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文
[摘 要] 傳統(tǒng)思想、家教觀念難以適應信息化時代的發(fā)展要求,致使留守兒童難以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面對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的社會群體,教師應高度重視進城務工家庭的隔代教育問題,把更多的關愛和呵護給予這些心靈最脆弱的學生,通過全方位的努力,高效地協(xié)調好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
[關鍵詞] 留守兒童;隔代教育;學校責任
隨著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農(nóng)村勞動力紛紛外出務工,留守兒童日益增加。家庭是孩子出生后的第一所學校,對于留守兒童來說,他們的父母長期在外,祖輩肩負起養(yǎng)育與教育他們的責任,然而老一輩的傳統(tǒng)思想、家教觀念難以適應信息化時代的發(fā)展要求,致使留守兒童難以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教師應當重視進城務工家庭的隔代教育問題,為留守兒童提供一個良好的成長與教育環(huán)境。為了更好地應對家庭隔代教育問題,筆者認為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一、以生為本,審視家庭隔代教育存在問題
隔代教育普遍存在以下問題:一是老一輩普遍重養(yǎng)輕教。學生們沒有接受到很好的學前教育,基礎相對薄弱,對于新知識的接受能力較差。二是老一輩重滿足輕管束。因為父母長期在外,老一輩普遍給學生們過分的溺愛,總是盡量去滿足他們的所有要求,不注重去管束他們的行為,過度保護,喜歡護短。三是忽視對學生們道德品質的培養(yǎng)。傳統(tǒng)的家庭教育觀念比較滯后,不太注意培養(yǎng)學生相互謙讓、堅持不懈等品質,不利于學生們健全自身的人格……
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教師應當以生為本,尊重學生、了解學生、關愛學生,準確審視班集體當中存在的進城務工家庭的隔代教育問題,為他們每一個人的發(fā)展做出努力。
二、匠心獨運,創(chuàng)設隔代家庭教育多元形式
中國傳統(tǒng)的隔代教育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zhàn),建立與時代、社會相適應的新型的隔代教育模式是一項重要的課題。班主任應當匠心獨運,通過多元的形式,改善留守兒童身上存在的問題。
例如,筆者在與學生N談話時,講到:“同學H性格比較文靜,不敢與大家交流,老師覺得同學之間應當友愛幫助,你的性格活潑,能夠很好地帶動其他同學。在參與活動的時候,你能不能多給H一些鼓勵呢?可以盡力引導他積極發(fā)言、熱情參與,老師相信你一定可以很好地完成老師交給你的任務?!边@種“一帶一”的形式達到了我所期望的效果,比如在“創(chuàng)作黑板報”活動中,學生N鼓勵H去表現(xiàn)自己,于是H畫了一個小兔子并得到了其他很多學生的贊許,自信心獲得了大幅度的提高。
在上述活動中,筆者通過采用“活動+一帶一”的教育形式,很好地改善了班級內留守兒童語言表達能力不佳的問題。
三、有效施行,提升隔代家庭教育的有效性
為了更好地解決隔代教育存在的問題,班主任應通過采取各種手段,克服隔代教育的負面影響,使留守兒童能夠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經(jīng)常有科任教師反映,留守兒童W不遵守課堂紀律,小動作很多,而且不服管教。W屬于隔代家庭,爺爺奶奶平時太過寵愛他,即便W犯錯誤也從來沒有斥責過他,致使他形成了現(xiàn)在的不良問題。筆者首先對W進行了批評教育,然后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督促他規(guī)范好自身的行為。筆者又與W的爺爺奶奶進行了交談,告訴他們平時應當注重管教W,不能只是溺愛孩子,必要時也應當給予孩子一定的教育,否則不利于他以后的發(fā)展。通過這樣雙管齊下,W的表現(xiàn)明顯有所進步。
總之,教師應當肩負自身的責任與使命,對全體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負責。留守兒童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群體,應當受到高度重視其教育問題,把更多的關愛和呵護給予這些心靈最脆弱的學生,通過多方位的努力,高效率地協(xié)調好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
參考文獻:
[1]黃姍;陳小萍.隔代教育研究綜述[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07(4).
[2]鄭挺誼;李華;張光明.關注隔代教育關愛留守學生[J].基礎教育研究,2011(11).
[3]黃淑穎.淺談隔代教育之利與弊及其對策[J].生活教育,2016(4).
【基金項目:本文系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進城農(nóng)民家庭隔代教育問題策略研究”(編號為:GS[2017]GHB2254)階段性成果之一?!縠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