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瑞
福建德化是中國陶瓷文化的發(fā)祥地之一,與江西景德鎮(zhèn)、湖南醴陵并稱為中國近代三大瓷都。
德化窯以白瓷著稱,始于宋代,盛于明代,衰于清代,裝飾手法有刻劃、壓印、堆貼、鏤空、雕塑等。
刻劃——用竹簽或篦筆等在濕坯上直接刻劃出所需紋飾,然后在刻劃好紋飾的坯胎上罩一層釉,入窯燒成后,瓷器的釉下會呈現(xiàn)暗花。這種技法多用于盤、碟的內底或杯、爐、尊的外壁。
印花——用刻有花樣圖案的模具與坯體一次性印壓而成,脫模后,再對坯體進行修整,粘合成器物。印花紋飾有陽印和陰印兩類,以陽印紋飾為主。這種技法多用于仿青銅器造型的爐、簋、觚等器物上。
堆貼——是堆花和貼花的統(tǒng)稱。堆花是用毛筆蘸泥漿,在坯體外表依圖樣的輪廓或脈絡堆畫成圖案;貼花是用模具或捏塑技法,將所需的花卉、鋪首等部件先做好,再對其修整,然后用泥漿粘貼在坯體上。由于貼花紋飾較為清晰,堆花紋飾較模糊,因而在裝飾時往往堆貼并用,或先堆后貼,或以貼補堆,裝飾效果如同浮雕,立體極感強。
鏤空(亦稱為透雕)——先在坯體上繪好圖案,再用工具將圖案中需通透的部分雕透。此技法多用于熏爐、香爐、筆筒、花瓶等器物上。
雕塑(雕、刻、塑三種技法的總稱)——需經(jīng)模印、鑲嵌、手工雕鏤、捏、堆塑、雕刻等成型過程,按制作方法可分圓雕、浮雕、鏤雕、捏雕等。這是一種塑造立體器的技法。
宋代以青白瓷為主,器表多裝飾纏枝紋、卷草、流云、篦紋、篦點紋、團花、蓮花、蓮瓣、牡丹及釉下文字等;北宋,器型口大、低矮、圓胖,裝飾工藝為堆貼、刻劃。南宋,在器型上有所改變,器口變小了,器身拉高了,整體效果變得挺拔苗條了,裝飾工藝增加了雕、塑、模印。
元代采用氧化焰燒制(宋代采用還原焰燒制)工藝,釉面呈牙黃色(世人稱之為象牙白),紋飾增加了宗教內容。
明代對燒造工藝進一步改革,創(chuàng)燒了透光度好,且釉面在光照下隱現(xiàn)出或粉紅色、或乳白色,被世人譽稱為“少女白”、“豬油白”、“象牙白”的純白瓷。遠銷歐洲后,外國人給它取了一個響亮的名字——“中國白”,成為中國白瓷的代表。
明代,雕塑瓷最盛,題材多為宗教文化,以塑造道釋人物為主,涌現(xiàn)了一代雕塑名匠。其代表人物何朝宗,“將泥塑、木雕和石刻造像等門類的技法,運用于陶瓷雕塑之中,發(fā)揮傳統(tǒng)雕塑‘傳神寫意’的長處,深刻地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惟妙惟肖地刻劃人物形神,所塑人物極富神韻。他特別注重人物衣紋的刻劃,其線條清晰、簡潔、自然、流暢,翻轉自如,圓勁有力,變化多端。存世作品以觀音、達摩居多:其觀音像有大小、坐立及旁有童男童女等多種形式,而達摩像僅有坐立兩種形式。有《渡海達摩》等傳世,塑像表現(xiàn)了達摩渡海時身著長袍,拱手胸前,雙目圓睜,長耳下垂,赤足,立于海浪之上,形象準確,生動傳神”。他的作品在西方各大博物館的收藏中就有200多件,且被歐洲的陶瓷藝術家們仿制,出現(xiàn)了許多“歐洲版本”,成為中歐文化交流的見證。
清代白瓷承襲明代,由于沒有創(chuàng)新,又受景德鎮(zhèn)窯影響,青花瓷、五彩瓷、色釉瓷悄然興起,白瓷最終被青花瓷取代,只保留了雕塑品種。
青花瓷一改傳統(tǒng)工藝,掀起在瓷上用毛筆作畫的新潮。畫匠們將國畫技法運用于陶瓷裝飾之中,開德化彩繪瓷先河。
青花瓷的彩繪技法多為“白描”、具有國畫“墨分五色”之藝術效果的“青花分水”、 “雙勾填彩”、“皴法”。
“白描”技法多用于淡描青花,采用較淡雅的鈷顏料勾勒紋飾的輪廓,不渲染,不施它色。線條“大部分是鐵線描形式來勾制的,如在‘泰興號’沉船上打撈起來的‘青花靈芝紋盤’及大量的‘青花纏枝紋盤’都是以這種形式來表現(xiàn)的”。
“青花分水”技法的運用“雖不及景德鎮(zhèn)分水青花分工來的細致,料色分得清楚,也沒有景德鎮(zhèn)專用的飽水容積較大的分水筆,但是,也是采用了筆肚飽滿的羊毫筆”,也能呈現(xiàn)國畫“墨分五色”技法之妙。
“雙勾填彩”技法多用于工筆花鳥,先用“白描”技法勾勒出紋飾的輪廓,然后在輪廓線內點涂、暈染。
畫山水的時候除了用“青花分水”技法外,還會引用國畫里的“皴法”。
山水畫大多表現(xiàn)濱海風光,畫面一般比較廣闊,其間點綴屋舍、行船、飛鳥、人物,動靜結合,非常有意境。“其中的山石既有‘斧辟皴’的畫法,山石都呈劈開的片狀,繼承南宋畫院派的風格,也有‘披麻皴’的畫法,山石都呈上窄下寬的不規(guī)則圓狀,模仿元代四五畫派的手法。有的水畫面,成功地應用了濃淡不同的青料,有意識地造成深淺不同的層次色調,形成了色彩上不同的感受,把遠山近水名勝佳鏡的面貌,淋漓盡致的展現(xiàn)出來”。
花鳥、山水之外,還有人物紋飾。人物紋飾多描繪書生、高士,表現(xiàn)的是超凡脫俗的意境。“書生課讀”是最流行的題材之一,“古虬老樹之下,回形勾欄旁,一少年學子,席地臨幾而坐,面前書卷厚疊,案上香煙繚繞,寥寥數(shù)筆,勾畫了一幅癡情憨態(tài)的書生寒窗苦讀的情景。這類作品多見于‘經(jīng)藉既盛,學術斯昌’的乾隆、嘉慶朝,反映了當時仕途經(jīng)濟之文化生活的社會風情”。
德化青花與景德鎮(zhèn)青花相比,沒有那么純粹,青花中有明顯的深藍色線痕?!爱嬅鏄媹D雖然受到景德鎮(zhèn)官窯規(guī)范化的影響,但已經(jīng)大大突破了那種繁瑣的羈絆,沒有官窯宮廷瓷器的富麗工臻的意味,筆法的樸實粗獷,構圖的簡潔舒展,充滿了情趣盎然生動活潑的民間生活氣息”。
德化的青花瓷,“不僅供應各地民間的日用需求,而且還供御朝廷宮府,甚至大量運銷南洋群島以至東非海岸”,在陶瓷工藝史上寫下了輝煌的一頁。
晚清以后,隨著帝國主義的侵略,社會經(jīng)濟遭受破壞,德化瓷每況愈下。
新中國成立后,德化瓷開始復興。古代德化瓷只以白瓷和青花揚名,當代德化瓷卻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白釉瓷、色釉瓷、青花瓷、彩繪瓷;日用瓷、陳設瓷;瓷塑、陶塑應有盡有。表現(xiàn)題材也非常豐富,特別是反映當代社會現(xiàn)實題材的作品越來越多,陶瓷藝人們都把目光聚焦于我們這個偉大的時代,為記錄當代社會的繁榮盛況、百姓的幸福生活而創(chuàng)作,都在為后世的人們能讀到我們這個偉大時代的史實而創(chuàng)作。2006年,“德化瓷燒制技藝”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2015年5月30日,德化還獲得了“世界陶瓷之都”稱號,成為了全球一個拿到“世界陶瓷之都”稱號的產(chǎn)瓷地。
處在當代的德化陶瓷藝人非常幸運,因為,我們趕上了好時代,這個偉大的時代為我們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素材,我們要為記錄這個偉大的時代而發(fā)奮努力,創(chuàng)作出與時代精神同步的好作品,象我們的傳統(tǒng)瓷一樣,為后世留下寶貴的藝術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