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 邢艷蘭
每當《考試大綱》和《考試說明》發(fā)布時,高三復習備考正由一輪轉向二輪及三輪,教師要思考如何進行有效教學,如何把握較好的節(jié)奏帶領學生平穩(wěn)地進入高考考場……因為稍不注意,師生的復習節(jié)奏會被各種模擬卷打亂,不由自主地跳進題海,導致部分學生疲于做題,收效甚微,考生的自信心會因做題量的增加而降低,心理困擾日益增加,面對這樣的結果,教師壓力巨大、苦不堪言。那么如何在短暫的時間內進行有效復習呢?筆者將著重從學情分析和合理訓練兩方面談一下自己的備考經驗。
距離高考考試時間越近,學生獨立完成“思”和“考”越顯重要,但學生個體存在的差異導致復習效率各不相同,此時因材施教進行個性化輔導很有必要,這樣的輔導有助于學生在短時間內實現能力提升。個性化輔導需要教師先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然后從旁觀者的角度,給予學生恰當的復習建議。對學生的學情分析可“粗”可“細”,教師分析得越詳細,提出的建議越合理,學生的進步就會越明顯,應試能力的提升就越顯著。擺在教師面前的問題是如何判斷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并提出相應建議。
理綜答題卡是學生在150分鐘內完成理科綜合測試的具體體現,不僅能反映學生對理科綜合的三個科目相應知識點的理解和運用情況,還可以反映學生應試的綜合能力。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以及表述均體現在答題卡上,因此理綜答題卡是教師對學生學情分析、評估的直接依據。若教師對多名學生的答題卡進行綜合分析,便可找出他們的共性問題,以及某個學生需要解決的個性問題,隨后教師再對問題提出針對性的復習建議。雖然這樣做會消耗教師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教師此時的建議對迷失在知識海洋中不知所措的學生來說,無疑是一盞引航燈,是學生沖刺階段完成“短”“平”“快”復習的助推器。
分析答題卡的目的是找出學生存在的應試問題,而學生的應試問題多種多樣,因此分析答題卡時需由淺到深、循序漸進。教師可從學生書寫的總體情況(卷面的整潔程度、書寫的認真程度)→學生答題數量(針對試卷中未做的題目,先聽學生解釋原因,然后分析)→學生作答的準確率(比較學生已作答題目的總分值和實際所得的分值,幫助學生找出得分點)→學生某知識點的得分率(分值的高低可以反映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可作為查缺補漏的依據),帶領學生對自己的答題卡進行以上分析,不僅能讓學生認識到自身的不足,還能把分析學情的方法教給學生,有助于提升學生有效學習的能力。
學生的共性問題可能出現以下情況,教師要圍繞 “良好的答題習慣”為學生提供針對性的復習建議。
(1)書寫問題:對于書寫能力較差的學生,短時間內改變他們的書寫習慣難度較大,但是可以提醒他們注意字與字的間隔或者是字的大小等問題,要求學生盡量書寫工整。通過對因錯別字等的書寫錯誤導致失分的現象的展示,使學生明白規(guī)范書寫的重要性。
(2)做題速度問題:對于不同做題速度的學生,教師應做不同的處理。針對速度快但準確率低的急躁型學生,教師可要求學生做題時把關鍵詞標注出來,必要時再次讀題,這樣可以提高做題的準確率;對速度慢但準確率高的沉穩(wěn)型學生,教師可要求學生在平時做題時,給自己限定時間,理綜試題訓練時,著重考慮做題的順序。在開考前用少量時間快速瀏覽全卷,圈出涉及自己熟悉的知識點的題目,爭取所做題目均得高分,適當舍去一些耗時多的試題,在時間允許的條件下再從這些題目中爭取可能得到的分值。
(3)知識欠缺問題:具體到學生個體,教師可以根據個體差異給出復習的指導意見。按試卷中出錯率較高的知識點進行歸類復習,以專題的形式彌補學生的知識缺陷,若整體基礎知識均出現問題,建議用畫概念圖的方式把教材知識復習幾遍,同時認真做教材上的練習題,對教材上的基礎題進行一題多變式練習。
(4)心理素質問題:有的學生會因為考試頻繁導致考試焦慮癥,致使學生不能以平常心對待常規(guī)練習,甚至厭惡考試。對這類問題,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幫助學生調整心態(tài),降低考試焦慮,必要時可以邀請心理輔導教師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
高考屬于選拔性考試,考查要求為“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chuàng)新性”。要適應高考考查要求,練習是必要的。對于基礎好的學生來說,重在積累做題經驗,試題的選擇范圍較大;但對于基礎較弱的學生,做偏難的模擬試卷,會打消學生的積極性,削弱學生的應考信心,因此訓練時需要考慮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來開展??紤]所有學生的學情如何進行訓練。
要合理地訓練學生應對高考的各種能力,則需以高考真題作為課堂集體訓練的素材,且對高考真題的使用不能僅局限于學生會做該題,教師還需引導學生提高真題的利用價值,要求學生對題目進行改編,嘗試一題多問,這樣的訓練既給基礎好的學生提供實現知識網絡化的機會,也增強了基礎弱的學生的思維訓練力度,對于所有學生來說可培養(yǎng)他們認真讀題、審題及提取信息的能力。
具體要求是對教師在課堂上使用的每道高考題要思考以下問題:考查的知識點是什么,解答思路有幾種,同類試題是否見過,組織答案是否順暢,題干可以如何改編,選項或設問可以如何改編……著重培養(yǎng)學生觸類旁通的能力,養(yǎng)成學生短時間答題的條件反射。
【例題】(2017年,全國卷Ⅲ,第31題)為研究胰島素的生理作用,某同學將禁食一段時間的實驗小鼠隨機分為A、B、C、D四組,A組腹腔注射生理鹽水,B、C、D三組均腹腔注射等量胰島素溶液,一段時間后,B、C、D三組出現反應遲鈍、嗜睡等癥狀,而A組未出現這些癥狀。回答下列問題:
(1)B、C、D三組出現上述癥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
(2)B、C、D三組出現上述癥狀后進行第二次注射,給B組腹腔注射生理鹽水;為盡快緩解上述癥狀給C組注射某種激素、給D組注射某種營養(yǎng)物質。那么C組注射的激素是______________ ,D組注射的營養(yǎng)物質是______________ 。
(3)第二次注射后,C、D兩組的癥狀得到緩解,緩解的機理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該高考真題值得教師用一節(jié)課的時間引導學生進行改編和設問,可從變量分析、實驗類型改變等方面進行微專題復習??梢宰鲆韵略O問及改變:
1.該實驗的自變量、因變量和無關變量分別是什么?
2.若本實驗的觀察指標為血糖濃度的變化,需要如何操作?
3.進行本實驗前為何要將小鼠禁食一段時間?
4.該實驗的實驗組和對照組分別是什么?
5.A組的生理鹽水能不能用蒸餾水代替,為什么?
6.若一次給D組注射過多的葡萄糖,請分析可能出現的情況。
7.請設計實驗來驗證胰島素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類似這樣的一道高考真題就是一個微專題,通過對一道高考題的深度分析及改編可以訓練學生的處理試題靈活度和審題能力。因此,復習時將一道題當作一類題的微專題訓練會增加課堂復習的有效度。這種方式的復習不僅提高了真題的價值,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審題、做題的好習慣。
高三學生學業(yè)繁重,接觸媒體的機會少,信息來源相對較窄,教師變成學生關注生命科學突出成就和生命科學相關熱點的樞紐。因此,教師可用視頻、文章甚至是教師自己口述的方式把最新的熱點信息傳遞給學生,讓學生在緊張的復習中增長見識,為高考新情境類題干信息的提取做相應的訓練。如筆者給學生播放某講壇的《番茄的智慧》視頻,視頻中以番茄研究為線索講述的信息涉及高中生物的基礎知識。在整個播放過程中所有學生全神貫注,觀看完畢后讓學生交流各自提取到的信息,大部分學生都能夠結合所學知識,把他們聽到和看到的內容進行很好的解釋。這樣的資料有很多:如屠呦呦的青蒿素研究、袁隆平的“剔除”基因育種與基因工程、宮頸癌疫苗在中國大陸上市……結合生命科學的突出成就和生命科學相關的熱點,花少量的時間對學生進行科普宣傳,既可提升學生生物學科素養(yǎng)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獲取信息并解決問題的能力。這要求教師要在課余時間廣泛涉獵學科相關內容,不斷豐富自己的學識。
高考復習方法百家爭艷,上述是筆者的一家之談,希望能夠給復習備考的師生提供參考。但無論何種方法的實施均離不開學生和教師的參與,也希望每位高三備考的輔導教師均能夠找到適合自己學生的復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