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海
隨著紙質檔案數字化技術的日臻成熟與完善,以此為技術支撐的檔案仿真復制工作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更多形象逼真的仿真復制品替代檔案原件在服務社會、服務民生的領域中發(fā)揮著更大的作用。仿真復制工作成為繼破損檔案修復、縮微和數字化之后又一項全新的保護形式。
傳統(tǒng)檔案修復技術是伴隨紙張成為書寫載體之后才出現(xiàn)的,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是我國檔案保護工作世代相傳的一筆財富,至今仍是世界上公認的最實用有效的修復技術。通過對破損紙張進行加固、恢復或增加紙張的強度和耐久性,實現(xiàn)最大限度的延長紙張壽命,繼而保護紙張上的文字信息。它在延長檔案壽命、保護檔案遺產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近些年,隨著科技的不斷發(fā)展,人們以傳統(tǒng)修復技術為基礎,研制了破損檔案修復機、紙漿補洞機等,將檔案修復這項純手工技術發(fā)展到一個新的高度。但是,由于檔案的破損程度和修復準確率等方面的問題,以機械完全代替手工操作之路仍是漫長而艱巨的,所以傳統(tǒng)修復與裝幀技術的地位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仍不可動搖,依然是檔案保護工作的重要手段。
仿真復制工作的目的是利用復制品替代原件,更有效地發(fā)揮檔案的自身價值和社會價值,同時也最大限度減少檔案原件出庫利用,以達到保護檔案原件的目的?,F(xiàn)代檔案仿真復制工作有別于傳統(tǒng)的臨摩、木刻和珂羅版等復制方法,它完全依托于數字技術,紙質檔案數字化技術在檔案系統(tǒng)的普及為它的產生和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現(xiàn)代檔案的仿真復制主要由掃描、圖像處理、色彩管理、打印輸出四個環(huán)節(jié)組成,首先通過高精度掃描儀獲得形象逼真的數字影像,然后運用圖像處理軟件對圖像進行修復優(yōu)化,再經色彩管理后由高清打印機完成打印輸出。仿真復制品的質量通常以掃描參數的設定、色彩管理的還原程度和打印輸出后的細節(jié)表現(xiàn)作為評判復制品優(yōu)劣的標準。這項工作不僅要求擁有精良的數字設備,同時也需要工作人員具備嫻熟的相關軟件應用技術。
遼寧省檔案館的檔案仿真復制工作經過十多年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制作出大量檔案復制品,先后為《清代皇室展》《遼寧記憶展》《日本侵略東北罪證展》等近20個大型展覽制作了近萬余件檔案仿真復制件,這些形象逼真的現(xiàn)代仿真復制品越來越多的替代檔案原件擔負起服務社會、服務民生的任務,讓廣大人民群眾有機會見識到珍品檔案的風采,既顯示了檔案的內容,又展示檔案原件的載體和裝潢風貌,而檔案原件也因為減少利用而得到更好的保護?,F(xiàn)代檔案仿真復制工作的興起為檔案保護工作繼修復、縮微和數字化之后又開辟了一個全新的方向。
近日,筆者有幸參與了一項家譜仿真復制工作。這本家譜為古式線裝,碳墨手寫,因保管不善,不僅裝訂開線,且頁面也已嚴重受損,其中褶皺、破裂現(xiàn)象甚多,還有大部分頁面或被人為撕損,或被蟲食鼠咬,嚴重殘缺,以至于無法正常閱讀。不經修復,仿真復制工作無法開展。因此,在掃描前必須進行原件修復環(huán)節(jié)。
在修復前,首先對家譜逐頁編號,然后拆除原有裝訂,逐一挑選出破損頁面進行修復。封面與封底破損雖然嚴重,殘缺部分大于三分之二,不適合再做書衣,但作為家譜的組成部分,為保證完整性,修復之后仍將其作為副頁裝訂入冊,并在外面另加新的封面與封底。在修復殘缺嚴重頁面時選擇色澤、質地相似的紙張進行補全,以達到修舊如舊的效果。另外,在修補殘缺處時補紙與頁面搭口僅留2mm。需要注意的是對字跡殘缺不全、模糊不清之處,切忌補全與修描。之后,經上托紙加固原件紙張、上紙墻干燥撐平和下紙墻裁切等修復流程,最后將修復好的家譜重新依次排序。至此,破損家譜修復完畢,待掃描后再重新裝訂。
經過掃描、圖像處理、色彩管理到完成打印輸出,家譜的仿真復制工作并未完全結束,后期的裝幀工作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原件裝訂品式為線裝書,這種裝訂方法最早出現(xiàn)在明代中葉,是我國古書裝訂史上的一次重大變革,在以后的三四百年間廣為應用,并且時至今日,印刷一些仿古書籍時,在裝訂上仍然采取這種方式。
線裝書的裝訂方法較為復雜,工序繁多。首先將打印輸出的頁面逐一折頁,然后經過配冊、敲書、齊欄、壓實、訂紙捻、裁切、加封面封底、打眼、穿線最后帖簽,整個流程有十多道工序。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家譜較厚,打裝訂孔時采用“打雙眼”的方法,按設定距離在正反兩面各打通一半,于中間貫通,以保證線裝前后整齊,不歪斜。另外,因為線裝書的書皮柔軟,不宜直立,只能平放,所以裝訂后最好配有函套,并在函套上再帖一張書簽。函套的作用是用來保護書冊,同時也便于存取。至此,這件家譜檔案仿真復制工作全部結束。
顯然,破損檔案不經修復是無法進行仿真復制的,而沒有后期的裝幀工作,仿真復制件也只是一個半成品。因此,傳統(tǒng)修復與裝幀是現(xiàn)代仿真復制的前提和保障。
一件精美的檔案仿真復制品要想最大限度的再現(xiàn)歷史原貌,不僅離不開現(xiàn)代的數字技術,更離不開傳統(tǒng)的手工修復與裝幀技術,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是一個有機整體。但是,目前既精通現(xiàn)代數字技術又能掌握傳統(tǒng)手工修復與裝幀的工作人員實在是少之又少,如何將這兩項技能集于一身、有機整合是做好仿真復制工作的關鍵。
在遼寧省檔案館,修復與仿真這兩項工作分屬于技術保護處和電子檔案管理處兩個部門,正所謂“術業(yè)有專攻”,兩個處室在長期的精誠合作和協(xié)調發(fā)展下,集中了各自優(yōu)勢,取長補短,從選擇托裱打印用紙到古書的版式設計,從數字化掃描到純手工裝訂,形成“一條龍”式的仿真制作流水線。在多年的通力合作下已制作出萬余件仿真復制品,不僅服務館藏利用,辦展宣傳,同時也為加強館際間的交流與合作做出了積極貢獻。
總之,精良的仿真復制品不僅離不開現(xiàn)代數字技術,同時也需要傳統(tǒng)手工修復與裝幀技術的支持,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在科技飛速發(fā)展的今天,我們不僅要與時俱進努力學習新的技術,以適應時代的需要,同時還要繼承和發(fā)揚傳統(tǒng)手工修復與裝幀的優(yōu)勢,做到古為今用,使檔案保護工作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地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