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潔君
柯爾克孜族,是一個跨國的少數民族。他們大部分人居住在我們的鄰國吉爾吉斯斯坦,另一小部分在我國新疆地區(qū),還有數百人在18世紀從新疆遷往黑龍江富??h五家子屯,從此在那扎根為家。
豐富的族名
柯爾克孜族,這是在我國的稱號,而在吉爾吉斯坦被稱作吉爾吉斯,占了他們總人口的69.2%。其實,柯爾克孜的含義很多,從解釋上就有3種。一種解釋為40的復數,柯爾克孜也就是40個部落的意思;第二種是指柯爾克孜有“山里的游牧人”“山中的烏古斯人”“依山傍河之人”“草原人”的說法;還有一種是將柯爾克孜分為兩個部分,柯爾是40,克孜是姑娘,柯爾克孜就是40個姑娘的意思。這么多名字,不僅很有意思,而且能大概了解柯爾克孜族的起源呢。
柯爾克孜族的服飾
柯爾克孜族人不分男女老少,都喜歡戴帽子。特別是年輕的女孩子們,她們會戴紅色金絲絨圓頂的小花帽或用水獺、旱獺皮做的白色大圓頂帽。平日里,大部分人會戴黑布或黑平絨的小帽,到了冬天,就會換成狐貍皮或羊羔皮做的皮帽。
柯爾克孜族人的衣服也很有特色。在節(jié)日里,女人會穿連衣的長裙,裙外罩著用絲線繡成各種圖案花紋、色彩絢麗的金絲絨坎肩,腳上蹬著油光錚裎亮的皮靴。男人穿著銹有白色花邊的圓領襯衫,外面套一件用羊皮或藍、黑色棉布做成的長袍,腰間束一條皮帶或繡花的布腰帶。是不是感覺他們的服飾和維吾爾族有點相似?沒錯,他們長期與維吾爾族聚居在一起,受了很深的影響呢。
柯爾克孜族的日常生活
柯爾克孜族是一個傳統(tǒng)的游牧民族,所以日常飲食也就以牛、羊、馬、駱駝、牦牛肉和奶制品為主,幾乎一日三餐都離不開肉和乳制品。主食以用小麥、青稞做成的燒餅為主,再配上他們自己釀造的馬奶酒和孢孜酒,就是一桌子適合招待客人的食物了。
在建筑方面,住在牧區(qū)的柯爾克孜人喜歡用白氈蓋氈房,稱之為“勃孜吾依”,這與他們崇尚白色有關。在夏天,他們多住在氣候涼爽的高山地帶的河流附近,稱“夏窩子”;冬季多住在氣候溫暖的山谷地帶,稱為“冬窩子”。而住在村子里的柯爾克孜人就不住氈房了,他們會用磚頭和木頭搭建平頂屋,將房子建成庭院結構。
熱情奔放的柯爾克孜族,有很多體育活動,甚至有些益智類的游戲也是體育活動。其中賽馬、叼羊、拔河、馬上角力等活動,不僅可以用來比賽,而且現在都已列入國家正式體育運動項目呢。
柯爾克孜族的音樂
柯爾克孜族人能歌善舞,他們民歌更是浩如煙海,形式特別豐富。他們有的民歌有曲有詞,也有無詞的演奏曲。不僅如此,民歌的種類也繁多,有反抗歌、勞動歌、習俗歌、情歌和新民歌等,而那些沒有歌詞的演奏曲,節(jié)奏上會更加自由,會有開闊悠長的感覺。另外,柯爾克孜族有一部史詩級的民歌《瑪納斯》。它是由專門唱史詩的民間歌手瑪納斯奇,花費了很長的時間,用了20多種曲調演唱的,是一部吸收民間歌唱藝術的作品。重要的是,《瑪納斯》還是柯爾克孜族語言、歷史、民俗、宗教的百科全書。
考姆茲
柯爾克孜族有很多特色的民間樂器,有考姆茲(木制三腸三弦撥彈樂器)、卻奧樂(牧笛)、增格拉瑪(笙)、巴斯(鼓)、班達魯(腰鼓)等。那下面重點介紹下考姆茲吧。
考姆茲是柯爾克孜族最古老的樂器,被譽為“美麗的樂器”。在早期,考姆茲是用紅松樹做成的,橢圓形的頭部,琴弦只有3根,經過變革,現在的考姆茲是4根弦。它的音色高昂,曾經用來演奏戰(zhàn)爭進行曲,用來鼓舞士氣。據說,成吉思汗征戰(zhàn)歐洲時,將考姆茲傳到克什米爾、中亞、波斯、阿拉伯等地。如今,考姆茲已是柯爾克孜族使用最廣泛的樂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