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 鳶
2018年10月25日,在“上海藝術節(jié)· 青年藝術創(chuàng)想周· 舞蹈創(chuàng)想周”期間,“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中的唐樂舞與中國古典舞國際研討會暨東亞傳統(tǒng)宮廷樂舞國際研究會(IIEATCD)2018年會”在上海戲劇學院召開。上海戲劇學院院長黃昌勇教授和上海世久非遺保護基金會理事長陳學榮先生出席了開幕式,對此次會議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表示將對東亞舞蹈家之間開展的文化交流與合作,以及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研究和保護工作給予大力的支持。
作為東道主,上海戲劇學院院長黃昌勇教授在講話中指出:
在這個歷史時期我們召開國際性研討會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新一屆的上海市委、市政府對上海的文化發(fā)展給予了高度的重視。新任的市委書記李強提出并頒布了“文創(chuàng)五十條”,提出打造上海四大品牌,其中一個品牌是文化品牌。我們打造文化品牌,要擦亮的上海文化的金名片其中之一就是我們的舞蹈。上海市委、市政府非常關心我們上海的舞蹈發(fā)展,上海國際舞蹈中心的建立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機制和舉措,不僅把我們上海市的舞蹈學校和上海戲劇學院的舞蹈學院兩個教育機構(gòu)放在一起,最重要的是打造了國際舞蹈中心的平臺,連接了上海芭蕾舞團和上海市舞蹈團——即我們說的“兩團兩校”。這兩團兩校融合在一起將帶來新的變化,將會建立一個新的平臺,到達新的層級,當然我們正在探索一種新的機制和發(fā)展路向。
上海文化藝術的發(fā)展迎來了一個很好的時機,也給舞蹈提供了更好的平臺,但是我們也看到上海舞蹈的發(fā)展和國際上的大都會的舞蹈發(fā)展和北京的舞蹈發(fā)展也還有差距。一是我們還沒有一所專門獨立的舞蹈高等藝術院校,另外我們的舞蹈教育規(guī)模小,體量不大。然而,市委、市政府以及我們的學校現(xiàn)已正在探索中專和大學教育的貫通,今年已經(jīng)開始嘗試。這很不簡單!上海戲劇學院今年被市政府列入高水平大學建設的行列,舞蹈也被列入其中,因為我們認為舞蹈也是舞臺藝術中的一個重要的方面?,F(xiàn)在我們的舞蹈正在積聚力量,除了兩校兩團的人才培養(yǎng)以外,我們還成立了舞蹈研究院,聘請了劉青弋教授擔任院長。我們還聘任了一大批客座教授、研究員,創(chuàng)辦了《當代舞蹈藝術研究》這一公開發(fā)行的學術刊物。這些努力都代表著我們上海特別是我們上海戲劇學院舞蹈學科的發(fā)展,我們追求一個理論和實踐相融合、相輝映的發(fā)展模式,這次國際會議理論的探討其實也是我們的努力和實踐之一。在這里,我衷心地希望各位領導和專家能夠持續(xù)地關心、關注支持我們學校的舞蹈人才培養(yǎng)與舞蹈學科的建設和發(fā)展。也希望我們舞蹈學院和舞蹈學校的老師、同學們能夠大家一起努力,把我們上海戲劇學院舞蹈學院、上海舞蹈學校的各個方面的工作做好,也為我們上海國際舞蹈中心以及整個上海舞蹈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來自東亞各國的傳統(tǒng)樂舞研究領域的學者圍繞著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中的唐樂舞與中國古典舞發(fā)展的歷史和現(xiàn)狀發(fā)表了重要的研究成果。韓國國樂院前院長樸一薰先生、日本宮廷雅樂職部前樂長安倍季昌先生、北京舞蹈學院前院長呂藝生教授、韓國呈才研究會藝術總監(jiān)兼韓國雅樂佾舞保存會理事長金英淑女士、日本三田德明雅樂研究會主席三田德明先生、中國文化部“非遺”司前調(diào)研員馬盛德研究員、中央民族大學舞蹈學院前院長馬躍教授、北京舞蹈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高度教授、中國藝術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副所長江東研究員、韓國淑明女子大學傳統(tǒng)文化藝術大學院宋惠真教授、韓國藝術綜合學校樸泰圭教授、韓國中央大學沈淑慶教授、杭州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前院長田耀農(nóng)教授、上海戲劇學院舞蹈研究院院長兼《當代舞蹈藝術研究》主編劉青弋教授、廣東大學音樂舞蹈學院理論教研室主任彭有慶等專家學者作為會議的主講嘉賓,圍繞著會議的主題發(fā)表了重要的學術成果或作了精彩的發(fā)言。
東亞傳統(tǒng)宮廷樂舞國際研究會2018年年會通過了《東亞傳統(tǒng)宮廷樂舞國際研究會章程》,討論了研究會未來發(fā)展及主要工作和任務,完善了東亞傳統(tǒng)宮廷樂舞國際研究會的領導機構(gòu),選舉表決通過了領導機構(gòu)的成員名單:
(1)顧問(按姓氏拼音為序):[日]安倍季昌(日本宮廷雅樂職部前樂長、東京方樂家29代當主)、[日]安斎省吾(日本宮廷雅樂職部前樂長)、[蒙古]德—策仁索德那木(蒙古國家研究院院士、教授)、[蒙古]格—道勒格爾蘇榮(蒙古國家功勛演員)、[中]李正一(北京舞蹈學院前院長、教授)、[中]呂藝生(北京舞蹈學院前院長、教授、博導)、[韓]樸一薰(韓國國樂院前院長、韓國呈才研究會會長)。
(2)名譽會長(按姓氏拼音為序):[中]黃昌勇(上海戲劇學院院長、教授、博導)、[中]楊洋(上海戲劇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導)、[中]張偉令(上海戲劇學院副院長、副教授)。
(3)會長:[中]劉青弋(上海戲劇學院舞蹈研究院院長、教授,《當代舞蹈藝術研究》主編,中國藝術研究院資深研究員、博導)。
(4)學術指導(按姓氏拼音為序):[中]江東(中國藝術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博導,聯(lián)合國《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公約》教官)、[韓]李淑姬(韓國國樂院研究員、傳統(tǒng)樂舞學校校長)、[中]馬盛德(中國文化部“非遺”司前調(diào)研員,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展示專家委員會主任、研究員)、[中]樸永光(中央民族大學舞蹈學院前副院長、教授、博導)、[中]項陽(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博導)、[日]諏訪春雄 (日本東京學習學院教授)。
(5)藝術指導(按姓氏拼音為序):[中]陳家年(上海戲劇學院舞蹈學院院長、教授)、[中]高度(北京舞蹈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教授)、[中]馬躍(中央民族大學舞蹈學院前院長、教授)、[中]莫德格瑪(中國東方演藝集團著名舞蹈家、國家一級演員)。
(6)藝術總監(jiān)(按姓氏拼音為序):[韓]金英淑(韓國呈才研究會藝術總監(jiān)、韓國雅樂佾舞保存會理事長)、[中]劉青弋、[日]三田德明(日本三田德明雅樂研究會主席)。
(7)副會長(按姓氏拼音為序):[韓]金英淑、[日]三田德明、[韓]宋惠真(韓國梨花女子大學教授)、[中]田耀農(nóng)(杭州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前院長、教授)、[中]張麟(上海戲劇學院舞蹈學院副院長、舞蹈研究院副院長、《當代舞蹈藝術研究》副主編,副教授)。
(8)秘書長:[中]張麟。
(9)理事會理事3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