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 玉
?
融媒體獲獎作品分析——以“曾虛白新聞暨臺達獎”與“中國新聞獎”為例
海 玉
(天津師范大學 新聞傳播學院,天津 300387)
當前,媒體融合程度進一步增強,影響和改變著媒體生態(tài)。新聞作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行業(yè)的意識形態(tài)和價值標準?!霸摪仔侣勽吲_達獎”和“中國新聞獎”,作為臺灣和大陸享有很高聲譽的新聞獎,其評選作品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兩岸新聞發(fā)展現(xiàn)狀,有代表性和權威性。本文旨在以2015年~2017年“曾虛白新聞暨臺達獎”融媒體獲獎作品和“中國新聞獎”融媒體一等獎作品為例,從表現(xiàn)形式和敘事方式上進行分析,比較兩者異同,借以具體了解。
“曾虛白新聞暨臺達獎”;“中國新聞獎”;融媒體
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發(fā)展程度越來越高,媒體融合程度進一步加深,融媒體報導越來越多地受到關注,成為媒體競爭的焦點。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2月19日黨的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推進了媒體相“融”。“融媒體”,是指各種媒體呈現(xiàn)出多功能一體化的趨勢,即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這個載體,把廣播、電視、報紙這些既有共同點,又存在互補性的不同媒體,在人力、內(nèi)容、宣傳等方面進行全面整合,實現(xiàn)資源通融、內(nèi)容兼容、宣傳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體形態(tài)。
“中國新聞獎”中與融媒體獲獎作品有關的獎項為網(wǎng)頁設計獎,自2015年開始設立,本文選取2015~2017年“中國新聞獎”網(wǎng)頁設計一等獎作品分析,分別為“簡政放權—持續(xù)改革再發(fā)力”“穿越直播重返70年前英雄之城”“網(wǎng)上重走長征路之“征程”—紅軍長征全景交互地圖”三篇融媒體獲獎作品。
“曾虛白先生新聞獎”,歷來有臺灣普利茲獎的美譽,1974年由曾虛白先生新聞獎基金會設立,至今已評選43屆;同時,為呼吁新聞界重視環(huán)保新聞,基金會后增設了“臺達能源與氣候特別獎”,每年此兩獎項一起頒發(fā),即“曾虛白新聞暨臺達獎”。2015—2017年間,與融媒體有關的獲獎作品為2016年公民記者組(含網(wǎng)絡媒體)組獎空缺,2015年公民記者組(含網(wǎng)絡媒體)“遙遠人聲”,2017年公民記者組(含網(wǎng)絡媒體)改為新媒體組獎,獲獎作品為德國廢核之路系列報導(“如何向海借電”“翻轉吧能源”)。因此,本文對2015年“遙遠人聲”和2017年德國廢核之路系列報導(“如何向海借電”“翻轉吧能源”)融媒體獲獎作品進行分析。
美國學者施拉姆在20世紀50年代提出了選擇的或然率公式,即選擇的或然率=報償?shù)谋WC/費力的程度。該公式的提出說明了文本易讀性的重要性。德國廢核之路系列報導中艱澀枯燥的信息以資訊圖的方式呈現(xiàn),恰到好處。對于新聞報導中,數(shù)據(jù)、地理位置往往是處理的難點,而“如何向海借電”中,可視化信息圖簡潔明了、形象直觀地傳達了信息。如“如何向海借電”作品中大量運用了可視化信息圖解釋了離岸風機到底是什么?德國再生能源目標裝置容量以及德國離岸風電現(xiàn)況等,直方圖、結構圓環(huán)圖、可視化地圖等形式多樣,降低了受眾的認知壓力,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
“簡政放權—持續(xù)改革再發(fā)力”作品中也運用了可視化信息圖,如總理的承諾與決心、部位與地方縱橫聯(lián)動兩大板塊,運用信息圖呈現(xiàn)了簡政放權關鍵字以及行政審批事項?!啊鞒獭t軍長征全景交互地圖”中“數(shù)讀紅軍長征兩萬五”,用可視化信息圖的方式呈現(xiàn)長征行軍情況。
從“曾虛白新聞暨臺達獎”中,用多媒體手段相對簡單,互動性不足,界面偏靜態(tài),風格簡潔、趨于寧靜、單一?!叭绾蜗蚝=桦姟比谖淖帧D片、視頻、可視化信息圖等,頁面簡潔、干凈、藍白色符合能源環(huán)保定位?!斑b遠人聲”也只簡單運用了視頻、聲音和圖片、文字,但是它們配合緊密,相得益彰,黑白色的主色調,適宜表現(xiàn)核輻射帶給白俄羅斯人們的傷害的悲傷基調。
相比較而言,“中國新聞獎”中多媒體手段豐富多樣,互動性,沉浸感強,界面色彩不一,風格多樣豐富?!按┰街辈ブ胤?0年前英雄之城”設計了“抗戰(zhàn)游戲”部分,受眾可以參與到“打鬼子”的戰(zhàn)斗中,輕松活潑。“‘征程’——紅軍長征全景交互地圖”中渲染出的不同的地表景觀,呈現(xiàn)出長征途中的險峻山勢、波濤洶涌,環(huán)境艱險,沉浸感強。漫游長征路模塊中通過參與趣味問答,VR的運用,受眾跟隨紅軍長征路線,了解長征知識,增強代入感。同時,“穿越直播重返70年前英雄之城”按時間軸從灰色調懷舊逐步過渡到現(xiàn)實色彩,新舊對比,暗示著紅軍長征的勝利過程的艱辛。
譚君強認為,故事指的是從敘事文本中抽取出來的、由事件的參與者所引起或經(jīng)歷的一系列事件,并且這些事件是合乎邏輯、并按時間先后順序重新構造的,是可被描述的?!斑b遠人聲”以描述式、散文化的筆觸,串聯(lián)起了一個個白俄羅斯核輻射受害者的故事,凱特、瑪麗亞、芙拉等“小人物”的生活處境,編織起了核輻射對人無止境地摧殘和傷害,體現(xiàn)了對人生存現(xiàn)狀和環(huán)境的關注。
“簡政放權——持續(xù)改革再發(fā)力”作品中引入“沙畫”,通過發(fā)生在我們身邊兩個年輕人的創(chuàng)業(yè)故事,反映簡政放權這一重大改革主題的新進展,小切口大主題,創(chuàng)新了重大時政新聞的表達方式,生動形象,讓人耳目一新。漫畫故事的方式來表現(xiàn)簡政放權的具體措施和實施成果,交流感強,令人印象深刻。網(wǎng)上重走長征路之“征程”—紅軍長征全景交互地圖”網(wǎng)上重走長征路之“征程”—紅軍長征全景交互地圖”中,“紅色追尋”系列互動直播,讓受眾跟隨從三個“90后”親歷長征,真人秀的方式,增強參與感和伴隨感。
什克洛夫斯基提出了“陌生化”,指的是通過創(chuàng)造性方法,重新構造對對象的感覺,將對象從其正常的感覺中移出,增強對象給人的新鮮感。也就是說,將事物以一套新鮮語詞突出,超越人們通常的認識?!熬W(wǎng)上重走長征路之“征程”—紅軍長征全景交互地圖”中的“動新聞”中“老表”“親”等年輕一代的網(wǎng)絡用語,消除了重大歷史主題的枯燥無味感,親切熟悉。但在“中國新聞獎”融媒體獎中,對于戰(zhàn)爭,目前更多的仍是宏大的政治話語,正面宣傳為主,弘揚主旋律,用積極的方式鼓勵受眾,側重于成就性的宣傳報導,更注重“國”和整體,政治意義濃厚。在“網(wǎng)上重走長征路之“征程”—紅軍長征全景交互地圖”中,“尋找紅軍在甘肅的足跡”一文中甘肅省委宣傳部巡視員張瑞民在啟動儀式上說:“革命老區(qū),甘肅兒女始終以偉大的長征精神為指引、為激勵,克服困難,艱苦奮斗,不斷開創(chuàng)社會主義新局面,并將在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新的長征路上,創(chuàng)造更大的輝煌。”這句話中的“長征精神”“社會主義新局面”等,這些敘述方式宏大,思想性強,注重整體,意識形態(tài)濃厚。
在“曾虛白新聞暨臺達獎”中,更多是白描、直接的敘事話語,關注個人的命運和力量去維護公共利益和推動社會進步?!斑b遠人聲”更多的是對于白俄羅斯核輻射后人們的生活現(xiàn)狀的描述性話語,危機重重的飲食、背井離鄉(xiāng)的人們、惡劣的黑雨,渲染出殘破的環(huán)境,以“人”為本,注重個體的生命。如“核電廠被一片“紅色森林”圍繞,那些死于放射線的松樹群,仍聳立于人們口中的姜棕色墳場。往外,出現(xiàn)塌陷水泥路、廢棄學校、破舊屋舍,河面飄著擱淺的船只”。白描式、細節(jié)性的話語,直接,感染力強,更容易引起情感的起伏,如“窗邊一只碗,盛滿發(fā)霉白飯”。對于災難,更多去反思,去“揭丑”?!胺D吧!能源”,學習德國建設離岸電廠,如“相較于以往負責開發(fā)、管理能源供給的對象都是由國家指定,如今地方政府、社區(qū)、甚至是個人,都應該要能參與決策、計劃投資?!钡扔兴w現(xiàn)。
本文通過對2015~2017年“曾虛白新聞暨臺達獎”2篇融媒體獲獎作品和“中國新聞獎”3篇融媒體一等獎作品進行分析,從表現(xiàn)形式和敘事方式上比較了兩者的異同,以窺其融媒體運用現(xiàn)況。從表現(xiàn)形式來說,兩者相同點在于融合了文字、圖片、視頻等多媒體手段,都運用了可視化信息圖,增強了新聞的易讀性;不同點在于后者多媒體呈現(xiàn)方式更多樣,手段更豐富,當然也造成了內(nèi)容的冗長、堆砌、界面風格不一;前者多媒體呈現(xiàn)方式單一,但界面整潔、清爽、風格統(tǒng)一,兩者各有優(yōu)劣。從敘事方式來說,兩者都采用故事化的敘事,小切口表現(xiàn)大主題,以“小人物”的生活、生存變化來反映核電、簡政放權等大主題;不同點在于敘事話語和表現(xiàn)價值不同,前者更多采用白描、直接的敘述話語來表達,關注“個人”的狀態(tài)和力量去反思和維護公共利益,后者雖采用一些網(wǎng)絡性的用語,但整體上側重于宏大的敘事話語,弘揚主旋律、進行正面宣傳,關注于整體和國家。當然,這由于兩岸長期的歷史和政治、社會制度發(fā)展不同所致,應該取其所長、避其所短。同時,兩者聚焦的著眼點不同,前者更多從國外的事例中借鑒和學習,后者更多聚焦于本土新聞。當然,也由于筆者研究對象選擇的局限性,文章存在著不足,以后做進一步研究以完善。
[1] 簡政放權—持續(xù)改革再發(fā)力[EB/OL].http://fms.news.cn/swf/jzfq/.
[2] 亢海玲.社會學思維在電視新聞評論中的運用——以中國新聞獎獲獎作品“會說謊的作文”為例[J].聲屏世界,2012(12):17-19.
[3] 廖蕓婕,林龍吟.遙遠人生[EB/OL].http://distant-echoes. com/ page1.html.
[4] 李斌,李春燕等.穿越直播重返70年前英雄之城[EB/OL].http:// special.cqnews.net/html/node_322209.htm.
[5] 李舒.普利策新聞獎與中國新聞獎比較分析[D].復旦大學,2008.
[6] 田舒斌,汪金福等集體.網(wǎng)上重走長征路之“征程”——紅軍長征全景交互地圖[EB/OL].]http://fms.news.cn/swf/2016_sjxw/ czqjdt/ index.html.
[7] 王君超.以批判思維提升新聞的價值—中國新聞獎二等獎獲獎作品“八卦話題打敗“抗日”老兵的理論解讀”[J].中國記者,2011(12):108-109.
[8] 肖艷.中國新聞獎題材內(nèi)容述評報告[D].華中師范大學,2008.
[9] 楊華,何斌.作為“儀式”的新聞獎—普利策新聞獎與中國新聞獎儀式建構對比分析[J].東南傳播,2010(5):61-63.
[10] 尹俞歡,顏麟宇等.德國廢核之路[EB/OL].http://www.storm.mg/ article/273086.
[11] 尹俞歡,顏麟宇等翻轉吧!能源[EB/OL].http://www.storm.mg/ article/287993.
[12] 張慧娟,肖燕憐.中國新聞獎之電視新聞框架分析[J].今傳媒,2017(6):69-70.
[13] 張欣.中國新聞獎獲獎作品內(nèi)容分析—以2011~2014年度獲獎作品為例[J].青年記者,2015(8):9-10.
[14] 左玉鈺.中國環(huán)境新聞報導研究—以中國新聞獎獲獎作品(2010-2017)為例[J].新媒體研究,2017(15):20-22.
[責任編輯:東方緒]
2018-05-12
海玉,女,天津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新媒體研究。
G04
A
1672-8122(2018)06-00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