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從舞臺到銀幕的華麗轉身

2018-01-30 16:42:42盧旭東
關鍵詞:改編戲劇性電影

盧旭東

摘 要: 著名戲劇家田漢的劇作《麗人行》以三條線索分頭講述了女工劉金妹的遭遇,革命女性李新群在逆境中的奮進和摩登女性梁若英的動搖與醒悟。該作在1949年被改編成同名電影。導演陳鯉庭以豐富的話劇創(chuàng)作經驗,握住了原劇中的戲劇性因素,又做了許多電影化的處理,如多鏡頭的運用、生活細節(jié)的表現(xiàn)等,使該片的電影性和戲劇性水乳交融,渾然一體。在人物塑造將扁平人物圓形化,在結構上實現(xiàn)了單一結構復雜化。

關鍵詞: 麗人行;話?。浑娪?;改編;戲劇性

中圖分類號: J90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8153(2017)06-0084-05

中國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麗人行》是由田漢創(chuàng)作的同名話劇《麗人行》改編而來。電影《麗人行》于1949年上映,該片的背景是1944年的上海,講的是梁若英和劉金妹兩個不幸的婦女,在愛國女青年李新群的幫助下走向新生的故事,刻畫和三個不同階級的女性典型。主題是與日本侵略者和漢奸做斗爭,歌頌黨所領導的革命斗爭。該片由田漢編劇,陳鯉庭導演,影壇巨星趙丹、藍馬、上官云珠、黃宗英等主演。陳鯉庭導演的藝術處理十分嚴肅認真,不但對影片的主題與人物做了深入的分析,而且對影片的環(huán)境描寫、場面、鏡頭的分切與組合、人物的造型與動作也都作了精心的設計。影片既有田漢熱情奔放的特點,也有陳鯉庭自己清麗細致的風格。

“中國的改編實踐中,一向是兩種傳統(tǒng),一是‘忠實說,一是‘創(chuàng)造說?!盵3]“忠實說”的核心內容就是要嚴格、準確地把原作的主題、情節(jié)、人物、語言、結構等平行移植到電影中去?!皠?chuàng)造說”就是允許在原作的基礎上進行符合電影特性的的改動,對原作中的人物、情節(jié)進行第二次創(chuàng)造,豐富人物性格,深化主題等。電影《麗人行》基本上是忠實于原著的,無論是人物還是主要情節(jié)的發(fā)展都是取自于原劇,但該電影又不是對原劇的機械模仿,而是有所創(chuàng)造發(fā)揮的。電影《麗人行》里保留了原劇的基本故事情節(jié),在此基礎上增加重要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的戲份,同時對一些枝蔓情節(jié)和人物做了刪減,這就使得情節(jié)更加集中,人物形象更加豐滿動人。電影《麗人行》作為一部由話劇改編而來的影片是成功的,實現(xiàn)了從舞臺到銀幕的華麗轉身。那么電影《麗人行》是如何實現(xiàn)從舞臺到銀幕的華麗轉身呢?本文試從人物形象和電影結構兩方面進行分析。

一、人物:扁平人物的圓形重構

電影《麗人行》中的人物幾乎都取自于話劇《麗人行》,無論是人物的身份還是經歷、性格都與原劇基本吻合。首先,從主要人物看,電影與原劇都刻畫了三個不同階層的女性典型:一個是傾向革命但又留戀資產階級生活的知識婦女梁若英,她經過許多矛盾和徘徊才踏上革命道路;一個是為革命艱辛地工作,滿懷信心地英勇戰(zhàn)斗著的黨的好兒女李新群;一個是樸實善良的紗廠女工劉金妹,她深受敵偽的凌辱、迫害和貧困的煎熬,在絕境中得到黨的關懷幫助,在黨的領導下走上革命道路。影片塑造的三個女性形象與原劇基本是一致的。其次,從次要人物看,除去電影中刪去的一部分次要人物,如被敵人利用了的進步知識分子周凡、進步工人余達生等,保留下來的次要人物,如革命戰(zhàn)士章玉良、漢奸王仲原、革命人士孟南等,人物形象也與原劇基本相符。

電影中的人物是敘事的核心,是矛盾沖突的核心,是影片造型的基礎。人物塑造的成功與否是一部影片是否成功的關鍵,也是電影導演創(chuàng)作的重中之重。所以說,要想把話劇《麗人行》從舞臺搬上銀幕,首先要將戲劇結構中帶有“符號化”和“虛構”性的人物打造成鮮活的、有性格的人物。電影《麗人行》中的人物形象對原劇有“取”,同時也有“舍”,有改造和發(fā)揮。

其一,刪去或弱化枝蔓人物,突出主要人物。

話劇《麗人行》不僅場景多,而且人物也多達40人,其中在劇中反復出現(xiàn)的除三位女主角外,比較重要的角色就有十四五人。要想把這些角色都納入其中,無論是對于一部話劇還是對于一部電影來說,無疑,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而且正是因為三條線索并行發(fā)展,人物多,場景多,整部劇的容量太大,所以原劇三位女主人公形象并不是非常飽滿,除了金妹這個人物形象比較動人外,梁若英和李新群這兩位主人公的形象略顯干癟生硬,有流于“符號化”的傾向。

電影《麗人行》并沒有把所有的人物平行植入影片中,而是采取了刪去或弱化枝蔓人物,突出主要人物的做法,著力塑造主要人物形象。如梁若英這條情節(jié)線索中涉及到的人物“貝貝”,原劇中的若英的女兒貝貝給觀眾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貝貝不僅聰明可愛,而且小小年紀就有著十分鮮明的是非觀,和左右搖擺不定的媽媽不同,她堅決地跟養(yǎng)父王仲原決裂,選擇跟“打鬼子”的爸爸站在。而電影《麗人行》,則弱化了貝貝的形象,減少了貝貝出現(xiàn)的鏡頭。在影片中,貝貝更多的是作為連接若英和章玉良的紐帶,弱化了原劇中的貝貝所有的正義感和是非觀,削弱了貝貝和媽媽的對比性。再如李新群這條情節(jié)線索中涉及的人物周凡,周凡在原劇中是被爪牙利用的進步知識分子,他積極熱情地參加革命工作,同時暗戀著李新群,但是由于本人的軟弱和大意而被爪牙利用,幾度置革命同胞于危險之中,最后醒悟并與爪牙同歸于盡??梢哉f周凡的出現(xiàn)是為了襯托和豐富新群這一人物形象,但電影刪除了這一人物和與之相關的情節(jié),同時也弱化了李新群這一角色。又如,電影刪去了原劇中進步工人余達生這一人物,而是著力刻畫多苦多難的劉金妹夫婦等。

其二,改變原劇塑造三位女性形象時“一碗水端平”的態(tài)度,淡化政治色彩,塑造復雜多面的人物性格。

原劇中,三位女性的戲份相當,三條情節(jié)各自發(fā)展又有交織部分,力求把三位主角的形象都展現(xiàn)得同樣鮮明動人。但是電影《麗人行》卻改變了這一做法,在塑造三位主要人物時并非“一碗水端平”,而是有所側重,即強化了梁若英和劉金妹的形象,弱化了黨的好兒女李新群的形象。如梁若英這一角色,她是一個留戀于優(yōu)裕生活的知識女性,在前夫和李新群等革命人士的影響下,并在經歷過牢獄之災后,終于看清了同居者王仲原的本來面目,最后走向革命道路。但是原劇中的梁若英這一形象比較扁平化,她只是一個人囿于個人感情天地的脂粉女子,她有點進步思想但也舍不得優(yōu)渥的物質生活,思想性格比較單一。電影中的梁若英卻是一個血肉豐滿的人物,她富有同情心,有進步思想,渴望愛情,有著正常女人的情欲和嫉妒心,性格中有軟弱的一面同時也有堅強的一面,有血有肉,讓人印象深刻。再如劉金妹這一形象,在原劇中金妹這一形象是三個女性中是最動人的。電影《麗人行》把原劇中金妹的形象比較完整地保留了下來,在此基礎上增加金妹這條線索的戲份,如金妹為了不出賣工友,保持靈魂的純潔才被迫淪為娼妓,她雖然不幸,但靈魂卻是高尚的,比原劇的形象更要動人。當然這與上官云珠的出色表演是分不開的。李新群在原劇中是一位聰明、干練、風度俊美的革命女性,她幫助弱者,收養(yǎng)孤兒,對愛情堅貞不移。但電影中新群這一形象弱化了,影片中更多得展示了她作為革命者干練堅強的一面,隱藏了她的女性身份,形象比較單薄。所以電影并沒有像原劇那樣具有非常強烈的政治色彩,而是著力塑造在民族危難關頭,像梁若英和劉金妹這樣的弱女子如何走向新生的苦難經歷和心理路程。endprint

其三,加強對主要人物內心世界的開掘,人物形象多面化、復雜化。

“我看到了電影能在那么多方面把我從束縛中解脫出來——使我能自由地寫出一出真正伊麗莎白式的戲,把一個主題的全部內容表達出來……用這個手段能比用老的手段更好地表達出話劇的作者們要在戲里表達的東西?!盵4]這就是電影的獨立創(chuàng)作宣言。對與改編而言,電影的能力并沒有理想中那么強大,但是在對人物內心世界開掘方面,電影確實要比話劇有優(yōu)勢得多。電影可以通過很多手段來展現(xiàn)人物內心,如畫外音、特寫鏡頭,回憶或想象鏡頭的插入等等。電影《麗人行》在原劇的基礎上加入了很多關于人物內心的刻畫,人物形象更加真實、生活化。

如電影中梁若英知道自己受了王仲原的騙,再加上金麗珠當面對她諷刺和羞辱,她憤怒極了,把屋里的東西摔得一地粉碎,這時看到地上有一本《抗戰(zhàn)中的新婦女》,此刻電影中插入了一段畫外音,“我這是干什么呀?我有我自己的天地,為什么跑來和這個下流的女人爭風吃醋?我怎么會墮落到這步田地?”。

下一個鏡頭,梁若英坐在汽車的后座上,忽然,她耳邊響起金麗珠和王仲原罵她的聲音:

金麗珠的畫外音:“不要臉的女人!”

王仲原的畫外音:“不要臉的東西!”

金麗珠的畫外音:“你是知識婦女呀,你是革命的新女性呀!……”

梁若英心里想著:你可以欺騙我一個女人,可我偏要找你!我要報仇!我要報仇!……

以上兩段都真實地展現(xiàn)了梁若英在得知被騙后被極大的憤怒感和極大的羞恥感雙向傾軋的心理狀態(tài)。而在原劇中此部分是沒有的,只是在若英與新群后來的交談中輕輕帶過。

其四,人物語言的生活化。

一九四七年,話劇《麗人行》由“演劇九隊”在無錫和上海首次公演。當時,國民黨反動派正大舉向解放區(qū)進攻。國統(tǒng)區(qū)的人民群眾則在黨地下組織的領導下,喊出“反饑餓,反內戰(zhàn),反迫害”的口號,展開了聲勢浩大的民主運動?!把輨【抨牎睘榱伺浜袭敃r風起云涌的民主運動,決定演出田漢剛剛寫好的劇本《麗人行》。因此,話劇《麗人行》不可避免地帶上了濃厚的政治色彩,這就導致劇中人物的語言也常常脫離生活實際和人物身份特征,帶有政治口號的特點。但電影刪掉了很多政治口號式的語言,力求使人物語言更加生活化。如原劇中章玉良在獄中時和島田有很長一段關于“東亞圣戰(zhàn)”和中國人民抗戰(zhàn)的論辯。這段論辯顯然是劇作者為了表達自己的政治觀點而設置的人物對白。如果把這段原封不動地搬到電影中,那么電影鏡頭所能呈現(xiàn)給觀眾的無非是說話者形體的面部,局部的或大特寫鏡頭,畫面語言的單調無可避免地造成觀眾視覺的單調,話劇原本中固有的內涵要被沖減掉許多。所以,電影《麗人行》雖然保留了章玉良和島田的這段對白,但對白的內容卻大大縮減了。

除此之外,電影對原劇中很多人物對白進行了刪減和修改,使人物語言更加流暢自然。如電影中刪掉了梁若英在揭穿王仲原謊言后對他的一番教育:“你現(xiàn)在什么廉恥也不要了,把一絲絲進步的面孔也撕掉了。你還對得起你自己嗎”,“終有一天你要被人家唾棄的,你不該想一想嗎”。原劇中的這段語言顯然是不符合現(xiàn)實邏輯的。電影中梁若英此時的語言是爭風吃醋、發(fā)狠撒潑式的,如“你是什么東西!滾出去!這是我的家!”比原劇要更接近真實生活。

二、結構:單一結構的復雜化

話劇追求結構上的嚴謹和情節(jié)上的大起大落,一般嚴格按照“三一律”來組織故事?!皯騽〗Y構的基本原則,是集中統(tǒng)一的沖突和情節(jié),主要通過對話和唱詞構成的集中場面沿著因果相承的邏輯,一步步向前推進,直到高潮和結局。這種結構原則,也就決定了舞臺作家的特殊思維方式——線性思維方式?!盵6]因此,戲劇式結構有一種非常明顯的特征,如情節(jié)的推動力過多依賴于偶然和巧合,情節(jié)發(fā)展有一個明顯的“開端——發(fā)展——高潮——結局”線性脈絡等。電影能在時空中自由轉換,可以設置兩條或多條平行但又各自獨立的線索,也就是說電影能夠選擇更為靈活的結構形式,如回環(huán)套層結構、交織對比結構、環(huán)形結構、碎片結構等。

田漢最開始是打算把《麗人行》寫成電影劇本的,后來才決定先寫話劇劇本,正是由于這個緣故,《麗人行》雖然是話劇,但場景卻特別多,二十一場戲,十三堂景,而且完全打破“三一律”的限制,做了試圖將廣闊、完整的社會生活容納入創(chuàng)作的努力。話劇《麗人行》種種電影化的痕跡也為以后改編成電影提供了很多便利條件。電影《麗人行》保留了原劇的基本結構,同時又有所改造和發(fā)揮,筆者將從四方面進行分析。

其一,保留原劇三條情節(jié)線索并行發(fā)展的結構,同時對枝蔓情節(jié)進行刪改。

話劇《麗人行》打破了戲劇慣常采用的單線式結構,而是采用三條線索同時發(fā)展的戲劇結構:第一條是以梁若英為中心的情節(jié)線索,她在王仲原和章玉良兩個男人之間,在優(yōu)渥生活和革命斗爭之間矛盾徘徊,最后終于覺悟,踏上革命道路;第二條是以李新群為中心的情節(jié)線索,她作為堅定的革命者,一直在逆境中奮進和斗爭,幫助梁若英和金妹走向新生;第三條是以劉金妹為中心的情節(jié)線索,她先是被日軍強奸,后又因迫害和貧困淪為娼妓,在絕境中先后兩次自殺未遂,最后在李新群和梁若英的幫助下看到了生活的希望。這樣的結構其實是典型的電影結構,屬于“交織對比結構”中的“兩條或多條敘事線索齊頭并進”結構,所以電影《麗人行》直接將原劇的基本結構保留了下來

電影《麗人行》在保留基本結構的同時,為了讓故事情節(jié)更好地適應電影語言,刪去了很多枝蔓情節(jié)。如,電影刪去了周凡這個人物,與之相隨的是跟他有關的“暗戀新群”,“被爪牙利用”,“與爪牙同歸于盡”等情節(jié)的消失。再如刪去了進步工人余達生“幫助金妹一家”,“積極領導工人運動”等情節(jié)。被刪去的情節(jié)大多是豐富李新群這條線索的情節(jié),這樣就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李新群這條線索,電影中這條線索其實是若有若無的。弱化李新群這一人物形象的原因筆者在上文已有分析,故不在此贅述。

其二,無處不在的對比。endprint

原劇中的對比無處不在,如人物的對比:若英的落后與新群的進步之間的對比,過著優(yōu)渥生活的若英和被貧困折磨的金妹之間的對比,舞女金麗珠與梁若英之間的對比等;場景的對比:王仲原家舒適的客廳與破舊的楊樹浦工人住宅區(qū)之間的對比,人間地獄般的牢房和豪華旅館之間的對比等;情節(jié)上的對比:若英和章玉良在獄中面對惡劣環(huán)境不同表現(xiàn)之間的對比,若英前夫章玉良和現(xiàn)在同居者王仲原在民族危亡關頭截然不同的選擇之間的對比等。

電影《麗人行》不僅保留了原劇中的對比結構,而且運用攝影機的“眼睛”將這種對比更鮮明地展現(xiàn)出來。如,電影剛開始“金妹被日寇強奸”這場戲發(fā)生在一條陰暗、臟亂的弄堂,金妹受辱后痛不欲生,向身邊的磙石撞去,想要自殺,結果被劉大哥和孟南所救。下一個鏡頭就轉向了王仲原家的臥室,室內陳設講究、舒適??块T口的一面墻,放著一排書櫥,上面擺了很多小玩意兒。長沙發(fā)前,放著一座老式收音機,上面擺著一只小花瓶和一個身穿和服的日本仕女塑像。室內這場戲完了下一個鏡頭切換到了夜晚的楊樹浦工人住宅區(qū),此時的場景是,一間低矮簡陋的木屋,一位白發(fā)蒼蒼的枯瘦老婆婆站在門口張望。這種視覺上的差異呈現(xiàn)在銀幕上是非常鮮明的,能給觀眾更大的心靈震撼。

其三,在情節(jié)的安排上,重視細節(jié)的運用和對日常生活圖景的自然展現(xiàn)。

話劇由于強烈的概括性和戲劇沖突的集中性,必然要對生活進行提煉和加工,以便鮮明地表達主題和強化舞臺效果。而電影則保留著生活的粗糙和質樸,以及生活的流動性和多樣性,盡可能地在情節(jié)和場景中流露出影片的傾向性。為了讓電影更加生活化和增加真實感,電影《麗人行》非常重視細節(jié)的運用和對日常生活圖景的自然展現(xiàn)。

電影《麗人行》中加入了很多原劇沒有的小細節(jié)。如梁若英隨身攜帶的粉鏡盒,這里面鑲嵌著章玉良的照片。她常常拿出來擦拭,這就暗示著梁若英對過去生活的留戀以及對前夫章玉良的舊情未了,從而也使得后來梁若英見到章玉良之后重新燃起了對兩人愛情的美好向往這一情節(jié)合情合理。又如原劇中王仲原在貝貝剛回來的時候送她的玩具是一只小蛤蟆,但在電影中卻改成了一個玩具飛機,并說是“大東亞兒童玩具”,以及多次出現(xiàn)在鏡頭里的放置在王仲原臥室的日本仕女塑像,都暗示著王仲原的親日傾向。最后他淪為文化漢奸也不足為奇。

除了重視細節(jié)的運用外,電影《麗人行》也非常注重日常生活圖景的自然展現(xiàn)。電影剛開始時梁若英和王仲原在室內的一場戲,兩人因為聽節(jié)目而拌嘴,王仲原撿到梁若英的粉鏡盒并看到了章玉良的照片而引起心中不快,之后兩人又因為“偷看信件”事件而爭吵,這些都是最自然不過的日常生活場景。又如,梁若英出獄后回到家中,發(fā)現(xiàn)金麗珠取代了自己的地位,一時醋意大生,竭斯底里發(fā)作一通,這是一個女人本能的反應,非常符合生活本色,這里顯然要比原劇處理得好得多。

其四,加入大量外景,打破戲劇式的閉鎖結構。

電影中的主要場景都是取自原劇,如王仲原家的臥室,楊樹浦工人住宅區(qū),金妹家,新群家,女牢房,審訊室,行刑室等。雖然話劇《麗人行》突破了“三一律”的局限,但是仍然帶有“三一律”的痕跡,比如相應的情節(jié)要發(fā)生在相應的地點內,而且室內場景較多。為了打破這種封閉結構,電影中加入了大量的外景,生活場面更加廣闊。

如電影剛開頭的場景:暮靄沉沉。一座崗樓,四周圍以半人高的鐵柵。一日本兵荷槍兀立在崗樓上,向遠處眺望。在崗樓對面不遠處,可見工廠的遠景。一座紗廠,廠房鱗次櫛比,煙囪林立。開頭這一外景的加入就預示著接下來發(fā)生的一切:在日本侵略者和資本主義的壓迫下,工人的命運注定是悲慘的。

話劇由于受空間的限制,無法展現(xiàn)出豐富的畫面內容,情節(jié)的推進主要依賴人物的對白。話劇《麗人行》中很多情節(jié)如金妹受辱,金妹自殺,東亞出版社被炸等都是通過語言的間接傳遞讓觀眾得到信息,而沒有看到畫面。而這些重要的外景都被電影《麗人行》搬上了銀幕,從而打破了原劇的封閉結構,生活場面更加廣闊。

三、結論

筆者在上文主要從人物形象和電影結構這兩方面分析了電影《麗人行》是如何實現(xiàn)從舞臺到銀幕的華麗轉身的。當然除此之外,角色的選擇,演員的表演,電影配樂,電影畫面等都是影響一部改編電影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話劇和電影都是視聽藝術,兩者具有最近的親緣關系,但在將話劇改編成電影時,這種親緣關系反而成了一種制約,容易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故事的組織使電影化的努力歸于無效(故事的組織使情節(jié)成為一個有目的的整體,多個人物組成一個封閉的軌道,全部相互銜接的主要元素都是從一個思想意識的核心發(fā)散出來的);電影化的努力使故事的結構黯然失色,即由物質現(xiàn)實的豐富性和散漫性,難以形成一個強有力的主題?!盵5]要在兩者間取得某種平衡,確實如履薄冰。但是電影《麗人行》的確實現(xiàn)了這種平衡,這或許跟話劇《麗人行》改編成電影的先天優(yōu)勢相關吧??傊?,電影《麗人行》的改編是成功的,實現(xiàn)了從舞臺到銀幕的華麗轉

[參考文獻]

[1]田 漢.麗人行·二十一場話劇[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80(11).

[2]云 夢.田漢電影劇本選集[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83.

[3]劉明銀.改編:從文學到影像的審美轉換[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08.

[4]愛德華·茂萊.電影化的想象——作家和電影[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93.

[5]克拉考爾.電影的本性——物質現(xiàn)實的復原[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81.

[6]王傳斌.電影、戲劇、小說比較論[J].河南大學學報,1994(4).

[7]龔金平.“電影本性”的沉浮——新中國至今話劇的電影改編研究[J].中央戲劇學院學報,2008(2).

[8]黃會林.田漢與電影[J].文藝報,2005(9).endprint

猜你喜歡
改編戲劇性電影
戲劇性十足的巴洛克藝術
藝術啟蒙(2020年12期)2020-12-24 02:34:46
美國自白詩的“戲劇性”
抖音:“濾鏡”下的戲劇性與自我缺失
華人時刊(2018年15期)2018-11-10 03:25:34
《烈日灼心》:文字到影像的改編策略
電影文學(2016年16期)2016-10-22 10:37:13
中韓兩國對真實事件的電影改編理念
電影文學(2016年16期)2016-10-22 10:34:42
由《萬物理論》看英國傳記文學的改編
電影文學(2016年9期)2016-05-17 12:38:24
莫言文學作品電影改編
電影文學(2016年9期)2016-05-17 12:34:58
湯姆?提克威影片的審美特征
電影文學(2016年9期)2016-05-17 12:30:22
解讀張藝謀影片的視覺審美
電影文學(2016年9期)2016-05-17 12:24:36
后現(xiàn)代視域下香港電影的解構與建構
電影文學(2016年9期)2016-05-17 12:08:24
红安县| 华亭县| 东安县| 黄陵县| 宝坻区| 大宁县| 香河县| 资阳市| 奉贤区| 滦南县| 陕西省| 大安市| 宽甸| 新昌县| 南雄市| 阳高县| 宿州市| 桐柏县| 工布江达县| 姜堰市| 象山县| 绩溪县| 台州市| 磐石市| 搜索| 富民县| 平昌县| 天门市| 鄂伦春自治旗| 黎川县| 临泉县| 科技| 灵宝市| 和硕县| 台江县| 常德市| 张掖市| 金湖县| 龙井市| 厦门市| 烟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