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生魁
一堂好的語文課要有適宜的教學內容。也就是說教師對自己的教學內容要有意識,知道自己在教什么,并且知道自己為什么教這些內容。
但在實際教學中,相當一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內容的確定上存在問題和困惑:不知如何確定教學內容,教學設計時沒有教學內容的版塊……
如果多數課在教學內容上存在隨意性,學生的語文能力就很難系統(tǒng)落實,更難以形成結構合理的語文素養(yǎng),最終導致語文教學效果“少慢差費”。
引導廣大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確定好教學內容,是提高語文教學有效性的關鍵。那么,如何確定語文課堂教學內容呢?
《語文課程標準》是語文教學的基本宗旨。教課文,必須以課標為基本依據,尤其要以課標中指定的年段目標為依據。年段目標占課標篇幅的40%,是課標的核心內容之一。年段目標分低、中、高三段,對閱讀教學的目標提出了非常明白而具體的要求,這是教學任何一篇課文的基本依據。
確定課文相關的重點目標,應以相關的年段目標為依據。課文的教學內容,一定要根據年段目標的要求,合理安排,精心選擇,再將年段目標進一步細化為年級目標。
教材編寫者依據《語文課程標準》確定教材的編寫體例,根據編寫體例選擇文本組成教學單元,每個單元前編者都會編有“單元導讀”。語文教師可以根據導讀的建議以及學生的學習水平進行合理取舍,每組課文確定一至兩個重要的語言訓練點。
另外,人教版語文教材每一課前都會有一個短小精悍的提示。 “閱讀提示”雖然簡短,但它包含了編者對文本特質的解讀,它不但對學生有導學的功能,還對教師具有導教的功能。
再說課文后的“練習”。顧名思義,“練習”一是指用來供學生思考和練習的內容。二是用來供學生鞏固練習的內容。
教材編寫者依據《語文課程標準》,兼顧到教材的整體體例,考慮到文本體式和學情,以此來確定文本應該承載的教學價值,然后把這些價值在教材的助學系統(tǒng)里分別呈現。
也就是說,作為整套教材體系中的一篇具體課文,教師就不能“文本有什么就教什么”,而是應該研究助學系統(tǒng),把握編者意圖,編者希望教什么就教什么。
教材中的文本能夠進入語文教學的,很大部分不是為了語文知識教學的需要而編寫的,而是凝結了民族精神源泉,滲透到每個人心靈深處的經典作品,是要學生汲取精神養(yǎng)料,積淀人文底蘊的。
我們在教學內容確定上不能只把它當作例子來教,要重視作品的原生價值,要讓學生將之作為一種精神文化進行積累。在關注教學內容取舍的同時,我們決不能對其作品肆意多元地解讀,要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我們用以進行閱讀教學的文本,可謂豐富多樣,面對內容和教學價值的豐富和多樣,我們重點拿什么教給學生,這就需要根據實際合理地對文本價值進行把握。
只有具備相對確定的教學內容,再加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新的發(fā)現與調整,教學效益才有突破、提高的可能。沒有適宜的教學內容,所有的教學將失去意義。不對教學內容進行篩選,不選擇適宜的教學內容,將是語文教學致命的失誤?!叭跛В蝗∫黄帮嫛?,這是語文教學的一種能力,也是語文教學的一種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