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贛州蓉江新區(qū)潭口中學 劉照林
《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把“語文核心素養(yǎng)”分解為四個維度:語言建構與應用、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其中,語言建構與應用和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可以整合為語言能力,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和文化傳承與理解則可整合為人文修養(yǎng)。語言能力是人文修養(yǎng)的基礎,人文修養(yǎng)是語言能力導向并提供不竭的力量源泉。
一是說寫表達。語言能力強,首先表現(xiàn)在說寫能力強。說為口頭表達,寫為書面表達。說要讓人喜歡聽,寫要讓人愿意看?;蚝?,或詼諧,或風趣,或莊重,讓聽、讀者“讀你千遍也不厭倦”。
二是聽讀吸收。聽得懂別人的話是一種能力。要聽得懂別人話里的意思,還要聽得懂別人話外的意思。讀懂各類文章更是重要的語文能力。讀詩歌,能讀懂詩歌內(nèi)在的情志、意境;讀散文,能抓住文眼,提領而頓;讀小說,能在情節(jié)發(fā)展中讀出人物性格,讀出人物形象;讀現(xiàn)代說明文,能抓住要點,明白原理。
一是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一個人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首先決定于他對語文有沒有興趣。冰心先生說:“有了愛就有了一切。”有了愛,就有了樂趣,就有了積極的態(tài)度,就有了積淀,就有了底蘊。反之,沒有愛,沒有興趣,一切便無從談起。
價值觀為能力導航。我國傳統(tǒng)教育強調“文以載道”,這里的“道”就是價值觀。新形勢下的語文教學必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努力傳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二是審美情趣。審美情趣,包含審美知覺力、感受力、想象力、判斷力和創(chuàng)造力。“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在語文教育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突出一點就是培養(yǎng)真和善。“真、善”是美的基礎。要鼓勵學生求真、向善,培養(yǎng)他們的同情心,樂善好施,樂于助人,見義勇(善)為,不獻媚,不做假。
三是文化底蘊。一個人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體現(xiàn)在其深厚的文化底蘊上。一方面是經(jīng)典詩詞的底蘊。古人云:“腹有詩書氣自華”。詩,讓人溫文敦厚、文質彬彬。央視《中國詩詞大會》的火爆,武亦姝能得到熱捧,皆源于國人內(nèi)心深處的經(jīng)典情結和對經(jīng)典的熱愛。另一方面是文學名著的底蘊。文學名著是民族文化的集大成,更是民族精神和靈魂代言人。四大古典名著不僅包含建筑學、服飾學、烹飪學、醫(yī)藥學、詩詞學,也包含了文化學、人性學、人情學、智慧學。
一是重視課內(nèi)閱讀。要引導學生認真閱讀教科書,細心品味,化人為己。讀《荷塘月色》,就讓學生領悟寫景狀物、借景抒情的妙處;讀《滕王閣序》,就讓學生仔細揣摩“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等名句所描寫的美妙意境。
二是提倡課外閱讀?!陡咧姓Z文課程標準》指出:“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位。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弊プ∽x、寫兩個方面,就抓住了語文教學的關鍵。
三要鼓勵個性化閱讀?!伴喿x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睉膭顚W生不同的閱讀興趣,不阻止,不扼殺,在鼓勵、欣賞中,引導學生擴大閱讀面,培養(yǎng)多方面的閱讀興趣。
閱讀是吸收,也是積累。要重視經(jīng)典詩文的積累。朱自清先生說過:我寧愿背下一部詩集,而不愿泛泛地閱讀一百部詩集。因為泛泛看過的詩集終究是人家的,而背下的詩集則成為自己的。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碑斚碌恼Z文課堂,充斥著假問題、淺思考、不思考現(xiàn)象。語文課堂有效教學在思維方面的考量,就是有效思維的長度,有價值思維的厚度,深度思維的力度。
一是要精心設計問題,避免出現(xiàn)“假問題”或類似“對不對”“是不是”的偽問題。在講授《祝?!窌r,一般都是從“我真傻”入手,去揭示祥林嫂的悲劇命運,但設計的問題難易程度不一,教學效果也就不同。第一次,我這樣設計提問:“祥林嫂認為自己真傻,這告訴了我們什么?作者這樣寫能否揭示主題?”由于問題涉及的面較大,較籠統(tǒng),學生難以回答清楚。第二次,我改提如下幾個問題:“祥林嫂為什么認為自己傻?”“為什么阿毛被狼吃了,祥林嫂就變傻了?”“阿毛不被狼吃掉,她會不會變傻?她的命運會不會好些?”這樣提問,化難為易,學生也就樂于思考,從而深化了對祥林嫂悲劇命運的認識。教師的提問應難易適度,問題過難或過易,都會挫傷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影響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
二是設計問題應注重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如果強調統(tǒng)一的標準答案,就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禁錮了學生的思想。應該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并能“自圓其說”,這樣不僅可以啟發(fā)學生的思維,還可以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把學生思維打開,讓他們說出與眾不同的答案,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火花就會熠熠生輝。
“事非經(jīng)過不知難”。在閱讀與思考的基礎上,要求學生養(yǎng)成勤于寫作的習慣。讀了《荷塘月色》就仿寫一篇《校園月色》;學完《滕王閣序》又參觀了“大香山禪寺”,就寫一篇《大香山禪寺賦》。經(jīng)過這樣長期不斷地針對性訓練,既可以加深學生對文學作品的理解,也可以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有效地避免“眼高手低”的弊端。
給學生提供研學探究的機會。如果不管什么內(nèi)容都由老師來講給學生聽,必然會挫傷學生的認知尊嚴和學習積極性,使其失去學習挑戰(zhàn)的樂趣。目前,我們正在進行的、建立在“翻轉課堂”基礎上的、“導學合作幸福課堂”教學改革實驗就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我們要求,每節(jié)課前,老師都要設計好“研學任務單”并通過網(wǎng)絡發(fā)送到學生用終端或印發(fā)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前通過自學、小組助學充分地研學、探究。這樣,學生能夠真正帶著問題、帶著思考、帶著感悟走進課堂,在課堂上和老師、其他小組的同學平等地對話交流。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充分地體現(xiàn),他們的讀寫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鍛煉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