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征,李新瑞
20世紀80年代,行動研究作為一種教師參與科研的方式,以它特有的實踐性和研究性受到了廣大教師的認可和歡迎。行動研究是實踐者的研究,在行動研究過程中,教師是研究的設計者、實施者、評價者和使用者。[1]它主張教師對自己的教學進行觀察和反思,發(fā)現(xiàn)并提出問題,制定方案去解決問題,然后對觀察和分析的結果進行評價和反思,繼而發(fā)現(xiàn)并提出新問題,使教學研究呈螺旋狀持續(xù)發(fā)展下去,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1]
外語學習中,聽力是至關重要的。語言學習離不開語言環(huán)境,通過聽,學習者就可以將自己置身于第二語言環(huán)境中。而且,聽力的提高對說、讀、寫等其他能力的提高都有幫助。近年來,大學英語教學也越來越重視聽力技能的培養(yǎng)和提高?!洞髮W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指出: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作為最具含金量的大學英語考試——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也將聽力測試部分的分值提高到了35%。由此可見,聽力教學的重要性變得越來越突出了。而在諸多影響聽力水平的因素中,詞匯能力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Nation(2006)的研究,對聽力材料中的詞匯掌握率在98%以上,那么學習者可以對聽力材料充分理解; 如果掌握率在95%左右,理解程度就會下降; 如果掌握率為80%,那么學習者便無法對聽力材料做到充分理解。王同順(2011)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學習者的詞匯廣度和詞匯深度都與聽力理解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通過回歸分析進一步發(fā)現(xiàn),詞匯廣度和深度對聽力理解的方差都具有顯著的解釋根據(jù)。[2]白麗茹(2017)的研究表明,詞匯應用技能是聽力理解能力/技能/類型顯著預測指標。詞匯能力在大學低年級英語聽力理解學習過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是低年級英語學習者聽力理解能力發(fā)展和提高的基礎。[3]
筆者基于上述理論和研究成果提出本輪行動研究的目標:通過提高詞匯能力來改善英語聽力教學。
文秋芳和韓少杰(2011)把行動研究歸納為四個主要環(huán)節(jié):聚焦問題—提出(解決問題)方案—實施方案—評價成效。[4]本研究就是按照這四個環(huán)節(jié)開展的。
筆者所在學校為一所美術專業(yè)高等學校。 招收學生的英語水平普遍不高(英語高考平均分在80分左右)。筆者所在學校為學生專門開設了英語聽力課,但實際課堂教學效果很不理想。學生們在聽力課堂上普遍表現(xiàn)出學習積極性不高的現(xiàn)象。有的學生雖然主觀上很努力在聽材料,但實際聽懂的內容不多,學習效果不佳;有的學生注意力不夠集中,跟不上課堂教學的節(jié)奏;有的學生甚至上課睡覺、玩手機,根本沒有進入聽力學習的狀態(tài)。
通過多年的課堂教學觀察和查閱教學日志,筆者發(fā)現(xiàn)由于授課對象為美術專業(yè)學生,普遍基礎比較薄弱,詞匯量的欠缺以及對詞匯知識掌握不全面是導致聽力學習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為了具體了解詞匯能力如何影響聽力效果,筆者又采用問卷和訪談兩種方式進行調查。調查對象為我校二年級三個班的學生,共163人,男生59人、女生104人,平均年齡19.2歲。通過對收集的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筆者發(fā)現(xiàn)詞匯能力欠缺影響學生聽力學習效果主要表現(xiàn)在三方面:(1)詞匯廣度(詞匯量)不足。學生對聽力詞匯的讀音、詞形、詞義、詞性以及用法諸多方面完全沒有掌握。也就是說,對于學生來講,這些詞是純粹的生詞。(2)詞匯深度不足。對聽力中詞匯的詞形和詞義能夠掌握,但是對詞匯的讀音并不熟悉,不能將詞義與讀音迅速建立聯(lián)系。(3)語音知識欠缺。對聽力中詞匯的詞形、詞義和讀音都能掌握,但是由于對聽力材料中連讀、同化、省音、縮略等語音知識不了解,造成聽力過程中的錯誤判斷。
針對調查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筆者對研究對象進行了為期18周的詞匯能力增強訓練,旨在提高他們的英語聽力水平,從而改善英語聽力教學的狀況。具體方案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1.全面擴大學生詞匯廣度(詞匯量),在開設的大學英語精讀、聽力和泛讀這三門課的教學中,重點講解其中的生詞,讓學生們全面掌握詞匯的詞形、詞義、讀音和用法。
2.通過測試,讓學生們了解其聽力詞匯量與閱讀詞匯量的差距。采取措施將閱讀詞匯轉變?yōu)槁犃υ~匯,擴大聽力詞匯量。
3.加強對詞匯語音知識的講授。
在正式實施方案之前,先讓學生們意識到想提高聽力理解水平,必須先擴充詞匯量。因為詞匯是語言能力的核心組成部分,是聽、說、讀、寫、譯等語言技能提高的基礎。另外,對詞匯的全面掌握也是決定聽力理解程度的重要因素。對詞匯的掌握,絕對不能只局限于了解它的詞義和語音,還要對詞匯的詞形、搭配、用法及語法知識等有全面的了解。另外,讓學生們了解詞匯學習的規(guī)律也是很有必要的。詞匯學習是不可能短時間內迅速提高的,這是一個循序漸進、不斷提高的過程。詞匯學習必須要做到溫故而知新,這樣遺忘率才會降低。
除了向學生講解詞匯的重要性及學習規(guī)律,筆者也采用了座談或分組討論的形式讓學生自己談談對此問題的感受和理解。由于學生們都有多年學習英語的經驗,其對英語學習的理解也具有一定的學習價值。這種形式也便于師生互相啟發(fā),為下一步方案的正式實施奠定良好基礎。
1.全面提高詞匯量知識儲備
首先,將詞匯學習充分貫穿于精讀、泛讀、聽力三門課程中。語言中的詞匯不是孤立存在的,要在一定語境下才有意義。所以詞匯教學應在課文講解過程中進行,也就是要結合語境進行詞匯講解。但由于三門課各有特點,故詞匯教學也各有側重點。精讀課要求學生對生詞的讀音、詞形、詞義、詞性、搭配及用法等全面掌握。泛讀課側重讓學生們掌握詞匯的詞形和詞義,要求學生看到詞形,立刻反應出相應的詞義。在此基礎上,補充講解詞匯的搭配以及用法。聽力課則側重讓學生掌握詞匯的讀音、詞形、詞義,重點培養(yǎng)學生們聽到讀音,便能迅速與其詞形和詞義建立關聯(lián)的能力。
其次,向學生傳授詞匯學習技巧。一是給學生介紹英語單詞的構詞法。如合成法、派生法、轉類法、縮略法和首字母縮略法等。構詞法的學習是提高詞匯能力的一種有效途徑。二是為學生講解如何利用聯(lián)系法來學習詞匯。引導學生采用語音聯(lián)想、詞形聯(lián)想和詞義聯(lián)想來促進詞匯學習。
再次,在課堂教學之外,加強對詞匯的預習和復習力度。為了使課堂詞匯教學獲得更好的效果,筆者將需要學習的生詞提前布置給學生,讓他們按照老師的要求預習。課后,也會布置一些有關生詞的練習,并適當安排時間對所學詞匯進行測試,以鞏固詞匯學習的成果。
最后,利用現(xiàn)代化學習工具進行詞匯學習。推薦學生通過智能手機中的詞匯學習手機應用程序來學習詞匯,如百詞斬、知米背單詞、拓詞和給力背單詞等。其特點是圖、文、聲并茂,學習形式比較生動活潑,比傳統(tǒng)詞匯學習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這些應用會根據(jù)人腦記憶規(guī)律為學習者制定非常科學的學習計劃,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此外,由于手機攜帶方便,學生們可以利用零散時間進行詞匯學習,將詞匯學習時間化整為零,提高了學習效率。
2.將閱讀詞匯轉化為聽力詞匯,擴大聽力詞匯量
通過平日教學中的觀察和詞匯測試,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們的聽力詞匯量明顯小于閱讀詞匯量。據(jù)劉思(1995)的研究,聽力詞匯量只有閱讀詞匯量的一半多一點。[5]另據(jù)王艷(2002)的研究,通過訓練,閱讀詞匯可以轉化為聽力詞匯。[6]所以,筆者下一步著手采取措施,將學生們的閱讀詞匯轉化為聽力詞匯。
一是詞匯專門訓練。將精讀、泛讀及聽力課中學過的生詞挑選出來,制作詞匯音頻,讓學生們反復聆聽,強化對這些單詞語音形式的記憶。筆者還針對這些詞匯編制了不同類型的練習,如聽寫練習、搭配練習、單項選擇、選詞填空等。通過練習進一步鞏固學生對詞匯語音形式的記憶。
二是聽讀結合。學生不能很好地掌握詞匯的語音形式,除了根本不了解詞匯的讀音之外,還可能因為記住的讀音是不準確的。在平時的教學中,筆者也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在朗讀課文時,很多單詞發(fā)音不準確。所以筆者讓學生反復對照詞匯錄音練習朗讀,以讀的形式強化對詞匯語音形式的記憶。除了專門的詞匯朗讀,筆者還挑選了教材以及課外讀物中的重點篇章,讓學生朗讀并復述。組織學生分組練習,學生之間可以互相監(jiān)督、互相更正。與此同時,教師對各組的活動進行監(jiān)控,發(fā)現(xiàn)學生們的發(fā)音問題,可及時給予更正。
3.講解語音知識
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對于詞匯的發(fā)音掌握得很好,但當詞匯置于句子中,便無法辨析了。這是由于學生們還缺乏對語音變化方面知識的了解。Rost(2002)指出,要識別語音,不但要掌握語音的原型,還要能感知出語音的變化。雖然筆者所用教材對一些語音知識有所介紹,但只是穿插于聽力練習中,且歸納缺乏系統(tǒng)性。故筆者專門留出課時給學生講解詞匯的發(fā)音變化規(guī)律,如同化、縮略、省音、連讀和重音等。并在平時課堂練習中引入大量例子,讓學生體會這些發(fā)音變化并進行討論。
1.課堂觀察
在整個方案實施過程中,隨著詞匯能力不斷提高,聽力水平也不斷提高,聽懂的內容多了,學生們的上課專注度也逐漸提高,學生表現(xiàn)出更高的學習積極性,對老師提出的問題也更愿意主動回答,總體課堂教學效果明顯改善。
2.訪談
在方案實施結束后,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學習心得。學生們普遍反映,通過這一段強化詞匯的學習,聽力詞匯量大大增加了,聽力水平也有明顯提高。學生們普遍意識到了聽力理解中詞匯的重要性。
大多數(shù)學生養(yǎng)成了做聽力之前認真學習課前生詞的好習慣。學生們通過自身實踐體會到詞匯學習給聽力學習帶來的變化,這樣的進步也使學生更主動地進行詞匯學習。
3.測試
在整個方案實施之前,筆者便準備了兩套聽力試題,分別在方案實施開始和結束時,對參與研究的學生們進行測試。兩套試題都來源于我校英語教學試題庫,其難度相當,都接近于大學英語聽說教程第三冊的水平。在兩次測試完成之后,筆者使用spss對兩次測試的成績進行配對樣本T檢驗,以便更客觀地了解此輪行動研究的效果。
結果顯示,成對樣本相關系數(shù)為0.912,顯著性為0.000,低于0.05,說明兩組數(shù)據(jù)具有很高的相關性,完全符合配對樣本T檢驗的要求。成對樣本檢驗,兩組數(shù)據(jù)差異的平均值為-8.857,這說明方案實施后,學生的英語成績得到了提高。該差異量的標準差為4.444;標準誤為0.350;差值的95%置信區(qū)間的下限為-9.549,上限為-8.165;T值為-25.290;自由度為160;顯著性一項為0.000,小于0.05。由此可見,兩組測試成績之間存在非常顯著的差異,證明隨著詞匯能力的提高,學生英語聽力水平也得到了顯著提高。
聽力教學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但如何系統(tǒng)地教授聽力課程,有效地提高聽力教學效果,仍然是困擾廣大大學英語教師的一個顯著問題。筆者作為一線英語教師,通過一輪行動研究,發(fā)現(xiàn)了聽力教學中,詞匯能力水平的重要性,并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強化詞匯能力。然后通過課堂觀察、訪談和聽力測試等方式收集數(shù)據(jù),通過對數(shù)據(jù)的整理分析,發(fā)現(xiàn)本輪的行動研究效果良好,聽力教學效果得到明顯改善。也證明了通過提高詞匯能力來改善英語聽力教學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辦法。聽力水平和聽力教學效果的影響因素眾多,如語音、語法、語篇和策略能力等。本研究只側重于詞匯能力對聽力水平和教學的影響,其余因素對聽力水平和教學的影響還有待進一步研究,也可以將這些問題作為下一輪行動研究的內容,從而不斷地推進英語聽力教學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何廣鏗, 黃冰, 勒妍. 英語教學研究方法[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王同順, 吳明軍, 侯尋尋. 詞匯和語法知識在聽力理解中的作用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2011(6):42-46.
[3]白麗茹.英語語法/詞匯能力與聽力理解能力潛在關系研究[J].山東外語教學,2017(5):28-39.
[4]文秋芳,韓少杰. 英語教學研究方法與案例分析[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1.
[5]劉思. 英語聽力詞匯量與閱讀詞匯量:詞匯研究調查報告[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5(1):61-66.
[6]王艷.輸入方式與聽力詞匯習得——一項聽力詞匯習得實驗的報告[J].國外外語教學,2002(2):3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