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鼓樓實驗中學承接江蘇省基礎教育前瞻性教學改革實驗項目“中國古典詩歌融通教育課程的實踐項目”研究工作,研究工作扎實推進,取得了較為豐富的成績。該項目以課程建設為抓手,著眼于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的提升,其成果和價值表現(xiàn)為以下幾點——
一方面,學校自主開發(fā)獨具特色的詩歌教育校本課程,選取了中國古典詩歌與60余個學科或生活板塊,分“詩歌與民俗”“詩歌與藝術”等專題進行授課,特別是具有特色的“詩憶石藝”校本課程,融合詩歌、雨花石、書法、繪畫“四美”為一體。另一方面,在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中即學科課堂教學中把中國古典詩歌巧妙融通其中。與此同時,學校還建構了隱性的中國古典詩歌融通教育課程,如,環(huán)境建設與布置以古典詩歌為底色,于樓臺亭榭、木石標牌中,巧妙構思設置近百首古典詩詞,營造了詩意典雅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
詩歌在中國古代,不僅僅是一種藝術形式,還是思想教育的載體和人們認識世界的手段。所謂“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古往今來,人們在詩歌誦讀和寫作中成長思想,提升認識,促進自身發(fā)展。本項目傳承“詩教”傳統(tǒng),在活動中落實“立德樹人”的目標。例如新學年伊始舉行的開學典禮,師生齊誦具有詩人身份的孫漢洲校長創(chuàng)作的新學期賀詞,以詩歌為載體,對學生進行教育。每年除夕前夕,學校均會舉辦大型詩歌朗誦晚會,全校師生與家長們歡聚一堂、載歌載舞,學生自主創(chuàng)作詩歌,自編自導自演。這些詩歌活動,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和文化素養(yǎng),活動中滲透了先進的課程觀和課程的價值取向,與今天教育熱詞“核心素養(yǎng)”“關鍵能力”相呼應。
最好的是最適切的,教育如此,學校也是。南京市鼓樓實驗中學作為一所年輕的民辦學校,在教育競爭激烈,生存壓力大的背景下,如何找到適合自身發(fā)展的教育實踐樣式,才能讓學校的辦學理念落地,才能形成學校發(fā)展的特色,進而發(fā)揮應有的輻射和影響,是學校管理團隊需要面對和思考的。這所年輕的學校坐落在南京最古老的城墻——石頭城對岸,腳下是濤濤的秦淮河,文化和詩意激蕩融合;這所學校的校長是一位出生長大在儒學發(fā)源地、有著深厚古典詩歌修養(yǎng)的詩人;這所學校年輕的教師和學子充滿了詩歌激情和文化守望,舉杯青春放飛熱情——所有這些,使得中國古典詩歌融通教育成為學校課程建設和特色發(fā)展最適合的實踐樣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