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淺析博爾赫斯《沙之書》的深層意蘊

2018-01-31 11:55:31
陜西開放大學(xué)學(xué)報 2018年1期
關(guān)鍵詞:博爾赫斯圣經(jīng)頁碼

(陜西廣播電視大學(xué) 圖書館,710119 陜西 西安)

博爾赫斯一生藏書、讀書、寫書,書與時間、迷宮、夢共同構(gòu)成他小說的主題。在他諸多以書為主題的小說中,《沙之書》①無疑是集大成之作,那里,作者精心構(gòu)建出“沙之書”的意象,其描繪簡潔之至,其奧秘詭異之至,其內(nèi)涵深刻、豐富之至。

《沙之書》的故事講述一個好書之人如何得到、閱讀并放棄這本書的經(jīng)歷。一天,一個陌生人來到主人公的公寓,向他推銷一本奇書,此書頁碼錯亂,不合常規(guī),而且每次翻開,都呈現(xiàn)不同的內(nèi)容,無法找到上次看到的文字畫面。經(jīng)主人公細細翻檢,竟始終找不到該書的首頁和末頁。陌生人告知,它名為“沙之書”,得自印度無名氏。于是主人公買下了它,不時翻閱。不久,他發(fā)現(xiàn)自己迷失其中,無端地失眠、做噩夢,最終不得不煞費苦心的將書塵封于阿根廷國立圖書館的地下書庫中。

不難看出,“書”才是小說真正的主角。那么,沙之書是怎樣一本書?表面看,“八開大小,布面精裝”,與一般的書無異。“顯然已有多人翻閱過”(P464),可以肯定,書比較舊,而且有過不同的主人,或有不少人都讀過。拿起來看看,異乎尋常的重,按常理,除非書很厚,開本很大才會很重,主人公沒有提到它很厚,意味著書肯定不厚,開本也不算大,我們知道西方有開本很大的書,如對開本。一部八開本不很厚的書沒有理由重得讓人吃驚。

其次,書名不詳?!皶股厦嬗〉氖恰?,下面印的是‘孟買’”,(P464)與現(xiàn)代以來書的裝幀模式一般。似乎書名就是“圣書”,不過圣書似乎沒有資格作為書名,它是一個泛稱。眾所周知,圣經(jīng)、可蘭經(jīng),甚至《論語》都可被稱為圣書。再者,圣書指向宗教,這部又是哪個教派的圣書,不得而知。后來,陌生人告訴主人公,書的原主稱之為“沙之書”,(P465)這難道是書的真名,可從書本身又找不到證據(jù)。直到后來,主人公也沒有讀出書名。而沙之書不過是對這本書的形象描述,用來指稱它,約定俗成,但并不意味著書的創(chuàng)造者就叫它“沙之書”。

再次,書的年代、起源不詳。主人公以為它是19世紀的書,又根據(jù)上面提到的已有多人翻閱過,并且,往下兩行,我們知道書頁已嚴重磨損,(P464)看來此書已有年頭了。陌生人也不知道他出于何時,只說是在平原上的一個村子得到的。(P465)聯(lián)想到書脊上孟買的字樣,看來書是印度產(chǎn)的,而且,陌生人提到原主的種姓,意味著陌生人是從印度人手中得到它的。西方人一度認為印度、遠東是神秘、富有之地。沙之書的產(chǎn)地?zé)o疑也增加了它的神秘性。書的原主屬最下層的種姓,他的名字便不重要了。而且,根據(jù)地位及他不識字來推測,他肯定不是書的創(chuàng)造者。陌生人認為印度無名氏把此書作為護身符,這再次指向宗教。年代久遠,不知所出,的確像宗教圣書。

翻開書,書的頁碼非常奇特,像是密碼。粗略一翻,頁碼便引起了主人公的注意,“比如說,逢雙的一頁印的是40,514,接下去卻是999”,翻過那一頁,“背面的頁碼有八位數(shù)”。(P464)[1]奇怪,常翻書的人知道,通常書逢雙的一面肯定是奇數(shù)頁,這里卻是偶數(shù)。難道是排印錯誤或故意這樣?從措辭看,“比如說”,意味40、514不一定是相聯(lián)的一對偶數(shù)頁,“接下去”, 514與999肯定是相聯(lián)的偶數(shù)頁,999又成了一般排印的奇數(shù)頁,頁碼的措置恐怕不是故意為之。并且,書的頁碼不連貫,跳躍。緊接999頁的頁碼有八位數(shù),恐怕古今獨一,除非是現(xiàn)在的電子圖書,沒有任何書能厚達八位頁數(shù)。第二天凌晨,主人公再次翻開沙之書,竟看到有一頁頁碼大到九次冪。(P466)這些完全背離常識。

再看看書的內(nèi)容。無疑,主人公也急于知道這本書的內(nèi)容。他粗略一翻,這書“像字典一樣,還有插畫:一個鋼筆繪制的鐵錨,筆法笨拙仿佛小孩畫的”,古樸的筆法暗示此書的古老來源,通常越古的書越樸拙。推銷員提醒他:“仔細瞧,以后再也看不到了”,他合上書,再打開,“盡管一頁一頁地翻閱,鐵錨圖案卻再也找不到了”。(P464)日后,當主人公擁有此書,他曾描摹書中的圖案,這些圖案相隔兩千頁,結(jié)果沒多久一整本筆記本就用完了(P467)。雖然仔細看了,但主人公沒有提到書中圖案、文字的意義,仿佛這書沒有可理解的意思一樣。這也不合理,我們所見,任何書都是要表達特定意思的。

但最不可思議的還是這本書“像沙一樣,無始無終”,所以被稱為“沙之書”。主人公試著找第一頁和最后一頁,但“封面和手之間總是有好幾頁”。(P465)當他擁有這部書之后,經(jīng)過長時間翻檢,用放大鏡檢查,做記錄,不得不承認,它的確是本無限的書(P467)。

一本書盡可以是無名,來歷、身份不明,頁碼混亂,毫無疑義,但其內(nèi)容不可能像沙一樣流動,這才是沙之書最神秘、最與眾不同之處。

那么,作者創(chuàng)造出沙之書這一詭異意象,究竟何所指,有何用意?首先,讓我們從小說本身所給線索來嘗試理解這一意象。

第一,圣書的意象。小說明確提到,沙之書書脊上題有“圣書”二字,書的原主,印度無名氏似乎把它當作護身符,特別是,陌生人首先是圣經(jīng)推銷員,主人公一再把圣經(jīng)與沙之書放在一起談?wù)?,這樣的情況出現(xiàn)了七次,②似乎暗示它們之間有某種隱秘關(guān)系。而且,與沙之書一樣,凡圣書多有其神秘來源。博爾赫斯對諸如喀巴拉等密教學(xué)說多有研究,曾提到《圣經(jīng)》、《可蘭經(jīng)》等的神秘起源?!皷|方有一種天書(Holy Writ)的觀念,也就是一些由神明所寫成的書”。據(jù)說,《舊約?律法書》是“圣靈屈尊下凡從文,寫了一本書”,“在這本書中沒有哪一點是偶然的”,“而所有人的著作則是有偶然性的”。[4]“伊斯蘭教神學(xué)家認為《可蘭經(jīng)》早在世界誕生之前就已存在”,“《可蘭經(jīng)》具體呈現(xiàn)出所有上帝的特質(zhì),即他的正義,他的慈悲以及他所有的智慧都可以在書中找到”。③不過圣經(jīng)、可蘭經(jīng)之類,畢竟是一本書,④而且字、頁碼都是確定的,盡管信眾相信那里充滿不為人知的奧秘,而經(jīng)師的工作便是發(fā)現(xiàn)并宣講其中的奧秘。不同的是,沙之書不確定,你可能發(fā)現(xiàn)連貫的內(nèi)容,它講述了我們世界的所有事件,也可能是另一個世界,更多的情況是,在里面根本發(fā)現(xiàn)不了任何有價值、有條理的內(nèi)容,因為無限允許任何事情發(fā)生,其復(fù)雜性超出我們的想象,超出我們世界所能容納的內(nèi)涵。今天的科學(xué)家相信我們的宇宙可能存在了120億年,如此巨大的數(shù)字在沙之書面前也顯得很可憐。沙之書就是允許所有偶然性的書,這實在令人恐懼,人是喜歡秩序的動物。這點恰恰是它不同于一般宗教圣書的地方。盡管包含了人間天上所有奧秘,但《圣經(jīng)》有其確定的文字,唯其如此,神與人才能建立起固定的聯(lián)系。沙之書打破所有可能的聯(lián)系,以至沒有任何確定性。如此看來,沙之書儼然一本非神之書。換個角度,假設(shè)上帝無限超出人的智慧,創(chuàng)造了這本沙之書,要知道“造物主和神道喜歡無限”,(P113)但這個假設(shè)與宗教信仰的極端確定性背道而馳,它仍是虛無之書,沒有任何根基,怎么不令人恐怖!如此,主人公與陌生人在約摸確定沙之書的身份之后,緊跟著便聯(lián)系到宗教。主人公問推銷員宗教歸屬,他回答道:“不錯,我是長老會派”,再次提到沙之書,推銷員使用了“邪惡”這個形容詞,主人公也寬慰他“沒有什么可責(zé)備自己的地方”。(P465)看來,他們對這是一本邪惡的書看法一致。

后來,主人公竟被它迷惑,孤獨,失眠,做噩夢,胡思亂想,他“領(lǐng)悟到那本書是本可怕的怪物”,“是一切煩惱的根源,是一件詆毀和敗壞現(xiàn)實的下流東西”。進一步證明了沙之書的邪門身份。他最后處理此書的方法也殊為奇特?!半[藏一片樹葉的最好去處是森林”(P457)。小說主人公與博爾赫斯有相同的經(jīng)歷,曾在阿根廷國家圖書館供職,知道那里有個地下室,“存放報紙和地圖”。隨即,他盡可能糊里糊涂地把這本邪門兒的書塞在那里“一個陰暗的擱架上”。(P467)雖然這里有地圖,卻指不出沙之書的位置。報紙與沙之書倒多少有些親緣關(guān)系,怎么講?報紙一天天出版,不重復(fù),至少從發(fā)明的那天起至今,還看不到衰落的跡象,看來,它也會繼續(xù)“流動”下去。并且報紙過期就失去它的價值,博爾赫斯一向認為報紙使人遺忘,書籍使人永志不忘⑤,這就像再翻開沙之書很難找到上次的圖文一樣。雖然如此,沙之書有種邪門的神秘,報紙則淺薄明晰,現(xiàn)代早期有大思想家驚呼:現(xiàn)在人們以讀晨報代替做晨禱,⑥看來報紙也不是什么好東西。常聽聞過去術(shù)士做法,用臟污之物鎮(zhèn)住邪氣,沙之書被關(guān)在報紙中間,看來是想用淺薄流俗的文字垃圾鎮(zhèn)住沙之書的邪氣!如此,沙之書是本邪書,確定無疑。

第二,時空的隱喻。小說明確提到空間兩次,明確提到時間一次,暗示兩次。小說開始得非常突兀,講到“線是由一系列點組成的,無數(shù)的線組成了面……”,(P463)“如果空間是無限的,我們就處在空間的任何一點,如果時間是無限的,我們就處在時間的任何一點”。(P465)⑦這些似乎暗示沙之書與時空的關(guān)系。每一次讀到沙之書的內(nèi)容都仿佛是時空中的一個點,因其流動,下一次打開的內(nèi)容構(gòu)成另外一個點,依次類推,向前有無數(shù)的不同的點,向后有無數(shù)的點,構(gòu)成線的隱喻,如此,沙之書具有喻指空間的潛能。

不過,沙之書之所以為無限的,端賴于在讀者的翻檢。前次翻閱構(gòu)成的“內(nèi)容-點”,不是這一次的,現(xiàn)在的“內(nèi)容-點”又不是下一次的,這構(gòu)成了關(guān)于時間過去、現(xiàn)在、未來很形象的隱喻。小說也一再暗示沙之書的這種時間特性。主人公以“剛領(lǐng)到的退休金和花體字的威克利夫版《圣經(jīng)》”換得這本奇書。推銷員走后,他把書不是放到了原先空出的《圣經(jīng)》的位置,而是藏在幾本不全套的《一千零一夜》后面(P466)。這部不完整的《一千零一夜》簡直就是留給沙之書來填補的!表面看來,那部阿拉伯巨著講的是一個又一個故事的連環(huán),從另一方面看那是珊魯佐德避免死亡的策略,使生命的時間得以延續(xù);故事本身又是在時間中衍生,可以說時間就是這部大書的隱秘主題。博爾赫斯對此洞若觀火。在哈佛諾頓講座上,他舉到《一千零一夜》書名的英文翻譯:Book of Thousand Nights and a Night,也就是“一千夜又一夜”,而非一般的Book of Thousand Nights and One Night.⑧前者體現(xiàn)出一種時間的延續(xù)性。顯然,作者的這種安排絕非隨意為之,而是進一步確定沙之書的的時間特性。再有,主人公在處理沙之書時,提出了一個反對燒掉它的詭異理由:“但怕一本無限的書燒起來也無休無止,使整個地球烏煙瘴氣”,(P467)沙之書體積有限,不會燒不完,只有按時間理解,它流動、無限,才可能燒不完。如此,小說題下引文“你沙制的繩索”,顯然喻指時間,繩索象征時間的線性,沙暗示時間的流動。引文作者喬治赫伯特,是英國玄學(xué)派詩人。據(jù)說,一個思想、一個抽象的思考對此派詩人就如同一種感受、一個意象,⑨無疑,這里博爾赫斯是借用一本無限的書作為對時間的形象對應(yīng)物。

第三、生存與死亡的暗示。那么,為什么在作者晚年的這篇作品中偏偏突出對圣書與時間的隱喻,莫非它們之間具有一種隱秘關(guān)系?首先,宗教關(guān)乎對人對世界、人生的根本看法。其中,對時間的理解更具有決定意義,可以說,對時間的不同理解導(dǎo)致對世界的不同理解,也就導(dǎo)致不同的宗教。比如,猶太傳統(tǒng)信認一種創(chuàng)世觀,時間是與世界一起被創(chuàng)造的,古希臘人據(jù)說秉承一種循環(huán)史觀,曾經(jīng)發(fā)生的將一再發(fā)生,就是說時間是無限的,只是其中發(fā)生的事件會一再重復(fù)。前者導(dǎo)致信靠上帝,后者產(chǎn)生對宇宙的信任。從而兩者對生與死的看法截然不同。前者認為生是為了死,后者生是為了“強力意志”式的創(chuàng)造。⑩看來時間與宗教的關(guān)系,事關(guān)生死。另外,沙之書的兩個可能的名稱——“沙之書”、“圣書”,一個是對其自然特性的描述,一個是對其人為特性的描繪,這隱約指向古希臘自然(physis)與人為(或習(xí)俗,nomos)的分野,一個標明它的自然特性——流動、無限;一個暗示它的人為因素——宗教-神話,并進而囊括整全(The whole)。對整全的追意味著哲學(xué)(愛智之學(xué))。蘇格拉底說:哲學(xué)就是學(xué)習(xí)死亡。如果我們相信小說每一安排絕非隨意,那么,宗教、時間以及一對書名在生死之點上的交匯就絕非偶然。那么,沙之書是否有此一意?

沙之書唯有打開時才能顯現(xiàn)其內(nèi)容,唯有多次打開才能表現(xiàn)其流動。不然,就是一本普通的書,因為從外觀看,它毫無特別之處。再有,主人公費盡心機,把它插在國家圖書館地下書庫的某處,顯然也是認為,這樣沙之書就不會有得見天日的機會,無異于它的死亡??梢哉f,書的生命端賴于讀者的翻閱。博爾赫斯有此觀點,即圖書館住滿死人,“當你展開這些書時,這些死人就能獲得重生,就能夠再度得到生命”。但一般的書,每次打開,內(nèi)容不變,沙之書自身則不斷隨打開、合上創(chuàng)造自我,一如人通過行為創(chuàng)造自身之所是。從另一方面看,沙之書固有其自我時間,一如人有其心理時間,而且多有哲人告訴我們,這一時間才對人才更為根本。物理時間固然可能無限,但人有生死,具有決定性的是他生存的一段時間。沙之書亦然,當它塵封于地下書庫時,宛如人之死亡,物理時間不再具有意義,直至某位讀者-上帝再次翻開,賦予他生命-時間。從而,我們也稍可理解為什么沙之書具有邪氣,也就是虛無、非神的特性。圣經(jīng)之類的圣書,試圖建立的是神與人的關(guān)系。沙之書要么隱喻人自身,因為它暗示有生死、能自為的人;要么借用人書關(guān)系的比喻來抬高人,對世界或至少是人為之物來說,人宛若神。對于教義而言,這無異于主張人義論的異端邪說,是徹底世俗化的,當然是邪書。

沙之書的意象固然還有更豐富的意指,這點只要與博爾赫斯其他相關(guān)小說互勘,顯而易見。不過,就其意象的深層意蘊而言,圣書/宗教-邪書(無神之書)/哲學(xué)-時間肯定構(gòu)成最重要的維度,并集結(jié)于生死之點,從而暗暗指向人本身,沙之書的最終所指無疑是有死生的人。

①本文引用《沙之書》譯文,自王永年,陳泉[譯],《博爾赫斯全集·小說卷·沙之書》(浙江文藝出版社,1999)。

②第一次,陌生人初至,聲稱買圣經(jīng),主人公輕松列舉自己所收藏的主要西語圣經(jīng)版本;二,主人公打開書,看到書的編排像圣經(jīng)一樣;三,誤以為沙之書是圣經(jīng)的某印度語譯本;四,五,陌生人兩次提到用圣經(jīng)從印度無名氏處換得沙之書;六,主人公再次以圣經(jīng)早期英譯本換得此書;七,提到該版本圣經(jīng)留下的空當。

③見博爾赫斯,《博爾赫斯談詩論藝》(上海譯文出版社,2002), 9頁。

④從猶太傳統(tǒng)看,經(jīng)出自神意,沒有作者,而是古已有之,書出自人意,是作者的創(chuàng)作,圣經(jīng)不是一部書。可見,說圣經(jīng)是一本書,顯系教外人士的看法??蓞⒁娎麏W·施特勞斯《雅典與耶路撒冷》(劉小楓,陳少明編《經(jīng)典與解釋的張力》,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3年),282頁。

⑤見《博爾赫斯全集·散文卷(下)博爾赫斯口述·書籍》,12頁。

⑥見施特勞斯,《海德格爾式生存主義導(dǎo)言》,(賀照田[主編],《西方現(xiàn)代性的曲折與展開》,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118頁。

⑦關(guān)于此句意義的理解:假設(shè)直線上任意一點A,那么,可以認為它就是中點,或是任何其它點,因為在它之前、之后都有無數(shù)的點,線段上一點的精確位置——也就是距兩個端點的距離——在這里沒有意義。

⑧博爾赫斯,《博爾赫斯談詩論藝》,66頁。

⑨ T·S·艾略特,《玄學(xué)派詩人》,見趙毅衡[編]《新批評文集》,百花文藝出版社,2001年;王佐良,《英國散文的流變》,商務(wù)印書館,1998年,245頁。

⑩相關(guān)論述見卡爾·洛維特《世界歷史與救贖歷史:歷史哲學(xué)的神學(xué)前提》(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02)第九,第十一章及附錄二。

猜你喜歡
博爾赫斯圣經(jīng)頁碼
Nonlinear Dynamic Analysis and Fatigue Study of Steep Wave Risers Under Irregular Loads
對話
Southern_Weekly_1951_2021_07_15_p38
南方周末(2021-07-15)2021-07-15 19:49:39
那個在地鐵里讀博爾赫斯的人
CONTENTS OF 2020
特種油氣藏(2020年6期)2020-01-05 10:24:40
《圣經(jīng)》經(jīng)文中國化
意見領(lǐng)袖們的“不老圣經(jīng)”
好日子(2019年4期)2019-05-11 08:47:46
《哈姆雷特》的《圣經(jīng)》敘事原型考證
博爾赫斯作品在中國的譯介出版
出版廣角(2017年21期)2017-11-28 17:28:58
Consequences of early adverse rearing experience(EARE) on development: insights from non-human primate studies
高邮市| 陇南市| 沧源| 大同县| 都安| 沂源县| 平安县| 左云县| 文成县| 丹寨县| 双江| 永济市| 开原市| 扎兰屯市| 衡阳县| 彰化县| 庄浪县| 禄丰县| 永福县| 荔浦县| 陆河县| 安福县| 北辰区| 息烽县| 泗水县| 屯留县| 汉源县| 阳城县| 阳春市| 镇安县| 宁安市| 广灵县| 衡东县| 屏东市| 柘荣县| 西青区| 阿巴嘎旗| 大名县| 牟定县| 五指山市| 当雄县|