二人共同祭祀祖妣,而殷商“以夫婦為單位合祭男、女祖先神的卜辭(比較明確者)是非常少見的”[注]耿超:《性別視角下的商周合祭》,常建華:《中國社會歷史評論》,天津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251頁。,這說明周代的家庭是以夫婦關系為主軸的。另外,天子諸侯所服也能夠體現(xiàn)核心家庭的重要性?!秲x禮·喪服》規(guī)定:“天子、諸侯絕旁期”,天子、諸侯在統(tǒng)治集團中最為高貴,為強調他們的君統(tǒng)地位,就要傲慢和疏遠族人,除直系親屬如父母、妻、長子等,其余期服一律不服。

其次再看祖父稱謂。祖父是以“祖”為詞根,以“父”為詞尾組成的一個專有稱謂,而曾祖父和高祖父又是以“祖父”為詞根延展而來?!巴辉~根所衍生出來的稱謂屬于同一類,用人類學的術語來說,就是這些稱謂所表示的親屬關系屬于同一親屬范疇?!盵注]林美容:《漢語親屬稱謂的結構分析》,稻香出版社,1990年,第33頁。祖父原指尊二輩的直系親屬,但它所指的范疇可以延展為尊二輩以上親屬。而祖父稱謂又是由父稱而來,這說明祖父是介于核心家庭和直系尊二輩以上直系祖先之間的位置,下可以與核心家庭保持緊密聯(lián)系,上可以歸入更遠的祖先范疇,而四世、五世直系祖先因為與自我的代際越來越遠,也就沒有必要都單獨命名,只需在祖父前加綴曾、高,從而將其歸于一個分類范疇,其意義在于以其為媒介來確定己身與同曾祖、同高祖旁系親屬的關系。由此看來,《儀禮·喪服》所表現(xiàn)的家庭組織雖然是以核心家庭為基本形態(tài),但也可以上推包括祖父在內的主干家庭(即簡單擴展家庭),旁推則可以包括同父兄弟,因為同父兄弟是至親關系。這種由親屬稱謂得出的家庭形態(tài),與謝維揚先生在《周代家庭形態(tài)》從居住關系角度得出的結論是一致的?!皬募覒粢?guī)模的角度來說,周代貴族階層家庭的主要形式是個體家庭、簡單擴展家庭和含一個旁系的擴展家庭?!盵注]謝維揚:《周代家庭形態(tài)研究》,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54-255頁。所謂個體家庭就是指核心家庭。

綜上所述,《儀禮·喪服》用父子、夫妻、昆弟這些核心稱謂說明這些人是至親,他們構成了一個最基本的血親家庭,這是周代家庭的基本單位。父子關系、夫妻關系、昆弟關系至關重要,還在于父子是繼嗣的紐帶,夫妻是姻親的紐帶,兄弟是旁系的紐帶,自身的其他親屬就是由核心家庭向上(下)、向旁、向外延伸的結果,包括五服以內的父系直系和旁系宗親,以及小于父系宗親范圍的母系姻親和妻系姻親。因此周代的家庭從理論上說可以繼續(xù)擴大為五世同堂,但從祖父稱謂的介居性上看,更可能是包括祖父在內的主干家庭,也可以是包括親兄弟在內的擴展家庭。

三、親屬稱謂與婚姻形態(tài)

(一)外婚制

“類分式稱謂是建立大范圍親屬組織所采用的一種方法。建立這種組織的途徑是采用同胞群一致原則,通過這一原則,可以建立一些可將大批遠近親屬包括進來的范疇。對于使用同一個稱謂來稱呼的所有親屬,通常都會有一些僅適合于他們而不適合于別人的態(tài)度或行為要素?!盵注][英]拉德克利夫-布朗:《原始社會的結構和功能》,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9年,第70-71頁。周代親屬稱謂雖然不同于類分式,但卻具有類分式的特點。以父之兄弟為例,若按年齡則稱世父、叔父,他們的妻子都是從外族嫁入的女子,故稱世母、叔母,他們都有父、母之名,因而具有類分式特征。與之相應的是世叔父之子稱從父昆弟、從父姊妹,因為都有昆弟、姊妹之名,因而也具有類分式特征。也就是說,世叔父母屬于父母一類的親屬,適合用對待父母的行為方式和態(tài)度對待他們,反之亦然;從父昆弟、從父姊妹屬于昆弟姊妹一類的親屬,適合用昆弟姊妹的方式和態(tài)度相互對待。同理,其他具有父母和昆弟姊妹詞根的稱謂也是如此。詞根既然相同,就意味著行為態(tài)度的相類。有父母稱謂的人當然要用尊敬的態(tài)度對待,有昆弟姊妹稱謂的人當然不能通婚,這是婚姻禁忌的最小單位。這種稱謂劃定了親屬范疇,也將某些親屬排除出通婚范圍,通過稱謂可以得知哪些親屬不可以通婚。

另外,姑、姪稱謂也可以表明外婚制?!秲x禮·喪服》大功章:“女子子適人者,為眾昆弟;姪丈夫、婦人,報。傳曰:姪者何也?謂吾姑者,吾謂之姪?!辟Z公彥疏:“名唯對姑生稱,若對世叔,唯得言昆弟之子,不得姪名也?!盵注]賈公彥:《儀禮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966頁。姑、姪對于己身來說都是父系宗親,姑、姪稱謂是兄弟之姊妹與兄弟之子女的對稱。在《儀禮·喪服》中姑無母稱,這說明對于兄弟之子女來說,姑不是母親一類的親屬,因為姑要嫁與外族,成為他族之母;對兄弟之姊妹來說,姪也不是子女一類的親屬,因為他們是父族中的子女,自己只能以夫族子弟為子。男子則不同,他們不能呼兄弟之子女為姪,只能稱“昆弟之子”,因為昆弟之子與己子屬于一個親屬范疇,沒有必要單獨建立一個名稱,而且為昆弟之子所服同于為己子所服?!秲x禮·喪服》齊衰不杖期章:“為眾子,昆弟之子;傳曰:何以期也?報之也。”為自己的兒子服一年喪,對兄弟之子理應降服,為什么也服不杖期?因為兄弟之子為自己服不杖期,所以自己要用同樣的喪服回報。又據(jù)《禮記·檀弓上》:“喪服,兄弟之子猶子也。蓋引而進之也?!毙值苤营q如己子,故為兄弟之子所服同于為己子所服。后世男子也稱兄弟之子為侄,是親屬稱謂發(fā)展演變的結果。《顏氏家訓·風操》:“姪名雖通男女,并是對姑立稱。晉世已來,始呼叔姪,今呼為姪?!盵注]顏之推:《顏氏家訓》,上海書店,1991年,第8頁。這種演變說明一己之核心家庭越來越重要,己子與兄弟之子也有很大的區(qū)別,需要用不同的稱謂加以區(qū)分,不再統(tǒng)稱為兄弟之子了。但即便如此,“在傳統(tǒng)社會里仍將兄弟之子定位為猶子或從子,甚至到了清代,像段玉裁這樣的學者,還認為‘今世俗男子謂兄弟之子為姪,是名之不正也”[注]趙林:《殷契釋親》,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第188頁。。

(二)姑舅稱謂與交表婚

《儀禮·喪服》中有舅、姑兩個使用頻率較高的稱謂,舅既用以指稱夫之父,又用以指稱母之昆弟,姑既用以指稱夫之母,又用以指稱父之姊妹,姑之子與舅之子,沒有昆弟姊妹之稱,不是婚姻禁忌的范疇,反而是通婚的優(yōu)先對象。姑舅這種雙重稱謂說明周代實行姑表婚或舅表婚,這一點已有多位學者論證。馮漢驥先生早在1941年就指出:“舅姑二名詞所表現(xiàn)者,為‘雙系的’交表婚姻制,即己身能與舅姑之子女互為婚姻是也?!盵注]馮漢驥:《由中國親屬名詞上所見之中國古代婚姻制》,潘蛟:《中國社會文化人類學/民族學百年文選》(上),知識產(chǎn)權出版社,2009年,第410頁。

(三)從母稱謂與娣媵婚

爭議比較大的當屬從母稱謂。自我稱母之姊妹為“從母”?!秲x禮·喪服》小功章:“從母。丈夫、婦人報。”鄭玄注:“從母,母之姊妹?!焙笫栏姆Q“姨”。傳曰:“何以小功也?以名加也。外親之服皆緦也?!辟Z公彥疏:“云以名加也者,以有母名,故加至小功?!盵注]賈公彥:《儀禮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989頁。從母即母之姊妹,在父系繼嗣制中屬于外親,即母系親屬,按照慣例,外親皆服最低等的緦麻三月,只有外祖父母和從母加服小功。為外祖父母“何以小功也?以尊加也?!蓖庾娓改甘悄赣H的至尊之人,所以加服小功以表尊重,這可以理解,為什么從母也要加服小功?晉代學者袁準為此提出質疑:“舅之與姨,俱母之姊妹兄弟,焉得異服?”“從母小功五月,舅緦麻三月,禮非也?!碧拼赫鞯葎t指出:“舅乃母之本宗,姨乃外戚他姓。考之經(jīng)典,舅誠為重……舅舊服緦麻,請與從母同服小功?!庇谑翘铺谠谡偌瘜W者朝臣討論禮制時,便以詔令的形式規(guī)定姨舅同服小功,雖是如此,也并未平息后世禮學家對這個經(jīng)學問題的討論。[注]丁鼎:《〈儀禮·喪服〉考論》,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第223-225頁。

應該如何理解從母加服小功呢?其實,《儀禮·喪服》傳“以名加也”已經(jīng)說得很明白了,因為從母有母親的名號,所以加服小功。問題是母親的姊妹為什么有母名?《說文·從部》:“從,隨行也?!北玖x是跟隨、隨從,由此引申出附從及次副之義。又據(jù)《釋名·釋親屬》:“母之姊妹曰姨……《禮》謂之從母,為娣而來則從母列也,故雖不來,猶以此名之也。”[注]轉引自丁鼎:《〈儀禮·喪服〉考論》,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第251-252頁。這兩個解釋深得“從母”稱謂之精義,也就是說從母因為姊妹同嫁一夫而得名。有學者認為“‘從母’亦可謂為‘從父’之對稱,不必一定為姊妹同婚之表現(xiàn)”[注]馮漢驥:《由中國親屬名詞上所見之中國古代婚姻制》,潘蛟:《中國社會文化人類學/民族學百年文選》(上),知識產(chǎn)權出版社,2009年,第412頁。。這種說法表面上看似乎沒有問題,但如何解釋從母之子在《儀禮·喪服》中稱“從母昆弟”?根據(jù)舅姑之子分別稱舅之子、姑之子的方法,從母也是外親,其子按理應稱從母之子,而不應稱從母昆弟,因為昆弟之稱只能用于稱呼宗親,不可能用于外親,因此從母只能是指嫁給父親的母親姊妹,如此其子與自身才可能是昆弟的關系。從母稱謂所體現(xiàn)的姊妹同婚與周代流行的娣媵婚正相印證,但這并不意味著強制婚,即妻子的姊妹不一定非要嫁給同一個男子,“故雖不來,猶以此名之也”,即使沒有實際嫁娶,也有“從母”之名。既然有了母名,就與其他母系親屬不同,為了表示尊敬,需要加服小功,同時從母也要為姊妹的子女報服小功?!皬哪浮U煞?、婦人報?!辟Z公彥疏:“母之姊妹之男女,與從母兩相為服?!盵注]賈公彥:《儀禮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989頁。即從母與姊妹之子女互服小功,很顯然這層關系要比與母之兄弟的關系更密切。母親的姊妹有母稱,而《儀禮·喪服》中舅無父稱,是純粹外親,服制自然輕于為從母服。從母稱謂的意義還在于,從母有母名,其子為“從母昆弟”(姊妹),自然不能與己通婚。母之姊妹后來稱“姨”,是稱謂發(fā)展演變的結果?!耙瘫緸榉蚍Q妻姊妹之名?!稜栄拧め層H》:‘妻之姊妹同出為姨?!笫乐苑Q從母為姨,當是由于子效父語而出現(xiàn)的情況。”[注]丁鼎:《〈儀禮·喪服〉考論》,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第253頁。只有當從母稱謂被姨稱取代,姨表婚才有可能出現(xiàn),因為這時的姨在法理上已經(jīng)不是自己的從母了,姨之子女也就不是自己的昆弟姊妹了,而是純粹的外親了。從母稱謂的改變意味著親屬范疇的改變,母親姊妹的子女不再屬于自己的兄弟姊妹范疇,當然就可以通婚了,這個時間不會晚于漢代。據(jù)王先謙《釋名疏證補》:“呼母黨為姨,自漢已然。蓋子效父言,古無是稱也?!盵注]轉引自楊青新:《〈爾雅·釋親〉的文化說解》,《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第4期。

娣媵婚的引申就是姪媵婚,即姑和姪女可以同嫁一夫。這種習俗不獨中國有,很多民族都有?!霸诖蠖鄶?shù)具有明確的父系組織的社會中,由于某種原因,人們采用了一種允許一個男子與其妻弟女兒結婚的習俗。”[注][英]拉德克利夫-布朗:《原始社會的結構和功能》,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9年,第59頁。如美洲奧馬哈印第安人、米沃克印第安人、非洲南迪人及其他一些部落民等?;榧蘅梢圆活欇叿?,這是為什么?英國人類學家拉德克利夫-布朗在對原始民族這類婚俗的比較研究中得出一個結論——同胞群一致原則?!八皇侵冈撊后w內各成員間的相互行為所表現(xiàn)出來的內部統(tǒng)一,而是指那種與此群體外部的人相關的統(tǒng)一,這個人往往是因與此群體內部某一成員有特殊關系而與此群體發(fā)生關聯(lián)。”[注][英]拉德克利夫-布朗:《原始社會的結構和功能》,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9年,第68頁。也就是說,自我會認為自己與此群體內其他成員都處在同等類型的關系中。這種同胞群一致原則與妻姊妹婚相結合就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一個男子娶了特定的同胞群中的一個女子,因此而與整個同胞群建立了一種特定關系。該群體的男人就成了他永久的聯(lián)姻兄弟。他與該群體的某一個婦女處在婚姻關系中,因此他與其余的婦女也處在一種相似的關系中,這種關系可稱為亞婚姻關系……因此,如果他要娶第二個妻子,無論他第一個妻子是否故去,他都應該娶第一個妻子的姐妹,這被看作是合適的?!盵注][英]拉德克利夫-布朗:《原始社會的結構和功能》,潘蛟等譯,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9年,第85-86頁。這種亞婚姻關系的擴展范圍可以很寬,不僅包括妻子的姊妹,還包括妻子兄弟的女兒。在同胞群一致原則下,妻子所屬群體對他來說具有整體性和同一性,妻子姊妹和妻子姪女的輩分差異并不重要,因為她們嫁到男子家族中要根據(jù)丈夫論輩分。正如鄭玄所說:“婦人棄姓,無常秩,嫁于父行則為母行;嫁于子行則為婦行。”[注]賈公彥:《儀禮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966頁。他與她們的婚配不會構成新的社會關系。而對于姑、姪來說,她們本身也體現(xiàn)了同胞群一致原則。在一個父系宗族內,自我對姑、姊妹和女兒的服制經(jīng)常具有一致性,如“齊衰不杖期”章為“姑、姊妹、女子子適人無主者”;“大功”章為“姑、姊妹之長殤、中殤”,為“姑、姊妹、女子子適人者,傳曰:何以大功也?出也”。因為她們都已經(jīng)出嫁到外族,甚至可能同嫁一夫,所以服制沒有根本不同。這類婚姻習俗不過是同胞群或世系群一致原則在父系繼嗣群制度內被運用的結果。這種不同行輩的親屬婚姻,典籍所載,在魏晉以前,為例不少。而“婚姻中之行輩限制,自魏晉以后始盛,魏晉以前,則無所拘也”[注]馮漢驥:《由中國親屬名詞上所見之中國古代婚姻制》,潘蛟:《中國社會文化人類學/民族學百年文選》(上),知識產(chǎn)權出版社,2009年,第415頁。。

四、結 語

綜上所述,周代的親屬稱謂實際包含了兩類親屬關系,一類是父系宗親,一類是姑系、母系和妻系姻親。父系宗親是以核心家庭中的父母、子、昆弟姊妹為核心稱謂,三代至五代父系直系、旁系親屬稱謂是由這些核心稱謂延展而來。這種稱謂組合說明周代的親屬稱謂雖然屬于說明式,但仍然具有明顯的類分式特征,這也是學界在這個問題上產(chǎn)生分歧的主要原因。這種稱謂的特點是,尊輩中不僅生身父母有父母稱謂,其他尊輩親屬也都有父或母的稱謂(姑除外),平輩中不僅同父昆弟姊妹這樣稱呼,其他平輩親屬也都有昆弟姊妹的稱謂。這種稱謂下的親屬結構具有相似性,實際是核心家庭的不同層次的外延。其意義在于通過這種方式擴大自己的同胞范圍,內部貫徹的是同胞群一致原則,對于有類同稱謂的親屬,通常都會有一種適合于他們而不適合于別人的態(tài)度和行為模式,如對有父母稱謂的人待之以敬,有昆弟姊妹稱謂的人則不能通婚;同時又通過對核心稱謂附加詞頭的方式形成新的稱謂如“祖父”,或用以表示血緣、親屬關系的親疏遠近。而妻系、母系、姑系親屬一般不具有類分式稱謂的特征,他們是外親,對待外親是以婚姻為手段進一步加強聯(lián)系。這些外親包括妻妹、女姪,這是妻系親屬,還包括姑之子和舅之子,姑之子是父系外親,舅之子是母系外親,他們都是重要的通婚對象。周代通過娣姪婚、舅表婚、姑表婚等婚姻形式,將父方親屬和外系親屬再一次聯(lián)結起來,形成一個更大、更緊密的親屬關系網(wǎng)絡,即所謂親上加親,娣媵婚、姑表婚、舅表婚都是為這一目的服務的,這也是很多其他部族采取這種婚姻形式的主要原因,這在親屬關系居重要地位的社會尤其如此??梢?,外系親屬雖然不如父系宗親多,服制也輕,但這并不意味著外系親屬就不重要,因為他們是父系宗親的優(yōu)先通婚對象。從這個意義上說,《儀禮·喪服》中的親屬稱謂只有兩類,一類是不可以通婚的,一類是可以通婚的。親屬稱謂正如法國人類學家克勞德·列維-斯特勞斯所說,是家庭和婚姻形態(tài)的“深層結構”。[注]轉引自謝維揚:《周代家庭形態(tài)研究》,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緒論》第8頁。

猜你喜歡
儀禮姊妹親屬
姊妹題比比看——三類臨界問題的變式
楊復《儀禮圖》明清版本考——兼論《儀禮圖》的版本源流
《Radio World》公布IBC 2019“最佳展品獎”名單
《上海詩葉》征稿啟事(大型詩集《黃浦江詩潮》姊妹集)
學理之異與議禮之爭:嘉靖朝大禮議新論
論楊復《儀禮圖》與張惠言《儀禮圖》之關系
English Abstracts
《儀禮》鄭注“相人偶”新詁
狗也怕醉漢
更正
临朐县| 乌拉特后旗| 芮城县| 嘉定区| 惠安县| 昭苏县| 东辽县| 牟定县| 和顺县| 沅陵县| 岐山县| 九江县| 谷城县| 宜春市| 大余县| 沂水县| 岐山县| 富顺县| 蕉岭县| 丰城市| 明光市| 阳城县| 耿马| 雷山县| 四会市| 绥中县| 蓬安县| 凤城市| 泽州县| 德保县| 青河县| 杭州市| 贵定县| 阿勒泰市| 新乡市| 稻城县| 商洛市| 且末县| 会泽县| 通许县| 如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