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草梓
一轉(zhuǎn)眼,李志峰老人來到西安市臨潼區(qū)新市區(qū)域敬老院已經(jīng)一年多了。
8月10號上午,天氣很熱,房間里開著空調(diào),李老正躺在床上聽收音機,院長雷朕跟一位護工進來,寒暄兩句后進入正題。
“李老,明天是你生日,能記得不?”雷朕問道。李老年齡雖大,耳力挺好,說話聲音洪亮:“記得么,明天我就83歲了!”
雷朕說,別人過生日,灶上煮兩個雞蛋,也是院里的一點兒小心意。你呢,今年83歲,全院年齡最大,院里打算給你過得隆重一些,今天來征求一下壽星的意見,看咋樣過好呢?
李老腦子靈便,心里早就有了個小九九,但說話有層次,先說客氣話:“不麻煩了,院里咋安排都行。嗨!這還是我這輩子第一回過生日呢。”一聽說第一次,雷朕笑了,說那更要過得好才好。李老見火候已到,試探著問:“院長,你看我能到飯館過不?不行就算了。”不料話一出口,院長一口答應(yīng),并請他叫上五六個院友同去,湊夠一桌,烘托氣氛,熱鬧熱鬧。
院長一走,李老跟室友說幾句笑話,心思卻一直圍著生日打轉(zhuǎn)轉(zhuǎn),不覺間眼淚流了出來。
其實李老曾經(jīng)有過一個家,1954年結(jié)的婚。不盡人意的是妻子一直有病,一直看病,五六年后病故,沒有留下一兒一女。自此孤身一人過日子,在生產(chǎn)隊勞動,掙工分,日子過得也不算差。
身子一直硬朗,只是年齡不饒人,生活中的困難漸漸多了起來,這也漸漸引起了村委會和社會救助部門的關(guān)注。先是被評上低保戶,每月能領(lǐng)到500元補貼,日常開銷基本夠用了。前兩年,又被評為五保戶,即保吃、保穿、保醫(yī)、保住、保葬,每月補貼到了800元。
天有不測風(fēng)云。去年6月,李老走路摔了一跤,腿骨骨折,打了石膏,躺在床上。民間有調(diào)侃單身漢的段子:一人吃飽,全家不餓。李老則是一人得病,全家躺床。侄子過來照顧幾天,力不從心。侄子已經(jīng)65歲,患有嚴重糖尿病。村里得知情況,上報到街辦,街辦民政科在征求李老意見后,與新市區(qū)域養(yǎng)老院取得聯(lián)系。敬老院、李老、村委會三方簽訂了入院協(xié)議。由此,撫養(yǎng)李老的責(zé)任,便由村委會轉(zhuǎn)到了敬老院,由敬老院來保吃、保穿、保醫(yī)、保住、保葬。在辦事處主任、民政科科長陪伴下,一輛救護車把李老送進了敬老院。
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才兩三天工夫,李老便做出一個判斷:掉進福窩了。一是有了專門照顧他的人。剛到敬老院,他腿上打著石膏,無法動彈,首先大小便就需要人服侍。院里派了一位男護工老李為他服務(wù),許多難處都不難了。二是有了說話的對象。以前獨自居家,找人說話最難,如今是兩人一個房間,同屋的院友75歲,兩人共同語言挺多,從此不再寂寞。三是吃飯靠食堂,自己再也不為做飯發(fā)愁了。每天三頓飯,都由老李端到床前,飯后也不用洗碗——天上真的掉餡餅兒了!
傷筋動骨100天。李老年歲大,四個月后方能下床,但仍要靠雙拐才能走路。走出房間,走到院子里,處處都覺得新鮮,好像是第一次來到敬老院似的。
萬萬沒想到的是,另一個“第一次”說來就來了,速度挺快。今年元旦剛過沒幾天,突然尿不出來,憋得難受。有時候尿出來了,只有一點點,一上午要上七八次廁所,幸好廁所就在屋里。無可奈何,給護工說了,院里立即派車把他送到新市醫(yī)院,醫(yī)生一問便定了性,前列腺炎。先治標,采取導(dǎo)尿措施;后治本,開了兩種藥,回去慢慢恢復(fù)吧。我今年9月到敬老院采訪時,他說病已經(jīng)完全好了。
今年1月8日,敬老院又有了新變化,區(qū)救助站站長雷朕兼任院長。說是兼任,實際上全部精力都放在敬老院里,救助站那邊由一同事主理。一兩個月后,李老漸漸看出了變化:一是新添了鍋爐房,洗澡更便利了。原先老人們洗澡用的是太陽能熱水器,天氣陰的時候,尤其是冬天,達不到隨洗隨熱的要求。二是新架了變壓器,用電正常了。三是增加了護工,從三人到十人,服務(wù)水平明顯提高。四是每個星期訂食譜,飯菜花樣多了,每周基本不重樣。我去的那天是9月4日,星期二,午飯是包子、絲瓜湯。飯后我到食堂查證,墻上食譜上果然寫的是包子絲瓜湯。從那一周的食譜上可以大致看出,一周里三頓有肉,兩頓有雞蛋,兩個早上有牛奶。李老最愛吃的飯是餃子,那一周的食譜上也有。
李老腿病基本上好了,但還拄著單拐,所以每頓飯仍由護工打到房間里,所以他不知道從前幾個月起,院友們進了食堂,不再用自己的碗,而是用上了自助餐那種餐盤,吃完后也不用自己洗刷。雷朕解釋說,以前老人飯后自己洗碗,一個是洗不凈,二是碗里的剩飯倒進水池容易發(fā)生堵塞。采用自助餐餐盤后,老人們省心了,食堂的工作量增大了,敬老院的管理水平又上了一檔次。
院里有活動室,老人們晚上都在那里看電視。李老去過一兩次后不看了,他說大伙兒都愛看電視劇,而他愛看時事新聞,看不到一塊兒。他的晚間活動是聽收音機,除了新聞時事外,還愛聽歌、聽秦腔,高興時不免跟著旋律哼唱幾句。
有時候也思念故鄉(xiāng),熟悉的村落,那里有他的侄子、外甥、外孫,如今他是家族中年齡最大的人。一年多時間里,回去過三次,取東西,與大家見見面,說說敬老院的故事,心里美滋滋的。一年里,親戚們也多次來敬老院看望他,大家來了就要看看食堂、浴室,在樓前花園里走走,坐一會兒,都說這里條件不錯。
李老特別對我強調(diào)一句話:來到這兒沒有花過一分錢。從另一個角度聽這句話,就是啥事兒我都不操心。一年來院里給他發(fā)了四套衣服,冬夏都有。洗澡、洗衣、理發(fā)不花錢,有護工協(xié)助。毛巾、牙膏牙刷、手紙等,都由院方提供。走進李老的雙人房間,我看到兩床——床墊上鋪著涼席、兩床頭柜、兩大衣柜、兩小椅子、兩熱水瓶,基本可以滿足兩位老人的需要。
83歲生日那天,院里派車,把李老和五六個老人接到新市街道。讓李老沒有想到的是,院里不但準備了一桌好菜,還定制了一個蛋糕。慶典開始,大家給李老戴上壽星帽。雷院長代表敬老院講話,祝福他健康長壽。知道他愛吃餃子,雷院長特意點了一盤,又送給他一個小小的驚喜。
第一次過生日,李老心潮難平,想了很多,想到分散養(yǎng)老與集中養(yǎng)老的區(qū)別,想起兒時的玩伴,想到如今的變化。忽又想到今年春節(jié)前,臨潼區(qū)人民劇團來敬老院慰問老人,演出秦腔《三娘教子》《探窯》等節(jié)目,全院老人興奮了好幾天。如今院里給他一人過生日,他感受到被尊重、被關(guān)注的喜悅,覺得每一天過得更有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