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扣琴
在小班“排序”教學(xué)活動中,一般就是給小朋友提供3—5個物體,然后讓小朋友按物體的長短、大小不同排出物體的序列。我們想想簡單,但在實際操作中,幼兒操作的成敗常常會受許多因素的影響。如我們提供的材料問題、重點難點的把握、幼兒能力的差異、我們指導(dǎo)語言的使用等,只要哪方面出現(xiàn)了問題,就會使得幼兒的操作不盡人意,經(jīng)過仔細觀察、認真分析、反復(fù)探索,覺得在進行小班“排序”教學(xué)活動中該注意以下策略:
一、材料特征要明顯
記得我在組織小班幼兒進行首次排序活動時,首先給幼兒欣賞了一組“按大小有序排列”的燈籠,引導(dǎo)幼兒說了說是“怎么排列”的以后,我就出示了四個“顏色”、“大小”不同的燈籠,讓小朋友找一找、說一說這一組燈籠的不同點,能力強些的小朋友能夠發(fā)現(xiàn)他們的“顏色”、“大小”不同,能力差一些的只能說出其中的一個不同,這樣就不可避免地影響到了接下來的操作,當(dāng)我讓小朋友按照燈籠的大小來排一排時,“顏色”就成了活動的障礙,很大程度地左右了幼兒對燈籠大小的正確判斷,操作活動也就難以正常進行了。
另外該給幼兒提供一張合適的操作卡。所謂合適,首先是大小合適,太小的操作卡難以排列相關(guān)的物體固然不行,太大的操作卡也會讓小朋友不知該如何擺放的;其次操作卡上該有一條具有指導(dǎo)性的橫線,便于幼兒比較物體的大小高矮;還有操作卡的一端該有一個標記,可以是小紅旗或小星星等,幫助幼兒確定該從哪里開始排列。
二、難點把握要到位
如在用燈籠進行“從大到小”4的排序時,我說:“先找出最大的燈籠,然后找出小一點的,再小一點的,最后是最小的燈籠。”這樣的提示語言對小朋友的操作好象幫助不大。我與同事們交流后,他們建議我說:用“最大的,大的,小的,最小的。”來表示4個從大到小的燈籠,可對孩子的幫助依然不大!在幼兒的操作中我發(fā)現(xiàn),問題的關(guān)鍵是“難以找準界于中間的兩個燈籠?!比〕鲎畲蟮牟⒉浑y,那么第二個該是我說的“小一點的?”還是同事們說的“大的?”經(jīng)過反復(fù)思考,我發(fā)現(xiàn)了問題的所在:我們都是站在已經(jīng)排列好的序列這個角度來說的,而小朋友的問題是發(fā)生在排列的過程中的,他們的問題是不知道每一次該選擇“哪一個燈籠”,是怎樣多次地在沒有排列好的燈籠中進行選擇!有了這個發(fā)現(xiàn),問題就可以解決了,比如在“從大到小”排列時,引導(dǎo)幼兒首先選掉“最大的”,接著要做的是“在剩下的燈籠中找出最大的。”每次都是這樣!把握了這么一個難點,小朋友操作的有效性明顯提高了。
三、語言表述要準確
如在一次活動中我給幼兒欣賞了一組從網(wǎng)上下載的“按大小有序排列”的燈籠后,就出示幾個大小不同的燈籠問小朋友:“這些燈籠怎么排比較漂亮?”我本以為他們也會從“按大小排列”這方面去思考,結(jié)果并非如此,他們眾說紛紜,怎么也回答不到“有序排列”上來!細想一下,活動的目標是什么?是“從大到小或從小到大”進行有序排列,怎么可能僅僅憑欣賞幾張圖片就解決問題呢!而且網(wǎng)上燈籠的大小是由于遠近的不同造成的,也不盡科學(xué),于是決定去掉多余的問題,不問“怎么樣排列漂亮?”而是單刀直入,直接探討:我們可以怎么樣“從大到小”排得整齊些?這樣的語言對幼兒的操作更有指導(dǎo)意義。
四、能力差異要體現(xiàn)
我們教師應(yīng)該注意觀察幼兒的活動,認真分析幼兒出現(xiàn)的問題,根據(jù)幼兒的能力差異,及時提供解決問題的策略,給予必要的幫助。例如在觀察比較褲子的長短、按褲子長短進行排序、按褲子長短在排序板上進行排序等環(huán)節(jié)中,由于幼兒能力差異,他們也會采取不同的策略進行排序。如有的幼兒把褲子放在底版上,不知道把一端對齊,有的幼兒將褲子分得很開,不知道靠近了進行比較,這樣很難真正地比較出褲子的長短,這說明這些幼兒還沒有掌握比較的方法;有的幼兒能將褲子放在一起比較,但還不會從中找出最短的或最長的排在第一個,他們隨意地取出一條放在了第一個,然后反復(fù)地擺弄,不斷地進行調(diào)整,這說明他們還不會準確地按序列排列物體;還有的幼兒能夠從物體中找出最長的或最短的,可是他們排在底版上以后,給人的感覺并沒有有序地排列好,是因為他們沒有搞清楚究竟該從哪里開始排列,還需要給他們一個開始排列的標記,比如在底版的左端貼上一面小紅旗,提醒幼兒從小紅旗那里開始排列……
五、區(qū)域鞏固要保證
集體活動后把材料投放到區(qū)域是很好的補充。由于班上的孩子很多,他們需要得到單獨的指導(dǎo)和幫助,一次活動就指望幼兒全部成功是不現(xiàn)實的,我們可以把排序的材料投放到區(qū)域中,利用區(qū)域活動及時發(fā)現(xiàn)孩子在操作中的存在的問題,給予適當(dāng)?shù)膸椭?,可以幫助孩子獲得成功,體驗快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