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程淑貞
一
2018年高考語文全國三套卷20題,無一例外全都考查了語言的得體。全國1卷考查口語和書面語體的匹配問題,全國2卷考查語義的準確、色彩及語體風格,全國3卷考查謙敬詞的得體運用及語體風格。以上三個題,不僅考查知識點相近,而且都采用了生活化的語言材料,在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中考查典型任務,很好地體現(xiàn)了修訂新課標和考試大綱精神:突出語文基礎知識和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設置真實情境,考查典型任務。而通過語體風格的考查,更是將語文與生活的聯(lián)系放在了重要位置。
山西省使用的是全國1卷,試題如下:
20.下面是某校一則啟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處不合書面語體的要求,請找出并作修改。(5分)
我校學生宿舍下水道時常堵住。后勤處認真調(diào)查了原因,發(fā)現(xiàn)管子陳舊,需要換掉。學校打算7月15日開始施工。施工期間正遇上暑假,為安全起見,請全體學生暑假期間不要在校住宿。望大家配合。
給出的答案示例中,“堵住”“管子”“換掉”“打算”“正遇上”分別需要改為“堵塞”“管道”“更換”“計劃”“正值”。
這個題看似簡單,實際上考生得分率很低。閱卷結果顯示,有一大批考生沒有成績,存在很多問題。具體來說,有以下一些失分原因:
1.因錯別字造成失分。例如將“正值”寫成“正直”“正職”,“更換”寫成“根換”“更喚”,“恰逢”寫成“洽逢”“恬逢”,等等。
2.生造詞語。例如把“堵塞”寫成“塞堵”,“管道”寫成“導管”,等等。
3.沒找對位置。又可以分兩種情況:一是改對了,但找的位置不對,例如答案示例應該是把“管子”改成“管道”,考生卻是將“下水道”改為“管道”;二是找的位置不對,改的也不對,例如將“施工”改為“換管子”。
4.修改后改變了原意。例如將“換掉”改為“維修/改造”,改變了原意,因而失分。
5.修改后出現(xiàn)了語病,使得原文語段無法連貫起來。例如本來應該是把“正遇上”改為“正值”,但考生卻是將“遇上”改為“正值”,這樣原文就成了“正正值”。
6.修改后仍是口語。例如把“正遇上”改為“碰巧為”“正趕上”,等等。
7.審題不過關,閱讀思維能力欠缺。題干要求是找出五處不符合書面語體的內(nèi)容,并加以修改,而相當一批考生答的是應用文格式的修改。
由以上問題可以看出,盡管考生失分原因很多,但不熟悉口語詞匯特點、找不出要修改的內(nèi)容或者找對了改不對的考生占了相當大的比例。究其根本,和我們教學中長期以來忽視口語交際教學、忽視語言和生活的聯(lián)系不無關系。
二
2017年版新課標非常重視語文和生活的聯(lián)系,指出:“語言文字運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學習中的聽說讀寫活動以及文學活動,存在于人類社會的各個領域?!痹谡n標學業(yè)質(zhì)量標準中,關于“語言建構與運用”的四級質(zhì)量水平描述說道:“能敏銳地感受文本或交際對象的語言特點和情感特征,迅速判斷其表達的正誤與恰當程度,察覺其言外之意和隱含的情感傾向;能根據(jù)具體的語境和表達的目的、要求,運用口頭和書面語言,文從字順、準確生動地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p>
以上都是課標新增加的內(nèi)容。修訂內(nèi)容的增加是為了適應時代發(fā)展的要求。當今信息化時代對于人們的口語交際能力明顯有了更高的要求,日常生活中,大量的信息交流使得口語交際用語顯示出越來越重的分量。聽說讀寫本是語文的根本任務,然而多年來,中學語文教學以閱讀和寫作為主,口語交際教學一直是一個薄弱環(huán)節(jié)。不僅教學觀念淡薄,教學內(nèi)容也是空洞乏味,多是理論上的條條框框,實踐很少,技能訓練、教學評價更是遠遠不足。
很顯然,作為高考依據(jù),新課標對2018年高考語言文字運用的考查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也給了中學語文教學正確的導向。高考20題的出現(xiàn),其實是給我們敲響了警鐘。重視口語教學,加強語文學習和生活的聯(lián)系,提高學生熟練運用生活用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已經(jīng)是迫切的任務。
如果不能真正掌握口語表達用語,并學會辨析不同的語體風格的用語特征,那么課標所規(guī)定的高中畢業(yè)生要“能根據(jù)具體的語境和表達的目的、要求,運用口頭和書面語言,文從字順、準確生動地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的要求,就不能落到實處。
關于如何將語文和生活聯(lián)系起來,使口語交際用語的教學落到實處,筆者另外再行討論,在此只就高考情況談談口語交際用語詞匯的辨析問題。
不僅是學生,即便是老師,如果不專門搜集資料,對于如何區(qū)別口語和書面語,也是有一定難度的。
口語是日常交際用語,人們習慣于把用于口頭交際的詞匯稱為口語詞匯??谡Z詞匯比較繁雜,類型多,差異大,缺乏規(guī)范性,因此難于駕馭,但只要留心關注,還是可以找到規(guī)律的。而且高考涉及的口語詞匯只可能是基本的、常見的,并且相對規(guī)范的。
一般常見的基本規(guī)范的口語詞匯帶有一些區(qū)別特征,主要有以下幾類:
1.帶“子”“兒”“頭”詞綴?!白印薄皟骸薄邦^”在漢語中是很活躍的名詞詞綴,它們附著在詞根后面構成大量的口語詞匯,尤其是“兒”化詞語,只會出現(xiàn)在口語中。例如:管子、袋子、套子、底子、脖子、桌子、刷子;頭兒、官兒、花兒、玩兒、門兒、盆兒、信兒;老頭、上頭、日頭、年頭、念頭、澆頭、準頭、賺頭,等等。2018年高考全國1卷就考查了“管子”。
2.帶動詞詞頭“打”?!按颉弊鳛閯釉~詞頭,沒有實在意義,但在漢語中有很強的的構詞能力,由它構成的口語詞匯很多,例如打算、打坐、打探、打聽、打量、打斷、打扮等等。其中“打算”出現(xiàn)在全國1卷,“打探”出現(xiàn)在全國2卷。
3.雙音節(jié)詞中,有一個是輕讀音節(jié)。口語詞匯中有很多雙聲詞語,第二個音節(jié)讀輕聲,例如:嚇唬、攪和、窟窿、耳朵、嘴巴、快活、腦袋、商量、被臥、把式、攛掇等。有的詞語的輕聲還帶有區(qū)別特征,例如:兄弟,當讀音是 xi儕ngd佻時,指兄和弟;當讀 xi儕ngdi時,指弟弟。
4.帶動詞補語表示動作完成或達成某種效果?,F(xiàn)代漢語口語詞匯以雙音節(jié)詞語居多,有的單音節(jié)動詞帶補語構成雙音節(jié)詞,表示動作已經(jīng)完成或者表示出某種表達效果。例如堵住、換掉、等著、躲開、趕巧、碰見、拿下、遇上等等。
5.帶修辭成分。很多漢語口語詞匯,借用比喻、比擬、夸張、借代等修辭方法構詞,從而使詞語在命名和表意方面更加具體形象,鮮明生動,富有表現(xiàn)力。例如變卦(喻改變主意)、掛鉤(喻互相聯(lián)系)、扯皮(喻無原則地爭論糾纏或推諉責任)、折騰(喻沒事找事,反反復復)等等。
6.用委婉方式表示忌諱之事。中國人說話比較委婉含蓄,對一些不好的忌諱的事情往往不肯直說,而用其他詞語代替。例如掛花(指負傷)、解手(指上廁所)、尋短見(指自殺)、發(fā)福(指身體比以前胖)等等。
7.非正式的名稱,也就是俗稱。例如知了(蟬)、蛐蛐(蟋蟀)、西紅柿(番茄)、葵花(向日葵)、蛤蟆(青蛙)等等。
8.雙聲疊韻詞語。漢語口語中有很多雙聲疊韻詞語,例如擔待、嘮叨、疙瘩、葫蘆、糊涂、親戚、邋遢、啰嗦、呼嚕等等。
當然,還有一些熟語、慣用語,例如“不管三七二十一”“翹尾巴”“打圓場”“吃小灶”等,都是非常形象的生活化交際用語,是口語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也值得我們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