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韓 勛
板塊郵箱:dasu666@163.com
·本期特別策劃·
在養(yǎng)老院的日子
隨著時代的變遷,居家養(yǎng)老已經不是老年人的唯一選擇。許多人把目光投向養(yǎng)老院,并在那里開始了新的生活。那么,他們現(xiàn)在的狀況如何?有什么感受?下面講述的是六位老人的故事,筆者從不同的角度,展示了這些老人在進住養(yǎng)老院前后的心路歷程、情感變化和生活經歷。故事真實、溫馨、細膩,讀后定會開闊您的視野,對您產生新的啟迪。
一
1928年出生的晉桐楓是地地道道的西安人,在西安上的小學、中學,后來當兵去了新疆,再后來轉業(yè),上世紀80年代末,從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一師離休。
離休以后去哪里養(yǎng)老?夫妻二人考慮再三,決定回到家鄉(xiāng)安度晚年。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想在西安定居尚有難度,于是在戶縣落了戶,蓋了房子,一住20多年。年齡過了80歲,生活上的不便漸漸凸顯。三個兒子早已成家立業(yè),老兩口也無意打擾他們,自己的問題自己解決。也曾雇過保姆,效果與預期相去甚遠。
漸漸地,一個念頭開始萌生:能不能走社會養(yǎng)老的路子,到養(yǎng)老院住幾個月試一試?跟兒子一商量,都很支持。老兩口幾經打聽走訪,從2011年開始,先后入住西安三橋地區(qū)兩家養(yǎng)老院。2017年6月,結婚62年的老伴兒因病去世,晉老在朋友的建議下,當年12月入住昆明路西段的三橋老年公寓,并打定了在此長住的主意。
值得一提的是,至今晉老不清楚入住養(yǎng)老院費用何時交?交多少?三個兒子攬下所有入住事務,初衷全在回報父母,讓他安心過好每一天。
晉老定居三橋老年公寓,他曾經反復斟酌的那個問題——我在哪里養(yǎng)老?實際上是每個老人和準老人都要面對的問題。從目前態(tài)勢看,社會上分為居家養(yǎng)老和住養(yǎng)老院養(yǎng)老兩種方式。居家養(yǎng)老,可分為與子女同住、老兩口自己相互照顧、雇保姆、一人獨居四種方式。而住養(yǎng)老院養(yǎng)老,又分為政府對五保戶、特殊情況老人承擔全部費用的公益方式和需由老人付費的民辦、公辦養(yǎng)老院方式兩種。繳費入住,合情合理,但最大困難來自經濟、觀念兩個方面,其中子女的態(tài)度有時候可能起到決定性的影響。
入住三橋老年公寓的另一位老人劉玉榮今年74歲,退休前是省建材局的干部。40多歲的時候,丈夫得了重病,劉玉榮悉心照顧他19年,一人承擔起撫育兩個女兒的責任。劉玉榮退休以后愛人病故,兩個女兒、女婿對她呵護有加,讓她在悲痛中有了許多安慰。
一人獨居幾年,女兒女婿經常帶著孩子回家探望,其樂融融。但女兒正處于事業(yè)華彩期,不可能時時刻刻陪伴,她便漸漸有了入住養(yǎng)老院的想法。倆女兒通情達理,知道母親想要的就是最好的,于是幫著母親查閱養(yǎng)老機構信息,女婿多次去尋訪,終于在2013年入住三橋一家養(yǎng)老院,今年2月,搬進了三橋老年公寓。
入住養(yǎng)老院這5年,女兒女婿幾乎每個禮拜天都來探望,并相繼給母親送上大禮——二女兒先在西郊買了一套復式單元,大女兒在雁鳴湖畔買了一套單元房,均已裝修完畢,靜候母親入住。兩個女兒的意思是,養(yǎng)老院很好,我們很放心,但是如果母親隔段時間想調劑一下,換個環(huán)境,盡可在新房里住幾天,屆時我們回去與你同住。
2018年9月上旬,我去三橋老年公寓采訪,把我的采訪意圖跟護理部焦主任說了,焦主任說,那我就給你找兩個老人。我說采訪一人就可以了。焦主任一笑,說這兩個老人來到這兒以后有了感情,快要結為伴侶了。
焦主任帶我來到4樓一個套間,接待我的正是晉老和劉玉榮。
二
套間寬敞,窗明幾凈,乳白色的沙發(fā)椅、座椅、圓桌、長桌、床頭、床頭柜,全都是歐美風格,一進門就把我驚到了。兩間房一樣大,均在15平方米左右。衛(wèi)生間在里間,可以洗淋浴。更出乎意外的是,外間還有一臺電子琴。
話題就從電子琴開始。5年前,晉老在書院門參加了一個電子琴培訓班,上了兩堂課,覺得路太遠就沒再去,但是基本技法還是學到了一些,回到養(yǎng)老院自己鉆研。如今能熟練彈奏十幾首曲子,比如《梁?!贰逗商猎律?。
劉玉榮是晉老的學生,已經學了一個多月,可以彈《夕陽紅》了。在我的請求下,劉玉榮彈,晉老唱,琴聲歌聲在房間里蕩漾——果然夕陽很紅,一個90歲,一個74歲,日子過得悠然自得,豐富多彩。夕陽紅,黃昏戀,其中細節(jié)無須多問,從兩人的表情和談吐中已能看出,雙方自有能打動對方心弦的地方,所以兩情相悅,精神也產生了共鳴。黃昏戀當屬精神層面,精神的支撐點在于雙方身體健康。晉老那渾厚的、不疾不徐的男中音,就一點兒不比五六十歲的中年人遜色。
兩人感謝院方的撮合——劉玉榮的套間被安排在晉老的隔壁,兩套房間的格局一模一樣。還有一個小秘密,今年陰歷九月九,院方準備給他們辦一個儀式,邀請全院老人都參加,共同見證這段美好的緣分。兩人倍感溫暖,用劉玉榮的話說,儀式一辦,“和諧了兩個家庭”。晉老三個兒子,沒有女兒,劉玉榮兩個女兒,沒有兒子。如今有兒有女,闔家歡樂。
晉老的兒子們住在戶縣,每個禮拜都要來探望父親。自打今年春節(jié)后劉玉榮入住,她的女兒每個禮拜也來探望母親,雙方子女在這里相識,也結為好友。聽到兩位老人將要結為伴侶的消息,五個子女都表示贊成:父親高齡,身邊需要一個人照顧;養(yǎng)老院條件已經夠好,但護理員畢竟不比“身邊人”更貼切;母親高齡,身邊需要一個人來吐露心語,因為老人更需要通過與人交流溝通來得到心靈的慰藉。今年以來。兒女們帶著兩位老人,開車去了敦煌、柞水、太平峪森林公園。一次在外吃飯,劉玉榮起身買單,剛拿出錢包,被兒子擋住。兒子說你們出來就是吃好玩好,其它的事不要操心。
子女們的一舉一動都在老人眼里,老人為子女的支持感到欣慰。女兒得知晉老想把老年手機換成智能手機,立即說你們對手機型號不大清楚,這件事由我們來解決。劉玉榮相對年輕,先前用自己的智能手機幫晉老學習上網、發(fā)微信,晉老進步挺快。
劉玉榮又說出兩個小細節(jié),一是她的入住費用也由女兒負責。二是前幾年,她的小外孫考上上海一所大學,利用報到前的暑期出外打工,用掙來的錢買了按摩椅送給外婆。開學后,第一個中秋節(jié),學校發(fā)月餅,外孫把月餅寄到養(yǎng)老院。月餅無言,子孫的孝敬令老人心醉。
整日沐浴在濃濃的親情中,這應該也是兩位老人身體健康的一個因素。如今,他們不為子孫操心,不為經濟操心——一個離休干部、一個退休公務員,每月的養(yǎng)老金足夠。不為每日三餐操心——老年公寓里的伙食受到兩人的稱贊,用晉老的話說就是“這里食堂舍得花錢,飯菜軟、爛、可口。”不為身體操心——護理人員每天來測血壓,公寓與隔壁一家醫(yī)院相通,剩下的事就是開開心心過好每一天了。采訪中,他們邀請我來到五樓平臺觀景,說西邊那個小亭子,就是他們經常聊天喝茶的地方。
兩人說好,結合后多余的那套單元也不退,為子孫每個禮拜的探望留下寬敞的空間。結合后兩人仍然各持自己的養(yǎng)老金卡,為各自可能出現(xiàn)的花銷留下自由的空間。
三
說話間,劉玉榮接聽了一個電話,是一位80歲的朋友打來的,詢問老年公寓食宿、收費等方面的情況。朋友的丈夫去世不久,自己需要照顧,打算入住這家養(yǎng)老公寓。
我在哪里養(yǎng)老?看來有意走社會養(yǎng)老這條路子的人還不少。晉老的姐姐就住在這個公寓,已是94歲高齡。住在公寓四樓的,就有三對從省政府退休的老人,年齡均在80歲左右。劉玉榮說,前幾天她的一位老相識也曾打電話咨詢公寓情況,老相識也是80來歲,曾擔任省上某局局長的丈夫今年去世,她有意入住這家公寓。還有劉玉榮在單位居住時的鄰居、省建行一對退休老人曾專程來老年公寓調研,想為自己的晚年尋找滿意的去處。
我采訪過30多對金婚老人,平均年齡80歲,最大的90歲,其中大多數居家養(yǎng)老,與子女同住、老兩口相互照顧的,各占一半。30多對夫婦中,只有一對兒住在咸陽市一家養(yǎng)老院里,條件也不錯,也是租住了兩個單元。
晉老、劉玉榮打定了在老年公寓長住的主意。這不,兒女們已經開始商量今年給晉老過90歲生日的事了。巧合的是兩人的生日都在陰歷十一月,一個是初二,一個是初六。兒女們的意思,兩人的生日放在一起過,怎么過,在哪里過,兩位老人就不用操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