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儀禮》及其特征

2018-01-31 01:22孫業(yè)成
關鍵詞:儀禮禮記孔子

孫業(yè)成,王 婧

(石河子大學 政法學院,新疆 石河子832003)

漢初立“五經(jīng)”博士,《儀禮》是“三禮”中立于學官的最早者,是禮的本經(jīng),故一直稱謂《禮經(jīng)》。

一、《儀禮》文本

(一)成書年代

《儀禮》一書,究竟何人所作?

1.周公

“先君周公制周禮”(《左傳·文公十八年》);“周之王也,制禮”(《左傳·哀公七年》)。此二“禮”何所指,是指《禮書》?《左傳·哀公三年》:“子服景伯至,命宰人出禮書,以待命”(縱使春秋時有《禮書》,現(xiàn)在也不得而知);還是指《儀禮》,指《禮記》,指《周官)(《周禮》)?我們知道,“三禮”之中,《儀禮》最早刻削于簡冊而流行于世?!抖Y記》《周官》則晚出。張爾岐說:“《禮記》雜出漢儒。”[1]271此甚為可信。賈公彥《序周禮廢興》曰:“周禮起于成帝劉歆,而成于鄭玄。”“《周官》”一詞于平帝元始四年(公元 4年)方才出現(xiàn)(見《漢書·王莽傳》卷九十九上)。顧頡剛說《周官》是法家之書;萬斯大則以為《周官》原是法家所計劃的政府組織法。亦有,徐復觀懷疑《周禮》是王莽、劉歆所偽造之爭。《周官》是一爭論了兩千年之久而尚未得到解決的問題。

《左傳》之“制周禮”“制禮”,以及王充“周公制禮樂”(《論衡·書解》)之“禮”,無疑多指向《儀禮》,即周公作《儀禮》。賈公彥:“至于《周禮》《儀禮》,發(fā)源是一,理有終始,分為二部,并是周公攝政大平之書,《周禮》為末,《儀禮》為本。”胡培翚:“《儀禮》有經(jīng)有記有傳,記傳乃孔門七十子之徒之所為,而經(jīng)非周公莫能作?!保ā秲x禮正義》卷一)唐陸德明《經(jīng)典釋文·序例》與孔穎達《禮記正義序》,清李光坡《儀禮述注》與曹元弼《禮經(jīng)學》等,都主張周公作《儀禮》。

2.孔子

邵懿辰由《禮記·檀弓》“恤由之喪,哀公使孺悲學士喪禮于孔子,《士喪禮》于是乎書”而認為,既然《士喪禮》出于孔子之手,則其余各篇亦當為孔子所定(《禮經(jīng)通論》)。皮錫瑞《經(jīng)學通論·三禮》,亦同意《儀禮》17篇為孔子所作??涤袨椤犊鬃痈闹瓶肌ち?jīng)皆孔子改制所作考》卷十,說包括《儀禮》17篇在內的“六藝”悉為孔子所作。

3.周、孔合作

蔡德晉:(《儀禮》)“此書亦周公所作,載行禮儀文節(jié)次之詳,乃禮之條目也。漢高堂生所傳凡十七篇,后于孔壁中得《禮古經(jīng)》五十六篇,于十七篇外增多三十九篇,蓋孔子所定禮之全經(jīng)也?!保ā抖Y經(jīng)本義》卷一)張爾岐:“《儀禮》則周公之所定,孔子之所述,當時圣君、賢相、士君子之所遵行?!保ā秲x禮鄭注句讀·序》)

崔述《豐鎬考信錄》卷五則指出,《儀禮》乃春秋戰(zhàn)國間學者所記,非周公、孔子所為?!爸芄贫Y固不在于繁文縟節(jié)而在于大綱大紀。”[2]216《儀禮》風格與《論語》迥異,亦絕非同一時代所出。我們認為《儀禮》篇章之編撰與周、孔無關聯(lián)。

《儀禮》究竟為何時訂書成冊?據(jù)沈文倬考證,《儀禮》一書“是在公元前五世紀中期到公元前四世紀中期這一百年中,由孔子的弟子、后學陸續(xù)撰作的”①沈文倬《宗周禮樂文明考論·略論禮典的實行和儀禮書本的撰作》,浙江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我們大致相信《儀禮》乃孔門弟子所作,非一時一人也,下限略早于孟子(《公孫丑上》與《滕文公下》兩引“禮曰”為節(jié)點)。

(二)回歸鄭玄

東漢鄭玄(約127—200年),今古文博采,遍注群經(jīng),其注“三禮”,融會貫通,自成體系,此外又撰《三禮目錄》。鄭注《儀禮》,從古文,于注疊見今文,從今文,于注疊見古文[3]906,是為現(xiàn)在流行版《儀禮》之范本。三國時,魏人王肅混淆經(jīng)之今古文,專與鄭玄立異,其學僅行于西晉,今已不傳。南北朝時,經(jīng)分南學、北學,然“禮則同遵于鄭氏”(《北史·儒林傳》)。唐初官方修《五經(jīng)正義》,作為明經(jīng)取士的依據(jù),禮經(jīng)去《儀禮》而取《禮記》。唐高宗永徽時,太學博士賈公彥撰《儀禮義疏》,成后世《十三經(jīng)注疏》范本之一。玄宗開元年間,《儀禮》再立學官,然傳習者式微。古代科舉考試分房閱卷,至北宋熙寧時,王安石改革科舉,索性取消《儀禮》之房,直至有清一代,科舉再也不考《儀禮》。

盡管北宋以后,《儀禮》官學不立,習者漸少,尤其到了元代,經(jīng)學更顯荒蕪冷淡,但敖繼公起而研讀《儀禮》,于大德辛丑年(1301),出《儀禮集說》十七卷,甚至影響到有清一代。敖公之作,頗鄙視后漢鄭玄,認為鄭注《儀禮》“疵多而醇少”,因而另作新注,以期取而代之。至明代,郝敬承襲敖繼公著《儀禮節(jié)解》,其批鄭注則有過之。

清初姚際恒《儀禮通論》、方苞《儀禮析疑》、蔡德晉《禮經(jīng)本義》等,深受敖繼公的熏染,皆以批鄭注,傳播敖公學說為主。

直至乾嘉時期的吳廷華,則走上了與敖繼公分道揚鑣之路。吳廷華是由方苞舉薦進入《三禮館》的,且被指定校訂《儀禮義疏》所附的四卷禮圖。為此,吳廷華搜集了七十余種先儒所作的禮圖,相互參證,由此而發(fā)現(xiàn)了敖繼公的不少錯誤。繼之而起的是乾嘉禮學家褚寅亮,他的《儀禮管見》,從文字訓詁、名物制度、禮法禮義等不同角度,全面反詰敖繼公《禮儀集說》,批其“似不專主經(jīng)解,而惟在與康成(鄭玄)立異”,指出敖學“穿鑿支離,破碎滅裂,實彌近似而大亂真。又其甚者,于說有不通處,則改竄經(jīng)文以遷就其辭,毋乃近于無忌憚乎”。褚寅亮的批評針針見血。另有凌廷堪,其于嘉慶十三年(1808)成書的《禮經(jīng)釋例》證明,鄭、敖的爭議,多數(shù)情況下,鄭是敖非。

來自儒家經(jīng)典傳承,并非只有一種本子,《儀禮》亦是這樣。更有甚者,“《儀禮》一經(jīng),文字特多訛舛,深于此學者,每讀注而得經(jīng)之誤,又讀疏而得注之誤”(顧千里①顧廣圻:《儀禮疏·跋》五十卷(宋刊本)。)。故《儀禮》一經(jīng)久乏善本,直至嘉慶(1796-1820)初方才漸次發(fā)現(xiàn),代表作是張敦仁(1754-1834)《儀禮注疏》本與阮元(1764-1849)《十三經(jīng)校勘記》中之《儀禮??庇洝繁荆ㄈ绱酥票?,劉臺拱、王引之、盧文弨、程瑤田、彭元瑞等,皆功不可沒)?!秲x禮》之善本,非一統(tǒng)于鄭玄而莫屬。胡匡中:“《儀禮》,鄭氏注最為精核?!保ā秲x禮釋官言》)褚寅亮:“夫鄭氏之注《儀禮》,簡而賅,約而達,精微而廣大,禮家莫出其范圍?!保ā秲x禮管見自序》)王鳴盛:“鄭注明而經(jīng)義乃明也……顧自宋迄明六七百年間,說經(jīng)者什九皆以叛鄭為事,其叛鄭者什九皆似是而非。”(《儀禮管見序》)孫星衍:“漢代諸儒,承秦絕學之后,傳授經(jīng)文經(jīng)義,去古不遠,皆得七十子之傳,若伏生、鄭康成,其功在經(jīng)學絕續(xù)之際,較七十子為難,又迥在唐宋諸儒之上?!保ā夺纺祥w集》卷一)胡賠翚《儀禮正義》以補注、申注、附注、訂注等,闡明其中心思想全在鄭注。

故張爾岐《儀禮鄭注句讀》是拙文的立論基礎。

二、《詩經(jīng)》《尚書》《易經(jīng)》之禮

(一)《詩經(jīng)》之“禮”

《詩經(jīng)》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其中“禮”字出現(xiàn)10次。

籥舞笙鼓,樂既和奏。烝衎烈祖,以洽百禮。百禮既至,有壬有林(《詩經(jīng)·小雅·賓之初筵》)。

籥,管也。烝,進也。衎(kan),樂也。烈,美也。洽,和也。壬,任,即卿大夫也。林,君也。是說,奏樂和,必進樂其先祖,于是又合見天下諸侯所獻之禮[4]784。

胡為我作,不即我謀?徹我墻屋,田卒汙萊。曰予不戕,禮則然矣(《詩經(jīng)·小雅·十月之交》)。

汙,穢也。萊,荒地。戕,殘也。是說,田不治,則下者汙而水穢,高者萊而草穢。“言皇父既不自知不是,反云我不殘敗女田業(yè)。禮,下供上役,其道當然”[4]679。

為酒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禮,降??捉裕ā对娊?jīng)·周頌·豐年》)。

醴,醴酒也。烝,進。畀,予也。皆,嘉也。百禮,謂牲玉幣帛之屬,合用以祭[4]1026。《詩經(jīng)·周頌·載芟》亦有“為酒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禮”。

孔子曰:“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泰伯》)依孔子之見,詩禮樂一體難分。“樂也者,動于內者也。禮也者,動于外者也”(《禮記·樂記》)?!对娊?jīng)》不但是古代先民們的原始詩歌作品,亦是先民們的最早禮樂作品?,F(xiàn)存的詩禮樂是中國先民們留給我們的最珍貴的文化遺產(源頭已無從考,但《詩經(jīng)》無疑提供了第一手寶貴的素材)。“人而無禮,胡不遄死”(《詩經(jīng)·鄘風·相鼠》)。禮是《詩經(jīng)》的主題之一,《詩經(jīng)·小雅·楚茨》尤為明顯。

(二)《尚書》之“禮”

《尚書》(今文29篇)是我國第一部上古歷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跡著作的匯編,它保存了商周時期特別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全書分《虞書》《夏書》《商書》《周書》(引文以今文為主),“禮”字共出現(xiàn)18次(包括晉永嘉梅賾所上古文 25篇)。

欽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讓,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嗣骺〉拢杂H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協(xié)和萬邦。黎民于變時雍(《堯典》)。

明德禮(唐堯時)。

天敘有典,敕我五典五惇哉!天秩有禮,自我五禮有庸哉!同寅協(xié)恭和衷哉!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天討有罪,五刑五用哉!政事懋哉!懋哉!天聰明,自我民聰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達于上下,敬哉有土(《皋陶謨》)。

“天秩有禮”,信天禮(虞舜②《史記·夏本紀》:帝舜朝,禹、伯夷、皋陶相與語帝前。時)。

導弱水,至于合黎,馀波入于流沙。導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禹貢》)。

水宜疏導,循地禮(夏禹時)。

有扈氏威侮五行,怠棄三正,天用剿絕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罰(《甘誓》)。

亦信天禮(夏禹時)。

曰:時日曷喪?予及汝皆亡。夏德若茲,今朕必往(《湯誓》)。

鄭康成注曰:桀見民欲叛,乃自比于日,曰:是日何嘗喪乎?日亡,我與汝亦皆喪亡。此言桀無道,百姓皆欲與湯共伐之。亦是明德禮(商時)。

若網(wǎng)在綱,有條而不紊。若農服田力穡,乃亦有秋。汝克黜乃心,施實德于民,至于婚友,丕乃敢大言,汝有積德(《盤庚》)。

秋,秋收也???,能。黜,去也。是說,汝能去其傲慢從康之心,施實惠于眾民,至于婚姻、僚友,乃可大言,汝有積德。明德禮(商時)。

今文《尚書》29篇是三代國家檔案之記錄,“制度或在《禮經(jīng)》之先”(孫星衍)?!渡袝匪枋龅恼M織(遠在《儀禮》之前)或“制度”即表現(xiàn)為各種“禮”:(1)天禮——“我生不有命在天”(《西伯戡黎》);“天毒降災荒殷邦”(《微子》)。(2)地禮——“禹平水土,主名山川”(《呂刑》);又如《禹貢》。(3)德禮——“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雖有周親,不如仁人,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百姓有過,在予一人”(《泰誓中》);“惟乃丕顯考文王,克明德慎罰”(《康誥》);“天不可信,我道惟寧王德延”(《君奭》);“簡恤爾都,用成爾顯德”(《文侯之命》)。(4)政禮——“鯀則殛死,禹乃嗣興,天乃錫禹洪范九疇,彝倫攸敘”(《洪范》);“人無于水監(jiān),當于民監(jiān)”(《酒誥》);“后王立政,其惟克用常人”(《立政》)。(5)占卜禮——“我有大事休,朕卜并吉”(《大誥》)。(6)祭禮——“予不敢宿,則禋于文王武王”(《洛誥》),鄭玄曰:禋,芬芳之祭。(7)新王禮——“王再拜,興,答曰:眇眇予末小子,其能而亂四方以敬忌天威”(《顧命》)。(8)刑禮——“上刑適輕,下服;下刑適重,上服。輕重諸罰有權。刑罰世輕世重,惟齊非齊,有倫有要”(《呂刑》)。

何謂禮?“禮也者,合于天時,設于地利,順于鬼神,合于人心,理萬物者也”(《禮記·禮器》)?!岸Y者,所以守尊卑之經(jīng)、強弱之稱者也”(《新書·禮》)。這樣的禮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是自唐堯世而流傳至今。古人曰,“經(jīng)禮三百,曲禮三千”(《禮記·禮器》);“經(jīng)禮三百,威儀三千”(《漢書·藝文志》)。三百禮、三千儀之源頭何在?“天秩有禮”(《皋陶謨》)似乎給出了答案?!岸Y的終極源頭在天,似是周初以下的一般信仰”[5]85。由此看來,二程言“天理(禮)”亦絕非虛言。

(三)《易經(jīng)》之“禮”

《易經(jīng)》指夏代的《連山》、商代的《歸藏》及周代的《周易》,《周禮·大卜》提及此三《易》。東漢學者桓譚在《新論·正經(jīng)》中說:“《連山》八萬言,《歸藏》四千三百言?!哆B山》藏于蘭臺,《歸藏》藏于太卜”。漢初劉向校書時三《易》仍存,《連山》與《歸藏》魏晉之后則下落不明。現(xiàn)存《周易》。

《周易》分“經(jīng)”與“傳”?!敖?jīng)”指 64卦與 384爻辭,其產生時代——“《易》之興也,其當殷之末世,周之盛德耶,當文王與紂之事耶”(《系辭下傳》),編纂時間約在西周中后期[6]11?!皞鳌逼叻N10篇(《彖上》《彖下》《象上》《象下》《文言》《系辭上》《系辭下》《說卦》《序卦》《雜卦》),“其大約的年代,《彖》《象》二傳當著于戰(zhàn)國末年至秦漢之間;至《系辭傳》恐怕是從漢初直到西漢末”[7]85。經(jīng)、傳時間可以接受。

據(jù)《左傳·昭公二年》,韓宣子來聘,“觀書于大史氏,見《易象》與《魯春秋》,曰:周禮盡在魯矣”??梢娝选兑紫蟆罚簇载侈o,即“經(jīng)”也)與《魯春秋》都稱作“周禮”。一部《易經(jīng)》,與其說是占卜書,不如說是禮書,尤其是《易經(jīng)》之“傳”。

(1)天統(tǒng)萬物:“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tǒng)天”(《乾·彖》);“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坤·彖》)。

(2)大中為正:“不終日貞吉,以中正也?!保ā对ヘ浴は蟆罚按缶?,行中之謂也”(《臨卦》)。“九二貞吉,得中道也”(《解·象》)。

(3)上下有序:“(經(jīng))上九,擊蒙,不利為寇,利御寇?!跺琛吩唬豪糜埽舷马樢??!保ā睹韶浴罚啊断蟆吩唬荷咸煜聺?,履。君子以辯上下,定民志”(《履卦》)。

(4)剛健柔順:“無妄,剛自外來而為主于內,動而健,剛中而應?!保ā稛o妄·彖》)“剛”,健也?!拜?,聚也。順以說,剛中而應,故聚也”(《萃·彖》)?!绊槨?,柔也?!叭嵋詴r升,巽而順,剛中而應,是以大亨”(《升·彖》)?!叭帷薄绊槨保涣x也。乾,健也;坤,順也(《說卦》)。乾剛坤柔有別。

(5)陽主陰從:“乾,陽物也。坤,陰物也。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系辭下傳》)。漢儒董仲舒:“丈夫雖賤皆為陽,婦人雖貴皆為陰?!保ā洞呵锓甭丁り栕痍幈啊罚瓣栔龀矣谇岸螝q事,陰之出常懸于后而守空虛……天之任陽不任陰”(《春秋繁露·天道無二》)。陽主陰從遂成定論。

陳鼓應說,《易傳》的哲學思想,屬于道家,而非儒家。我們說《易傳》是借諸子百家之口來表達天地“禮”的實質?!兑捉?jīng)》六十四卦之《彖》《象》等,似乎是在講述“剛巽乎中正而志行,柔皆順乎剛”(《巽·彖》),“是以順乎天而應乎人”(《兌·彖》)之主題。但確切地說,《易經(jīng)》是在強調天尊地卑之“自然禮”,即“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謙卦》);“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系辭上傳》)。

《易經(jīng)》的根本就在“自然禮”(盡管“禮”字僅出現(xiàn) 9次),而“中道”(《既濟·象》)則是其基本的內涵與終極品質,即“剛失位而不中,是以不可大事也”(《小過·彖》),“其事在中,大無喪也”(《震·象》),“中正以通”(《節(jié)·彖》),“中以行正也”(《未濟·象》)。

禮起源于何時?“子張問: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論語·為政》)??鬃拥茏幼訌垎?,今后十代的禮儀制度可以預先知道嗎?孔子回答說,即使以后一百代,也是可以預先知道的。綜合《詩》《書》《禮》文獻,可窺一斑,禮起源于夏,漸興于商周,此較為可信。

三、《儀禮》之特征

(一)《儀禮》17篇內容

1.通行本

鄭玄注《儀禮》17篇為現(xiàn)在通行本,五萬六千余字?!秲x禮》篇目,可考者有三家:大、小戴與劉向《別錄》。鄭注乃本于劉向《別錄》篇次目錄①1959年甘肅武威出土的《儀禮》漢簡,其篇目與以上三家均不相同。。今通行本17篇目:《士冠》《士昏》《士相見》《鄉(xiāng)飲酒》《鄉(xiāng)射》《燕》《大射儀》《聘》《公食大夫》《覲》《喪服》《士喪》《既夕》《士虞》《特牲饋食》《少牢饋食》《有司徹》②《既夕》乃《士喪》之下篇,《有司徹》亦《少牢饋食》之下篇。。

2.五禮

《周禮·大宗伯》分禮為五:吉、兇、賓、軍、嘉。

吉禮——以“禋”“實柴”“槱燎”三禮祀天神,以“血祭”祭社稷,以“饋食”等享先王(宗廟之祭),名之曰“以吉禮事邦國之鬼神”。

兇禮——以喪禮哀死亡,以荒禮哀兇札,以吊禮哀禍災,以禬禮哀圍敗,以恤禮哀寇亂,名之曰“以兇禮哀邦國之憂”。

賓禮——春見曰朝,夏見曰宗,秋見曰覲,冬見曰遇,時見曰會,殷見曰同,時聘曰問,殷覜曰視,名之曰“以賓禮親邦國”。

軍禮——大師之禮,用眾也;大均之禮,恤眾也;大田之禮,簡眾也;大役之禮,任眾也;大封之禮,合眾也,名之曰“以軍禮同邦國”。

嘉禮——以飲食之禮,親宗族兄弟;以婚冠之禮,親成男女;以賓射之禮,親故舊朋友;以饗燕之禮,親四方之賓客;以脤膰之禮,親兄弟之國;以賀慶之禮,親異姓之國,名之曰“以嘉禮親萬民”。

“五禮”很具有典范性,亦為禮之大全,因而后世乃奉之為圭臬。但“策命禮”卻沒有,如《詩經(jīng)·大雅·江漢》《詩經(jīng)·大雅·常武》與《左傳·定公四年》所記周公舉蔡仲一段,乃策命也。

3.《儀禮》主要思想

《士冠》《士喪》《既夕》《士虞》《特牲》《少牢饋食》《有司徹》明父子之倫,親親也?!妒炕琛访鞣驄D之倫、婦事舅姑之禮,男女有別,以成親親也?!堆唷贰洞笊洹贰镀浮贰豆场贰队P》明君臣之倫,尊尊也?!多l(xiāng)飲酒》《鄉(xiāng)射》旅酬序齒明長幼之倫,長長也?!妒肯嘁姟访髋笥阎畟??!多l(xiāng)飲酒》《鄉(xiāng)射》舉賢使能,賢賢也。而《喪服》一篇講述全社會通用的禮儀,而三綱五倫一以貫之。

孟子言五倫,《中庸》重五達道(君臣、父子、夫婦、昆弟、朋友);“親親也,尊尊也,長長也,男女有別,此其不可得與民變革者也”(《禮記·大傳》),《儀禮》開其先河也。邵懿辰指出,(《儀禮》)冠昏所以別男女也,喪祭所以親親也,射鄉(xiāng)所以長長也,朝聘所以尊尊也。而《喪服》一篇,兼親親、尊尊、長長,男女有別,賅上治、下治、旁治,并及族黨、異姓之親,而人治之大無不舉矣[8]426。因此,他認為《儀禮》17篇傳自孔門,本無殘缺。但古禮在今日,不過略存餼(牲之生者曰餼)羊之遺,而婚姻之六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喪葬之大事,猶多合于古者,蓋天理、人情之至,皆知其不可廢[9]273?!秲x禮》確有其它古書所無可替代的價值。

再以“五禮”統(tǒng)之:吉禮——《特牲》《少牢饋食》《有司徹》;兇禮——《喪服》《士喪》《既夕》《士虞》;賓禮——《士相見》《聘》《覲》;嘉禮——《士冠》《士昏》《鄉(xiāng)飲酒》《鄉(xiāng)射》《燕》《大射》《公食》。17篇中無“軍禮”。

(二)《儀禮》之特征

由《儀禮》17篇內容及其傳承歷史,我們大致可推斷出其以下幾個基本特征。

1.記事完整

《儀禮》記事細膩,如“所以朝天子,圭與繅皆九寸,剡(yan,削尖)上寸半,厚寸半,博三寸,繅三采六等,朱白蒼”(《聘·記》)?!皸椋L如笴(gan,劍竿),博三寸,厚寸有半,龍首其中,蛇交,韋當。楅,髤(xiu,赤黑漆),橫而奉之,南面坐而奠之,南北當洗”(《鄉(xiāng)射·記》)。楅,猶幅也,所以承笴齊矢者(承矢器)[1]95,162。鄭玄注:“兩端為龍首,中央為蛇身相交也。”又曰:“交者,象君子取矢於楅上也。直心背之衣曰當,以丹韋為之?!焙嗔氄x引郝氏曰:“韋,皮也;當,中也,與襠通。中衣袴曰襠。兩腹如半圜,交處脊起如衣襠,撫矢乘之,則分委兩腹,以韋鞔(man)之,如襠衣也?!薄秲x禮·記》之如此細密,亦是受《經(jīng)》細密之影響。清俞樾還根據(jù)《士昏禮》細節(jié)復原出一幅“對習圖”[10]987。

胡培翚曾說:“憶培翚初治是經(jīng),每于靜夜無人時取各篇熟讀之,覺其中器物陳設之多,行禮節(jié)次之密,升降揖讓裼襲之繁,無不條理秩然。每篇循首至尾,一氣貫注,有欲增減一字不得者?!雹俸啻洹堆辛椅拟n·儀禮非后人偽辨(卷三)》,續(xù)四庫,第1507冊,386頁?!秲x禮》17篇,篇篇記事首尾呼應,一體完整,可謂奇觀。

2.非圣人作

《儀禮》非出自周孔之手筆,亦非一時一人之完成,這基本上是共識?!秲x禮》出自何人之手?遍檢17篇之經(jīng)文,無一“子曰”“詩云”之辭,其中唯《士冠禮·記》出現(xiàn)過“孔子曰”一次。此外,《禮記·雜記》:“恤由之喪,哀公使孺悲從孔子學士喪禮,士喪禮于是乎書?!北容^《論語·陽貨》:“孺悲欲見孔子,孔子辭以疾?!笨鬃拥膽B(tài)度似乎否定。不過,由《士冠禮·記》和《禮記·雜記》兩文來看,后儒強把孔子名貼到《儀禮》上的意愿是不能排除的?;蛴晌滓犓鶠椋驈男袠I(yè)角度來看,最可能撰寫的就是職業(yè)儒者,他們平時從事營生行當,遇上紅白喜事,就以自己擅長的專業(yè)“藝”(禮、樂、射、御、書、數(shù)中之一)來助“興”,他們是生產、“禮事”兩不誤者。儒者成就了《儀禮》17篇,他們各自在自己的專業(yè)時空里創(chuàng)作,如非專業(yè)者,宮室器服不明,禮儀規(guī)則無知,縱有孔子圣智,亦不能還原出細枝末節(jié)。由于和孔子無緣,甚或隔代,所以經(jīng)文中無“子曰”等字,但又不得不依傍孔子,所以后儒追加“孔子曰”等。專業(yè)性越強的東西,其意義就越非凡。這就是《儀禮》何以入“經(jīng)”的原因。

3.無天子禮、無軍禮、無天禮(“自然禮”)

(1)無天子禮

《覲禮》為諸侯朝見天子禮,但文義簡略,重要禮節(jié)不可得而知,似乎是局外人所撰,共計840個字。如文末“祭天”“祭山”“祭川”“祭地”,所祭何天?何山?何川?何地?悉無明文,我們所知道的是“天子有事于泰山,諸侯皆從”(《公羊傳·隱公八年》)。“設兩觀,乘大路,朱干,玉戚,以舞大夏,八佾以舞大武,此皆天子之禮也”(《公羊傳·昭公二十五年》);“天子適諸侯曰巡狩,諸侯朝于天子曰述職”(《孟子·告子下》),以上數(shù)例均不見于《覲禮》。概春秋時,“天子微,諸侯不享覲”(《谷梁傳·僖公五年》)。崔述:“春秋以降,王室衰微,諸侯莫朝,覲禮久失其傳矣,但學士大夫聞于前哲者大概如此,因而記之”[2]215。朱子明確地指出:“今《儀禮》多是士禮,天子諸侯喪祭之禮皆不存,其中不過有些小朝聘燕饗之禮。自漢以來,凡天子之禮,皆是將士禮來增加為之”[11]2193。朱子所言甚是。

(2)無軍禮

《儀禮》無軍禮。但邵懿辰《禮經(jīng)通論》云《射禮》即《軍禮》,此說很牽強,我們未敢茍同。此不贅述。

(3)無天禮(道)

“夫禮,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禮記·禮運》)。禮,即天道也。凌氏曰:“若舍禮而別求所謂道者,則杳渺而不可憑矣?!保ā稄投Y中》)[12]16反過來說,(天)道理不明,禮的可靠性又有何依傍?《儀禮》唯有人道,卻無天道(禮)。禮之本所以上達于天道義理,禮之文所以下順人情?!疤旄叩叵?,萬物散殊,而禮制行矣”(《禮記·樂記》)。無情、有情,皆有天禮?!渡袝分疤於Y”“地禮”,《易傳》之“自然禮”,《禮經(jīng)》皆無有。

4.地域性

公如晉,自郊勞至于贈賄,無失禮。晉侯謂女叔齊曰:“魯侯不亦善于禮乎?”對曰:“魯侯焉知禮!”公曰:“何為?自郊勞至于贈賄,禮無違者,何故不知?”對曰:“是儀也,不可謂禮。禮所以守其國,行其政令,無失其民者也”(《左傳·昭公五年》)。

魯(小國)朝晉(大國),魯昭公揖讓周旋始終合于“禮”,晉侯卻說這是“儀”而不是禮,禮是治國安邦的“政令”(之類東西)。

簡子曰:敢問何謂禮?對曰:吉也聞諸先大夫子產曰:夫禮,天之經(jīng)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經(jīng),而民實則之(《左傳·昭公二十五年》)。

鄭國禮,乃貫穿于天地人一體之道也。

由此《左傳》二例與《尚書》《易經(jīng)》之“禮”,我們可以看出,“禮以順天,天之道也”(《左傳·文公十五年》);“夫禮必本于天,動而之地,列而之事,變而從時,協(xié)于分藝”(《禮記·禮運》),是三代以來禮的主流。

《儀禮》絕非三代所傳禮之核心,它是春秋時魯國士大夫們生活情趣的真實寫照,充其量是“儀”。其地域性尤為明顯。其一,“魯世世相傳,以歲時奉祠孔子冢,而諸儒亦講禮鄉(xiāng)飲、大射于孔子冢?!饭唬哼m魯,觀仲尼廟堂、車服、禮器,諸生以時習禮其家”(《史記·孔子世家》)?!敖窨浊鹉晟俸枚Y”(《史記·孔子世家》),“好禮”“習禮”乃魯國人世代沿襲的慣例。其二,“禮始于冠,本于昏,重于喪祭,尊于朝聘,和于射鄉(xiāng),此禮之大體也”(《禮記·昏義》),及其分則為“貨力、辭讓、飲食、冠、昏、喪、祭、射、御、朝、聘”(《禮記·禮運》)之條目,皆由魯人親手所定。其三,《儀禮》主要是以魯國及臨近地區(qū)的禮儀制度為素材編撰而成[13]359,其五代傳人高堂生、蕭奮、孟卿、后蒼及戴德、戴圣,祖籍無不是今山東南部及附近地區(qū)。其四,一些術語屬于當?shù)厝朔窖?,如《士冠禮》之“韎韐”及《士喪禮》之“葵菹芋”,鄭玄注說漢代齊人還保持著相同的用語(“今齊人名蒨為韎韐”“齊人或名全菹為芋”)。其五,《鄉(xiāng)飲酒》《鄉(xiāng)射》和《燕》三篇“記”中都有“其牲狗也”一句,我們所了解的包括金文在內,其所反映的周代貴族燕飲用牲情況絕非如此①《尚書·召告》:“乃社于新邑,牛一,羊一,豕一”;《詩·周頌·我頌》:“我將我享,維羊維?!?。。其六,“射不主皮,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論語·八佾》);“禮,射不主皮”(《儀禮·鄉(xiāng)射》)?!百e退,必復命曰:賓不顧矣”(《論語·鄉(xiāng)黨》);“賓出,公再拜送,賓不顧”(《儀禮·聘禮》)。以上兩條,還有《儀禮·聘禮》與《論語·鄉(xiāng)黨》亦多有文合。關于禮的話,《論語》中雖然很多,但大都是論禮意的,和《儀禮》全不相干[14]84。

可見,如把《儀禮》與《詩經(jīng)》《易經(jīng)》《尚書》置于一起比較,則沒有公約數(shù),唯《詩經(jīng)·小雅·楚茨》與《儀禮》有一定的相似處。

《儀禮》是傳習最早的儒家經(jīng)典之一。先賢云,學者以治經(jīng)為極難之事。歷代研究《儀禮》的文獻頗多,清代學者在《儀禮》的訓詁、校勘、辨?zhèn)?、輯佚等諸多方面,都取得了驚人的成就。但學者多把《儀禮》與“周公制禮,永示作法”,或與“孔子所定”相聯(lián)系,殊不知《儀禮》乃專精于士禮,絕非三代所傳之禮也。段玉裁謂兩漢人稱《禮》,不稱《儀禮》(至東晉時,始盛稱《儀禮》),甚能說明《禮》與《儀禮》之分野。

猜你喜歡
儀禮禮記孔子
SOUNDS OF THE VILLAGE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楊復《儀禮圖》明清版本考——兼論《儀禮圖》的版本源流
半途而廢
文明
西夏文草書《禮記》異文一則
學理之異與議禮之爭:嘉靖朝大禮議新論
論楊復《儀禮圖》與張惠言《儀禮圖》之關系
《儀禮》鄭注“相人偶”新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