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張之象《唐詩類苑》研究述略

2018-01-23 06:29:54楊波
中州學刊 2017年12期
關鍵詞:研究現(xiàn)狀

摘 要:明嘉靖年間張之象編纂的《唐詩類苑》,是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分期最完整、體系較為完備的類編唐詩總集,具有獨特的編纂體例和重要的學術價值。與唐詩總集研究的整體熱鬧景象相比,張之象及其《唐詩類苑》的相關研究相對冷寂,其內在的學術價值并未得到學界的重視和認可。通過對《唐詩類苑》刊行四百年來的傳播情況、受關注程度以及2006年前后不同的研究狀況進行梳理和分析,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作為一部體例較為獨特的唐詩總集,《唐詩類苑》正逐漸受到更多專家學者的關注和探究,其在唐詩學史上的學術價值定能進一步得到彰顯。

關鍵詞:《唐詩類苑》;研究現(xiàn)狀;編纂體例;學術價值

中圖分類號:I2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751(2017)12-0139-06

關于張之象及《唐詩類苑》的相關問題研究,學界的關注大致可分為兩個階段:2006年以前,關于張之象及其作品的相關研究較明代中后期其他作家作品的研究稍顯寥落。2006至2016年的10年間,關于張之象及其著作的相關研究不斷深入,出現(xiàn)了一批較為直接的研究成果。下面試從《唐詩類苑》的版本著錄及刊刻情況、2006年以前中外學者的相關研究成果、近十年來中外學者的相關研究成果等幾個方面簡要加以論述。

一、版本著錄及刊刻情況

《唐詩類苑》二百卷,初刻本為明萬歷二十九年曹仁孫刻本,北京大學圖書館藏,齊魯書社1997年據(jù)初刻本影印出版,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短圃婎愒贰返南嚓P記載見于《明史·藝文志》《天祿琳瑯書目后編》《四庫全書存目》等書目典籍,均著錄為《唐詩類苑》二百卷。陳伯海、朱易安《唐詩書錄》對相關版本情況著錄頗詳,云“《唐詩類苑》二百卷,明張之象輯,王徹補訂。錄唐千余家詩數(shù)萬首,按類編排”①。除了明代初刻本外,《唐詩類苑》還存有以下幾個版本:一是明萬歷十四年卓氏崧齋活字印本②;二是清戴明說輯《唐詩類苑選》三十四卷本,系就張之象《唐詩類苑》選錄七千八百余首而成,有清順治十六年(1659)梅墅石渠閣刻本;三是清光緒刻本;四是清吳榮芝重輯本,二百卷,刻本。1990年,日本汲古書院以內閣文庫藏本為底本,殘缺部分以國會圖書館藏本配補整理后,將《古詩類苑》一百三十卷、《唐詩類苑》二百卷分別影印出版。2006年4月,上海古籍出版社據(jù)中島敏夫整理本重新影印出版。

二、2006年以前中外學者的研究成果

2006年以前,學界對于唐詩分類或類編詩歌總集的研究層出不窮,但對張之象及其《唐詩類苑》總體關注不多。在相對冷寂的研究中,中島敏夫、袁行霈、陳伯海、陶敏、陳尚君、孫琴安等中外前輩學者分別在相關文章、著作中,對張之象《唐詩類苑》的主要內容、編纂體例、版本流傳等情況簡要加以著錄或敘述,研究成果很有見地、頗有分量,為張之象及其著作研究開啟了可資參照的方向,打下了堅實的文獻基礎。

日本學者中島敏夫教授對張之象《唐詩類苑》的研究更有篳路藍縷之功。他對中國古代典籍的整理研究非常關注,先后出版有《盛唐》《中國名詩鑒賞》《古詩類苑》《唐詩類苑》《中國神話人物資料集——三皇五帝夏禹先秦資料集成》《唐詩選》等著作。中島敏夫教授整理影印《唐詩類苑》和《古詩類苑》時,還為這兩部著作撰寫了“前言”,編制了索引等。其中《唐詩類苑》全書共七冊,前六冊影印原書200卷,第七冊為索引和研究論文《〈唐詩類苑〉研究——從〈唐詩類苑〉看唐詩主題的展開》。索引分《索引凡例》《詩人名漢語拼音檢字》《詩人姓筆畫檢字》《詩人姓四角號碼檢字》《詩人別詩體索引》《作者名??北怼贰堵?lián)句一覽表》《分類項目一覽》《〈唐詩類苑〉〈古詩類苑〉各部詩數(shù)對照表》《〈唐詩類苑〉〈古詩類苑〉各部收詩對照表》《〈唐詩類苑〉〈全唐詩〉收詩情況對照表》等,使用極為方便,對學界研究此書大有裨益。這就是中島敏夫整理本《唐詩類苑》,也是最早對張之象《唐詩類苑》進行深入研究的學術著作。這部著作中關于《唐詩類苑》與《全唐詩》中所收錄詩人詩作的比較、??钡葍热萦纫姽α?,是一部具有獨創(chuàng)意義的學術著作,出版后在日本學界引起很大反響,為張之象及其《唐詩類苑》展開深入系統(tǒng)地研究提供了便捷的文獻依據(jù)。但此書也存在幾個比較薄弱的方面,如對張之象的生平交游、詩學傾向、《唐詩類苑》的編排體例、文獻來源、學術地位等方面,均沒有進一步的考究,而這些在很大程度上最能體現(xiàn)《唐詩類苑》的成書價值,恰恰是研究《唐詩類苑》最不可或缺的內容。

袁行霈、佐竹保子《評中島敏夫整理本〈唐詩類苑〉及其研究》,是學界較早對《唐詩類苑》進行關注的研究文章。文章分析了中島敏夫整理研究《唐詩類苑》的方法、特點、價值及其對國內文學研究的啟發(fā)等,認為其“應用統(tǒng)計的方法,將資料加以量化處理,從數(shù)字中得出結論”,“得出的結論有些是很新鮮的”,“開辟了運用電腦從事文學研究的新路”,對于這件“費時費力而又有意義的工作”③給予了較高的評價。陳伯海是唐詩學研究大家,對張之象及其編纂的唐詩總集關注較早,相關的研究成果較多。從1988年至1995年,陳伯海撰寫或主持編纂了《唐詩學引論》《唐詩書錄》④、《唐詩論評類編》《唐詩匯評》四部著作,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論及張之象及其《唐詩類苑》,在學術視野和深入程度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祁欣《歷代的唐詩選本述略》從整理和研究唐詩選本的意義入手,重點考察了歷代唐詩選本的類型、特點、影響等狀況,將宋元明清幾個時期的唐詩選本劃分為四種類型,其中張之象《唐詩類苑》200卷被劃歸“各種大型總集”的范疇⑤。陶敏、李一飛《隋唐五代文學史料學》在“明人編纂的隋唐五代詩文總集”部分對張之象及其《唐詩類苑》進行了簡單客觀地評論,認為此書“全如類書體例”“分類雖過于瑣屑,但對按題材查找詩篇提供了一定的方便”,“在明人所編唐詩總集中,此書收詩數(shù)僅次于《唐音統(tǒng)簽》,但卷帙繁重,流布不廣,所收作品亦遭后人冗濫之譏”⑥。陳尚君在《〈詩淵〉全編求原》一文中⑦,將《詩淵》《分門纂類唐歌詩》《分門纂類唐宋時賢千家詩選》等詩歌總集與《唐詩類苑》的題材分類進行了綜合比較,反映出明代類書或詩歌選本分門別類的大致情況。孫琴安《唐詩選本提要》正文部分共著錄唐代以來的唐詩選本666種,其中對張之象《唐雅》與《唐詩類苑》⑧兩書的版本、內容、體例等情況簡要加以敘述,為讀者和相關研究者提供了許多便捷。endprint

這一時期的其他研究文章,雖然也談及張之象及其作品,但對作家作品研究的深度和廣度都有待深化。如羅時進《清編〈全唐詩〉與重編〈全唐五代詩〉》認為,歷代學者在唐代詩歌的大規(guī)模整理工作中都作出過不懈的努力,其中南宋趙孟奎的《分門纂類唐歌詩》和明張之象的《唐詩類苑》“收詩都超過40000首”,與明清時期編纂的其他大型詩歌總集“對總集唐一代詩歌進行了重要的奠基工作”⑨。張浩遜《談談唐詩的分類研究》一文指出,唐人編選的“《搜玉小集》可能是最早的唐詩分類選本”,“唐代以后,分類編選唐詩的風氣始終不衰”,其中張之象《唐詩類苑》“是現(xiàn)存最早的按題材(主題)分類的唐詩選集。由于該書分類極細,后出之唐詩分類選本頗受其影響”⑩。戴萌《吳承恩與南京國子監(jiān)》一文B11,談及吳承恩在嘉靖年間應邀到南京國子司業(yè)朱大韶的宅第,與何良俊、文嘉、黃姬水、張之象等分韻賦詩之事,可為張之象生平事跡和交游的佐證。李錦旺《明清“古詩—唐詩”系列選本中的樂府體例之爭》一文,比較分析了明清時期張之象、臧懋循等人編纂的六種較有影響的系列選本,認為張之象的詩史觀念具有“反對片面地以古律今,而主張以通變的、歷史的眼光來考察詩歌的盛衰變化”的特點B12,給予張之象及其作品以相當中肯的評價。朱易安《明代詩學文獻》認為“明人輯選前代詩歌以唐代詩歌為最多”,“嘉靖以后,古詩和唐詩合選似乎成為一種風氣”,而張之象編選的大型詩歌總集《唐詩類苑》與《古詩類苑》,就是這種時代風尚的產物B13。沈文凡《唐宋詩分題材研究與構想——以考古詩、邸報詩及類分意識為中心》一文,對宋人趙孟奎《分門纂類唐歌詩》、明人楊廉《唐詩詠史絕句》《類編唐詩七言絕句》等唐詩總集進行了比較,展示了唐以來人們對唐詩題材的認識軌跡,其中“明張之象《唐詩類苑》以類編次,而且類目極細”的特點B14,為唐詩分題材研究提供了借鑒。王宏林等則對《唐詩類苑》的分類問題簡加論述,認為“明張之象《唐詩類苑》也是按照題材編集,江河湖海、名山怪石、樹木花草都獨立成條,卻沒有明確把山水詩當成一類加以匯集”B15。眭駿《〈卓氏藻林〉辨?zhèn)巍芬晃?,通過對相關的文獻材料進行排列比較,既考證了明人卓明卿的《卓氏藻林》一書剽竊自嘉靖年間王良樞的《藻林》,又分析了卓明卿剽竊張之象《唐詩類苑》的類似情況,從側面反映出明代文化事業(yè)方面的不良風氣B16。這些研究成果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論及張之象及其著作,雖不夠深入系統(tǒng),卻為推進相關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礎,自有其學術價值所在。

三、近十年來中外學者的相關研究成果

2006年以來,上海古籍出版社重新影印出版了中島敏夫整理本《唐詩類苑》和《古詩類苑》,相關的研究成果數(shù)量和質量逐年提升,為張之象及其著作研究帶來新的氣象,突出表現(xiàn)在關于張之象生平交游方面的研究、關于張之象著述活動的研究、關于《唐詩類苑》的專題研究三個方面。

關于張之象生平交游方面的研究。這類成果主要集中在包括張之象在內的“云間四賢”的相關研究方面。所謂“云間四賢”,是時人對張之象、徐獻忠、何良俊、董宜陽四位松江華亭才子的并稱。據(jù)明人何三畏《云間志略》卷一九《董太學紫岡先生傳》記載:“(董宜陽)與同里何良俊元朗、張之象玄超、徐獻忠伯臣,號稱‘四賢。”B17范濂《云間據(jù)目鈔》卷一《何良俊傳》亦有記載:“范叔子曰:‘張、董、徐、何,云間所稱四賢也?!盉18云間是舊時松江府的別稱,府治在華亭縣(今上海市松江區(qū)一帶),因西晉文學家陸云曾自稱“云間陸士龍”而得名。楊波《焦竑〈國朝獻徵錄〉的文獻價值》一文,通過比較《明史·文苑傳》人物小傳與《國朝獻徵錄》中收錄的《浙江按察司知事張公之象墓志銘》,說明《國朝獻徵錄》“在考訂史實、考證作家生平事跡方面的巨大貢獻”B19,雖非專論張之象之文章,卻對張之象的家世、仕履、交游、著述等情況進行了相對完整的敘述,是較早論及張之象生平交游的文章。楊波博士論文《唐詩類苑研究》首章專論張之象的生平與思想,通過搜集、整理和分析很多第一手的文獻材料,分別從“張之象生平事略”“張之象交游考”“張之象的學術思想”三個層面進行了全方位地考述,是關于張之象生平、籍貫、科舉、仕宦、著述等方面較為全面細致的研究。論文后附《張之象年表》,對張之象的生平行跡進行了更為詳贍的排列,為進一步研究張之象及其周圍的士人群體提供了一些線索和脈絡。

“云間四賢”以何良俊的學術影響最大,其相關研究成果也最多,其次是徐獻忠和張之象研究,研究成果較少的是董宜陽。翟勇曾先后發(fā)表了一系列關于何良俊及其相關研究的文章,其論文《明代嘉、隆年間松江士人文化特征》對“博學多覽,著述等身”、號稱“四賢”的松江學者徐獻忠、何良俊、董宜陽、張之象等人的著述情況簡要加以論述,認為張之象編纂的書籍“卷帙之富,古今罕見”B20。其博士論文《何良俊研究》附錄的《何良俊年譜》中,在“(明武宗正德二年丁卯)臘月十二日”下錄有“張之象”條,有關于張之象生卒年月的文獻記載和相關考辨。然仔細辨識后發(fā)現(xiàn),此條內容引證文獻和考辨文字與楊波《張之象年表》中對應的條目相似度極高,都是引自“莫如忠《崇蘭館集》卷一九《故浙江按察司知事王屋張公墓志銘》”,并根據(jù)陳垣《中西回史日歷》和《二十史朔閏表》對張之象的生卒年月日進行辨析,不同之處在于《何良俊年譜》引莫如忠文獻時著錄為“卷十九”,將《張之象年表》中以阿拉伯數(shù)字形式表述的西歷紀年轉換漢字表述。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何良俊年譜》在此條下所加按語中沿襲了“百度百科”中關于“張之象”條的錯誤,稱“張之象生卒年是(1496—1577)”,而緊隨其后關于張之象生卒年的考辨文字,則近乎照搬了《張之象年表》中的相關內容,認為張之象的生卒年是(1508—1587),行文前后矛盾,則其對待學術研究或有不夠審慎之處B21。

關于徐獻忠及其著作的相關研究成果,陳斌發(fā)表的多篇論文頗有見地。其《明代華亭詩人徐獻忠簡譜》一文,在“明嘉靖二十三年甲辰(1544)”條下錄有《甲辰解官歸,承張子濟之、何子元朗、包子元達、吳子仲、張子玄超、莫子子良、董子子元過訪》一詩,并分別對何良俊、張之象、莫如忠、董宜陽、包節(jié)五人的基本情況進行了簡要敘述,稱張之象“博綜群籍,輯有《唐雅》《彤管新編》《古詩類苑》《唐詩類苑》等”B22。而《徐獻忠生平及詩學著述考》一文,引用了鄭懷魁《樂府原序》,稱“伯臣恥折腰為令,遽投簪逸泖上,與張玄超氏商榷聲詩,并稱云間之杰。既姑蔑守叔翹君,玄超猶子也,手為伯臣討正是編,屬予序而鋟諸郡”B23,指出張之象以徐獻忠的晚輩自居,并為徐獻忠校訂《樂府原》,是對徐、張二人親密關系的又一佐證。其博士論文《明代中古詩歌批評研究》,將明代中古詩歌的編選活動分為兩大類:“一是對《文選》詩類與《玉臺新詠》的增補,一是明人自己編選各類中古詩集?!盉24作者在文章中不僅簡要介紹了張之象《古詩類苑》的編纂、凡例、序言等情況,還將此書與同一時期馮惟訥編纂的《古詩紀》加以比較,客觀反映出作者對明代中古時期編纂的各種詩歌總集的看法。endprint

關于董宜陽及其著作的研究成果相對較少,以翟勇《明代嘉、隆年間松江士人文化特征》、秦鳳《明代松江府作家研究》B25、武光杰《嘉靖“云間四賢”唐詩接受研究》B26等較為深入。其中秦鳳《明代松江府作家研究》一文,通過大量搜集明代松江府有文集傳世的125位作家的相關文獻材料,大致以時代先后為序,對有明三百年間“松江文學發(fā)展的總體面貌和地域特色”進行了較為詳贍的論述。武光杰《嘉靖“云間四賢”唐詩接受研究》一文則對嘉靖“云間四賢”的生平與交游、嘉靖“云間四賢”唐詩接受的背景與明代中期文學復古思潮的興衰關系以及徐獻忠、何良俊、張之象與董宜陽唐詩接受的大致情況等內容進行了探討。

關于張之象著述活動的研究。臺灣學者陳煒舜《張之象〈楚范〉題解》一文,對張之象生平簡要加以記述,稱張之象《楚范》是“楚辭學史上較早的修辭學著作”,“楚辭修辭學著作之嚆矢”B27,同時指出《楚范》也存在著編次不當、自亂體例、仍主協(xié)韻、訛誤時見等不足之處,說明四庫館臣對張之象的譏諷有欠公允。查清華《明人選唐的價值取向及其文化蘊涵》一文,把張之象及其唐詩選本放在明代中后期這一大的文化背景中去分析,認為“明代是一個全面宗唐的時代,明人選唐詩盛況空前”B28,張之象所輯唐詩選集《唐雅》是明弘治、隆慶年間選詩觀念的產物,書中尊崇的“詩必盛唐”觀念帶有明顯的臺閣趣味,其唐詩總集《唐詩類苑》則是萬歷至崇禎末選本朝著規(guī)模大而全方向發(fā)展的具體體現(xiàn)。李慶《中島敏夫先生的中國文史研究》一文,對日本學者中島敏夫收集整理、研究出版《唐詩類苑》和《古詩類苑》的相關情況和學術貢獻給予高度的評價,認為他“為中國古代詩歌研究,提供了非常有用的資料”B29。楊焄《張之象〈古詩類苑〉編纂考》一文,通過分析《古詩類苑》一書的編纂過程、成書時間、部目分類、編纂體例、編排方式等相關內容,指出“張之象所編的《古詩類苑》《唐詩類苑》并非類書之流,在編撰方面實際上是繼承了以往某些總集的體例”,“由于其獨特的編排方式,為后人研究某一類詩歌提供了不少的便利”,“省卻了許多翻檢之勞”,開清人王闿運《八代詩選》專收雜體詩體例之先河B30。2009年,楊焄《明人編選漢魏六朝詩歌總集研究》一書出版,書中對包括張之象《古詩類苑》在內的十六種明代中后期漢魏六朝詩歌總集進行了全面地研究,并細致分析了上述總集與明代詩學演變的關系,對于了解明代詩學的復雜狀況具有非常重要的參考價值B31。王嘉川《李維楨〈史通評〉編纂考》一文,詳細考辨了李維楨、郭孔延與《史通》之間的關系,指出郭孔延和李維禎兩人均是依據(jù)李維楨家藏張之象萬歷年間校刻本《史通》修訂自己的著作,其中郭孔延根據(jù)張之象??瘫静诺靡匝a全《補注》《因習》兩篇文章,從一個側面說明張之象刊刻前代典籍的嚴謹態(tài)度B32。解國旺在其《明代古詩選本研究》一書,曾對“明代古詩選本與文學思潮”這一專題展開論述,指出明代除了旗幟鮮明地標明復古或反復古宗旨的古詩選本外,還有一些“以類書形式編選的古詩選本,如張之象的《古詩類苑》、臧懋循的《詩所》、劉一相的《詩宿》等,文學批評之意味皆不足”B33。毛姣姣《張之象〈韻經〉研究》以編成于嘉靖十七年(1538)的《韻經》五卷為依據(jù),綜合采用內部分析法、歷史比較法、透視分離法和數(shù)字統(tǒng)計法等研究方法,對張之象《韻經》一書中出現(xiàn)的通轉、葉、轉注等現(xiàn)象進行了深入分析,并將《韻補》和《轉注古音略》進行了全面比較,系統(tǒng)梳理了今韻的音系、性質及其與“平水韻”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初步認定該書古韻部分是在吳械《韻補》和楊慎《轉注古音略》的基礎上進行了適當?shù)膭h減變更,指出今韻的音系兼有“平水韻”的音系框架和明代的實際語音。論文作者對張之象這部韻書給予相當高的評價,認為它對于不斷“完善明代音韻學研究乃至整個漢語語音史研究是十分有意義的”B34。許連軍在《〈唐代舞蹈詩研究〉序》中也對唐詩的分類研究歷史簡要進行了回顧,列舉了幾種影響較大的按題材分類編選的唐詩選本,張之象《唐詩類苑》也名列其中。B35

關于張之象《唐詩類苑》的專題研究。2008年以來,楊波先后發(fā)表了一系列關于張之象《唐詩類苑》研究的專題文章。博士論文《〈唐詩類苑〉研究》,以明代中期文學思想發(fā)展為研究背景,圍繞張之象的生平與思想、《唐詩類苑》的基本面貌、文獻來源及其在后世的地位與影響等幾個方面,對張之象《唐詩類苑》進行了全面考察和深入探討,以期“為進一步的研究提供較確實的依據(jù)”B36,是中島敏夫之后較為全面系統(tǒng)的研究成果。《張之象〈唐詩類苑〉編刻考》一文,從明清時期編纂唐詩總集的盛況背景入手,詳細考察了張之象的生平著述,分析了《唐詩類苑》的編纂體例、作品分期、收詩標準等內容,認為“以類系詩是張之象編纂《唐詩類苑》時遵循的總原則”,“收錄作品有明確的時限概念”,“追求大而全的收詩標準”,“對重出、異文、闕文等特殊情況”則采取了相對客觀公正的態(tài)度,敘述了張之象編纂《唐詩類苑》時進行的文獻準備、編纂分工、刊刻經過等情況,指出“《唐詩類苑》的編纂與時代風氣、個人好尚、詩學主張、科舉取士的影響等因素密切相關”,雖幾經曲折才得以刊刻,但“在唐詩學史和中日學術交流史上有著獨特的地位和影響”B37。《張之象與〈唐詩類苑〉》一文,對張之象的籍貫生平、家世背景、科舉仕宦、著書立說以及《唐詩類苑》在保存唐詩史料、校勘唐五代詩歌、反映明代以前詩文總集的流傳情況等方面獨特的文獻價值進行了考證與論述,指出《唐詩類苑》“是現(xiàn)存最早、規(guī)模最大、體系相對完備的著作,是分類唐詩總集的扛鼎之作”,“對當時和后世的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總集和類書的編纂兩個方面”B38,而清康熙年間兩部大型官修典籍《淵鑒類函》和《御定佩文齋詠物詩選》均把內府藏本《唐詩類苑》作為一大文獻來源,則幾乎與其同時編纂的《全唐詩》與《唐詩類苑》之間也應有著某種淵源?!稄堉蟆刺圃婎愒贰稻幾氲檬А芬晃?,既肯定了張之象《唐詩類苑》“在唐詩文獻的保存、輯佚、??钡确矫妗钡奈墨I價值,又指出這部著作在編纂上存在的缺陷和問題,如“采錄文獻資料尚未全備,缺少作家小傳、書目排序過于雜亂,分類不當、??辈痪?,誤收錯收、貽誤后學”等情況,同時也給予《唐詩類苑》以客觀的評價,認為其作為一部“現(xiàn)存最早、規(guī)模較大、分類體系相對完備的唐詩文獻”,“在學術研究方面仍具有獨特的價值和不可取代的學術意義”B39?!稄念悤娇偧刺圃婎愒贰抵匾獏⒖嘉墨I述略》一文,以《唐詩類苑引用諸書》為主要依據(jù),重點梳理了對該書影響較大的前代類書和總集,指出“編纂總集之事帶有很大的繼承性,后成的著作經常是在擷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累積而成的”,梳理分析《唐詩類苑》的重要參考文獻,“對于總結明代中期的唐詩整理工作,認識唐詩學的發(fā)展歷程具有一定的學術意義”B40。吳河清、錢振宇《論〈唐詩類苑〉的學術價值》一文,也對《唐詩類苑》的成書與刊刻、編纂方法、現(xiàn)存版本等內容進行了簡要考述,分析了學界對《唐詩類苑》的研究相對冷落的三個深層原因,即“一是因為《唐詩類苑》卷帙繁重,刊刻后流傳不廣;二是受到四庫館臣陳言舊說的影響;三是被明代其他編輯唐詩大家的光芒所遮掩”,指出《唐詩類苑》在“保存唐詩文獻、豐富唐詩總集的體例、探討唐詩總集分類體系從唐到明的發(fā)展與演變”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視的學術價值B41,而張之象在編纂《唐詩類苑》的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學術眼光和學術視野,也足以確立《唐詩類苑》在唐詩學術史上的地位。2015年6月至2016年11月,由陳伯海主編的“唐詩學書系”在上海古籍出版社陸續(xù)出版。該書系共收錄八種專著,即《唐詩書目總錄》《唐詩總集纂要》《唐詩論評類編》《唐詩學文獻集粹》《唐詩匯評》《唐詩學史稿》《唐詩學引論》《意象藝術與唐詩》,旨在全方位考察與唐詩學構建有關的資料范圍、內在邏輯、研究范式等,為推進唐詩學的建設和成熟做出了重要的貢獻。endprint

綜上所述,近年來唐代文學研究領域關于唐詩總集的研究成果呈逐漸上升趨勢,研究論文和學位論文屢有創(chuàng)獲。一些前輩學者論斷精辟,創(chuàng)見迭出,研究扎實,考證精審,為相關領域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學術基礎。但由于受所選研究專題的限制,當代學者對張之象及其《唐詩類苑》的關注角度,大多是對《唐詩類苑》版本、內容、體例等方面的外圍性介紹,而關于張之象及其《唐詩類苑》的深層次探討,還有相當大的拓展空間。作為一部體例較為獨特的唐詩總集,近些年來《唐詩類苑》逐漸受到更多專家學者的關注,相信其在唐詩學史上的特殊學術價值能夠進一步得到彰顯。

注釋

①④陳伯海、朱易安:《唐詩書錄》,齊魯書社,1988年,第60—61、60—61頁。

②此本系明人卓明卿所輯:《唐詩類苑》一百卷,是卓氏割取張之象《唐詩類苑》中初、盛唐部分而成,有明萬歷十四年卓氏崧齋活字印本。

③袁行霈、佐竹保子:《評中島敏夫整理本〈唐詩類苑〉及其研究》,《中國典籍與文化》1996年第3期。

⑤祁欣:《歷代的唐詩選本述略》,收入《唐代文學研究年鑒》(1984年),陜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270—286頁。

⑥陶敏、李一飛:《隋唐五代文學史料學》,中華書局,2001年,第133頁。

⑦陳尚君:《〈詩淵〉全編求原》,原載《咸寧師專學報》1993年第3期和《文獻》1995年第1期,后又收入《唐代文學叢考》一書。

⑧孫琴安:《唐詩選本提要》,上海書店,2005年,第116—118頁。舊版名為《唐詩選本六百種提要》,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

⑨羅時進:《清編〈全唐詩〉與重編〈全唐五代詩〉》,《古典文學知識》1996年第4期。

⑩張浩遜:《談談唐詩的分類研究》,《吳中學刊》1997年第4期。

B11戴萌:《吳承恩與南京國子監(jiān)》,《南京史志》1998年第5期。

B12李錦旺:《明清“古詩—唐詩”系列選本中的樂府體例之爭》,《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第5期。

B13朱易安:《明代詩學文獻》,《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學報》2003年第1期。

B14沈文凡:《唐宋詩分題材研究與構想——以考古詩、邸報詩及類分意識為中心》,《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3年第6期。

B15王宏林、謝衛(wèi)平:《山水詩研究的新創(chuàng)獲——評〈靈境詩心——中國古代山水詩史〉》,《文學評論》2004年第5期。

B16眭駿:《〈卓氏藻林〉辨?zhèn)巍?,《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5年第5期。

B17何三畏:《云間志略》,臺灣學生書局影印明天啟刊本。

B18范濂:《云間據(jù)目抄》,明萬歷癸巳年(1593年)刊本。

B19楊波:《焦竑〈國朝獻徵錄〉的文獻價值》,《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5期。

B20翟勇:《明代嘉、隆年間松江士人文化特征》,《邯鄲學院學報》2009年第1期。“卷帙”,原文作“卷軼”,當為“卷帙”筆誤,據(jù)文意改。

B21關于《何良俊年譜》和《張之象年表》中關于張之象生卒年的相關考證內容,參見楊波:《〈唐詩類苑〉研究》,河南大學2008年博士學位論文,第174頁;翟勇:《何良俊研究》,上海大學2011年博士學位論文,第134頁。

B22陳斌:《明代華亭詩人徐獻忠簡譜》,《中國韻文學刊》2010年第4期。

B23陳斌:《徐獻忠生平及詩學著述考》,《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3期。

B24陳斌:《明代中古詩歌批評研究》,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博士學位論文,第166、180頁。

B25秦鳳:《明代松江府作家研究》,上海師范大學2006年碩士學位論文。

B26武光杰:《嘉靖“云間四賢”唐詩接受研究》,山東大學2010年碩士學位論文。

B27陳煒舜:《張之象〈楚范〉題解》,《文獻》2006年第2期。

B28查清華:《明人選唐的價值取向及其文化蘊涵》,《文學評論》2006年第4期。

B29李慶:《中島敏夫先生的中國文史研究》,《古典文學知識》2006年第1期。

B30楊焄:《張之象〈古詩類苑〉編纂考》,《華東師范大學學報》2007年第1期。

B31楊焄:《明人編選漢魏六朝詩歌總集研究》,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

B32王嘉川:《李維楨〈史通評〉編纂考》,《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5期。

B33解國旺:《明代古詩選本研究》,河南大學2007年博士學位論文,第203頁。

B34毛姣姣:《張之象〈韻經〉研究》,福建師范大學2015年碩士學位論文。

B35楊名:《唐代舞蹈詩研究》,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1頁。

B36楊波:《〈唐詩類苑〉研究》,河南大學2008年博士學位論文。

B37楊波:《張之象〈唐詩類苑〉編刻考》,《中國文化研究》2010年秋之卷。

B38楊波:《張之象與〈唐詩類苑〉》,《中州學刊》2011年第5期。

B39楊波:《張之象〈唐詩類苑〉編纂得失》,《中原文化研究》2013年第6期。

B40楊波:《從類書到總集——〈唐詩類苑〉重要參考文獻述略》,收入《唐代文學研究》(第十五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年,第688—707頁。

B41吳河清、錢振宇:《論〈唐詩類苑〉的學術價值》,《中國文化研究》2012年冬之卷。

責任編輯:行 健endprint

猜你喜歡
研究現(xiàn)狀
基于物聯(lián)網的生產物流系統(tǒng)研究現(xiàn)狀及展望
高地應力判釋技術研究現(xiàn)狀分析
人力資源管理專業(yè)實踐教學的研究現(xiàn)狀與改革思路
考試周刊(2016年93期)2016-12-12 09:18:54
海參人工育苗產業(yè)的現(xiàn)狀及展望
國內外約翰·斯坦貝克文學倫理學研究綜述
戲劇之家(2016年21期)2016-11-23 20:44:59
董榕及其劇作研究述論
戲劇之家(2016年21期)2016-11-23 18:10:07
試井法分析井間注采關系的研究現(xiàn)狀
科技資訊(2016年19期)2016-11-15 08:33:06
人民檢察院量刑建議制度構建與完善
法制博覽(2016年11期)2016-11-14 10:43:03
我國環(huán)境會計研究回顧與展望
新形勢下公立醫(yī)院成本管理研究現(xiàn)狀與展望
宣城市| 阳新县| 千阳县| 陆川县| 宿迁市| 阜新市| 福建省| 乌拉特前旗| 新河县| 鄢陵县| 班戈县| 如皋市| 县级市| 阿城市| 六枝特区| 长泰县| 华蓥市| 合水县| 舟曲县| 三江| 和政县| 车致| 高平市| 满城县| 沧州市| 会理县| 定日县| 兴义市| 商河县| 富蕴县| 清镇市| 巢湖市| 资中县| 林西县| 曲阜市| 海晏县| 武川县| 莱阳市| 安徽省| 安化县| 丘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